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风俗见闻美文:家乡的味道
编者按:回到家乡,赶上庄户人家宴请,就去参加了。看着桌上种类繁多的菜肴,我嘴里品尝的是家乡的味道。
请客,很有讲究,全国各地花样不一,有的比菜的品种,有的比菜的价格,有的比菜的做法,不管如何比,如果因地制宜,很多就捉襟见肘了。
在苏中一个偏远的乡村,因为这里的人长寿,自古以来一直称呼为长生!前几年政府不知道为何把这个沿用千年的名字给撤了。长生,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一个世界地质史上最为奇特的地方,一个善人辈出的地方!这里的庄户人家请客,只比客人吃完了,桌上还有几层装菜的盘子!
长生,庄户人家宴请, 我正好赶上了。
难得抽空,回家陪父母住一晚上,一早就被父亲叫醒。
三叔的儿子相中一个女孩,今天,女孩家父母在媒人的带领下第一次来做客。听说我在家,叫我去陪客。立即起床洗漱,往三叔家赶去。
三叔老年得子,木匠出身的他,一直在四乡八邻做木活,为人真诚,乡亲们口碑很好,今天听说家里有事,几乎整个房族都出动了!西面是三间七架梁老屋,一间是灶房,一间是堂屋,平时吃饭,堆放粮食,在粮食屯子边上摆放一张圆桌,估计是今天家里帮忙的人吃饭坐的。一间放着一张老式雕花板床,估计是三叔结婚时候的,没有睡人,上面堆放着几床棉絮。东面是后来翻建的二层小楼,像城里人家,也弄了个客厅,放了一圈木制沙发,估计都是出自三叔的手,略显毛糙,不过木料倒是厚重。中间的堂屋今天特地收拾,摆放两张圆桌,一张是自己家的,一张是借的,椅子也是几家拼凑的。三叔家极少有事,用物家伙就不是太宽裕。
圆桌上碗筷已经摆放好,特地买的好点的餐巾纸,还是红色的。三婶在和三叔商量着吃茶的茶点样数。还不放心一会儿去看一下缸筒锅里烧的枣子茶。一会儿,准新郎气吁吁的回来了,手里领着几个方便袋,装着几个点心盒子,估计是样数不够,或者感觉家里的点心有点土,特别到镇上去买的。
三婶问:红糖买了没?准新郎高声回答:买啦!买啦!比我还要心急!三叔数着陪吃枣子茶的人数,要双数,吉利。还要是有福之人,没儿子的不能坐桌子。
终于,茶点准备齐了,端上桌:麻饼、京果、云片糕、桃酥、脆饼这些都是地方传统的,三叔拆开刚买的三盒像饼干一样的一个个装盘上桌。茶是红糖枣子茶,红糖已经预先放到碗里,等客人到了,直接加枣子茶。
门口就热闹了!几个年长的亲戚估计昨天就请过来了,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晒太阳,聊天。基本上牙都已经掉光了,谈着他们年轻的时候的事情,和现在家庭的情况。有的拄着拐杖,有的重孙媳妇在旁陪着。
男客们在门口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抽烟的,喝茶的,嗑瓜子的,聊着自己一年的收成。孩子们最兴奋,转圈的玩着,有放甩炮的,有在菜田里挖蚯蚓玩的。一会儿就会听到一声哇哇的哭:妈妈,他打我!于是,大人们放下手中活计来拉架,于是被打的哭,打的也哭,热闹好一阵子。
忙活的人最紧张了,特地叫杀猪站预留的半片猪肉,德儿叔叔拿把砍刀,五花的留着做红烧肉,三叔特别说肉块要切大点,方方正正的,不要让女方看不起。骨头剁块煨汤,汤里是不能放其他东西的,要让人感觉,我家是吃得起的,不惨假。还要一大块纯瘦肉要剁肉末,做肉圆。几个女人在边上等着分肉,然后做肉圆的做肉圆;煨骨头汤的煨汤;烧肉的烧肉。半片猪肉眼见着就没了。
几个中年妇女坐在井边,打洗猪大肠、肚肺。三叔特地照会杀猪站要留好点的大肠。大肠,中国人都爱的美食,但,白汤大肠却全国极少有,只有长生这个地区,大黄桥老区才有。关键是这道菜,主要在打洗的功夫上,功夫不够,味重,于是全国基本都是红烧,红烧能够掩盖异味,唯一在这里是素汤,嫩白的大肠,奶白的汤,一块下嘴,滑溜感,打耳光也不想丢啊!
还有几个婶婶在用镊子把猪爪上面的余毛清理干净。爪子汤是长生人的主菜,特别是对老人,买上两只猪爪,剁小,文火慢慢煨汤,皮嫩肉烂,汤鲜味美,肥而不腻,老少皆宜。
大林叔叔从南头港河里面刚抓的鱼,几条白鲢活蹦乱跳的,找一个脚盆,倒到里面,还有几条杂鱼,昂丝鱼、小鲫壳子、居然还有几条泥鳅,几只小虾子调皮,爬到鱼身上,立即被淘气的孩子抓去玩了。两个妇女开始杀鱼,大鱼红烧,小鱼煨汤。红烧鱼要整烧,不能剁开的,这个有讲究。鱼汤要用土灶大铁锅大水大火一次煨好。鲜白鲜白的汤,盛上一碗,撒上几许葱花,那美味,天下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