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读后感 >

读《佛陀传》有感:佛陀的困惑

时间: 智明1010 分享

  编者按:《佛陀传》是讲述的是释迦牟尼一生的故事。这样的一位大师,也会有自己的困惑,更何况是我们凡人呢。

  我之所以要买一行禅师的这部《佛陀传》,是看到有介绍说,本书中的佛陀不是神,而是人,和我们一样会困惑和痛苦。我想了解褪去油彩的真实的佛陀。

  《佛陀传》以沉静的语调和平缓的节奏,讲述了释迦牟尼从出生、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到灭寂的一生。看完全书,我的体会是,佛陀果然是不世出的大智者,觉悟者,然而,他的教义似乎不够完满,甚至不能自圆其说。

  一

  这部30多万字的传记,有几个关键词:专注、痛苦、觉察、自律。

  佛陀的大智慧,首先体现在,他虽然修成正果,信念坚如磐石,却也能因时制宜不断调适。例如,起先他不允许女子出家,后来接受了女弟子。有病的比丘,不用持守过午不食之戒;如有一些食物是可以保留的,也可留至翌日。僧人不得杀生,也不吃荤腥,但是,一些人因为没有接触过佛法僧且并不知道僧人吃素,比丘为免冒犯供者而令供者失去接触大道的机会,便应该接受他们的供食。

  事实上,佛教也在变。如今的僧人都不化缘,佛教组织也一再强调,所有外出化缘的都是假僧人。但是在佛法初创之时,佛陀要求弟子必须以化缘的方式获得食物。他的理由是:“乞食是一种帮助比丘锻炼谦卑和一视同仁的修行。乞食并没有把我的尊严降低,它只是认同所有人的本有尊严而已。”

  佛陀要求,在家弟子必须修行五戒条:第一是不杀。第二是不偷盗。第三是不做不道德的性行为。第四是不妄语。第五是不饮用刺激性物品。遵照而行,就可以为自己、家庭和朋友避免不必要的痛苦。佛陀说,真正的快乐,可以在此生实现,尤其是当你奉行以下几点:第一,与贤德的善者结交以及避免跌入堕落之途;第二,在对修行有帮助的环境中生活,以建立良好的品格。第三,培养机会让自己多学习正法和戒律;第四,腾出时间来关心父母家人;第五,与别人分享时间、资源和快乐;第六,尽量找机会去培养美德,不要嗜酒和赌博;第七,学习谦逊、感恩和简朴的生活;第八,找机会亲近比丘以研习大道;第九,一生都以四圣谛为基本;第十,学习禅修以消解苦恼忧虑。这是佛陀在行脚和修行中进行的小结。事实上,他的戒律和教理——五戒,四圣谛,三法印,三解脱门等等,都是在修炼过程中不断调整、增加和完善的。

  二

  佛陀非常强调“专注”。他教导弟子说,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专注,就连吃橘子也是这样,“一个修习专念的人可以从橘子里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当你吃橘子时,你要忘掉一切其他的事物,全神贯注地投入这一刻,全面地感受它的香和甜。你可以由手中的橘子看到橘树、橘树的花朵,看到宇宙间的奥妙和万事万物的相互关系。佛陀由橘子推而广之,“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像橘子一样。橘子是由一瓣瓣的橘子肉组成,一天也是由二十四小时组成。一小时就如一瓣橘子肉,生活了二十四小时就如吃完了全部的橘子肉。”

  佛陀为世人指明了修习和觉悟之道:让自己每时每刻都活在专注觉察之中,心念永远只投入目前这一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认真地生活,否则,“我们其实不知道自己是活着的”。佛陀反对世人追逐过去或憧憬未来,因为只有关注当下,我们才会觉醒,才可以找回真我。

  佛陀的话很深奥,但依我之见,他其实是要人们通过关注当下的一刻,而忘记名利,忘记痛苦,忘记身外之物——甚至忘记自身。

  三

  根据我们的经验,忘记名利很难,忘记身外之物大不易,但不是不可以做到,而忘记痛苦难上加难,至于忘记自身,那是不可能的。

  佛陀认为,无明,即对世间实相的错误见解,是所有痛苦的本源。除了生老病死之苦,很多其他的痛苦都是自创的。嗔恚、愤怒、多疑、嫉妒和气恼都会产生痛苦,而所有的痛苦都可以因深切的了解而排除。摆脱无明,就能超越痛苦。

392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