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论文篇二

  《浅谈计算机网络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摘要】多媒体教学一直是高校教学中一个比较常见的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网络实际应用的不断拓展,依托网络平台改进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也在逐步的走向“科技化、现代化”。但是在这其中存在着一些传统电教教学与新式多媒体教学的冲突,如何化解这些冲突点,既是多媒体教学任课老师应该注意的,也是计算机网络专业任课老师应该思考的。

  【关键词】网络;应用;计算机

  高校的教学模式是跟义务教育和普通的学历教育完全不同的,无论是“年级制”也好还是“学分制”也罢,其目的主要是想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更多适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一直是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得到了所有任课老师的认可。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随着不同的“局域网”、“校内网”、“城域网”以及互联网的不断拓展,依托于计算机网络这个平台开展的新式多媒体教学也在逐步的走进高校的课堂。但是,因为诸多客观因素存在的原因,新式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授课的时候存在了诸多的漏洞,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谈一下这些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第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信息存储风险大。即便是一个普通的高校,所开设的专业至少也要有十几二十多个,再加上一些二级学院和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任课老师的备课信息量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海量”信息来形容了。所以,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了录像视频辅助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一个补充手段,这也就是多媒体教学的雏形和前身,同时也是多媒体教学发展起来之后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一些高校在多媒体教学的工作中尝试着依托“校内网”来进行视频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改进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受到信息量的限制,就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一个90分钟的教学视频的存储容量大概是200M左右,一门一学年制的专业从第一课到最后一课大约要有100个课时左右,那么算下来光这一门课的信息量最少就需要2G,如果加上一些实习视频的话,估计最少还要增加1G的内容。一般情况下的“校内网”服务器存储容量也不过就是300T左右,先不说把全校的视频资源上传到“校内网”服务器上了,仅仅是一个系,五六十门课的信息量的话,就足够让服务器瘫痪几次的了。另外,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学生使用点击“校内网”的频率呈几何图形般的整倍增加,给服务器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第二,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信息同步难度大。一般情况下,许多人都认为依托现有的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同步水平应该比传统的录像带视频辅助教学在信息更新与信息同步的水平上要高不少,其实这仅仅是一个理解上的误区而已。其实作为任课讲师来说,无论是作为新式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而言,还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也好,所传递的教学信息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是采取的形式改变了一下而已。但是由于原始的录像带视频资料已经不能在计算机网络中播放,这个时候还需要任课老师再重新录入一次AVI或者是RM格式的教学资料才行。如此说来就等同于把原有的资料进行了翻拍一次,可想而知那个信息量和工作强度也可见一斑的。与此同时,由于需要重新翻拍和录入新的视频影像资料,任课老师的大部分精力要全部放在这上面,对于一些教科书中重新编撰的信息内容不能很好的掌握和解读,就很难做到把一些新增加的内容融入到教学课程当中去,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第三,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安全系数低。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是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来进行处理的,无论是“城域网”、“校内网”、还是“局域网”以及“互联网”,如果没有网络平台作为支撑点,根本完成不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无论是上述哪种网络平台,其后门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存在,如果8824端口处理的不当,很难做到平台信息的保密。目前有的计算机病毒信息经常以图片格式或者是视频影像格式作为掩护,隐藏在海量的信息之中,要么是定时定期的自动攻击服务器,要么就是自行盗链下载视频影像资料。目前市场上大量存在的关于各种专业课的盗版辅导教材,其源头就是来源于此。

  针对上述所产生的这些问题,作为任课讲师而言,是很难回避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正视和面对这些问题呢?下面我们就针对上述问题来进行简单的研究:

  第一,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进行信息固定存储

  由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产生海量的视频影像信息资源,如果仅仅是简单的靠架设大容量的服务器的话,不仅浪费教学资源,而且还很容易影响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带宽速度,要是依托“校内网”平台的话,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任课老师的正常信息上传及下载等日常工作。处理这个问题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各高校目前都建设有图书馆,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存档的电子图书的信息量也是庞大的,而且这个信息基本上是固定的,只要是录入一次的话可以供多人反复的使用。那么,假设我们把每一堂多媒体教学课程的视频影像资料当成是一本电子图书放到图书馆存档,等我们有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的话,那么是不是就简单的多了呢?把原本需要在服务器上架设的几百甚至是上千T的资源完全固定到一个点上,然后等到该使用的时候再从这一个点上获取的话,那样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资源是最少的。

  另外,从经费的角度上来考虑的话,这种做法也是最经济、最实惠的,因为作为图书馆录入电子图书的话,其服务器最少需要几百个T的容量,与此同时,还需要配备相对这么大容量的其它辅助性、付属性的设备资源,那么我们仅仅是把这个服务器的容量扩大了2倍左右,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平台所需要的资源来说,其付出的成本只不过是硬盘成本而已,其它的那些设备的投入资金几乎没有多少。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教学经费以便满足任课讲师的正常教学需要。

  例如说,西南地区某高校,学校在经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改造之后,淘汰了一大批老旧的教学设备,新添置了笔记本电脑、无线路由器等一批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通过几次实际教学操作之后就发现,视频影像的传输速度完全低于教学的正常需要,一段65分钟的教学视频光是下载播放就需要将近2个小时的时间,大大的影响了教学质量、耽误了教学进度不说,还直接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此,任课老师多有怨言。计算机网络电教辅导老师也很无奈,学校新添置的教学设备都是时下最高端的设备,而且都是通过公开招标购置的大型企业的产品,其产品质量是完全过关的,怎么经过改造之后其效果还不如以前传统的“大课堂”了呢?为此,学校专门组织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课题公关小组,专门研究符合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经过电教辅导老师和硬件产品供应商以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结所在。其根本原因就是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构架的时候,忽略了视频影像信息在“校内网”中的传输这个环节,仅仅是理论上满足了信息存储量,根本没有考虑这些海量的信息在各接收终端的传输过程中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另外,有的任课老师采用的是无线路由,其信号本来就不稳定,再进行这样的视频影像传输的话就更不能满足正常的需要了。经过多次实验和改造之后,终于拿出了一个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改造方案。那就是首先把学校电子阅览室的固定服务器容量增大,又以前的800T增加三倍达到3000T,然后把原本放置在主机房主服务器上的视频影像资料全部转移到电子阅览室的固定服务器上,通过系统的改造,在原有的“校内网”的基础上分离出一个“校内教育平台”,所有的教学信息都是通过这个独立分离的平台来进行信息的上传和下载,完全不占用目前正常使用的“校内网”资源。这样以来,就完全解决了上述所存在的所有问题,各任课老师都反应,通过改造之后“校内网”的使用速度也加快了。

  第二,采取先进的技术解决视频信号互换问题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改造之后,有许多时间跨度比较大的教学视频影像资料的确是需要淘汰了,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对所有的信息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理,这些都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简单的进行“一刀切”式的全部回收,比如一些比较有威望的老专家、老学者、老教授对某一个课题进行的系统研究所存留的视频资料,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科学研究信息。如果盲目的都删除掉的话,对于信息资源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也是极为不负责任的。其实目前在技术上解决录像带或者是录音带的信息转换工作已经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了,利用一些相对较为专业的录制设备,就完全可以把若干年以前的录像带转换成为目前电子播放器能播放的电子格式。这样一来的话,多媒体教学辅导老师可以跟相关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看看有哪些多媒体课程必须要进行翻录的,那就一定要进行翻录,以便确保教学信息的完整性,但是有些多媒体课程因为专业性较强,无论是以前的教学资料还是新版的教科书,其教学内容根本就没有改动,或许是有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知识根本就是一样的,目前的许多任课老师甚至还没有以前的老教师讲的更为生动。那么,这些就完全没有必要进行翻拍或者是重拍。这样既保存了一些原始的教学信息,又满足了正常的教学需要,同时还把任课老师从繁重的备课、录视频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进行正常的教学研究,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第三,采用信息加密技术确保多媒体教学信息安全

  针对视频信息安全这个问题,处理起来相对较为繁琐,也是现代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一个既不能忽视,但是又很容易出现漏洞的一个环节。作为高校,是社会公共信息平台的一个发布主体,也是各种社会资源信息的一个集中展示平台,同时,有的高校还是国家有关部门进行重大课题研究、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的主要基地。如果简单的把信息资源全部屏蔽掉,就有悖于上述这些研究的需要,但是如果完全的把信息资源全部公开,那么涉及知识产权、涉及信息保密等情况应该处理的问题就相当棘手。作为目前通用的“校内网”或者是“局域网”,很难界定这几种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否是在一个保密层面上,那么如何来进行信息甄别,如何来在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又能为社会资源提供一定量的信息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式:

  首先,把正常的多媒体教学信息进行分类管理。这里指的分类说的是把任课老师的教学视频影像资料按照“公开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几个门类进行分类,可以开设几个不同的权限。比如说,任课老师可以开设成副管理员权限,有权对所有的视频影像资料进行修正、下载、上传;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可以在某一个时间段对所有的学生开设浏览权限,让学生可以随意浏览视频影像资料,但是不能进行修正、下载、上传;在上“公共课”的时候,要求所有选择这门课程的学生才有权限对视频资料进行浏览,对于其他不涉及这门课程的学生,不开设可以浏览的权限。对于专业技术课,根据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的实际人数开设访问权限,对于所有访问者的信息必须要做到实名登记,或者启动服务器IP追踪记录功能,必须把所有的涉及专业知识的内容被访问的时候的信息进行最少90天一个周期以上的存档;在上专业课的时候,需要多媒体教学老师和任课老师认真核对所有上课学生的个人信息,在进行实名登记的同时必须要求学生按照教学进度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视频影像资料进行观看,完全关闭所有上传、下载端口。

  另外,把所有电教信息进行加密分类处理。这里指的分类是指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把一些涉及教学核心信息的内容、社会资源公共内容、以及重大研究课题内容信息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加密处理。比如说,一些学校会议室召开的社会人士以及学校公共讲师的社会类型论坛课程或者是演讲,没有必要进行加密处理,完全可以列为公开的公共信息资源,既能在“校内网”上对信息资源进行浏览,又能通过服务器转接方便“互联网”上的人观看视频;对于一些教学核心信息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学籍信息、选报的公共课以及专业课信息等内容,把一些基础知识简单处理,把一些教学核心信息加密处理,除了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才能通过登记个人信息浏览这些内容以外,所有的信息上传、下载、修改端口等全部关闭;对于一些学校辅助政府资源进行的重大研究课题内容信息等,要利用最先进的手段把所有信息进行完全加密处理,除了确保所有技术参数、研究进度、实验信息等内容仅给参与此次研究的人员开设权限,其他任何人都不开设甚至是浏览权限在内的任何权限以外,还在把服务器的杀毒指向完全挂在此类加密信息之下,要严格的根据各种制度对这些信息及时的进行有毒信息扫描,确保这些信息的完整性。

  其次,把多媒体教学服务器进行双IP绑定。前文中我们谈到过,就目前技术而言,任何一个网站或者是任何一个服务器因为诸多客观因素的原因,其安全性并不能完全的保证,由于其后门处理的不当,均存在这样或者是那样的信息漏洞存在,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从而传播有害信息或者是收到直接攻击。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攻击就是ARP攻击,此类攻击的特点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以原子能爆炸的形式虚拟出诸多虚假的访问,在瞬间增大服务器的外部访问量,导致服务器直接瘫痪,从而造成所有信息直接外泄。针对这种恶意病毒攻击,多媒体教学老师应该会同计算机网络专业老师对重点服务器的IP地址进行循环双绑定。这种绑定所处理的是如果有外部不知名访问突然增大的话,那么这些访问就会在服务器中来回的循环,就像在操场上跑步一样的一个圈一个圈的跑,永远没有终点,从而缓解服务器的正常工作压力,直接破坏这些恶意病毒攻击。于此同时,根据服务器记录的攻击来源IP,把虚拟服务器的IP指向马上切换成攻击来源IP,这样就相当于被受力越大,自身受到的攻击也越大,不用吹灰之力就能完全化解典型的ARP攻击。

  综上所述,依托于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学科,既能满足学生的正常学习需求,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教学经费资源,是高校教育教学系统改革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过程到计算机网络现代多媒体教学过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点,甚至是还存在一些漏洞性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认真的加以分析研究,认真对待工作,完全是有能力把符合现代教学需求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改造好的,完全有能力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教学、学习环境的。

  作者简介:李文龙,32岁,贵州天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计算机基础教学初探论文

2.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论文

3.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论文

4.中学计算机教学语言浅析论文

2726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