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语文阅读题
在考试中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该怎么办呢?我们不能把题目空着,所以我们也要有一点针对不会的题目的技巧。下面学习啦小编给你分享巧解语文阅读题,欢迎阅读。
巧解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
一、巧借技巧,掌握文章大意。
近几年来,考生对文言文总体把握的能力已成为高考文言文试题中的重头戏,一般放在最后两项。但是,对于文言文总体把握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考生对于其他文言试题的解答。所以,考生在做文言文试题的时候,应该先做综合性的试题。对于文言文总体的把握,采用以下方法,既能提高考生的解题速度,又能帮助考生准确理解文言文大意。
1、根据文题文体判断
文言文的体裁有神话、寓言、传、序、文、记、论、疏、书、赋、说、表、铭、散文、骈文等等,但是总体来分,可以有写人类、记事类、说明类、论述类、散文类等。在这些类型中,以写人、记事类和论述类的文章为主。
如果是写人类型的文言文,文中描写的都是当时社会上比较有影响的人物。而这些人物一般不是文人有才,就是勇猛习武带兵打仗之人。而文中对于这些人的描写基本都和做官有联系。那就涉及到这些人的性格和人品,文中肯定会把他们塑造成正直之士或者就是贪污卑鄙之小人。这样的人物性格,一般的考生都能准确掌握。
如果是记事类的文言文,我们只要根据其六要素,掌握文章所记事情表达出来的作者观点和看法就行了。
如果是论述类的文言文,我们就要通过首段或者尾端的中心句来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如果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我们就把每段的中心句找出来,然后总结其共同点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至于其他体裁文言文大意的掌握,基本可以参照以上三类型进行。
2、根据问题判断
考生既然可以通过了解文言文的大意来做最后两道综合性的试题,当然也可以根据最后两道试题的选项来判断出文章的大意。
例:《优化指导》有一道高考文言试题选的是《刘行本传》,而文后第三题的A、B、C三个项的内容直接就是选文每段的段意概括。这样,考生只需参考文后的综合题选项就可以大概甚至准确地掌握文言文的内容。
3、根据尾注判断
有的文言文结尾附有注释,而这些注释正是帮助考生理解文言文大意的钥匙。
例:有一高考模拟试题选了袁宏道的《游盘山记》,而文后的注释直接介绍了袁宏道的文章风格特点是“独抒性灵”。考生就可以根据这一重要信息,判断《游盘山记》的内容肯定是作者通过对登盘山记叙,表达自己在徜徉于大自然优美奇特景色之中的独特体会和人生的感悟。而只要掌握这点,就可以很容易做出文后第三道的综合题了。
当然,遇到具体的文言文,还要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进行准确把握。
二、巧用还原,理解实词词义。
例: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A、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 适:
只从这一句话来判断“适”字的含义是很困难的,考生应该试着把这句话还原到原文中,再根据前后句子进行判断。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在原文中,A项句子后面跟得是“生了儿子和女儿”,那既然是生孩子,士廉妹和孙晟之间的“适”就应该是“出嫁、嫁给”的意思了。
B、士廉下车,以礼致之 致:
用同样的方法,把这句话还原在原文“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遗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B句前说得是蜀人朱桃椎是个隐士,而B句后说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可以看出士廉是看上了桃椎这个人才,所以到任后,想要以礼对待桃椎,表达士廉对人才的重视和尊重。所以,这里的“致”就是“对待、招待”的意思。
三、利用词性,掌握文言虚词用法。
文言文虚词用法多样,使用频率较高,而且古今变化比较大,所以考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利用词性进行记忆和使用,就会容易的多。
考生在做这类型的试题时,首先应该判别该词语的虚实。因为许多的虚词都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其次,根据词性了解该词的用法特征,然后结合前后词的结构和前后句的大意判断虚词的含义及语气作用。
例:“皆以美于徐公”的“以”就是实词“认为”的意思,而到了“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中的“以”就成了虚词“将、把”的介词了。
四、识记特殊结构,熟练掌握各类文言句式。
高考文言文句式一般有四类: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
对于判断句,考生应该记住常用判断句式的结构。一般来说,常用判断句会把“者”和“也”进行单独或者搭配使用。在翻译的时候,考生一定要加上“……是……”或者“……的人”。
对于被动句,考生应该记住常表示被动的词语“于、为、为所、见、受、被”等,并用简短的句式配合理解。如:“主语+被+动词+于+名词”格式。
对于宾语前置句,考生要记住:疑问句中的“安、何、谁”等词如果放在谓语动词前或者介词前的话,就有可能是宾语前置句;在一般性的句子里,如果出现做宾语成份的代词、名词等放在动词或者介词前,也属于宾语前置句。
对于省略句,考生只要在翻译文章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和结构分析,把句子意思表达完整所需的成份能落实到位就可以了。比如常见的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等。
五、翻译文言文,做到“准、实、好”。
从2002年开始,翻译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始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为5分分值也值得考生为此而努力。
古人讲译文要“信、达、雅”,其实就是“准、实、好”,高考翻译也应如此。
“信”即考生在翻译文言句子的时候不能断章取义或者是望文生义,应该保证不能脱离文章的原意,特别是涉及到对于人物及文章的褒贬评价,更要与原文保持一致的观点和看法;“达”即文言句子的每个实词、虚词、省略成份、句式等都要落在实处;“雅”就是要在前面两项的基础上,使译文不但与原文一致,具体词语有落实,还要做到句子读起来通顺流畅,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