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结课论文(2)
大一思修结课论文篇二
《浅析音乐课堂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论文关键词:音乐陶冶学生 爱国主义情操 爱国主义 教育
论文摘要: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音乐最能体现的是民族自身最宝贵的财富。一个民族的音乐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主要阵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贯穿于音乐教育之中,以音乐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而且是鼓舞人们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为祖国贡献一切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应该责无旁贷地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使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1用音乐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音乐是历史的产物,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欣赏音乐,可以准确地让我们去理解作品,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注入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是新课改的要求。
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表现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真象满天的繁星一样,数不胜数。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瑰宝,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是摆在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一方面选择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又有很强的思想性,能培养学生美感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及艺术形象,才能使以音乐之美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的目的得以实现。
适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是很多的。《游击队歌》、《满江红》、《在太行山上》等都是典型的抗敌御侮的爱国歌曲,《歌唱祖国》、《长江之歌》都是歌颂新中国,激励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歌曲。这些歌曲的内容深刻,艺术性强,感情真挚,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游击队歌》歌词为两段,它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描绘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下栩栩如生的游击队生活,在自豪的乐观主义精神中表达了必胜的信心:“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通过歌曲的学唱,激发学生对中国解放军战士的乐观主义革命精神的了解、对祖国的热爱。《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作曲,作于1950年9月。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壮前进的步伐。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很适合爱国主义的教育。几十年来,这首歌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的新中国的象征。
2在欣赏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德、智、体诸方面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的能力以及提高想象力、创造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社会主义的音乐教育就是要以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及旋律美,多姿多彩的抒情美及结构美,来净化新一代的心灵。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最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它是我国古典音乐作品中的名曲之一,是民族传统乐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在国内外乐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春江花月夜》,以江月起笔,以江月落笔,在仰观孤月、俯察江海的诗化巨大时空中使宇宙意识和人间真爱展示出美好的境界,在感悟人生有限和追寻人生归宿无限的心灵叩问中冥思永恒的千古之谜。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欣赏这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使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的文化历史,民族音乐的伟大。在同学们的心灵深处,播下爱我中华的种子,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又如: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我们引以自豪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抗日救国的。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品格,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为我们描述了抗日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人民遭受的沉重灾难,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勾画出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豪壮情景。整个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及坚定的革命信念,强调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运用多媒体屏幕上出现激动人心的画面,打动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欣赏是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欣赏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结合思想教育的侧重点在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风格、形式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美的享受、陶冶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全面的思想教育和艺术熏陶。
3用典型的艺术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以声传情、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音乐可以表达语言不能表达的感情和美。
音乐教育通过声乐演唱、器乐演奏、音乐欣赏等教育手段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将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溶为一体,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得到艺术教育的同时,思想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思想道德变得更高尚。这对于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教唱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时,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歌曲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给学生讲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的爱国故事,使学生明白人民音乐家的爱国精神和他们的作品一样永世长存,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例如:在教唱《国歌》时,首先对国歌的时代背景作详细的介绍,着重向学生介绍在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占据了我国大片大好河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国著名诗人田汉和音乐家聂耳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敌人的无比愤恨之情,在极其危险的时刻写下了这首《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后来的国歌,这首歌曲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的热情。当这首歌曲流传开以后,更是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和巨大的鼓舞作用,有了深刻的了解。
每一首歌曲,它的产生都有着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地域差别,例如《长江之歌》中,人们不仅要了解到歌曲产生的时代,还要了解以长江为背景的长江文化。“唯见长江天际流”,“不尽长江滚滚来”,则充分地展示了长江的人文特征,长江水养育了华夏人民,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发祥地之一,让歌者感受到一种自豪感,使人不仅学习到了新歌,而且了解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激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突出了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为学习今后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4利用流行歌曲灌输爱国思想
流行歌曲是学生比较喜欢一种音乐形式,而如果老师能很好的利用流行歌曲来灌输爱国主义思想的话,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例如孙楠演唱的《五星红旗》,歌词中“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不仅歌词能完美的表达爱国主义思想,而且节奏欢快,振奋人心!
又如屠洪刚演唱的《精忠报国》,“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不仅唱出了岳飞重整军备,报仇雪耻,收复失地,赢得了抗金的胜利,而且岳飞一生坚贞不屈和忠勇为国的精神,人们将永世不忘。
这种题材的流行歌曲还有王力宏的《龙的传人》、高枫的《大中国》、林依轮的《我们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刘德华的《中国人》、谢霆锋的《黄种人》等,此类歌曲不仅振奋人心,而且朗朗上口,学生很容易接受,又能达到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我们要积极开发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精心设计每次音乐教学的实践,培养出无愧于时代的跨世纪人才,使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列,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音乐教育的责任,使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受到美育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音乐教学的素材,奏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这是赋予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参考 文献
1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9
看过“大一思修结课论文”的人还看了:
1.大学思修结课论文
3.大学思修结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