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初三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2)
三、写作(40分)
19.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语文S版初三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练习试题参考答案
1.B(A.pì—bì;C.xī—qī;D.huà—yè。)
2.A(范晔为南朝宋史学家。)
3.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C(拟:揣度,推测。)
5.(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廪稍之供 裘葛之遗 (3)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4)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平时多练习。)
6.(1)shì (2)chì(注意“shì”不要读成“qí”,“chì”不要读成“qī”。)
7.(1)结束,完了 (2)等待或等到 (3)旅馆 (4)通“披”,穿(本题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要对重点实词重点记忆。)
8.B(B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
9.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注意要翻译出重点词
语。)
10.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概括文意即可。)
11.(1)短:揭短。(2)臣:让……担任大臣。(3)虎狼:像虎狼一样。[考查的三个词均有词类活用现象。(1)短,形容词用作动词,揭短;(2)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臣,让……担任大臣;(3)虎狼,名词作状语,像虎狼一样。]
12.B(B项“然”:代词,这样。A项“焉”:兼词,于之/语气词,与“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C项“以”:介词,因为/连词,用来。D项“之”:代词,这件事/动词,到……去。)
13.(1)况且您自己认为,与殷汤、周武王相比,谁更贤明?(2)只要是吴起想要的、喜欢的就给他,让他满足欲望没有其他的需求。[解答这类题,关键词解释正确是关键。(1)“且”可以联想到《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中的“且”,译为“况且”;“以为”意思为“认为”;“与……孰贤”可以联想《邹忌讽齐王纳谏》“吾与徐公孰美”中的“与……孰美”。(2)注意“予”“足”“欲”的意思,分别是“给”“满足”“欲望”。另外,第(1)句中的疑问语气要翻译出来。]
14.①能力超凡的人如果不贪图钱财,不会甘为人臣;②有了吴起这样的将军,其他五国才不敢轻举妄动;③如果吴起离开,天下士人都将退却离开,魏国将无人可用。(明确公子成劝说的三个方面:首先针对吴起的“贪”提出能力超凡的人可以贪图钱财,然后针对吴起的“才”提出能力超凡的人可以震慑其他五国,最后揭示吴起离开魏国的后果——魏国无人可用。)
附: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有一个向魏武侯揭吴起短处的门客说:“吴起贪心不能重用。”武侯(于是就)疏远了吴起。公子成入宫觐见说:“君王为什么疏远吴起呢?”武侯说:“有人说他贪心,我因此不喜欢他了。”公子成说:“您错了,以吴起的能力,天下没有人能超过他。正是因为他贪心,所以来侍奉您,不然您怎么能让他称臣呢?况且您自己认为,与殷汤、周武王相比,谁更贤明?务光、伯夷是天底下不慕名利的人,因此汤不能让务光称臣,武王不能让伯夷称臣,现如今如果有像他俩一样不贪的人,难道(他们)能愿意给君王您作臣子吗?现今君王的国家,向东要抵御齐国,向南要抵御楚国,向北要抵御韩国、赵国,向西还有如虎狼一样狠毒的秦国,君王孤单地凭着四面受敌的土地处在他们中间,那五国也只是屯兵观望,而不敢觊觎魏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魏国有吴起担任大将。周《诗》说‘有雄壮威武的将军,公侯才能管理好城池’,吴起就是这样的将军。您如果顾念国家,只要是吴起想要的、喜欢的就给他,让他满足欲望没有其他的需求,从而壮大魏国的军队,这样做失去得很少,收获却特别大。您想让他吃粗粮蔬菜,穿粗布短衣,徒步行走来听您发号施令,吴起一定会离开。吴起离开了,天底下那些像吴起一样的人,就会退却而不进入大梁,那么您的国家就空了。臣私下里很替您担忧这件事。”武侯说:“好。”又起用了吴起。
15.(1)有时 (2)地方、区域等 (3)等待 (4)见闻少,知识浅薄[(1)“或”有两个意思,①副词,有时;②名词,有的人。这里是副词,作“遇”的状语,“有时”。(2)“域”指“地方、区域”。(3)“俟”的本义是“等待”,这里取其本义。(4)此处的“陋”同“孤陋寡闻”中的“陋”意思相同,可采用迁移法解释。]
16.B(B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既”分别解释为:已经;常与“且”“又”搭配使用,表并列。C项,“以”分别解释为:连词,表修饰,“俯身倾耳”修饰“请”这个动作;介词,凭。D项,“益”分别解释为:更加;增加。)
17.(1)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或一天天地)退步。[翻译句子时,应在抓住关键词语的基础上,力争做到字字落实。(1)句中注意“虽、卒、闻”的理解,“虽”是“虽然”的意思,“卒”是“终于”的意思,“闻”在这里有“收获”的意思。(2)句中注意“之”“日”的解释,“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日”是“每天”的意思。]
18.共同之处:都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 (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此题考查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回答时,要先将两段的内容理解清楚,找出两段各自说明的道理,然后作比较。通过阅读文段可知:两段都是谈为学之道,要求勤勉好学,并且都要求要与人互相探讨。)
附: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或一天天地)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不好的习气。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路费,仍要广泛地学习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探求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可以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既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就是像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勤勉吗?
19.思路点拨:本篇文章是一篇命题作文,写好这篇文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阅读要求,仔细审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行者”以个人的脚步丈量世界,以旅行者的视角发现风景,以行走发现为主题,以个人化、个性化的独特视角展现旅途中的惊奇发现,在游玩中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去创作。作文题目的导语解释了“行”的意思,引导我们的思路。导语中,“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知行合一”,“知易行难”,“行”被界定为相对“知”而言的“行动”。
(2)研究题意,确定文体。如果题目没有限定文体,必须细察题意并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迅速确定适合自己的体裁。结合要求可看出本作文适合于记叙、抒情与思辨,用自己的独特思维和写作视角反映心中的情感。
(3)巧选角度,亮出个性。方法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化虚为实,虚实结合;切入口要小,挖掘点要深。作文导语开篇显义,“‘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行者”,已超出作文的意义,在人生的起承转合中,跌宕的是生命的丘壑山水。从这打通阅读与写作,倡导知行合一,启发一种写作新思路。
看了语文S版初三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