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关于职业教育改革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改革开放20年来,职业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试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职业教育改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职业教育改革论文篇一

  《浅析职业教育改革》

  摘要:改革开放20年来,职业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试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职教的教材和课程特色不够突出,专业划分过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课程结构及内容缺少弹性,这些自身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无论从教育思想到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到教学内容及方法,都应有所改进,才能密切结合实际,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职业资格证书

  作者简介:张亚欣(1975-),男,河南商丘人,1997年郑州大学材料工程系高分子专业毕业,现在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建筑工程系专业课教师;韩庆(1982-),男,河南商丘人,2005年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曾在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建筑系工作,现在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

  通过多年在职业院校的工作经验,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社会需要,笔者认为,现行的职业教育模式存在一些

  问题。在某些方面需要改革。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开展的也较早。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教育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创办了数千所普通中专学校、专门技术学院和普通大学。各大型厂矿企业,均办起了技工学校。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大城市均办起了适应本市发展需求的技工学校。这些学校的设立,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专门专业技术人才,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996年我国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使职业教育走上了法律化的轨道。

  二、职业教育改革

  (一)改革目标:打破学科型教学体系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沿袭的是学科型教学体系,它主要有两个特征:其一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中心,其它的实践性环节(如实验、实习)只是作为验证的手段,而不是作为培养能力的手段,理论教学是主线,其它都是附属;其二,每门课程的内容过分强调本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学时太多,实践性环节不足,缺乏应有的沟通,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样的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人并不是应用型的人才。

  实践已经证明,学科体系的教育思想给职业教育带来许多不适应之处。有识之士提出,必须打破学科型教学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的新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因此,要切实加强实验、实习、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性课程和教学环节,学校也可结合专业特点,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设立小企业创业与经营方面的培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改革核心: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

  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教学改革是关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就应当是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开展课程的模块化、综合化等多样化现代课程模式的探索和实验。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应角型、操作性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技能,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

  (三)、改革重点:探索教学模式 改进教育方法

  “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应体现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可以说,探索具有职教特点的教学模式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要改变过去理论课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营造一种职业氛围,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达到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

  另外,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必须面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目前已有为数不少的学校在积极探索教学、生产、市场经营相结合的“产教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既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又是生产者或经营者,这样的师资队伍必然是具有职教特色的“双师型”教师。

  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我们应当对将来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和课程改革有如下基本思路:以模块的形式组合课程;课程综合化,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实用、够用为度;课程整体优化,以夯实文化、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为基点,实现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

  三、规范职业资格证书管理

  (一)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尽快建立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从高职入口来看,无论是为社会在职人员开辟的“绿色通道”,还是改革后的高职统考模式,职业资格证书都是衡量考生职业技能水平、决定是否录取的主要依据,为保证高职入口以职业技能考查为主的选才模式的公正公平,我们必须规范管理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保证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二)现有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规范劳动力市场的准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并与国际经济接轨,我国于1994年开始在全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国家法律、法令或行政法规的形式,以政府的力量来推行,由政府认定和授权的机构来实施。目前,全国已确立了90个技术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就业,涉及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各级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均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虽然,我国现有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类别、名目众多,但是存在三大主要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技能证书的普及和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及展望 姚勇 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007年4月

  [2]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国民职业素质 汤光伟 职教与经济研究 2008年3月 第6卷第1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职业教育改革论文

247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