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2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时间: 刘惠0 分享

又是一年高考时,望惜时笃学修诚尽责,创优异成绩,交满意答卷。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2,仅供大家参考!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中国担当

曹文炼

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的重大倡议和构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国际社会反响热烈,各领域合作有序推进,进展和成果均超出国内外各方预期。

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很强吸引力和感召力。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深度调整期,原有的发展格局被打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格局尚未形成,各国突破困局、谋求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也充分暴露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存在的功能和结构性缺陷,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呼声。“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支持各国共同发展,由各国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以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带动经济发展,对沿线国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让经济全球化红利在国际范围更加均衡地分配。“一带一路”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致力于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中国方案,彰显了增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中国智慧和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担当,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③“一带一路”建设正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仍深陷困境的背景下,又出现了逆全球化的暗流。有的发达国家为重振本国经济,一手推动再工业化,力促制造业和跨国企业巨额资本回流;一手高举贸易保护主义旗帜,出台更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可能会发生更多更激烈的贸易战、汇率战、大宗商品价格战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发展风险大大增加。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上作出更大贡献。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质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助力沿线国家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发展。

④“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处在全面推进的关键节点,我们应紧紧抓住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为深化地区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打下更坚实的基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深入推进,我国更加积极主动地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在要素集聚、技术整合、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等方面积极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仍是潮流,“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一个包容而巨大的发展平台,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实现自身发展。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一带一路”建设正呈现积极态势。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实施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使“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摘自2017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倡议和构想,统筹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也符合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要。

B. 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的“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各国共同发展,其规划和措施由各国共同制定,以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带动经济发展,对沿线国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C. “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了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让经济全球化红利在国际范围更加均衡地分配。

D. “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中国方案,同时彰显了增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中国智慧和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担当,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仍深陷困境。在这种背景下,可能会发生更多更激烈的贸易战、汇率战、大宗商品价格战等,使得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发展风险大大增加。

B.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出台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上作出更大贡献。

C. “一带一路”建设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质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世界经济的再平衡。

D. 中国助力沿线国家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有利于扭转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深度调整期,原有的发展格局被打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格局尚未形成,这正是“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节点。

B. “一带一路”建设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一个包容而巨大的发展平台,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实现自身发展。

C. 当前,有的发达国家为重振本国经济,一手推动再工业化,一手高举贸易保护主义旗帜。这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一股逆全球化暗流,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带来了负面影响。

D. “一带一路”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致力于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因此,国际社会反响热烈,各领域合作有序推进,进展和成果均将超出国内外各方预期。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C. “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了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让经济全球化红利在国际范围更加均衡地分配。“建立了……体系”错,原文是“推动建立……体系”,是夸大事实。

2. 试题分析:B.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出台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上作出更大贡献。“出台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的是“有的发达国家”,张冠李戴。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B.张冠李戴。

3. 试题分析:D. “一带一路”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致力于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因此,国际社会反响热烈,各领域合作有序推进,进展和成果均将超出国内外各方预期。“均将超出”错,原文是“提出三年来……均超出”,已然误为未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看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 倪浩 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B. 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C. 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D. 三者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5.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A. 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B. 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学#科#网...

C. 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D. 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可见,三者部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E. 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6. 根据上述材料,请从至少三个角度谈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影响。

【答案】4. B 5. CD

6. ①国家安全(政治)方面:不利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危害本国安全。②经济方面:中韩经贸受损,本国经济倒退。③外交方面:影响同中国等国家外交的民意基础,影响人文交往。④本国民情、舆论方面:影响本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从区分不同的角度,同一角度不重复给分,答出任意三个角度即可)

【解析】

4. 试题分析:A项主要的原因归纳有误,文章只是探讨“萨德”问题,并没有归纳原因。况且文章中“更没有顾及……大局”等表述也说明主要原因归纳片面。C项材料三并没有提到关于经济的问题。D项材料并没有这样的暗示,属于无中生有。

5. 试题分析:A项新闻报道必须要遵循客观性原则。B项材料三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并没有不同。E项“更为恰当”有误,不同的文章风格是为了适应不同读者的要求。

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筛选文章中的信息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①国家安全(政治)方面:不利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危害本国安全。②经济方面:中韩经贸受损,本国经济倒退。③外交方面:影响同中国等国家外交的民意基础,影响人文交往。④本国民情、舆论方面:影响本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洗礼①

[法]莫泊桑

男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农庄门前等候。五月的太阳把它明亮的光辉倾泻在开着花的苹果树上。苹果树周围,不断有雪片似的小花瓣撒下来,落入深深的草丛,草丛中蒲公英盛开如火,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

一只乳房饱满的大肚子母猪睡在厩肥堆边;一大群小猪在它周围转来转去,它们的尾巴像绳子似的卷曲着。

突然间,在那些庄院的大树后面,响起了教堂的钟声,当当当,这微弱而又遥远的召唤在欢乐的天空里播送着。燕子像箭一样地掠过蓝色天空。牛圈的气味掺杂着苹果树甜蜜蜜的气息不时飘过。

那些男人中间的一个转身对着房子喊道:“快点,快点,梅利娜,打钟啦!”

他大约三十岁光景,是个魁梧的庄稼汉。他的父亲,一个老头儿,像橡树的躯干那样虬劲盘结,说道:“女人家总不肯早点准备好。”

老头儿的另外两个儿子笑了,其中一个对刚才高声叫喊的大哥说:

“去催催吧,波利特。不然到了中午也出不来。”那年轻人走进房子去了。

这当儿,保姆在门口出现了,裹在白襁褓里的两个月的婴儿睡在她的肚子上。

随后,那母亲也挽着丈夫的胳膊出来了。她长得高大壮实,才十八岁,气色红润,面带笑容。亲属都跟在后面出发了。

保姆抱着怀里的小生命,小心地避开路上的水洼。老人们规规矩矩地走着。年轻人却想跳舞了,他们望着路边那些来看热闹的姑娘们。婴儿的父亲和母亲一本正经地跟在孩子后面,这孩子日后要在人世上代替他们,要继续他们的姓氏,当蒂这个姓氏在全区是有名的。

现在可以望见有尖顶钟楼的教堂了,那钟声在召唤新生的婴儿第一次到天主的家里来。

一条狗跟着他们。有人扔给它几颗糖杏仁,它就围着人欢蹦乱跳。

教堂的门敞开着。神父正在祭坛前面等候。他是个高个子、红头发的年轻人,瘦而结实,也姓当蒂,是孩子的叔叔,孩子父亲的另外一个兄弟。

他按着仪式给他的侄子施了洗礼。

洗礼完毕,这一家人在门口等着神父脱掉祭披又上路了。现在大家走得很快,因为心里惦记着那顿饭。保姆对走在旁边的神父说:学#科#网...

“喂,神父先生,你肯不肯替我抱抱你的侄子,让我活动一下。”

神父接过孩子。孩子的白衣裳衬在黑道袍上,像一大块挺耀眼的斑迹。虽然孩子并不重,可是他不知道怎么抱,怎么放,所以感到很窘。大家都笑起来,一位老奶奶远远地问道:“你是永远不会有这么个小东西了,你说,你就不难过吗?”

神父没有应声。他大步走着,凝视着这个蓝眼睛的婴儿。

那父亲嚷着说:“我说,神父,如果你也想要一个,只管说一声就行。”

接着大家就像庄稼人平素那样开起玩笑来了。

从坐上饭桌起,那种乡俗的笑闹就像一阵暴风雨似的开始了。另外两个儿子也快要结婚,他们的未婚妻都在场,是特意请来一起吃饭的。客人们不断地说着笑话,都是些粗话,把姑娘们说得满面通红吃吃地笑着;男人们笑得直不起腰来。

神父已经看惯了乡下人这种放纵的场面。他一直静静地坐在保姆旁边,用手指逗弄侄子引他笑。他就像从来没见过孩子似的,感到很惊奇。他若有所思、全神贯注地端详着他 ,带着一种心事重重的严肃神气,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慈爱。对这个脆弱的小东西,他哥哥的儿子,他产生了一种从来未曾有过的奇特、强烈而又带点忧郁的慈爱之情。

他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他一心一意地望着这个孩子。他很想再把他抱在膝上。面对着这个人类的幼芽,他一直心里很感动,好像是面临着一种他从来没有料到的、言语无法形容的神秘,一种既庄严而又神圣的神秘,一种新的灵魂的化为肉身,生命肇始、爱情觉醒、种族延续和人类永远前进的伟大的神秘。

保姆不停地吃着,神父对她说:“把他交给我,我不饿。”

他把孩子又抱了过来。于是他周围的一切都不见了,变得无影无踪了。他的眼睛一直盯在那张胖嘟嘟的红脸蛋上。渐渐地那小身体的热气透过襁褓和呢道袍,传到他的腿上,就如同一种非常轻柔、非常幸福、非常纯洁的抚爱,一种使他热泪盈眶的甘美的抚爱,一直透进他的心里。

吃饭的人们越发喧闹起来。孩子被这种吵声吓得哭起来。

那母亲站起来,把儿子抱到隔壁房里。几分钟后,她回来说,孩子在摇篮里睡得很安稳。

喝咖啡的时候,已经天黑。神父早就不见了,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

后来,年轻的母亲起来去看看孩子醒了没有。她摸索着走进房间。可是一种奇怪的声音吓得她立刻站住。她回到饭厅,面色非常苍白,打着哆嗦把这件事告诉大家。男人们乱纷纷地站起来。那父亲端着灯,蹿了进去。

只见神父跪在摇篮旁边,把头放在孩子的枕头上,正在呜呜咽咽地哭着。

(据郝运译文删改)

【注】①洗礼:信奉__的欧美家庭在教堂为新婴儿举行的仪式,主持洗礼的神父应当是亲友中的基督__礼毕后,要举办午宴。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以及两次写到教堂的钟声,这些细节一方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故事必然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悲惨结局。

B. 文中显示,“老头儿”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已结婚生子,另外两个儿子也快要结婚,他们的未婚妻也来参加“洗礼”后的宴会,还有一个儿子就是主持“洗礼”的神父。

C. 小说写了农庄午宴,饭桌上“暴风雨似的”乡俗笑闹,“客人们不断地说着笑话,都是些粗话”“男人们笑得直不起腰来”,这些描写旨在表现农庄人朴素的生活和豪放的性格。

D. “神父接过孩子”,但由于他是一个神父,从未抱过孩子,所以“不知道怎么抱,怎么放”“感到很 窘”;神父的父亲也跟他开玩笑说“如果你也想要一个,只管说一声就行”。

E. 小说通过大量的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神父看婴儿、抱婴儿时独特而复杂的感受,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也正是这个可爱的婴儿,唤醒了深埋在神父心底的人性之爱。

8. 小说前三段所写“农庄”之景有怎样的特点?写这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9. 小说中的“神父”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E 8. 特点:①植物五彩缤纷,动物充满活力;②氛围欢乐、美好、祥和;③充满生活气息。作用:与神父的生活形成反差和对比,为下文表现神父“人性的复苏”提供背景,创设氛围。

9. ①腼腆、沉静。不会抱婴儿,窘迫;别人开玩笑,他不应声;乡俗笑闹,他静静地坐着;面对婴儿,“他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他一心一意地望着”。②满怀慈爱。他疼爱婴儿,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慈爱,“用手指逗弄侄子引他笑”;面对婴儿,他产生了一种从来未曾有过的奇特、强烈而又带点忧郁的慈爱之情。③内心备受煎熬,人性得以复苏。他曾有着神之爱,面对婴儿纯真、可爱的肉体,他抑郁,心事重重;最后,他遭宗教教条禁锢的人之爱(人性)被唤醒。

【解析】

7. 试题分析:A项,曲解了小说中景物及细节描写的作用,“暗示”“悲惨结局”也不对。C项,“旨在表现农庄人朴素的生活和豪放的性格”不准确,这些描写旨在反映自然的人情人性,表现农庄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对写唤醒神父的人性之爱起了推动作用。D项,“神父的父亲”应为“婴儿的父亲”。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结合文本可以作答为,特点:①植物五彩缤纷,动物充满活力;②氛围欢乐、美好、祥和;③充满生活气息。作用:与神父的生活形成反差和对比,为下文表现神父“人性的复苏”提供背景,创设氛围。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本中对神父描写来分析,可以作答为,腼腆、沉静。不会抱婴儿,窘迫;别人开玩笑,他不应声;乡俗笑闹,他静静地坐着;面对婴儿,“他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他一心一意地望着”。满怀慈爱。他疼爱婴儿,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慈爱,“用手指逗弄侄子引他笑”;面对婴儿,他产生了一种从来未曾有过的奇特、强烈而又带点忧郁的慈爱之情。内心备受煎熬,人性得以复苏。他曾有着神之爱,面对婴儿纯真、可爱的肉体,他抑郁,心事重重;最后,他遭宗教教条禁锢的人之爱(人性)被唤醒。

26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