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工作会议讲话(3)
农委工作会议讲话(三):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xx年和部署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昨天和今天上午,大家列席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听取了克强书记、文岳省长的重要讲话和晓华副省长的工作报告,唯众副书记作了大会总结。会议讨论了我省关于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省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深入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政策,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年未有的好形势
20xx年,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一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形势最好的一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取得成效最显著的一年。一年来,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把落实各项扶持农业政策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首要任务,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以提高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调,以深化农村改革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年未有的好势头。粮食产量增幅最高,农民增收幅度最大,特色产业发展最快,农村改革力度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贫困人口脱贫数量最多,农业和农村经济主要发展指标
创历史新高,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二个方面:
——农民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中央和省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民更加珍惜土地,生产投入大幅增加。20xx年是农民得实惠最多,心气最顺的一年,农村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到处是丰收的景象,到处是欢乐的笑脸。
——粮食生产获得全面丰收。全省粮食总产量预计344亿斤,同比增加44.3亿斤,增长14.7%,是1998年以来粮食生产第二个好年份。沈阳、本溪、葫芦岛、铁岭四市粮食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沈阳、锦州、铁岭、朝阳四市粮食增幅超过了10亿斤。
——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5元,同比增加411元,增长14%,比年初8%计划指标超出6个百分点,第一次实现两位数增长,第一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朝阳、阜新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30%以上。
——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水果同比增长10%,达到385万吨。设施蔬菜增加37万亩,达到322万亩。花卉增长23%,达到25万亩。中药材增长20%,达到85.5万亩。食用菌产量增长27.8%,达到40万吨。
——农业产业化经营实力增强。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659个,同比增长20.2%;固定资产总额344.8亿元,增长14.6%;完成销售收入930.8亿元,增长17.5%;实现利税96.9亿元,增长16.3%。龙头企业以不同方式联系8大类产业化基地,带动农户285万户,增长12.6%。农业订单面积1858万亩,同比增加209.8万亩。产业化链条内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60元,增长32.3%,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7%。
——农业机械化水平继续提升。全省农机总动力1450万千瓦,同比增长2%。完成机耕整地3969万亩,增长2.6%。机械播种2572万亩,增长0.8%。机械收获477万亩,增长7.6%。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1%。
——农业对外贸易额持续增长。全省农产品出口额预计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8%,比年初计划额超出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上升两个位次。全省农业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增长24%,比年初计划超出4个百分点。
——农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452个,同比增加105个。无公害农产品447个,增加121个。绿色食品275个,增加42个。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建质检中心3个。全年检查各类农产品样品4万个。
——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明显加快。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开展培训30万人。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93万人,同比增长16%。农民人均劳务收入394元,增长15.5%。劳务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达到11.7%,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开发式扶贫成效显著。重点扶持贫困村400个,扶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116个,实施扶贫开发项目810个,覆盖农户14.6万户,受益人口44.95万人。完成3200户移民扶贫任务,稳定解决了全省12万户、4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农村能源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全省推广“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四位一体)”26082户、“高效预制组装架空炕连灶(吊炕)”21.3万铺、“被动式太阳房”20.6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10.6万平方米、“秸秆气化”试点工程18处、“大中型畜禽养殖能源环境工程”19处。
——农业产值迅速攀升。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1320亿元,同比增长9%。第一产业增加值680亿元,增长8.1%,占全省GDP的1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90.9亿元,增长28.1%。
一年来,各级农业部门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工作深入细致、扎扎实实,以富民之策促农业生产,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得到全面加强。重点抓了以下八项工作:
(一)紧密结合辽宁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20xx年各级农业部门把贯彻和落实中央1号文件作为头等大事,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来抓。贯彻政策认真。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省委、省政府立即筹备召开了高层次、大规模的全省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贯彻落实1号文件精神。我委代省委、省政府起草并出台了12号文件,制定了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支农政策和措施。各市也相继制定了贯彻落实措施,把发展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大连市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在中央和省政策的基础上,由市财政安排7550万元,为粮农每亩补助20元,良种补助由省定50万亩扩大到100万亩。宣传政策广泛。全省农业系统春季开展“万人下乡促春耕”政策宣讲活动,组织万名干部走千家进万户,深入农村宣讲中央1号文件,通过印发宣传手册和宣传提纲,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农民,使党的政策深入人心。争取政策积极。经过积极争取,我省被列为国家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每年国家可对我省增加7.7亿元的投入。我省的专用玉米、高油大豆、环渤海苹果还被列入全国优势产业带之中。落实政策扎实。经过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精心组织,昼夜奋战,细致工作,圆满完成了粮食直补5.08亿元、良种补贴1.53亿元和购置农机具700万元的发放工作,在全国第一个实现春耕前一次性发放到农民手中的目标,做到了农民满意,省委、省政府满意,中央满意。
(二)紧紧抓住生产关键环节,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xx年,各级农业部门在春耕生产的关键环节,动员各方力量,强化了各项服务,春耕生产取得多年没有的良好开局。省农委制定了《关于稳定提高辽宁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等十几个文件,全面加强对春耕备耕工作的指导。突出粮食主产区建设,重点支持了23个粮食主产县和10个国营农场。启动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挖掘水稻增产潜力,开展了超级稻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加快推进“水稻百亿工程”,全省水稻产量突破80亿斤。建设了18个专用玉米、13个优质水稻和15个特色杂粮生产基地。引进选育农业新品种156个,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实施了沈大高速公路沿线五市“沃土工程”项目,使5万亩非基本农田达到基本农田标准。开展了“四大作物”科技提升试点行动,推进主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升级,重点研究了提高水稻增产潜力的措施,集成推广了先进实用的水稻节水栽培技术和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了以保护性耕作为重点的10大农机节本增效新技术。组织了农业科技讲师团开展巡回讲座月活动,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2157班次,培训农民77万人次,发放资料86万册。全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护农供优打假保春耕活动,处理假冒伪劣种子案件1104起,罚没假劣种子340万吨,查处劣质肥料3800多吨,违规农药1046吨,收缴和置换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近5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4700多万元。 20xx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325万亩,同比增加479.6万亩。粮食单产达到397.7公斤,同比增加8公斤,播种面积全国排名第19位,粮食总产排名11位。
(三)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坚持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结构调整,以调整促增收,着力推进优势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八大产业行动计划”。20xx年全省优质水稻增加300万亩,达到800万亩;专用玉米增加500万亩,达到800万亩;高油大豆增加80万亩,达到300万亩。加快设施蔬菜生产发展,全省设施蔬菜产值达到162.5亿元,占全省蔬菜产值的73%,日光温室面积全国第一。加强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水果套袋技术,水果产量创历史新高。花卉产业发展迅速,凌源等市(县)花卉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主要渠道。着力推进了东部山区特色产业发展,对重点区域投入资金1250万元,建设食用菌基地县3个,山野菜基地县3个。推进了辽西北地区户均一个增收项目实施,落实辽西北日光温室建设资金2300万元。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面积达到1260万亩。累计农田环评65个县(区),检测总面积达6000万亩,占全省耕地、果园总面积的88%。继续开展20个省级优势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设工作,带动市、县级示范区107个,示范面积达到147万亩。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建立省、市、县三级阳光工程培训基地173个,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18万人。锦州、沈阳、阜新、朝阳、盘锦等市“阳光工程”领导力度大,组织机构健全,培训转移效果明显。
(四)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xx年作为农业产业化推进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促进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20xx~2010年辽宁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纲要》等政策措施,各市也相继出台政策,采取措施,加快了发展步伐。加工企业成为龙头企业的主力军。在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加工业龙头企业达到1291个,占77.8%;固定资产、销售收入、利税、出口创汇分别比2003 年增长15.1%、35.3%、20.0%和69.1%。一批骨干龙头企业迅速成长。省级以上(含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37个,同比增长30.5%,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6个。阜新市近两年来,通过抓转型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双汇、伊利、大江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先后落户,全市已初步构筑起14个产业框架。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全省农贸市场达800多处,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130多个。中介服务组织成长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服务组织发展到2859个,服务经营额118.3亿元,带动农户117万户。农村经纪人25万人,同比增加5万人。
(五)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推进外向型农业发展。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努力克服就生产抓生产的老框子,实行工作重心转移,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市场导向,反弹琵琶,倒抓农业。重点开拓日俄韩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经贸洽谈对接活动。成功组织了晓华副省长率团出访日、韩进行经贸洽谈活动。20xx首届辽宁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客商参加展销及经贸交流,签订经贸合作项目116个,签约贸易额36.76亿元。成功创办了中、日农业发展与创新论坛,进一步加强了区域合作。北京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首日,凌源市声馨牌无公害黄瓜就签下了保护地蔬菜6亿元销售订单。
(六)切实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各级农业部门把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作为第一要务,积极组织开展了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为“三农”服务活动。如东港等40多个县(市、区)都设立了“农业110”服务热线,为农民提供各项咨询服务,登门帮助农户解决农业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难题。全省设立“农机110”热线服务电话176部,建立农机110热线服务队1.5万个。开展了专家热线服务行动,开通了农作物病虫害专家免费咨询热线、肥料打假咨询热线、假劣种子举报投诉电话和农家热线96110。“百万农民上网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全省现有农村信息员3000余名,拥有电脑并可上网的农户达6万户,实现上网行政村1800个,可获取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农民达50万人。实现网上农产品、农资交易额18亿元,同比增加8亿元。配合《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对涉农法规规章进行了清理,共清理300多件,其中涉及行政许可事项54项,均提出了修改、保留或废止意见。省农委还制定了《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软环境建设的意见》。
(七)坚持开发式扶贫,引导农民尽快致富。20xx年,按照 “决心不动摇、工作不削弱、投入不减少、方式要调整”的新思路,制定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支持龙头企业带动扶贫开发的意见》。重点对全省1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21个贫困乡和2739个贫困村实施开发式扶贫。20xx年实施开发扶贫的400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建平县30个项目村,人均增收400元。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朝阳、凌源等县(市)乡乡村村建大棚,阜新、义县等县村村户户都养羊,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经营。开展了桓仁、朝阳、彰武三县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通过开发式扶贫,20xx年全省1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3.8亿元,同比增长19.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亿元,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0元,增长15%。国内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八)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继续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全省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在阜新、朝阳二市开展了免征农业税试点,大连市政府率先实行免征农业税。全省减轻农民负担近10亿元,农民人均减负63元。继续推进了配套改革,狠抓减轻农民负担的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了农民负担大检查,实施了清理村级债务试点工作。集中治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20xx年,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4次专门会议,研究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问题。全省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解决土地纠纷面积344万亩。人大、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工作督查督办,直接办结重点案件15起,受理信访227件。组织了多次督查检查活动,各市完成省交办案件办结率93.6%;息访率85.9%。我省已连续11年没有发生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全省落实家庭承包经营面积已达到4667.6万亩,占应落实总面积的98%。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入户率为78.6%。阜新市、盘锦市和葫芦岛市已全面完成将土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葫芦岛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入户率达到100%。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目前,《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已通过省人大二审程序,各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试点工作,培育了一批好的典型,探索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制定《实施办法》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开展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辽阳县作为农业部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积极开展工作,取消了按行政区划乡乡建站的旧模式,实行按优势主导产业设立跨乡镇的农技推广区域站。目前,已完成了26个区域站建设任务。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省已制定了《加快全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方案》。探索农村其它领域的改革。各地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农业生产经营担保制度、粮食流通体制、农村金融体制和农民保障制度、特别是失地农民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20xx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好形势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得益于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和各方面的通力协作;得益于农业战线同志们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辛勤劳动;可以说是政府重视、部门支持、政策调动、市场拉动、老天助动、工作推动等多种因素同向合力作用的结果。
20xx年虽然我们取得了农业大丰收、农民大增收,但是,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看到形势好的方面,又不可盲目乐观,对大好形势不能估计过高,要清醒地看到影响粮食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增产不增收隐患还长期存在;稳定的投入机制、运行机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还比较低;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还不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农村体制性矛盾还很突出,农村制度创新任务还十分艰巨;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农业利用外资、农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还很少;城乡差距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还很严重等。因此,要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0xx年,是“十五”计划与“十一五”计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战略启动的第二年,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xx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一个目标”,抓好“两大任务”,突出“三个坚持”,抓好“八项工程”,推进“八化”进程,提高“四个能力”。即: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的目标,着力抓好粮食稳定生产、农业持续增效两大任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走“一主三化”的发展路子,深入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结构优化工程、绿色食品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外向牵动工程、百万农民上网工程、农村改革创新工程和服务体系完善工程,重点推进农业优质化、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市场化、信息化、一体化、组织化进程,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部门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20xx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粮食产量1500万吨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农业出口创汇、直接利用外资分别增长20%以上。
20xx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重点抓好“八项工程”,推进“八化”进程:
(一)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推进粮食优质化。要坚持“两稳定、三提高”的方针,即:稳定面积、稳定总产,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粮食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1500万吨,粮食单产提高到400公斤以上。要重点实现“四个提高”,即:提高集约化水平、提高优良品种比率、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
——突出抓好重点地区,促进粮食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国家向13个粮食主产区集中,我省向23个产粮大县集中,产粮大县也要向重点产粮乡镇的优势产区集中。加强优势粮食主产区商品粮基地建设,使主产业的粮食产量和商品量达到80%以上。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项目、资金集中向主产区倾斜,努力提高主产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突出抓好重点作物品种,提高主导作物优良品种比率。突出抓好玉米、水稻、杂粮三大粮食作物。玉米生产要适应畜牧业倍增计划发展的要求,围绕畜牧业主产区、集中饲养区,玉米加工企业建设专用、饲用玉米生产基地,发展加工型玉米产业和青贮玉米产业,重点抓好20万亩青贮玉米试点行动。水稻生产要以实施“百亿优质水稻工程”为重点,充分挖掘水稻增产潜力,到2007年水稻产量达到100亿斤。20xx年面积达到855万亩,产量达到90亿斤。加强良种推广,重点推广超级稻,包括超级杂交稻和超级常规稻,重点水稻县,每县抓两个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示范区。还要做好品牌大米的文章,提高我省大米竞争力。杂粮生产要围绕杂粮加工企业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加强杂粮生产基地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解决好传统杂粮低质、低产、低效的问题。
——突出抓好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搞好标准化农田建设规划,加快建设步伐。重点搞好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继续搞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开展农机标准化整地、模式化栽培,推进标准化作业。立足于抗灾夺丰收。
——突出抓好耕地质量,提高土地产出率。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加大“三田”开发治理力度。加强土地整理和田间蓄水保肥工程,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推广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引导农民增施农家肥,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
(二)实施结构优化工程,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坚持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以大调整促进大增收,千方百计挖掘农民增收的潜力和开辟增收新渠道、新领域,逐步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既要靠发展产业增收,又要靠转移富余劳动力增收;既要靠一产业增收,又要靠发展二三产业增收;既要促进增收,又要狠抓减负,加减乘除一起做。各地区都要制定具体的农民增收目标、渠道和措施,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仍然是今年农业工作的主题。要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
——继续推进“八大产业行动计划”的实施。大力推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做强做大。重点推进东部山区发展中药材、山野菜、食用菌等替代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保护地蔬菜、小杂粮、花卉、两薯产业的发展;中北部专用玉米、高油大豆、优质水稻等优质粮食产业的发展;南部沿海地区名优水果产业的发展,普及水果套袋技术,提高出口能力。具体制定好各产业的专项规划和措施,发挥专业乡、村、户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巩固老品种,开发新品种,促进特色产业优势的形成和发展。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牵动力量;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最佳选择;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农民就业致富的战略之举,新的一年,要作为“重头戏”来抓。继续认真贯彻全省农业产业化会议精神,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实施重点龙头企业提升计划。选择能进入全国500强的企业,能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的精深加工项目,有影响的知名品牌,全行业的龙头老大,制定规划,进行重点扶持,努力达标。二是以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三是促进龙头企业采取契约、服务、资金连接,公司加合作经济组织加农户的利益连接等多种方式,与基地农户形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努力实现生产基地专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化、生产工艺标准化、利益连接一体化、资金投入多元化。四是建立更完善、更有效的农业产业化政策支撑体系,形成有利于发展的强大合力。
——加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要制定好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筹备召开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工作会议。要突出基地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示范性和引导带动性,把好评审关。全省计划评选省级农业示范基地30个,各地要加强动态管理和检查,确保基地建设质量。
——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打工经济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促进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性工作来抓。重点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各地要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调查,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档案、培训档案和台帐,制定好转移目标、方向和具体措施。积极探索建立培训、就业、跟踪服务一体化新机制,加强劳动力输出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今年计划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万人,实现转移20万人。
(三)实施绿色食品工程,推进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抓紧制定实施意见,全面抓好农业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实施体系、监督体系、组织体系的建设工作。
——抓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制标是前提。农业标准的制修订要扩展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内容要延伸到产地环境、生产加工过程、农业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安全、包装贮运等各个环节,要实现有标可依。要根据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全过程监管的需要,尽快建立既符合我省实际又符合国际规则的农业标准体系。
——抓好农业标准化实施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地是载体。全省要继续抓好20个省级优势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工作,各市、县(市、区)也要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进程,结合本地实际,注重打造一批名牌农产品,形成出口生产基地。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中,还要注意强化“三个结合”,即:强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紧密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紧密结合,与农技推广紧密结合,尽快形成以转化先进适用技术为基本内容,以标准化生产示范为基本手段,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农业标准化实施体系。
——抓好农业标准化监督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监督是保障。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要加快建立完善农产品的质量检验体系,继续支持省级和区域性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深入开展农药残留监测和专项治理。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工作。以蔬菜为重点,推进放心农产品行动。加快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今年,全省无公害农产品数量要达到600个,绿色食品数量要达到300个。要完成全省耕地、果园农业环境检测与评价,做好汇总工作。要尽快建立以法律、法规为保障,技术标准为基础,例行监测和认证为手段的农业标准化监督体系。
——抓好农业标准化组织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组织保证是关键。农业标准化工作涉及各行业,涉及生产各环节,涉及管理各主体,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协调动作。各地要抓紧制定本地区的《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完善的机构和组织,明确职责,加强建立部门协调、分工协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尽快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考核验收等规章制度。要建立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实施的农业标准化运行机制。各地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标准宣传、培训工作,采取浅显、易懂的方式,如明白纸、明白卡、明白册,将标准化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要搞好咨询等服务,尽快培育造就一批懂标准、用标准、起带头作用的种养大户和农民。
——加快农产品市场准入步伐。目前,全省14个市中,第一梯队沈阳、大连、鞍山已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第二梯队的营口市于20xx年1月启动市场准入制度。各市要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市场准入步伐,进一步加强与工商、技术监督、商业部门的协调,做好市场治理和生产管理这两个基础环节工作,加强农业质检体系建设和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力度,推动市场准入工作的加快实施。
(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推进农业科技化。推进农业科技化,实现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途径。实施农业科技入户,是适应家庭承包经营的一项重要科技推广制度创新。
——加紧实施农业科技入户。今年,要把科技入户作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着力点。要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关键,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主要措施,以资源整合和体系创新为突破口,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今年要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推广应用15个主导品种和9项主推技术,培育500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0万农户,使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各试点地区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确保科技入户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推进力度。要采取大的动作,力争实现大的突破,取得大的进步。一是要组成课题组,全面分析我省农业科技发展形势,找出差距,提出今后主攻方向、目标和重点项目,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全力推进。二是要召开研讨会,举办科技论坛。三是要举行报告会,增强科技意识,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新科技的研讨和推广。四是要召开协调会,整合各方力量,发挥合力作用;五是要举办好农业科技成果交流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要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主体培训,重点抓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增强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加速农业机械化发展。要以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契机,加大农机具补贴力度,调动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要突出抓好春秋农机化作业,重点在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耕作制度标准化、农机作业市场化、科技推广普及化、农机生产全程化和农机管理法制化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农机化水平。力争全省完成机耕4000万亩,机播2600万亩,机收500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6%以上。
(五)实施外向牵动工程,推进农业市场化。各地要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国际化、市场化进程。
——主攻农业对外开放重点国家和地区。结合我省农产品出口优势,要将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东南亚国家及台、港、澳地区作为我省农业对外开放工作重点地区,积极开展对外招商、洽淡、交流与合作。今年,要重点开拓东盟市场,成立辽宁东盟农产品贸易促进会,建立辽宁农产品贸易咨询服务中心,在泰国设立办事处,建成辽宁对东盟的窗口,举办好20xx年辽宁东盟农产品贸易洽谈会。要积极开拓朝鲜种子市场,确保辽宁种业打进朝鲜市场。要组织好日本绿色食品博览会,第二届“中日农业论坛”,推进对日农业交流与合作。同时,还要注重开拓新的市场与合作领域,做好组团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举办好第二届辽宁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会展活动。继续实施农产品出口“倍增计划”,尽快缩小与山东等出口大省的差距,千方百计突破进口国家的“绿色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份额,争取出口创汇额和直接利用外资额都实现20%以上的增长率。
——加强国内外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外的技术交流。重点加强优质高抗品种苗木、工厂化育苗、精准农业、蔬菜园艺设施、果树无毒矮化栽培、种苗繁育及脱毒、农产品保鲜贮藏和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引进。根据我省和各国农业人力资源实际,全面加强人力资源合作与交流。开展农业研修生等供求信息传递交流和农业劳务输出、输入组织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在区域间规范有序合理流动。继续强化“六项对接”活动,即:资源与资本、企业与农户、产地与销地、本地与外地、农业与商业、窗口与腹地对接。
——加强农产品出口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加快与各国的合作步伐,制定和实施投资优惠政策,建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采取接订单、建基地等方式,生产适合主要贸易国和地区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和加工品,扩大出口和转口贸易。继续加强水果、蔬菜、特产品等拳头产品的出口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专用玉米等粮食新品种和基地建设,提高粮食出口贸易份额。
(六)实施百万农民上网工程,推进农业信息化。各地要以百万农民上网工程为主线,健全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信息网络延伸,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全面推进我省农业信息化进程。
——加强信息体系基础建设。要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资源应用制度、信息队伍管理制度、信息需求反馈制度。发展农村信息员和信息示范户,完善省、市、县、乡、户(村)五级信息网络,20xx年,全省农村信息员达到5000人,覆盖省内70%以上乡镇。
——加快网上农业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辽宁金农信息网,打造百万农民上网工程龙头。要加快农业数据库建设。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会、名特优产品网上博览会,宣传推介优势产业、优秀企业、优质产品。建立专家咨询、分析预测等信息应用系统,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指导。
——引导农民应用电脑网络。开展信息富民活动,推广金农网特服号码“96116”,节省农民上网费用50%。20xx年末,直接享受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农民要达到100万人,间接受益农民达到500万人,农村微机保有量超过10万台。
——建设农业声讯服务平台。以农民家庭电话为主要载体,建立省级农业信息声讯服务平台---“农民热线”,开通全省统一热线号码“16808080”,省内各地拨通热线均按市话标准计费。开发农业声讯信息资源库,建立农业专家在线咨询服务系统。
——建立农业信息决策支持系统。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农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强化业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流,提高农业政务管理服务水平。建设农业信息决策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农业宏观、微观信息,开发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应用系统,为制定农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服务。
(七)实施改革创新工程,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具体体现。各地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以实施改革创新工程为重点,多方争取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实行“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规划布局、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国民经济分配、统筹城乡农民市民待遇,全面推进城乡互动发展。各级农业部门要以转移农民、保障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为切入点,推进城乡统筹进程。要重点抓好凌源、桓仁两个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开展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先进县评选工作,建立县域经济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落实土地承包政策。要全面落实土地《承包法》,将二轮土地承包地落实到地块、到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到每个农户手中。尊重和保障农户依法拥有承包地和从事农业生产的权利;尊重和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做好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改革,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要积极推行村财乡代管制度,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制,采取措施化解村级债务。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从严掌握农村公益性事业“一事一议”办法。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积极参与粮食流通体制、农村金融体制、合作医疗体制和农业保险体制等改革。
——推进扶贫开发进程。积极探索新时期扶贫新机制、新方式,全面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今年,解决温饱问题的任务很重,解决防止返贫的任务更重,各地要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建立起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力争解决12万户、40万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任务。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以每一个贫困户脱贫为宗旨,逐人落实脱贫规划和措施,层层落实责任,有组织、有计划地实现脱贫目标。要建立台帐,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支持措施,建立完善管理、考核、验收监管机制。二是坚持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要创新扶贫新机制,以1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为重点,以贷款贴息方式,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建立扶贫开发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以实施以奖代补项目扶贫为重点,推进能够直接让贫困人口受益的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和特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努力搞好扶贫培训,建立好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抓好市、县两级培训基地建设。三是继续抓好各种有效扶贫方式。安排移民扶贫3200户,继续搞好定点扶贫、辽西北贫困地区的对口支援协作等扶贫开发方式,调动各方力量,加快扶贫步伐。
(八)实施服务体系完善工程,推进农村组织化。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迫切要求。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对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进行了部署。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方案,突出建设重点,加快建设步伐。
——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进一步研究、建立农技推广新机制,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搞好农技推广体系的区域建站试点。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新办法,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要抓紧制定加强全省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各地要通过采取政策配套,试点推动,交流合作等方式,重点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强对农业行业协会的指导,加速农民与市场、科技对接进程。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真正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新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组织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加强农业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行为。要广泛深入地开展《行政许可法》宣传和学习活动。积极推进各地开展农业综合审批和综合执法试点。要加强立法调研,加快立法步伐,要尽快出台《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加快《辽宁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立法进程。要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研究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形成法制化,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法律保障。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农业和农村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大农资打假工作力度,各地要在春耕前集中开展几次“护农打假保春耕”活动,组织开展种子、农药、肥料和农机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不法行为,实现依法治农、依法护农,推进农业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强化农业服务咨询体系建设。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效果。各地要重点抓好“六大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即:抓好结构调整、保护地生产、农业科技、生产资料、市场销售、政策法规咨询服务中心。要健全组织机构,做到有部门抓、有领导负责、有具体人做。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建立专业服务队伍,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功能。要充分利用“农业110”、“农家热线”、网上咨询等现代信息手段,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三、进一步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委的各项职能
到去年底,各市都已经成立了农委,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农委工作,成为我们目前共同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要切实加强各级农业部门行政能力建设,进一步转变职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统筹城乡发展和“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提高按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力推进工作机制与工作方式创新,全面履行好农委职能。
(一)全面贯彻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深刻认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提出,标志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到来。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深化对“三农”工作规律认识,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多方争取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与时俱进,乘势而上。在谋划发展思路上,既要从本地区农业自身特点出发思考农业,又要跳出农业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既要从农业发展新阶段出发思考农业,又要着眼“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趋向思考农业;既要从本地区实情出发思考农业,又要着眼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谋划农业。因此,各级农业部门要抓紧制定“十一五”农业发展及专题规划,深入开展重大问题专题调研,用统筹协调的理念、用现代工业的理念、用以人为本的理念,重点研究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综合发展实力和入世过渡期后农业应对策略,加紧完善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事业进步。
(二)切实转变职能,充分发挥农委综合协调作用。省农业厅、全省14个市农发局都已改组为农委,这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上的一项重大决策,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强化综合协调,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各项产业协调、健康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现在的农委不仅继续承担了原农业厅、农发局的职能,同时新增加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协调职能。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刻理解省委、省政府的意图,不仅要履行好原有的职能,更要承担好新增加的直接、间接管理职能和农口综合协调职能任务。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思维方式转变。要从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范畴、从大农业、从“三农”视野思考和研究问题,推进各方面工作开展。二是工作职能转变。不仅要抓好种植业,还要拓宽到农业各业、各产业范围,要尽快跳出种植业的局限,树立“大规划、大政策、大综合、大市场”的观念,充分发挥好农口综合协调职能,保证涉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三是工作方式转变。要坚持统分结合、虚实结合,为各级政府当好参谋、做好助手,为“三农”工作搞好服务。四是工作作风转变。要深入基层,搞好调研,抓住重点,抓好典型。各级农业部门在做好农委工作上,要注意提高“七个能力”,即:综合能力、调研能力、协调能力、推进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各级农业部门还要切实转变职能,在强化服务上下功夫,不断强化信息咨询、项目推介、技术指导、政策法规、供优打假、产品销售、扶贫开发、转移培训等“八大领域”的服务,注重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把为农办实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还要加强农业软环境建设,为民营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资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转变工作作风,狠抓落实,打好打胜春耕生产这一仗。今年春来早,当前面临的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加紧行动起来,认真抓好中央、省农村和农业会议、两个1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抢先抓早做好春耕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此,我们要上下一齐动作,集中力量抓好大宣传、大服务、大调研、大检查等“四项行动”,组织万人下乡,促进会议精神大落实,促进春耕备耕各项措施的落实,力争今年春耕生产取得良好开局,推进粮食稳定生产、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不断增收,圆满地完成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各项目标。
同志们,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不利条件、实际困难都可能大于去年,我们要把困难估计得足一些,把对策想得周全一些,始终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用更多的精力,更加扎实地做好工作,全力推进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
看过农委工作会议讲话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