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职场>劳动法规>

中国式人民养老的出路(2)

时间: 若木632 分享

  三、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

  就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而言,国际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建立在现收现付基础上的统筹账户模式、建立在完全积累基础上的个人账户模式、建立在现收现付基础上的个人账户模式、建立在现收现付基础上的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结合模式等。中国的养老保险属于建立在现收现付基础上的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账结合”模式。该模式由中国于1993年独创。其中,社会统筹依然实行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实行基金积累制。改革的初衷是想结合两种制度的优点,力图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结合。但因制度转轨成本和人口结构等问题,社会统筹基金依然收不抵支。这样,为保证养老金当期发放,不得不挪用个人账户基金,导致个人账户是空的、名义上的,个人账户的作用只是计发养老待遇的手段。人们对养老金可持续性的担忧也主要是基于个人账户记账额与做实账户之间的缺口。

  基于此,当前及今后的一大政策着眼点是“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见报告)。目前,我国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已相应调整了基础养老金标准,如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在中央财政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不等的补贴金额。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目前的养老保险费率是偏高的 。这会给中国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带来负面效应,而且高额的缴费率易引发严重的代际冲突。许多年轻人因此不愿意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增加了扩大覆盖面的阻力。那么,有没有在降低在职人员缴费率的同时,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可能呢?彭浩然、陈斌开(2012)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可能性。其研究表明,在稳态时中国现收现付养老保险缴费率的阈值为15.6%。鉴于论证严谨有力,结果比较稳健,该结论对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制定极具参考价值。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多方位考虑养老保障资金的来源与收益问题,而不仅仅将其看成是公共财政的责任。公共资源与私人资源、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皆可成为养老资金的来源。在这方面,政府可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取国有资产变现收入和国有企业分红作为养老金的源,降低养老金缺口风险,体现国有经济全民所有的性质,逐步解决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成本问题,让发展成果为全民共享。同时,适当降低社会统筹部分的缴费率,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真正建立起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效机制。此外,要拓宽眼界,改变僵化的理财思维与模式,综合利用各种金融资源和融资机制,走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道路,积极拓展养老金筹资渠道。特别是要注意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养老建设,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用地优惠等多个方面减轻民营养老机构的负担,增强其自身发展动力(见专栏4)。因为养老产业是个特殊的产业,既具营利性,又兼有福利性。只有对溢出的正外部效应予以恰当补贴,才有利于加大养老供给。

  目前,北京共有养老床位8.2万张,但每百名老人拥有不到3张,与发达国家5至7张相比有明显差距,也与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除养老机构布局不合理外,各项优惠政策扶持不到位,建设用地供应不足,项目审批复杂、周期长,也影响了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机构。

  鉴于此,北京将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的原则,通过政策扶持、制度规范、资金引导、奖励督导等手段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制定出台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资金补贴、信贷支持、市场准入等综合配套优惠政策、措施,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培育一批养老服务行业组织和龙头企业。

  毋庸置疑,加强养老基金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也甚为关键。由《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可知,截至2011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8500.41亿元,远远超过“新农保”、“城居保”和“城乡居保”三项结余之和(为1635.53亿元)。可见企业年金是养老保障的重要支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期公开的企业年金运营数据显示,企业年金近5年的总体收益率达到8.87%,跑赢了CPI。在人口迅速老龄化时期,提高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是弥补养老金缺口的重要途径。既然企业年金运营效果很好,我们不妨提高其运营比例。在这里,有必要消除养老基金投资、个人养老投资“只有在资本市场成熟后才能进入”的认识误区。其实,参与市场与市场完善是相互影响的,问题与措施也是在博弈过程中逐步呈现的。我们还应当把养老保障体制看作是生产性的,而不仅仅是消费性的制度安排。理由在于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开发是以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为主要特征的,需要较为完备的养老保障体系作为支撑。

  四、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

  关于中国式养老,坊间议论已久,比如养儿防老、以房养老、理财养老等,这些大多属于具体的养老支持方式。本文所探讨的养老模式,是以养老承担主体来划分的,主要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养老模式值得重视。《规划》说:“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着力巩固家庭养老地位,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现在,我们结合国情对各模式做简要分析。

  1.居家养老

  就目前来说,居家养老仍是最主要的养老模式。2009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家庭成员供养的比例依然很高,达34.4%,其中男性为22.2%,女性为46.4%。但随着未富先老、家庭结构小型化以及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的国情,中国的养老问题显然不能只依靠个人和家庭。《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74.1%的人表示生活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68.4%的人表示要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负担;50.1%的人表示生活在两地,无法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42%的人表示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不同城市无法互通;37.7%的人表示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无法让人放心 。尽管只是一项网上民意调查,但它折射出了在青年一代中普遍存在的养老焦虑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观察甚为契合。因此,我们不得不积极寻求新的居家养老途径(见专栏5)。

  天津八种居家养老服务形式让老人老有所养

  近年来,天津市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几种服务形式:一、政府购买服务。即运用财政补贴办法,为困难老年群体购买服务,解决居家养老之忧。二、日间照料服务。在社区建设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等养老服务设施,为居住在家、白天无人看护的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服务。目前,天津市已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577个,市财政补贴资金累计支出6911万元。三、协议服务。由社区组织发动驻区单位、楼栋长或邻里,与社区困难老人签订帮扶协议。四、互助服务。一些空巢、身体较好的老人结成互助小组,互相帮助,实现“白天有人照料,夜间有人陪伴”。五、养老机构延伸服务。依托养老机构专业护理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优势,为居住在家、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提供服务。六、呼叫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呼叫服务系统,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服务。七、市场有偿服务。对经济条件好、需要提供家政服务的老年人,由所在社区组织提供有偿服务或自主购买服务。八、志愿者服务。天津市已有各类志愿者队伍1800多支,注册社区志愿者40万人,为老年人服务是其重要内容。

  2.社区养老

  从发达国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看,由政府投资建造的大型老年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式”的养老服务,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状况的日益加剧而给政府财政带来沉重负担。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养老政策开始转向扩大社会养老功能,居家养老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开始盛行。其中,比较成功的如专栏6所示。

14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