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高一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基础知识训练试题及答案(2)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9分)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选自《史记》)

  王夫之曰:汉王甫破项羽,还至定陶,即驰夺韩信军,天下自此宁矣。大敌已平,信且拥强兵也何为?故无所挟以为名而抗不听命,既夺之后,弗能怨也。如姑缓之,使四方卒有不虞之事,有名可据,信兵不可夺矣。夺之速而安,以奠宗社,以息父老子弟,以敛天地之杀机,而持征伐之权于一王,乃以顺天休命,而人得以生。

  (选自《读通鉴论》)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王欲引而西归 引:引诱。

  B.至阳夏南止军 止:使……止,驻扎。

  C.淮阴侯复乘之 乘:乘势(进攻)。

  D.使四方卒有不虞之事 卒:通“猝”,仓猝。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乃进兵追项羽 B.至固陵,不会

  C.与项羽决胜垓下 D.淮阴先合,不利,却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

  ②以乱易整,不武

  B.①信且拥强兵也何为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①乃进兵追项羽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①项羽解而东归

  ②旦暮吏来而呼曰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文中有关信息推断,“皇帝”指的是刘邦,“齐王”就是韩信。

  B.垓下决战之时,刘邦所属的军队在数量上已占绝对优势。

  C.尽管刘邦阵营的孔将军、费将军逃跑了,但项羽军队仍然没有取得优势。

  D.王夫之认为,刘邦灭楚后迅速夺取韩信兵权,是时机恰当、富有远见的明智之举。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7分)

  (1)汉王甫破项羽,还至定陶,即驰夺韩信军,天下自此宁矣。(3分)

  (2)夺之速而安,以奠宗社,以息父老子弟,以敛天地之杀机,而持征伐之权于一王,乃以顺天休命,而人得以生。(4分)

  三、语言表达(12分,每小题4分)

  17.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本单元的文章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敬辞或谦词。

  示例: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1)尊称对方的父亲为____________;称自己的父亲为____________。

  (2)问老人的年龄说____________;表示请人谅解的客套话是____________。

  18.下面是高考作文中写司马迁的错句,请你用简明幽默的语言加以点评。(不必仿句式)

  例句:尽管司马迁多次遭受宫刑,但他还是忍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伟大的《史记》。

  点评:“多次”?“一次又一次”?你难道比汉武帝还残忍吗?

  (1)错句:司马迁在被施行腐刑之后,不顾身体的腐烂,写出了千古绝唱《史记》。

  点评:

  (2)错句: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不得不忍受断腿之苦……

  点评:

  19.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

  四、写作训练(50分)

  20.请以“泪与人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高一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答案

  一、1.B 解析:A项“逢”应读“páng”;C项“眦”应读“zì”;D项“箕”应读“jī”。

  2.C 解析:①“已”通“矣”;②“振”通“震”;④“共”通“供”;⑤“卒”通“猝”;⑥“距”通“拒”,“内”通“纳”;⑦“知”通“智”。

  3.B 解析:B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A 解析:“夫人”古义为那人(指秦穆公);今义为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5.A 解析:A项为一般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其他三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6.答案:(1)因人之力而敝之 失其所与 不知(2)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和而歌 为变徵之声(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目

  二、(一)7.A 解析:“君”为动词,行君道。

  8.C 解析:C项,都是表目的连词,相当于“来”。A项,①代词,代赵盾;②结构助词,的。B项,①连词,表假设,如果;②连词,表修饰。D项,①代词,他的;②副词,表推测,相当于“大概”“或许”。

  9.A 解析:②③都是士季的话语,⑤是NF94A麑的话,这三句均未涉及赵盾的忠心报国。

  10.B 解析:B项说“士季、NF94A麑、提弥明、灵辄等”都是忠心报国之士不当,后三人明显不是。

  11.(1)《诗经》上说:“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开头,但很少有能得善终的。”像您这样能够纠正错误的人是很少的。(靡,否定性的无定指代词。初,开始。鲜,少。克,能) (2)赵盾说:“不用人而使唤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呢?”他一边搏斗,一边退了出去。提弥明为赵盾战死。(虽,虽然。且,连词,一边……一边……。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参考译文:晋灵公不行国君之道:他加重赋税用来装饰墙壁;从高台上用弹弓打人,观看人们躲避弹丸来取乐;厨子炖煮熊掌,熊掌没有炖熟,灵公就杀死了他,并把尸体装在草筐里,让女人用车子载着经过朝廷。赵盾和士季看见了厨子的手,追问厨子被杀的原因,对这件事感到忧虑。赵盾准备进谏,士季说:“您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吧,如果国君不听,您再接着劝说。”士季三进,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看了看他,说道:“我知道所犯的错误了,准备改正它。”士季叩头答道:“哪个人没有犯过错呢?有了过错如果能改正,就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诗经》上说:‘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开头,但很少有能得善终的。’像您这样能够纠正错误的人是很少的。国君有好结果,那么国家就稳固了,而不仅仅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经》又说:‘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前来弥补。’意思是说国君的过失是能够弥补的。国群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君位就丢不了啦。”晋灵公(尽管口头上说要改,但行动上)仍旧不改。赵盾多次进谏,晋灵公很厌恶他,派NF94A麑暗暗杀他。NF94A麑清早赶去,看到卧室的门已打开了,赵盾已穿戴整齐准备上朝。由于时间还早,赵盾正坐着打瞌睡。NF94A麑退出来,感叹地说:“不忘端庄有礼,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就是不忠;不履行国君的命令,就是不守信用。在这两者之间只要有一种,都不如死了。”便撞在槐树上死去了。

  秋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预先埋伏好身穿铠甲的武士,准备杀死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一情况,快步走上堂去,说:“臣子侍奉国君饮酒,超过了三杯,就不合乎礼仪了。”于是就扶着赵盾下堂。晋灵公唤出凶猛的狗,(狗)向赵盾扑去。提弥明徒手与猛狗搏斗,把它打死了。赵盾说:“不用人而使唤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呢?”他一边搏斗,一边退了出去。提弥明为赵盾战死。

  当初,赵盾在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灵辄饿得厉害,问他为什么饿成这样。灵辄回答说:“已经三日没有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灵辄留下了一半食物没吃。问其原因,他答道:“我在外当奴仆已经三年了,不知道母亲还在不在。现在离家近了,请让我把这些东西送给她。”赵盾让他吃完,又给他准备了一筐饭和肉,放在袋子里送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甲士,(在这次事件中)把戟掉过头来抵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免于难。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您在翳桑救的那个饿汉呀。”问他的名字和住处,他没有说就走了。于是赵盾就逃走了。

  九月二十六日,赵盾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逃出晋国国境就回来了。太史(董狐)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并且把这条记载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太史回答说:“您是正卿,逃亡而没有越出国境,回来后又不声讨凶手,弑君的不是您又是谁?”赵盾说:“唉!《诗经》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为自己找来了忧患。’这句话说的大概就是我吧!”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事的原则是直书不隐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呀!要是逃出了国境,就可以避免弑君之名了。”

  (二)12.A 解析:“引”的意思是“率领,带领”。

  13.B 解析:“不会”文中译为“没有前来会合”,今义为“没有能力干某事”。

  14.C 解析:C项前一个“乃”为连词,译为“于是,就”;后一个“乃”为副词,译为“竟然”。A项两个“以”均为介词“用”;B项两个“也”均为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停顿,不译;D项两个“而”均为连词,表顺接。

  15.C 解析:孔将军、费将军纵兵进攻,没有逃跑。

  16.(1)汉王刚刚打败项羽,然后率军回到定陶,就马上夺取了韩信的兵权,天下从此安定下来。(2)夺取兵权之后应该安定天下,来祭奠祖先,养息父老子弟,收敛天地之间的杀机,手握征伐大权的帝王,就应该顺应天命,来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参考译文:《史记》部分:

  项羽罢兵回东方了,汉王也想率军回西方。但汉王采用张良、陈平的计策,于是进兵追赶项羽,到阳夏南面让部队驻扎下来,和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约定日期会合,共同攻击楚军。汉王到达固陵,韩信、彭越却没有来会合。楚军迎击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汉王又逃回营垒,深挖壕堑固守。

  五年,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淮阴侯韩信率领三十万大军与楚军正面对阵,他的部将孔将军在左边,费将军在右边,汉王领兵随后,绛侯周勃、柴将军跟在汉王的后面,项羽的军队大约有十万。淮阴侯首先跟楚军交锋,不利,向后退却。孔将军、费将军纵兵进攻,楚军不利,淮阴侯乘势攻上去,大败楚军于垓下。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汉王派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一直追到东城,杀了八万楚兵,终于攻占平定了楚地。只有鲁县人还为项羽坚守,不肯降服。汉王就率领诸侯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县的父老们看,鲁人这才投降。于是,汉王用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穀城。然后回师定陶,驱马驰入齐王韩信的军营,夺了他的兵权。

  《读通鉴论》部分:

  王夫之说:汉王刚刚打败项羽,然后率军回到定陶,就马上夺取了韩信的兵权,天下从此安定下来。大敌已经平定,韩信还拥有强大的军队干什么?因此韩信没有能够依靠的理由作为名义,对抗刘邦而不接受命令;刘邦夺去韩信的兵权之后,他也无法抱怨。如果姑且延迟剥夺韩信兵权的时间,假如国境突然发生不测的情况,韩信有名义能够凭借,他的兵权就不能夺掉了。夺取兵权之后应该安定天下,来祭奠祖先,养息父老子弟,收敛天地之间的杀机,手握征伐大权的帝王,就应该顺应天命,来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三、17.答案:(1)令尊 家父(家严、家君) (2)高寿

  见谅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写出恰当的词语。本题在设题上难度不大,但也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知识积累。

  18.答案示例:(1)受了腐刑,身体就得腐烂;判了无期徒刑,还不就得当无期限的徒弟?(2)求求你了,司马迁受了宫刑已经够惨的了,你就别再让他变成孔乙己了!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应找准错句中的知识性错误,然后用简明幽默的语言反驳,为了增强语势,可以用反问句或感叹句。

  19.答案示例:拔出三鹿三聚氰胺污染牛奶的大萝卜,竟然带出“伊利”“蒙牛”“光明”“圣元”等小萝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修辞的能力。具体说就是将所给图片中的信息用所要求的修辞方式表达出来。首先要审清图片中的话题,然后选定修辞。比喻就要确定好本体和喻体,排比就要想好至少三个方面的信息,对偶就要想好两方面的内容,比拟则要将事实的陈述对象与所拟之人或物统一起来。

  四、20.写作提示:这是一篇话题作文。“人生”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但前面有了“泪”,这里的“人生”就有了一定的范围和限制。从性别的角度看,“泪”似乎与女子更有缘,男子则习惯于把眼泪藏在心底;从人生成长过程的角度看,年幼时比较容易落泪,愈成熟泪水愈少。而“泪”通常会与伤感、悲痛、挫折、悔恨联系到一起,当然也可以与惊喜、幸福、感动相连。在选定立意时,可以记述一个有泪的故事,点出一个人生哲理;可以截取人生中不同的流泪的场景,表达一种生活态度;亦可以选取新颖的角度,谈应该流泪,流泪并不是软弱的表现。
看了高一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基础知识训练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过关测试题及答案

2.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3.高一语文上册第1、2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4.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5.高一语文上册第1、2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239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