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经济形势与展望论文
2017经济形势与展望论文
经济的运行总遵循特定的规律,经历周期性的经济扩张与紧缩,循环往复。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经济阶段具有不同的市场特性,那么我们要怎么写经济形势论文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济形势论文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2017经济形势论文篇1
当前经济形势下投资市场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当前全球宏观经济衰退,复苏迹象缓慢的大环境下,比较股票、房地产、商品期货等主流投资市场的投资特性和优劣势,认为当前值得把握的投资品种机会主要在股票和商品期货两大市场,并提出了具体的市场参与建议。
关键词:经济复苏 股票 商品期货 估值体系 资产配置
一、当前经济形势定性分析
经济的运行总遵循特定的规律,经历周期性的经济扩张与紧缩,循环往复。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经济阶段具有不同的市场特性,对投资市场而言,准确界定当前所处的经济大环境是确保投资方向的大前提和基本条件。
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经历了一场盛世后的破灭,在多重冲击下艰难爬行,全球经济体的共同救世举措使经济从衰退中缓慢复苏。纵观全球主要经济体,美国在美联储刺激经济回暖、拉动就业增加的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下,仍然复苏动力不足,仅维持温和增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释放出的流动性并没有进入美国实体经济,相当一部分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大量资金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引发资产价格泡沫,既导致美国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又推动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加剧了全球通胀压力及全球经济下行速度,反过来又影响到美国商品出口和就业机会增加。总体来看,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美国都将面临偿还债务和减赤的痛苦,势必继续通过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转嫁危机,推动货币摩擦升温。因此,美国未来经济不会有大幅上涨的可能。
欧洲因债务危机已陷入衰退。接二连三出现主权债务危机和债务险情,欧洲金融动荡已部分扩散到了此前尚未受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其他高收入国家。这种传染性推高了世界许多地区的借贷成本,拉低了股市,而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量也出现急剧下跌。同时,欧债危机导致欧洲整体经济实力衰退,缺乏竞争力是欧洲债务国面临的根本问题。
作为亚洲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和日本,经济复苏情况同样不乐观,中国的经济受内外部失衡压力所致增长明显放缓,连续6个季度GDP同比回落;日本则先后经历了地震、海啸和核泄漏,重创了日本经济。
整体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均没有快速增长的基础,奠定了全球经济放缓的趋势。世界经济还处于大幅下跌后的复苏期,全球经济没有快速增长的可能性,总体经济形势并未得到根本的好转。
二、国内主流投资市场及投资品种分析
全球总体投资环境并不理想,国内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在此背景下,出口、投资需求面临下行压力,国内物价上涨、需求放缓,房地产市场、投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尽管如此,对投资市场而言,总是不乏机会,端看人如何发现和把握。无论经济处于繁荣、衰退、萧条还是复苏,任何一个经济阶段都会有适合的投资品种机会存在,了解这些主体投资品种的优劣势和市场特性是把握投资机会的前提。本文将从国内主流投资市场――房地产、股票和商品期货三大市场分析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品种投资策略。
1、房地产市场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而言,中国目前的房价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但从计划经济的角度上讲却另当别论。某种程度而言,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这与国内的土地出让制度有关,土地出让面积受到控制,且长期偏紧,这是国内维持高房价根源。从金融危机以来国内房价与国外房价的差异化走势也可以印证两者的差别。亚洲地区普遍存在高房价,这一现象与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对房产和土地的热衷有直接关系,大多数人愿意压缩消费花去一生的积蓄来买一套房子,这在国外是非常少见的。因此,国内的房价即使相对于国外来说偏高也是可以理解且合理的。
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上的政策导向将是长期维稳,房地产行业将经历一个漫长的阵痛和降温过程,未来将呈现较为平稳的运行状态。政府对房地产投机行为的打压虽然会削弱市场需求,但作为自住型购房的刚性需求仍然存在对房产价格形成支撑。总体来看,未来房价不会快速大幅上涨,相对资金成本来说,因投资需求而购买房地产并不划算,且高价位的房产要出售转卖并不容易,因此,从投资角度而言,未来国内房地产市场对资金的吸引力度有限。
2、股票市场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我们认为国内股票市场具备较大的投资价值。一方面,国内的投资市场相对国外而言非常少,任何一个投资渠道都具有非常大的投资价值,而股票市场即是国内稀缺投资市场中的主要投资选择。另一方面,中国股票市场的上市规则注定了相当多数的股票从上市之初就是被大幅高估的,通常反映在较高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水平上,也从侧面说明,相对国外市场而言,中国的大部分个股基本不具备投资价值。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股票市场经历了一轮大幅下跌之后,大部分股票的估值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出发,未来2-3年中国股票市场将逐渐具备较大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和投资潜力,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回顾上一轮股市走势,我们发现03年底到04年初,股票市场有一波大级别的反弹,上证指数从1300多点上涨到1800多点,反弹了30%,之后经历04、05年行情见底之后迎来一波大牛市。投资市场上历史总会重演,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上证指数上涨幅度也基本接近30%,两次30%反弹在时间点上的重大事件都是政府换届,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股市的政策市行情,以史为鉴,若在适当的时候配合利好因素(如分红制度的确立、税收减免等)的推动,未来2-3年内国内股票市场的上涨行情是值得期待的。
3、商品期货市场
商品期货市场包括了贵金属和大宗原材料商品,如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农产品等,这些商品与我们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其价格波动更能严格的遵循价值规律,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内波动,不会过多偏离合理区间。因为一旦价格波动偏离了合理的价值区间太多,市场将出现无风险套利机会,市场套利投资者将利用该机会通过套利操作获取无风险收益,并最终促使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使市场回归到正常水平。 所有投资市场的诀窍都是高抛低吸。一般投资市场的操作是低买高卖,如我们所熟悉的股票市场,但商品期货市场除了可以低买高卖之外,还可以进行高卖低买的操作,双向均可行。因此,相对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而言,商品期货市场具备无论在经济繁荣或衰退阶段均具有的投资价值和盈利特性。
对于商品市场而言,如何正确判断商品价格的高和低将是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商品价格的高低往往与其产业相关,通常我们将产业库存水平的变化、产能与产量的变化、下游消费、企业利润以及期货和现货的比价作为评判的主要指标,建立商品的估值体系。一般而言,价格从高到低的转变过程也是产业库存从高到低的变化过程,且库存相对于价格的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即最低价位不一定出现在库存最低的时候,反而可能出现在从最低价位开始上涨的初期阶段,原因在于,市场需求在复苏,而供应在减少。从产能与产量的角度,产能的集中投放往往出现在较低的价位,且周期较长,往往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产量在价格从高到低的过程中则表现为逐步递减。从企业利润和下游消费的角度,往往价格最高的时候,消费最高,利润最高,反之亦然。期货与现货的比价关系也是判定商品价格高与低的重要判定指标,即基差的变动。
整体上,相对于单向操作的投资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的投资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无论在哪个经济阶段都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投资机会。而从当前经济环境来看,危机之后的大宗商品经历了一轮较大幅度的下跌,大多数期货品种到目前的价位都已经出现了底部的数据结构(如铜),即期货与现货的比较关系出现较低的价格极值。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下,我们判断未来商品市场的总体价格走势将是从低往高走。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顺应大势,低买高卖,逐步建立多头头寸将是较为恰当的操作方式。
三、投资建议
综上,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内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的大背景决定了现阶段经济没有快速上涨的可能性,经济的运行处于衰退后的复苏期。这一经济阶段特性决定了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既面临可以预见的通货膨胀风险,也面临可以预期的政府救世政策所带来的相关行业的利好,以及经济逐步复苏带来的资本市场新一轮上涨行情的历史机遇。在当前国内投资渠道有限的前提下,根据自身不同的风险偏好进行资产组合的有效配置将非常必要。根据上述投资市场分析,国内投资者从中长线资产配备的投资需求考虑,可将关注的重点投放在股票市场和机会较多的商品期货市场。
参考文献:
[1]罗云峰.2011年1-7月外贸形势分析[J].中国投资.2011年09期
[2]张玉梅.后危机时代的金融风险预警[J].商业研究.20XX年11期
2017经济形势论文篇2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摘要】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态势已初步形成,但复苏的基础依然薄弱,外围经济前景疲软与量化宽松政策的实行,以及国内经济的企稳及通胀高升,使得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面临极其复杂的形势。一方面,抵御外界热钱流入及输入型通胀对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确保经济在平稳增长情况下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型及结构调整,同时抑制通胀的持续抬升。因此,宏观调控应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关键词】 宏观经济 现状分析 发展趋势
宏观经济不仅决定着政府调控政策的节奏和力度,也是影响各个行业的景气度和盈利环境的重要因素。20XX年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与宏观经济告别了4万亿时代,将使得市场和经济重新面临新的起点。无论是从市场或是宏观经济的角度,未来的动力在何方是萦绕在投资者心头最大的“悬案”。因此,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与展望尤为重要。国务院温家宝曾指出,“无论是解决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还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紧迫性问题,都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因此,经济形势是政府制定转型政策和落实转型力度的前提,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的走势下,转型力度也将有所不同,市场也会出现不同走势。
回顾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需从2009年寻求根源。“4万亿投资+9.59万亿信贷”在2009年体现为“成功保八”,而在20XX年则体现为“保增长后遗症”。产能过剩、房价泡沫、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通货膨胀是四大特征。从二季度开始的房地产调控、融资平台清理,到三季度的节能减排风暴,再到目前的防控通胀,季度性调控轮换之频繁。
一、全球宏观经济形势
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使中国经济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发达国家复苏动力减弱带来全球增长放缓。如图1,美国20XX年第四季度GDP实际同比增速为2.7%,较第三季度下降0.55%;日本四季度GDP下降2.14%;欧元区经济开始复苏,当季实际GDP同比增速为2.01%,增幅小幅回升。
1、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全球的流动性
由于实体经济复苏相对缓慢、金融体系远远没有复苏到危机前水平,且投资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疲软、出口竞争力提升乏力,美联储启动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中央银行及日本中央银行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并加大国债购买力度,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与发达经济体情况完全不同的是,新兴经济体由于经济复苏进程较快,为应对通胀压力采取了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收紧流动性的措施,以其相对稳健的基本面和强劲的增长潜力吸引了大量资金快速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输入型通胀压力已经逐步显现。目前,不少新兴经济体CPI涨幅已远远超过5%的温和通胀警戒线。
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余波不断,未来可能成为经济复苏面临的一大障碍
近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恐慌,已从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经济总量较小的国家快速蔓延到西班牙、意大利等经济总量在欧洲占比较大的国家。债务危机国的信用掉期再创新高。债务危机国的国债收益率再次上扬,说明金融形势恶化比较严重。欧洲国家消减政府债务与欧洲实体经济复苏是相互两个矛盾的问题,欧洲的债务问题由于金融危机时期实施宽松财政政策加大了财政支出的规模而变得更加严重。欧洲债务问题是欧洲国家经济复苏面临的一大障碍,但是,它还不至于阻止欧洲经济的复苏进程,并且欧洲债务问题的透明度已经很高。
3、全球经济尽管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但依处于复苏之中
世界经济受政治、经济、安全等多种因素影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复苏进程仍将艰难曲折。按照IMF的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回落0.24。并且全球经济复苏呈现出不均衡状态,20XX年全球产出增长5.0%,其中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增长7.1%,发达国家增长3.0%。但是,全球经济依然处于复苏的进程中。全球贸易和工业产出的持续复苏为各国经济复苏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大环境。
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
1、经济周期:大周期中的小周期
当前宏观经济正处于经济周期中的大周期中的小周期阶段。如图2所示,2009年至今,经济一直处在复苏的进程中,中间由于政府调控有过短暂的回落如5―7月,随后经济又快速反弹。若以季度衡量,2季度可能即是GDP环比增速的底部;以月度衡量,6、7月份是经济增速的底部,8、9月份以后经济回归平稳增长的轨道。
分季度看,20XX年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前高后低。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9.6%,低于第二季度10.3%的增长速度,政府对银行贷款和房地产投机行为的调控开始对整体经济产生了影响。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数不断抬高。2009年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影响明显;二是政策主动调控。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两次房地产“新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加大节能减排等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2、消费增长保持强劲势头
在经济回暖、居民收入增加的推动下,20XX年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居民消费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比上年增速加快2.9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加速增长对中国经济回升向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2009年政府推出的大规模刺激消费计划持续发挥效力,特别是针对家电、汽车等商品的优惠措施,促进了相关商品销售的爆发式增长。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也促进了家具、建材等商品的持续增长。20XX年10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增长18.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累计增长29.6%。
3、投资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2008年底,国家推出了4万亿投资以及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从而将投资确定为中国经济反衰退的决定性因素。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高达95.2%,20XX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增长率也保持在58.8%的高位,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一是20XX年年底积压需求的释放;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不减,大量保障性住房开工;三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高速铁路、水电站、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陆续投入建设。
4、进出口未来有所放缓
20XX年我国进出口情形好于市场预期,但近期有所放缓(见图3)。一方面是季节性因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外贸政策和外贸结构出现实质转变,即经济增长将更多依赖内需,政府政策的重点也将更加倾向进口,而非出口。预计未来由于工资上涨带动居民消费力提升、进口关税削减等更多鼓励政策出台,将进一步促进国内进口需求进一步加大;而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将对我国外贸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美欧的高失业率使个人消费支出增长疲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频频出台贸易保护措施以及人民币升值均会对影响出口企业利润。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来看,2009年中国经济的投资拉动型特征十分明显,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92.3%,最终消费的贡献率为52.5%,净出口的贡献率则为-44.8%(见表1)。从需求分析来看,三大需求对经济的支撑将更加向终端消费偏移,我们预测在外围经济需求不振及人民币升值的共同影响下,净出口将依然趋于疲软;投资受房地产开发下滑的影响,也将有所回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明显改善,协调性明显增强。
5、通胀是短期内最大风险
进入20XX年,全国消费物价水平不断走高,CPI由1月份的1.5%逐月回升到11月份的5.1%,达到28个月以来最高。12月份同比上涨4.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9.6%,较上月有所下降;非食品价格上涨2.1%,涨幅高于上月。从CPI结构分析,食品都是CPI的主要贡献,而对非食品影响比较大的是居住价格。因此从表面上看,当前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和房租价格上涨引起的,但实际上,我国物价正处在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上涨扩散的关键时期,CPI与PPI由交替循环波动在20XX年下半年变为同步上升的趋势,更加增大了未来价格上涨的压力。从中长期来讲,一直以来的产能过剩现象已经随着需求的大幅提高和落后产能的淘汰而发生改变。特别是刘易斯拐点出现以后,传统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状态正在逐渐改变,劳动力工资上涨将对物价有长期和持久的推动力。对于当前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情况,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分析。
第一,信贷的因素。信贷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近两年为应对金融危机,信贷投放力度较大,2009年、20XX年分别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7.95万元。在大量货币存量的同时,资金流向没有按照预期向实体经济渗透,出现了强烈虚拟化倾向,资金大规模进入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金银贵重物品以及各种可以资本化的产品市场。
近几个月来M2抬升主要源于基础货币的大幅增加,尽管信贷增速有所回升,但并非拉动M2上升的主要贡献力量。基础货币的巨额投放如果不进入银行系统的话,那么势必引发实体经济输入型通胀以及资本市场泡沫。
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是经济结构调整,而信贷政策也承担着经济调整的重任,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使贷款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同时,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2009年新增中长期信贷与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不匹配,部分信贷资金并没有真正进入实体经济。20XX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信贷资金与新增中长期对公贷款的差额大幅缩小,显示信贷资金的“水分”已经大幅缩小。因此,2011年的信贷总额难以有较大的压缩余地。
第二,房地产调控。目前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和负实际利率是房地产价格走高的根本原因。M2与房价指数高度相关,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时候,住房价格上涨更快。虽然政府采取了各种调控,但是房地产资金来源一直是十分充裕。全年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目前同比增长32%,并且房地产资金来源增速大于应付款增速,这表明目前房地产市场依然非常火热。
但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面临着结构性变化,即在人口老龄化、政策调控影响下房屋向一般消费品回归,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支柱作用将逐渐被淡化。对房地产市场的治理将是双向风险,简单放松管制的报复性上涨与持续加码带来宏观经济过度下滑。从历史来看,每一次行政性的调控放松都会带来一次房价报复性反弹。鉴于当前对信贷增长更为严格的限制、为房地产市场降温和限制银行对房地产业贷款风险敞口等措施,如果进行严厉的打压,导致房地产资金链断裂、投资下滑、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下跌,这必将带来整体宏观经济的下滑。
三、宏观经济预测与展望
1、宏观经济形势
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是经济个体运行的重要外部环境,而当前宏观经济风险集中在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将相对疲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超预期,经济转型带来的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引起的政策调整。对于2011年的经济增速,我们依然谨慎乐观,可能小幅低于20XX年水平。
短期来看,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新周期的起点上是开创一种新的模式,还是延续已有的经济模式,目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关于通胀和投资两者间的选择,是在牺牲经济的基础上控制通胀,还是容忍通胀保经济增长?笔者认为是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基础上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护航,保持适当投资率和提升消费率依然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投资结构的变化则体现在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抑制和对新兴战略产业的支持。
长期来看,经济结构转型是未来中国经济唯一的出路。所谓经济转型,是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一个制度优化和创新的过程。主要表现为经济体制的更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支柱产业的替换等。从国际经验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性工业化国家,无一不是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从转型的模式上看,在现有制度和现实条件的约束下,中国更倾向于渐进式转型,这决定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将取决于政府转型的力度、市场对经济承受的转型成本、转型成本何时体现、由谁承担等。目前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也面临着发展的上限,中国已经经过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将逐渐减少,所谓的“后发优势”已不多,高耗能产业面临资源紧张,高污染产业面临环境恶化的拷问。所以,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走到了尽头,调整经济结构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宏观经济政策
20XX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是贯穿2011年的政策主线。
2011年前半年,对通胀加剧的担忧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在需求回升、国际定量宽松继续的背景下,食品价格、大宗商品价格、基础原材料价格的轮番上涨,导致2011年国内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货币政策的重点偏向“抗通胀”,动用货币政策加行政政策诸如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信贷控制和价格管制来减轻通胀压力可能成为政策的主基调。
而在2011年后半年,随着通胀压力的逐步减轻,稳健的货币政策趋于稳定,其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逐步消退。为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以及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以“十二五”规划、保障房建设和灾后水利建设为重点的财政投资逐步进入高潮。坚持遏制投机性需求的政策,房地产税开征有望逐渐落实,基本住房保障法列入2011年立法计划。
四、小结
尽管当期宏观经济中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但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期之后,为了推进结构转型,适当主动放缓经济增速应当是必要的,这有利于缩小产能缺口,减小对资源和物价的压力。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端的第一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投资、出口和“人口红利”三大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将不断衰减,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后面临是如同南美、东亚部分国家那般跌入“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能够继续维持增长,取决于各个层面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是否能顺利进行。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和“未老先富”带来的挑战,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将刻不容缓。主导政策规划在促进消费、收入分配、产业升级、城市化、转变和调整力度强弱,这必将对未来若干年我国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邹红、喻开志:劳动收入份额、城乡收入差距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3).
[2] 姚景源: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XX(1).
[3] 汪伟: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J].经济学(季刊),20XX(1).
[4] 樊彩跃:“十二五”时期扩大消费的基本思路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XX(3).
[5] 薛峰: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J].中国金融,20XX(18).
[6] 王玉珍:我国抑制通货膨胀的现实和选择[J].武汉金融,2008(8).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2017经济形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