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格式规范(2)
毕业论文格式规范:毕业论文范文
本科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化培养新论
摘 要: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一直都是我国本科教育的重点。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能力规格有着不同的内涵要求。本文基于现代心理学能力结构理论分析,提出对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化培养,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划分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高端能力三个层次,并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力求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本科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317-02
一、本科应用型人才能力规格的发展历程
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一直都是我国本科教育的重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能力规格有着不同的内涵要求。从下表可以看出,我国在在不同时期都在顶层高度提出了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不同能力发展要求。
序号 年
代 文件名 文件能力规格要求
1 1998年 《高等教育法》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 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实践能力
3 2003年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
4 2005年 教育部1号文件 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5 2007年 教育部2号文件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大学生,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6 2010年 《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等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思想、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和技能型专科人才培养质量。
从以上文件,也可以看出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向来重视本科人才的能力发展教育。第二,在本科生能力提升方面,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一直是发展的重点,并凸显出其在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第三,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形式的变化,对本科人才的能力结构也提出了新的内涵和要求。
那么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时期,本科应用型人才能力内涵到底如何,其能力该如何培养,成了当前本科应用型人才能力提升和发展的一个新命题。
二、能力结构化分析的理论
能力结构是指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要素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组成的多序列、多要素的动态综合体。
对于能力的划分,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能力可以区分为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认识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运动的能力。而这两类能力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认识中必须有操作,操作中一定有认识。有人按照能力的独创程度,把能力划分为再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能遵循现成的模式和程序去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善于模仿和复制,这样的能力属于再造性能力;能独立地以新的模式和程序去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善于发现新原理,形成新技能,发明新方法,获得新成果,这样的能力属于创造性能力。还有许多人把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类。凡是为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称之为一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凡是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称之为特殊能力,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写作能力、体育能力等。还有人认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应该包括专业应用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而关键能力是指跨职业能力或可迁移能力,如收集分析信息能力、计划组织活动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对于以上划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就当前本科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来说,还需要借鉴现代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基础,才能对本科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划分。当前现代心理学研究已摆脱了思辨性猜测,对能力开始进行具体的“结构分析”,这有助于对能力做形象描述,也有助于对能力做客观测量。当前,有代表的能力结构学说有以下几种:
1、独立因素说:能力结构的“独立因素说”是由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E.L.Thorndike)提出。该学说认为,人的能力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组合而成,如抽象能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对机械问题的适应能力等都是构成能力的主要成分(因素)。各成分或因素之间无任何内在联系,完全是独立自主的。这种学说后来被大量的认知作业所证伪。不同认知作业所得成绩的相关性表明,能力的各组成成分(因素)应是相互联系的。
2、二因素说:该学说由斯皮尔曼(C.Spearman)提出。认为人的能力由两个因素即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一般因素(G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是遗传的,它是人完成各项实践活动所需的首要因素,是人基本的心理潜能,决定一个人的能力高低。特殊因素(S因素)仅是完成特定活动所需的智力因素。按斯皮尔曼的理解,主要的特殊因素包括口语表达力、数学计算力、机械能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智力速度等。作为特定个体的能力都由一种单一的一般因素和系列的特殊因素组合而成。不同个体所具有的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不尽相同,即使同一种特殊因素其程度也各有差异。人在认识与改造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中,凭借自己特有的G因素和S因素,表现出相应的智能水平,以适应各种实践活动的需要。“二因素说”并没有摆脱形而上学思维模式的束缚,它仍将能力看作由孤立部分拼合而成的整体。事实表明,尽管具体活动的性质与要求不同,所需的能力的成分会有所区别,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整体机能,从整体上决定人在活动中可能达到的成就水平。
3、群因素说:瑟斯顿(L.LThurstone)是能力结构“群因素说”的主要创始者。他认为,大多数人的能力可以分解为七种原始因素,即计算、言语流畅、词语理解、记忆、推理、空间知觉和知觉速度。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不同的原始因素相互组合,构成独特的能力结构,体现特有的能力水平。瑟斯顿认为,能力结构除了原始因素之外,可能还存在次级因素(或一般因素)。不过,就原始因素与次级因素的相对关系而言,原始因素在反映人的能力水平上占据主导地位。
4、层次结构说:阜南(P.E.Vernon)将能力结构概括为一种由上下4个层面组合而成的结构。能力最高层次为一般因素(G因素);第二层次为大因素群,包括言语和教育、操作和机械因素;第三层次为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及操作信息、空间信息等方面的能力;第四层次为各种特殊因素。四个层次自上而下形成完整的能力结构。能力的“层次结构说”是阜南以人工智能机为原型的一种建构,即以当代计算机的信息存储形式为模板的一种构思。
三、本科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划分
能力结构是能力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关系。对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对于深入理解能力的本质、合理设计、进行能力测量,科学地拟订能力培养的原则,系统的开展能力培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对本科应用型人才能力训练与开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进行研究和实践,需要对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进行明确、有效而细致类型划分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伴随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社会变化,结合各种研究和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心理学结构化理论提供的参考,本文认为试图将本科应用型人才能力划分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高端能力三大类型。
基础能力主要是指写作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个是现代大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些能力是不分专业不分学科的个人基本能力。
专业能力主要指大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社会和专业实际领域问题的能力,包括包括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核心应用能力。专业基本能力是能完成本专业工作应该具备或掌握的基础性的专业技术技能。专业核心应用能力是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完成专业工作任务所特有的最主要的综合能力。
高端能力是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沟通和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超越专业领域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属于跨职业能力或可迁移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的能力。
本文之所以将本科应用型人才能力划分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高端能力三大类型,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这三类型的能力是有层次差异的,三种能力重叠而上,从低到高的划分,其在教学培养过程中是有难易程度之分的。
其次这三类型能力是有机联系,密不可分的。事实表明,尽管具体活动的性质与要求不同,所需的能力的成分会有所区别,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整体机能,是其各组成成分有机结合的表现,从整体上决定人在活动中可能达到的成就水平。作为能力结构成分的各层级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的,因而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三类型能力培养的整体性。
再次,三种能力培养有途径和方式方法是有区别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加以区别培养。
四、本科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化培养的建议与对策
目前,关于本科应用型人才能力训练与开发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尚未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体系。在理论研究上,仅就学生单一能力提升的研究较多,很少根据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对学生多方面能力提升进行系统研究,对本科应用型人才应具备重点能力提升的系统性研究则近乎空白。在工作实践上,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开发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空洞议论多,具体落实少”,具体表现为口头上重视,但迟迟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能力训练与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认识不足、理解不深,未能将工作摆上日程。二是“零敲碎打多,整体推进少”,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开发缺乏全局观念,缺乏统筹规划,有哪方面的条件就开展那方面的工作,没有条件就等待搁置,往往是由“学工战线”单一推进,缺少教务、科研、院系等单位的齐抓共管。三是“追求形式多,注重实效少”,具体表现为热衷于形式的创新,较少注重内容设计的科学、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表面看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际上内容空洞、收效不大。因此有必要对本科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和探讨。
首先要加加强学习调研。大对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化的研究,明确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的内涵、具体组成要素和内在逻辑关系。
其次,要系统规划出台实施方案。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与手段创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网络状的学生能力培养平台,分层、分级、分类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高端能力,完善学生的能力结构,形成有效的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工作模式。
再次,调整和完善课程结构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把能力放在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性地位;以能力为本,调整和完善课程结构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能力培养理念嵌入其中。如通过深化英语类、信息技术类、大学语文类课程改革,进一步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汉语综合应用能力;如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提升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实效;如构建由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实验、创新创业实践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
第三,搭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平台,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素质。搭建活动竞赛平台,充分发挥“二、三课堂”在大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搭建实践实战平台建设,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搭建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能力训练与开发中的导学、助学和促学作用。
最后,健全工作体制,确保大学生能力训练与开发工作有序开展。大学声能力结构化培养涉及各相关学院、团委、学工、教务等多个相关部门。要做到有效协调发展,还需要按照分工负责,职责到人,任务到岗,措施到位的原则,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大学生能力训练与开发的有关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子恺,试论大学生的能力结构及培养[J]高教论坛,2003,(5)。
[2]张洪峰,刘玉平,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五大误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6)。
[3]吴绍琪,大学生能力理论调研与实践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8)。
看了“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人还看:
3.毕业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