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的转型(3)
时间:
章景平1由 分享
三、近代城市网络体系的初步形成
随着乡村工业的发展,城市经济结构和经济职能的日益商品化、专门化、外向化.城市与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强化.便初步形成了以伦敦为核心,以地方大都市为骨干以中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网络体系。无论是伦敦,还是大中城市.或中小城市,都是这个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5至18世纪,伦敦与地方城镇之间的关系中,一直是伦敦占主导地位。在巧世纪以前,城市的经济结构和职能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与周围乡村构成略呈封闭性的经济活动圈,因此,城市之间的交往就不那么频繁,也不那么重要。伦敦虽然是全国的首都、全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经济中心,但它的经济辐射能力尚不足以影响全国,更谈不上全面控制地方城市和地方经济。15,16世纪海道大通、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之时,伦敦得天时地利,急剧膨胀,伦敦商人无孔不人,不仪在国外商贸中大显身手,而且在国内经济中也找到了用武之地。伦敦商人牢牢控制着各地方城市的工商业和市场二不过从17世纪后期起.随着地方城市的复兴和新兴工商业城市的崛起,伦敦商人对地方城市的支配能力逐渐下降.它们之间的平等联系与交往增多。地方城市对伦敦经济的依赖性逐渐减弱,独立性日益加强。但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一方面体现在地方城市不像以前那样受伦敦的控制,另一方面体现在地方城市仍属于以伦敦为核心的近代城市网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地方城市“独立性’加强,说明前工业化时期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上升。
伦敦对地方城市的控制首先表现在伦敦商人资本对地方城市工业活动的制约,以及各地手工业产品对伦敦市场的依附。如伦敦商人直接支配着约克城和约克郡的毛纺织品的生产和销售。Liz]西南部毛纺区的呢绒产品也多运往伦敦。17世纪早期,单格罗斯特郡就有两百来个’‘呢绒制造商”专门将本地所产呢绒送到伦敦。[13]兰开夏纺织业的原料棉花,17世纪基本上依赖伦敦商人进口,其产品也主要运往伦敦。
伦敦商人对地方城市商业贸易活动的控制是与伦敦在国内贸易中作为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的地位分不开的。如17世纪30年代,切尔姆斯福德城申诉:“伦敦的杂货零售商出没于靠近伦敦的各个市场,扫光了运到市场上的各种谷物。”[’引伦敦商人常年穿梭于地方市场上。不仅在国内贸易中如此,在海外贸易中,伦敦商人最先是极力排斥地方商人,后来则力图控制地方出口商。16世纪中期时,伦敦商人就取得了对外贸易的垄断权,17世纪以后,地方城市虽然重获出口权,但仍难以摆脱伦敦商人和伦敦商人集团在地方代理人的控制和影响。以至许多地方商人为了自己的前程,纷纷移居伦敦,与伦敦商人合流。1480至1660年间,伦敦的172任市长中,只有14人生于伦敦;403个“大商人”中,出生伦敦的不到10 % ; 813个号服公会商人中,只有75人((9% ), 389个店主和零售商中还不到4%是伦敦原籍人。U s1因此,地方城市工商业资本和优秀人才进人伦敦工商界的现象,可视为伦敦对各地控制的另一个方而的反映。伦敦对地方工商业的控制正值英国统一的国内市场和一体化经济的形成时期,因此,有利于英国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英国经济的振兴。
英国在初步形成城市网络体系之时,作为这种网络体系一环的各地城镇之间的交往也日益加强。我们知道,中世纪城市与其附近乡村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圈,各地经济联系较少,为了保护本城工商业者的利益,纷纷从国王和领主手中争取垄断本地商业活动特权的特许状,不允许外地商人到本城经营各种商业。随着15.16世纪英国工商业的发展,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各地方城市逐渐突破封闭的经济圈。地方城市越来越感觉到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对自身经济发展和城市兴旺的重要性。这样,便有一些城市成双结队,互订协议,组成经济与贸易伙伴,允许双方商人自由来往,并在税收上予以优惠0 1265年,温切斯特和南安普顿最先订立了这种协定。但令人往目的,要数诺丁汉、考文垂和林肯所订立的“三方协定”。到巧世纪后期,整个英格兰己到处覆盖着由城市之间的各种双边或多边协定所构成的商业贸易联系网络。
地方城市之间的商贸联系是统一的国内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城市之突破闭塞,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是与这时乡村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的。乡村工业的原料和产品,是在国内大市场上流动的两类最大宗的商品,也是城市之间商业贸易活动中最频繁的商品,乡村工业的主要原料羊毛就是在各地城市之间流动的。如克里蒂顿的羊毛市场,吸引着丘得利、鲍城和埃克塞特等城市的买主和卖主。到但卡斯特羊毛市场的,则有来自密德兰和北方各郡所有的城市的商人。f1}117世纪后期,萨赛特郡的费尔顿和陶顿、德文郡的蒂费顿一带所发展的针织业,就是靠牛津郡威特尼城的毛毯制造工匠提供羊毛,后者把不适于制造毛毯的长绒羊毛挑选出来,提供给这三个城市的针织绒线袜业。[‘“]乡村工业的产品,也是使城市之间发生较大联系的媒介。例如呢绒除满足出口和本地生活需要外.还必须满足非呢绒产区的消费需求,呢绒产区之间也需要调剂优质和廉价产品的余缺。“利兹的一些较大的商人,带着马夫,驮着货物,足迹遍及英伦三岛的所有集市和城镇.以批发的形式卖给各地的商店,并惠以信用待遇。”此外,各种农副产品、手工业品和日用消费品在各城市之间的流通也比较频繁。内陆以工业为主的城市与附近的港口城市之间的联系不言自明。可以这样认为,各地方港口一般都辐射好几个内陆城市.组成一个个贸易区,他们是相辅相成的。若没有港口城市,内地城市与其周围乡村组成的工业生产区就会呈封闭性;若没有内地城市作后盾,港口城市就成为无源之水,无从发展壮大。
总之,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之间逐渐摒弃了中世纪的那种经济隔绝和互相排斥的状况,正日益加强横向经济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商业和贸易方面。城市在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职能时日渐商业化和专门化。因此,城市之间加强联系不仅可能,而且非常必要。各地城市的普遍联系,有助于城市网络体系的形成。而城市网络体系的初步形成,又促进了英国经济的整体化发展。城市网络形成之时,也就是英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形成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