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剧论文
课本剧是戏剧的特殊形式,它既有戏剧的一般特点,又有自身的特性。剧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小学语文课本剧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课本剧论文篇一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强调小学生基本语文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让学生藉以获得一种交往的语言工具,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教育,这样,工具性和思想性便成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从实施了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来,由于我们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从我们的教材设计到老师的课堂教学,我们现实的小学语文教育仍习惯于字词句篇、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的机械式的思维模式,对其工具性内容都主要是在这54平米的教室里以口授、听写、抄写、背诵、题海大战等方式完成;对思想教育呢,由于我们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思想要求是先于教学活动本身而设定的,大家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成了传输先在性的思想要求的过程。所以我们的这种语文教育具有明显的被动性、机械性、灌输性、容易的急功近利性。它忽视了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也就形成了“千校一貌”、“万生一面”。
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的,因为它扭曲了对人的整体人格的和谐发展,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另一个特性――人文性。所为人文性,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自己“生活世界”中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态度、价值与我们的基本语文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要求产生碰撞,让他们在这种自主的、亲历亲为的碰撞中去体验、感受、发掘知识的形成,从而让学生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态度、价值产生喜怒哀乐,形成取向,进而又让他们在这种自我形成的喜怒哀乐中再来潜移默化地去启蒙、启迪、孕育、生成自我世界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态度、价值,这样才能真正全方位的整体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实现我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正是因为我们传统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机械、教条、简单识记,阻碍了小学语文的人文教化之路,阻碍了碰撞的发生,所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增强其开放性、灵活性、游戏性。在某种意义上,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游戏。把小学语文教学看成一种游戏并不是降低、放任小学语文教学,相反是抬高小学语文教学。游戏的本质乃是游戏双方的全身心投入,是“沉浸”、“吸引”,“只有游戏者沉浸到游戏活动中去之时,游戏活动才会真正充满其所具有的目的,,游戏就是具有魅力地吸引游戏者的东西,就是使游戏者卷入到游戏中去的东西,就是在游戏中赢得游戏者的东西”,恰恰只有当师生都把教育教学看成一种游戏,共同投入,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陶冶才可能全面实现。
“课本剧”――对大家来说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概念,很多学校在很多场合也都会编排一两个课本剧进行演出,比如六一节、艺术节等。在网上课本剧视频也比较多,也很容易下载。但是,在全国以“课本剧”为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校极少,一般都是停留在排演一两个课本剧作为学校德育活动节目而已,对课本剧的开发与实现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实践与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什么是“课本剧”呢?“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文章来源可以是我们小学课本书上的,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上的,但小学阶段的课本剧创作应归在儿童剧中,它附属于儿童文学范畴,拒绝成人化是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内容大多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题材、体裁丰富多样,贴近生活,有一定的情节或意境。这些文章我们把它改编成课本剧,并通过课本剧让学生自己把它表演出来,这种形式更能让学生走进课文的境界,更有利于学习积极情感和态度的产生;有利于在思考中掌握知识、丰富经验;有利于在表演中发展语言、促进交流;更有利于在多学科特别音美学科的贯通融合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展示精彩的个性。表演课本剧,它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个体人文特征全面、整体发展的有效途径。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
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语文素质水平。如果学生能举手回答问题,固然说明该学生大胆,不过假如学生能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口语乃至肢体语言,我想这对培养小学生的胆量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有的学生能大胆回答问题,但让他表演时却显得扭扭捏捏,心跳脸红。以课本剧方式学习语文,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
通过我校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开发、排演课本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是以改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拓展课堂结构、探究夸学科教学、整合教学资源、张扬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实现人格内涵与教学资源的真正“碰闯”、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的有效途径;是在构建多学科、多功能立体交叉的大课堂语文教学模式中,我们实现小学语文课堂人文目标的具体行动、补充行动、提升行动、有效行动。
小学语文课本剧论文篇二
一、在课堂实践中实施课本剧活动的可行性
有人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环节,学生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始终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因此,大力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把综合性学习列入语文课程,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今年我们学校语文学科开展了多种综合性活动课程的尝试,自主开发校本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一次课本剧活动,感触良多。
1.学生身边有可利用的课本剧资源
(1)教科书资源。许多课本剧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按照课本主题或通过改进来设计改编的。比如《黄香温席》《母亲的手》《陈毅孝母》等。还比如《晏子使楚》《赤壁之战》《草地夜行》等都可以进行课本剧的尝试。
(2)课外书资源。课本是小天地,课外书是大课堂,其内容包罗万象,汇纳百川,阅读课外书,就是投身生活。
(3)影视、网络资源。课本剧也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背景投影、旁白提示、朗诵配乐等,在整台演出中效果颇佳。
(4)生活资源。生活中处处有资源。在课本剧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包括乡土、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这样在情感态度上有利于让学生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沉浸于大自然中,围绕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开展活动,让学生获得对大自然的亲近而美好的感情,借此将关爱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浸润在学生心灵深处。
2.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鲜明地提出:要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在课内外组织参观、访问、小报、课本剧等活动。由此可见,搞课本剧活动是有它的理论依据的。课本剧能以多变的形式,多彩的内容激励学生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本剧教学能把“苦学”变为“乐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在课堂实践中实施课本剧活动的特点
1.活动主体的宽泛性
课本剧的表演也不求表演的人数规模,既可以是班级内几个学生、一个小组、几个小组的理解性表演,也可以是年级内各个班级的交流性表演,还可以是全校性的竞赛性表演。我们的孩子都没有演过课本剧,就是我这个老师也从未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热情。因为我们对表演同学的要求并不太高。
2.活动时间的宽泛性
表演课本剧是为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课本剧的表演既可以是一篇课文的某个片断,也可以是一篇课文的全貌;可以是一组课文的展示,也可以是一学期所学课文的全面反映。因此,课本剧的表演不择时间,可以是一堂课的开始、中间或最后的表演,加深学生对这篇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结束后的综合表演,巩固学生对这个单元知识的掌握;也可以是一个学期结束时的汇报表演,复习这学期学过的有关教材内容。
3.活动空间的宽泛性
课本剧表演的场面规模不大,无论是城镇学校还是农村学校,无论有无剧场舞台,只要有教室或操场,都能组织学生进行表演。
三、在课堂实践中实施课本剧活动的作用
1.课本剧排演对于教师是一次锻炼与学习
在编写课本剧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加深对教材的把握,提高自身驾驭教材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能够创设热烈的课堂教学情境,渲染浓烈的课堂教学气氛,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经过排演,能明显地感到同学们的热情较以往高涨了,在演练的过程中由于孩子们放松了自己,也忽视了教师以往那种威严的角色,明显改善了师生关系。
通过学生的表演,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课本剧让我们的语文课收到了以往难以收到的效果。
2.课本剧排演对于学生也是一次锻炼与学习
课本剧使学生能想一些问题,做一些事情,看一些东西,谈一些见解,能到书本之外去获得更丰富的学问。
(1)能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记忆与理解。
(4)能够使学生在观看课本剧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5)能够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良好的培养,良好的个性得到张扬。
(6)通过活动,教师可以发掘一些学生的潜质,甚至可以改变一些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好多地方都有一般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课本剧这一形式不仅仅在语文这一学科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学生“做人”与“成才”的整个基础教育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本剧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优势已经逐渐显现。作为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之中,以新的眼光看待课本剧,积极开展课本剧活动,且应该以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活动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添柴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