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随笔写作>

关于喝茶的故事随笔:喝茶的那些事

时间: 春生1139 分享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

  清代养生家孟英说过:“人可以一日无谷,不可一日无水,水为食精”这些都说明了水与人类的关系。茶是水的另一种存在,它就不像水那样和每一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茶在待人接客的社会交际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东西。

  茶,最初为是一种药用之物,《本草纲目》中说:“茶饮之去痰,解渴,消宿食,利小便,使人益智,省睡、省力、悦志"。

  我是个比较喜欢喝茶的人,粗粗算来至今也有几十年的茶龄了,引起我喝茶的原因不是口渴,却是人睏。开始喝茶时对茶也没有什么讲究,常常是等到口渴时端起茶杯,咕咚咕咚牛饮一通,嘴一抹就了事。后来跟着几个喝茶的长者喝茶,慢慢地学到了一点喝茶的小门道。空闲时学长者样泡一杯茶,像模像样地坐在桌子旁,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再不是牛饮了。再后来自己到南货店里买一两祁门红茶,一则自己喝,二者回报那几位常在一起喝茶被我叨扰过的长者。如果有机会到杭州去,回来时也买上一二盒龙井茶。但往往是吃的少,浪费的多。主要是不知道如何保管茶叶,扯开后就把茶叶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等到后来想泡茶时再去找茶叶,这时的茶叶就没买来时那样的茶香了。如果在黄梅天,那些开封的茶叶常常会有一股霉味气,那就只好丢了。

  四十岁以后才正式有了喝茶的习惯。每天早上到单位第一件事就是生炉子烧水、泡茶。这杯茶喝到中午结束,下午再泡过一杯。下班回家后除了烧饭烧菜料理家务外,不会忘记给自己泡上一杯茶。

  那时的喝茶,在茶叶、茶具方面不太讲究,茶杯我最喜爱的是玻璃杯。后来大妹夫送给我一只带不锈钢盖的茶瓶,密封性能好可以随身携带,夫人又给我用纱线钩织一只有图案的网状杯套,真是锦上添花。茶叶么,开始是喝毛峰,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就改成喝碧螺春或龙井。我最喜欢的还是碧螺春。龙井好是好,它香气足,茶色好,缺点就是茶头太短了一点,三冲两冲就变得淡而无味。碧螺春虽然在香气、茶色上比龙井逊色一些,但它经喝。每年的四五月份我总会到茶叶市场买上四五斤放在家里慢慢饮用。

  为了喝花茶,有段时间我在家里养了两盆茉莉花,一棵玳玳橘,又到药店里买了两只大一点的饼干筒。到了春天,茉莉花、玳玳橘开花,等它们含苞欲放未放时把花摘下来放入早已准备好的茶叶中,扪上两三个星期,花的香气就会浸润到茶叶里了,花茶就成了。一筒茉莉花茶,一筒玳玳花茶,够喝上一年半载了。扪茶时,花不要放得太多,太多了会增加茶叶里的水分,从而影响茶色。

  茶这种东西是怎么被发现的呢?作家王树曾在他的《心窍黄尘塞五车》中有一段怎样发现茶的描述:“茶这种东西肯定诞生于中国。因为它只有具备散淡性情的民族才能发明的东西。想必是一个中国人在追逐野兽或采集野果的时候,随便扯一片叶子放在嘴里。也许是因为饥渴,也许是想吹出某种声音,也许是想在嘴里嚼点什么,然后抬头去看天和云。结果树叶的味道,或某种预想不到的功效刺激了这个中国人的神经,于是最早的茶就产生了。”当然,这只是作家的一种想象而已,我们且把它作为一种茶余饭后的聊天资料吧!

  我的喝茶是从一九五八年开始的,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那年的暑假期间,全县中小学教师,分别集中在一中、三中参加“反右倾整风”运动。当运动进行到“拔白旗插红旗——交出白心换上红心”的交心阶段时,连续三天三夜不能睡觉,开展乡与乡,校与校,人与人之间的交心竞赛,看谁交出的白心多!中老年的老师们一般都准备了一些醒脑提神的东西,如糖果、咖啡、香烟、红茶等,我们几个无忧无虑、没心没肺的小青年什么都没准备。可是到了第二个晚上困得实在熬不住了,哈欠连天,睡又不敢去睡!有几位老教师让我们喝一点红茶提提神。嗨!喝过几口红茶后,人的确醒了一点,口里也不觉得那么干苦了。这就是我喝茶的开始!

382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