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鲁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在一份设计良好的语文试题面前,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去检测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水平!所以,还等什么呢?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鲁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希望对你有用。
鲁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
(duò)髻,耳中明月珠; (xiānɡ)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
答案:yú 堕 缃 rú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吏二缚一人诣王(到……去)
B.童微伺其睡(窥察)
C.若皆罢去归矣(假如)
D.但坐观罗敷(因为,由于)
【解析】选C。“若”在这里应解释为“你们”。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
A.之虚所卖之
B.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
C.弟子趣之
D.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解析】选D。A项,“虚”同“墟”;B项,“傍”通“旁”;C项,“趣”通“促”。
4.对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缚者曷为者也?
译文:这个被绑着的人犯了什么罪?
B.因大号。一虚皆惊。
译文:因为大声吵闹。所有的人都惊动了。
C.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
译文: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
D.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解析】选B。正确的翻译应为:“于是大声呼喊。整个集市都被惊动了。”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西门豹治邺》出自《史记》,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B.《晏子使楚》出自《晏子春秋》,晏子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C.《童区寄传》的作者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属于传记文。
D.《陌上桑》是一首乐府民歌,出自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
【解析】选A。《西门豹治邺》出自《史记•滑稽列传》,作者是西汉史学家褚少孙。
6.按要求填空。(3分)
(1)齐之临淄三百闾, , ,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2)行者见罗敷, 。 ,脱帽著帩头。
(3) ,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 。
答案:(1)张袂成阴 挥汗成雨
(2)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
(3)为人洁白皙 冉冉府中趋
7.学习了《西门豹治邺》后,淄博市某中学初四(1)班开展了“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依据本次活动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如果本次活动语文教师让你设计活动步骤,你打算怎样设计?请把你的设计简要地写下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搞好本次活动,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开场白,你打算该如何设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①搜集反映迷信危害的资料、图片。②召开“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主题班会,谈谈迷信的危害。③设计一期以“相信科学,破除迷信”为主题内容的黑板报。
(2)同学们,从很多事例可以看出,迷信害人不浅。我们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来武装自己,利用科学文化知识来明辨是非。让我们行动起来,用科学破除生活中的迷信吧!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
童区寄传
柳宗元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8.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1)布囊其口 ( )
(2)恐栗,为儿恒状 ( )
(3)郎诚见完与恩 ( )
(4)吏护还之乡 ( )
答案:(1)口袋,文中做动词用 (2)发抖 (3)果真 (4)指区寄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因取刃杀之 罔不因势象形
B.之虚所卖之 辍耕之垄上
C.持童抵主人所 皆若空游无所依
D.与衣裳 时不我与
【解析】选B。B项都是动词,到。A.连词,于是,就;动词,顺着。C.名词,处所;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D.动词,给;动词,等待。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
译文:
(2)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译文:
答案:(1)用布塞住他的嘴,(带他)离开四十多里。
(2)你果真能保全我(不杀我),好好待我,怎么处置都行。
11.文章是如何体现区寄胆识过人、智勇双全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章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他的品质,如伪儿啼哭、以缚背刃、以利诱贼、疮手勿惮、哭叫报官等。
12.结尾一段对表现区寄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结尾通过劫缚者不敢过其门的侧面描写,烘托区寄精神的震撼力量。
(二)阅读下文,回答13~16题。(13分)
西门豹治邺(节选)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为治新缯绮縠衣 ( )
(2)为具牛酒饭食 ( )
(3)弟子趣之 ( )
(4)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 ( )
答案:(1)做 (2)备办 (3)通“促”,催促 (4)通“旁”,旁边,侧边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
B.
C.
D.
【解析】选A。A项,因、因为;B项分别是:其中的/它的;C项分别是:他,代河
伯/的;D项分别是:假如,如果/则、就。
1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
译文:
(2)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
译文:
答案:(1)叫河伯妇过来,(我要)看看她是漂亮还是丑。
(2)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弟子去催促一下!
16.由“洗沐之”往下,“为治新缯绮縠衣”“为治斋宫河上”“为具牛酒饭食”“共粉饰之”等这一系列的叙述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系列的叙述描写都在渲染为河伯娶妇的隆重气氛,因而也就更深刻地揭露了三老、廷掾和巫祝等故弄玄虚、愚弄民众的狡诈嘴脸。
下一页更多有关“鲁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题”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