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办事指南 > 政策法规 >

2017形势与政策学习资料试题答案

时间: 嘉敏1004 分享

  解当下的形势与政策,学习适应时代的技能。关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复习资料有哪些。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形势与政策学习资料,希望你们喜欢!

  2017形势与政策学习资料

  目 录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全国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1

  2.中国共产党从建党时的50多人发展壮大到今天8800多万党员,党的生机与活力源自哪里?................................................................................................................ 2

  3.什么是“九二共识”?为什么说“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定海神针”?.................................................................................................................... 5

  4.你认为应该怎样推动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合作?.................................................... 7

  5.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核心是什么?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 9

  6.请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用井冈山精神激发创新创业的力量?.............................. 10

  7.你有就业压力吗?如果有,压力来自哪些方面?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11

  8. 你认为造成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化解?........ 12

  9. 毕业时,你会考虑创业吗?如果创业请谈谈你的创业规划。........................ 16

  10. 南海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杜特尔特就任菲律宾总统后,你认为南海问题将如何走向?...................................................................................................................... 17

  11. 什么是“南海仲裁案”?中国为什么不接受、不参与?.............................. 18

  12. 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南海问题?...................................................................... 19

  1.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全国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

  中国?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任人宰割、备受欺凌的历史,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60年来,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当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才能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我们党是真正能够带领人民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党。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一直处于落后挨打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从1949年到2008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5美元增加到3266美元。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GDP增长速度为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的3倍多。同时,我们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在旧中国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我们党是真正能够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制定、实施和完善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包括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实行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与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这些制度和措施,有效促进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是近代以来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力量都没有也不可能做到的。

  我们党是真正能够永葆生机活力和先进性的党。1921年,我们党成立时,只有几十名党员,十分弱小;今天,我们党已经拥有7500多万党员,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我们党成立80多年来,为什么能够历经磨难而不倒、千锤百炼更坚强?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是与其他政党有着根本区别的先进政党,能够与时俱进地提出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发现和修正自身不足,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号召力,是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

  2.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时的50多人发展壮大到今天8800多万党员,党的生机与活力源自哪里?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一、我们党是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的党,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了我们党灵魂和生命、信仰和信念

  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首先是理论上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诞生,在那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党的理论准备是不足的。对这种不足,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作过中肯的分析。但我们党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从它一开始就高举起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并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的诞生,不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理论上的成熟,标志着我们党有了自己的科学理论形态;而且标志着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政治上、思想上、精神上开始站起来了。我们党从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伟大旗帜,到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整个历史过程,充分证明我们党是成熟的充满生机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我们党是政治上成熟坚强的党,政治上的成熟坚强使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衡量和检验一个政党政治上是否成熟,主要是看它的政治纲领、看它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和把握、看它的政治路线和所选择的道路。

  从纲领上说,中国共产党根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党的最高纲领,并且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同实现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阶段性目标任务相统一。从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和把握来说,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出了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从党的政治路线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保证。

  从党所选择的道路来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根本立足点。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民主革命道路,创建了新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坚强,关键是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成熟坚强。我们党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到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到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到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一脉相承、坚强有力地领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三、我们党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党,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同党的理论建设相联系,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最鲜明特色,也是我们党95年来团结和统一全党的最重要经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核心,是确立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党的历史上看,什么时候偏离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失败;什么时候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胜利前进。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党的政治路线的先导和思想保证。我们党最早讲实事求是的是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持久战》、《实践论》和《矛盾论》等一系列哲学名著中,从理论上为全党作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光辉典范,为全党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实质上也就是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有了实事求是,才有了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同志的理论贡献,最重要的,是他提出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粉碎“_”后,邓小平同志首先抓住和解决的,是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的理论贡献,最重要的,是他重新恢复、确立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关于实事求是,江泽民、胡锦涛、都有许多重要论述。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四、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中国共产党是在人民群众中生长和发展壮大起来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从最初成立时的50多个党员发展到现在的8700多万党员,成为领

  导一个13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哪一种政治力量,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对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认识得如此自觉、如此深刻,对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理论发展得如此细致、如此完备。大量事实反复证明,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少数和大多数的关系,但又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关系,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意志、利益和要求,影响和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服务同为世界人民服务是统一的。我们党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发展进步本身,就是对世界和人类的重大贡献。

  五、我们党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根本制度的党,始终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是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组织保障

  我们党不但有先进的理论武装,而且有民主集中制这一科学的组织形式。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从党自身建设的实际出发创造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组织制度和根本领导制度。我们党95年的实践证明,民主集中制是符合我们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党情的最合理、最便利、最有效率的制度,是最能发挥全党积极性和形成全党统一意志的制度。关于民主集中制,我们党有一整套完备的理论。经过民主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建国初期,我们党的民主集中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以后,针对民主集中制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民主集中制同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一样,是我们党的根本优势之一。我们党靠民主集中制治党治国治军,靠民主集中制建设班子培养干部,靠民主集中制联系群众服务人民,靠民主集中制抵御风险战胜困难,靠民主集中制保持党和国家的正确方向。

  六、我们党是高度重视自身建设的党,紧密联系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是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内在原因

  回顾我们党95年的光辉历程,党的自身建设的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从来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我们党95年来,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我们党始终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建设党,始终坚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始终坚持紧密结合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建设党。在党的自身建设的整个链条中,依靠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我们党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适应革命、建设和改革需要的领导骨干队伍和宏大的干部队伍。关于干部队伍建设。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有许多重要论述,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

  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对我们党关于干部政策的重要思想,要认真贯彻落实。 “支部建在连上”,重视建立和巩固基层党组织,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我们党的一个显著优点。我们党现在已有43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遍布全国各个行业、各个基层单位。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党特别注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我们党始终坚持高举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旗帜,从总体上保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和优秀。党在各个时期涌现出的千千万万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是我们党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永远值得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是必须看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8800多万党员的大党来说,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任务。大量事实说明,党的内在动力是党组织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我们党95年来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在党员队伍建设上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我们党坚持把思想建党摆在首位、建立了强有力的党内动力机制。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把作风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重要突破口,从聚力于“四风整治”,到聚焦于“三严三实”,重建了党的威信,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综上所述,我们从理论上、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组织和制度上,从总的方面介绍了对党的一些基本认识。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是无愧于一切以人民利益为依归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党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那样的失误,曾经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我们党依靠自身的力量和人民的力量,及时纠正了错误并使之转化为继续前进的思想财富。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什么是“九二共识”?为什么说“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定海神针”?

  作为一个专有名词,“九二共识”具有其独特意涵,是指在1992 年11 月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过去20 多年来,“九二共识”虽然历经风雨考验,却为两岸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注入了无与伦比的强大动力,打下了牢不可摧的坚实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2012年,“九二共识”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又被写入党的报告。此举既肯定了“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也凸显了“九二共识”的现实价值和未来意义,标志着“九二共识”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大陆对台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

  九二共识,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主要内容是:

  1、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3、台湾但书:一个中国的含义认知各有不同;

  4、大陆但书:一个中国原则在事务性商谈不涉及其政治含义。

  从时间发展的纵向维度来看,“九二共识”对于两岸两会交流、两岸政党互动、两岸高层会晤以及两岸关系最终走向,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支柱性作用。

  (一)“九二共识”是两岸“两会”会谈和各项交流的前提

  1949年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两岸虽然近在咫尺,却只能隔海相望,无法展开任何交流。而随着历史进程的逐渐演进,两岸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展开互动交流,已经成为两岸民众共同的心声。“九二共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由两岸有关部门多次密集协商,才最终达成。而一旦形成之后,“九二共识”就开始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直接促成了“汪(道涵)辜(振甫)会谈”,这是两岸在隔绝40多年后首次举行的具有半官方意味的会谈,自此之后两岸正式结束了互不来往的尴尬局面,开启了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制度性协商的新时期。

  此后虽然历经李登辉、陈水扁时期的动荡不安,两岸两会交流一度停摆,但“九二共识”的价值意义却无人能够撼动。而一旦“九二共识”重新成为两岸共同接受的政治基础之后,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于2008年6月旋即恢复了两岸两会制度性协商,此后双方相继达成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等20余项重要协议和多项共识,并产生了强大的外溢效应,积极向文化、教育和社会等领域拓展,最终形成了两岸关系“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全新阶段。从政经互动的角度来分析,离开了“九二共识”这一根基,两岸各项交流的这棵大树就不可能如此枝繁叶茂。

  (二)“九二共识”是两岸政党交流的基础

  大陆方面多次重申,对台湾而言,不管什么人,不管任何政党,不管他们曾经说过什么或者做过什么,只要他们承认“九二共识”、接受“一个中国”原则,都可以与中国共产党开展平等的党际交流。也正是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国共两党领导人才能在2005年4月举行历史性会谈,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此后,中国共产党又相继与岛内的亲民党和新党等政党建立了密切关系,并藉此形成了“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等品牌性交流平台,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搭建了新的平台。然而,由于民进党拒不接受“九二共识”,民进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交流却迟迟无法展开,这也为两岸关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蒙上了沉重的阴影。

  (三)“九二共识”是两岸高层互动的基石

  随着两岸各项交流的逐渐深化,两岸高层人员的互动也开始逐渐提上议程。2014年2月11日,在双方都明确承认接受“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南京举行会晤,这是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成立20多年来首次负责人的正式会面,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又一突破性进展。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世纪之握”,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史上至今最

  为华丽的一页。而在“习马会”上,两岸领导人也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九二共识”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指导意义。

  (四)“九二共识”是两岸处理台湾国际活动空间问题的根本原则

  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非独立的政治实体,因而不应该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活动。但为妥善回应台湾同胞的现实需求,中国大陆也同意在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同属一中”的原则下,为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空间问题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过去二十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只要台湾当局能够坚持“九二共识”,那么台湾就可以在国际社会获得较大的挥洒空间,马英九时期,台湾当局能够加入世界卫生大会(WHA)、国际民航组织(ICAO)等,即为明证。但如果台湾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有意在国际社会制造“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那么台湾在国际社会的活动范围只能日渐萎缩,陈水扁时期,台湾屡屡徘徊在很多国际场合门外,就是典型的例证。所以,“九二共识”是两岸处理台湾国际活动空间问题的根本原则,未来台湾当局若想继续维持在国际社会的基本参与,就必须首先回归正途,早日接受“九二共识”。

  (五)“九二共识”为两岸关系发展擘画了前景方向

  “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精髓是求同存异,目标是国家统一,呈现出三位一体的复杂结构。所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不仅仅是只有“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它同样也有“两岸努力谋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最终目标”,而后者显然为两岸关系各个层面的发展描绘了终极蓝图,那就是实现国家统一。两岸达成“九二共识”之初,就已经向两岸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世界各国公开宣告,要共同努力追求国家统一,这一目标从未有过任何改变。

  简而言之,“九二共识”对两岸关系产生了立体全方位的影响,几乎成为两岸各项交流不可或缺的基础所在,并由此产生了诸多“和平红利”。例如,两岸人员往来从无到有,到2015年逼近千万人次大关;两岸经贸数额从少到多,到2015年接近两千亿美元;两岸官方互动,从低到高,最终发展到2015年两岸最高领导人会晤。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九二共识”的支撑性作用,没有“九二共识”作为坚实的基础,两岸就不可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

  也正是由于“九二共识”对于两岸关系的重大决定性作用,它也已经成为了大陆检视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试金石”。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台湾历经多次政党轮替,每届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都不尽相同,而“九二共识”则成为检验台湾地区领导人“统独”色彩的光谱仪。两岸各界基本上都是以“九二共识”作为参照标准,对李登辉的“特殊两国论”和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等,展开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九二共识”由此也成为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一道重要利器。

  4.你认为应该怎样推动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合作?

  台湾岛内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执政,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是各界最关心的问题,远远超过对岛内政局与执政本身的关注。正如外界预期一样,民进党执政后,两岸关系发

  展陷入新的僵局,必将对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与经济合作产生重大冲击,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出现新的困难。

  在新的两岸僵局之下,两会协商中断下,如何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是迫切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重大问题。当然,在民进党执政下,两岸缺乏基本的政治互信基础,两岸经济制度化协商与合作可能性不大,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难以落实,已基本谈完的两岸货物贸易协议难以签署,未来也不可能再签署新的经济合作协议。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两岸经济合作就需要有新的思维、新的做法,寻求新的可行的突破。

  首先,要发挥民间力量,即“重民间轻官方”。受岛内政治环境的变化,两岸直接介入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可能性降低,至多是单方面的政策调整,无法相互协商与协调,这就需要量充分发挥民间在两岸经济合作中的角色与力量。一是要发挥国共协商沟通机制,通过国民党与大陆的良好关系,为两岸民间经济合作提供协助。二是通过两岸民间经济组织举办两岸各类经济合作论坛,创造两岸企业合作的信息与机会。三是鼓励两岸企业签署民间性经济合作协议。

  其次,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就是“重市场轻政府”。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进程中,市场一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开放,基本上都是在市场压力与经济需要之下被迫开放,是被市场逼着开放,客观上促进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未来两岸经济合作应努力发挥市场的引导、调节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局调整政策,为两岸经济合作创造条件。

  再次,要挥地方政府的功能与作用,即“重地方”。两岸地方性经济合作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小,可让地方政府走到台前,在相关规定框架下主导与推进两岸经济合作,由两岸地方政府尤其是大陆地方政府组织更多的两岸经济合作交流会、展销会与座谈会等,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园区的特殊政策功能,签署地方性经济合作协议,促进两岸经济合作。

  第四,要发挥法治的作用。在两岸经济合作过程中,不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或民间组织,要适应新时代,适应“以法治国”或“以法治理”的时代精神,遵守海峡两岸的有关法规,严格依法办事,可以避免过去人为项目或政策承诺,避免产生严重的经济合作后遗症,可以保证两岸经济合作的良好秩序,减少纠纷与矛盾。当两岸经济合作纠纷发生时,尽可能通过行政诉讼或仲裁等法律手段解决。

  第五,要发挥台商的作用。台商对两岸经济发展、两岸经济政策、市场、营商环境与商机最了解,是促进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同时,台商在海峡两岸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商业关系,而且有强大的组织团队力量,可以在两岸关系陷入僵局情况下发挥重要的协调、促进作用。

  第六,要发挥两岸经济合作中大陆主体市场的作用。在两岸经济合作中,由于台湾当局的政策限制,在岛内经济合作比较困难,民进党执政后变得更加困难,大陆企业入岛投资、入股、并购等经营活动受到很大限制,日前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又再次否决了大陆企业对台投资案。在这样的形势下,鼓励两岸企业将经济合作的场域与重心放在

  大陆,开展更大范围、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

  第七,要着手解决目前两岸经济合作中遇到的新困难。民进党上台执政后,两岸经济往来与合作面临考验,已出现倒退现象,两岸虱目鱼项目告停、台湾农产品对大陆出口显著减少、赴台旅游人数下降等。对于这些涉及台湾民众具体利益或特定群体的问题,我们还是应该足够重视,可通过民间机构或组织协作,给予可能的协助与解决。

3434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