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会议发言稿>

农委工作会议讲话(2)

时间: 佩珊807 分享

农委工作会议讲话(二):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xx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研究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部署20xx年重点工作。

一、20xx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再创佳绩,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xx年,全省各地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拓展农业现代化工程,积极谋划推进农村改革,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抓改革、调结构、重生态、惠民生、防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稳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20xx年12月,视察江苏时指出,“这几年,江苏通过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保持了农业发展好势头,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这对一个东部沿海省份来说很不简单”。

过去的一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在高起点上实现了稳中有增、稳中提质、稳中有进。一是主要农产品生产和农民收入实现稳中有增。全年粮食总产达698.1亿斤,实现“十一连增”,十一年累计增产粮食204亿斤。粮食单产432.9公斤,位居全国稻麦两熟地区第一,连续九年稳定在400公斤以上。新建“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21.8万亩,蔬菜总产量同比增5%。生猪生产总体稳定,家禽生产逐步恢复,肉类、奶类产量同比略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1.5万元台阶,增长10.5%左右,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居民。二是现代农业建设实现稳中提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数量、绩效评价、农业改革与试点考核三个“全国第一”。高效设施农业占比16.5%,农业科技贡献率超64%,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3家,均居全国第一。“新三板”上市种业企业2家,占全国新上市种业企业数一半。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57%,新型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比重45%左右,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覆盖率11.5%。农产品质量保持较高水平,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青奥会供应农产品安全保障积极有效。三是农村改革创新实现稳中有进。全省16个试点县、500个乡镇近2000个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已流转土地占家庭承包面积55.4%。5010个村开展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20个县市开展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农业金融创新取得新进展。

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形势,是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实现的,是克服1961年以来罕见低温阴雨寡照天气获得的,确实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成果。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全省农经农业系统的力量,立足抓早、抓紧、抓实,奋发有为、扎实工作,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主动权。

我们围绕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理念、新论断,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结合农业工作实际,提出重点把握好“五个坚持”,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各项措施落实,努力实现“三个确保、三个加快、三个提升”。组织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部署,加强农业法治宣传教育,开展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农业法治建设,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根据省委会工作要点、省政府“十大重点工作、百项考核指标”部署,细化具体落实措施,强化责任分解,确保各项目标保质保量完成。研究制定深化拓展农业现代化工程实施意见,形成四个方面19条工作措施,细化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的重点指标。

我们围绕保供给促增收,强化重点措施推进。坚持把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农业现代化基本要求,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严重危害,针对粮食生产上的局部干旱、持续低温阴雨寡照等严峻考验,畜禽生产上H7N9流感疫情的严重冲击,组织实施高产增效创建和模式攻关、扶持畜牧生产、加强绿色蔬菜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项目,采取打好夏粮丰收攻坚战、引导合理安排生产、加强统防统治、打好防疫战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抓好米袋子、菜篮子生产。积极应对农产品市场环境多变等严峻考验,大力发展设施园艺标准化温室大棚、“两网一灌”,推进畜牧规模养殖、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创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和产销对接,加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深化龙头企业运行质量提升行动。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十项富民行动,在稳住基本面的同时,更加突出扶持低收入农户群体增收,帮助和扶持农民创业就业,依靠改革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我们围绕农村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面推进一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要求、各方有共识的改革,积极推动一批部省级农业农村改革试点,探索研究一批长期改革举措。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意见,引导科研单位与所属企业加快脱离,科研教学单位所办7家企业均已完成或筹备股份改造、撤资退出、兼并重组。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明确试点时间表和任务图,落实财政经费保障,加强业务培训和督促指导,积极稳妥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开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示范,建设16个部级试点县。积极稳妥推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开展认定、建档工作,建立名录制度,评选11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全面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完善合作社名录实施办法,开展综合社试点和融资改革试点。进一步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合作社贷款扩大到全省所有县(市、区),合作银行新增省农行、省邮储银行。

我们围绕生产生态安全,产管并举守好防线。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风险防范,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广使用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组织开展农药及农药使用、“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兽用抗菌药、畜禽屠宰、农资打假等六项专项整治活动,圆满完成“青奥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供工作。积极做好人感染H7N9流感、输入性小反刍兽疫等突发疫情应对工作,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常年防疫和集中防疫工作。积极推进畜禽屠宰行业监管体制改革,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全年综合利用率分别达88%和86%。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建立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106个。积极开展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实施15个无害化处理建设项目,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业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进农产品产地重金属监测与修复,积极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我们围绕提升服务能力,大力改进作风行风。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整改落实工作,坚持不懈反对“四风”,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开展为农民办实事工程、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江苏好品种”评选等为农服务活动,坚决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农业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取消8项行政审批项目,纠正种子行政许可不规范行为,缩短办结时限,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全年立案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1300多起,查获假冒伪劣农资170多万公斤。扎实推动“三解三促”常态化、长效化,委领导和93名处级干部、144名技术专家及新进人员深入农村,积极组织重点课题调研,为农民群众办实事164件。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五有”乡镇农技中心建设回头看,启动“五有”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农经站建设,乡镇基层站所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强,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加强农技人员能力培训,农业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开展财政支农项目专项审计,受到农业部充分肯定并组织专题调研。

二、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江苏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关于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指示,深刻精辟、内涵丰富,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既充分肯定了我省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成绩,又为江苏现代农业建设指明了方向。对全省上下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来说,既是巨大的鼓舞和激励,又是更高的期望和有力鞭策。全省农经农业系统要把学习贯彻习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的热潮,准确把握新要求新期望,深刻领会新思想新观点,以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智慧和力量,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要牢牢把握“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定位,切实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近几年我省通过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一些工作和指标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对照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对照国内外先进水平,还有不少差距。要按照的最新要求,坚持四化同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开辟新境界、谱写新篇章,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要牢牢把握“三个加快”的重点任务,切实增强勇于创新的责任意识。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对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很强针对性。要紧紧抓住“三个加快”的重点任务,既用好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做出精品,放大亮点,又坚持问题导向,拉长短腿、补齐短板,采取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牢牢把握“带好头、领好向”的光荣使命,切实增强探路引领的担当意识。充分发挥我省农业现代化领先优势,改革创新再加力、率先探索不停步,拓展农业现代化工程,扎实抓好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用更加全面的系统思考、更胜一筹的创造性实践,确保每年都有新进展,为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发展新阶段、国内外市场新变化的背景下,全省农业农村经济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贯彻落实好重要指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必须抢抓机遇,强化工作导向。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四个更加突出”:要更加突出新型主体培育,加快建设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着力解除“谁来种”的问题。农业现代化建设归根结底要靠人,没有人种田,就没有现代农业。我省农业后继无人的问题,一个是务农人员老龄化、一个是务农人员兼业化,已经十分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要化解“无人种田”之忧,必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提升综合效益、加强指导服务等方式,留下一批对农业有感情、有经验的农民,培育一批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农业企业负责人为代表的新型主体,吸引一批愿意务农爱农的年轻人,逐步培育富有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更加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高集约度、高附加值、高外向性现代农业产业,着力解除“种什么”的问题。“种什么”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在区域分布上有保有压、特色鲜明,在产品结构上科学组合、合理定位,在产业链条上前延后伸、培育品牌,不断提高江苏农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我国已先后与多个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国家实施鼓励进口战略,部分农产品出现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倒挂”。同时,国内农业生产存在生产成本刚性上涨情况,农业效益空间面临“双向挤压”。江苏作为沿海地区,必须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进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形成江苏农业的竞争优势。要更加突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由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着力解除“怎么种”的问题。现代农业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分工分业不断深化的过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农业相对落后国家,不管是规模主体,还是兼业小农户,都不可能由某一个主体解决产业链上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规模主体还难以完全替代普通农户。必须把农业社会化、产业化放到突出位置,推进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着力解决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发展滞后的问题,以社会化服务引领农业的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升级,促进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与联合,深化农业各主体的分工协作,推进农业经营体系的立体式复合型发展。要更加突出农业技术装备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着力解除“种好田”的问题。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但农业物质技术基础仍然相对薄弱,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还不适应现代农业建设要求,贷款难、配套难、风险高等问题仍未有效解决。必须加强技术装备建设,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依靠科技装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效益,种好田、种出效益、种出竞争力;依靠改革创新激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土地确权赋能,稳定流转双方关系,创新农业金融服务,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

三、扎实推动重点工作措施落实,全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农业发展环境条件和内部动因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之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视察江苏时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稳粮增收为中心任务,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以转方式调结构为工作主线,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作出积极贡献,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突出抓好10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是经济发达地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紧迫任务,也是世界农业现代化的普遍规律。20xx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在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方面,家庭农场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建立完善家庭农场运营数据库系统和示范性家庭农场名录制度,把家庭农场作为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农经服务的主要对象,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粮食增产攻关、生态农业等试验示范点,开展“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试点,鼓励家庭农场联合起来组建合作社。20xx年新增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00家左右。合作社要推进规范发展,重点是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推进优先扶持名录建设,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分级认定一批示范社。支持合作社开展商标注册和“三品”认证,打造“苏合”销售联社平台。鼓励合作社合并与重组,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开展农民合作社综合社改革。20xx年培育扶持省级合作社示范社500家,打造农民合作社知名商标和品牌10个。农业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双带”作用,推进合同订单、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鼓励农业企业实施科技、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企业战略重组、做大做强。20xx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增长6%以上。在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方面,要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需求,重点在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和农机作业、病虫防治等服务领域,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在满足自身需要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装备、场地为其他经营主体、普通农户提供生产经营服务。鼓励以县为单位开展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总结推广集体合作农场、联耕联种、农田托管等土地经营新形态,探索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既不改变农民承包关系,又保证有人种、种得好的托管服务模式。

(二)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前不久,中央以两办文件出台《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这个文件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政治局会议三次审议,与1997年中办16号文件一样,既是当前实践的迫切需要,也是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今后10-20年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创新的指南。省里贯彻落实意见即将出台。

全省各级农经农业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既要看准方向,又要认准路子;既要着眼解决农业问题,又要着眼解决农民问题;既要因势利导积极作为,又要循序渐进有历史耐心,准确把握政策要求,积极稳妥做好工作。当前要重点把握好两项工作:一要全面开展确权。力争将我省作为农业部整省推进试点。全省所有涉农县(市、区)都将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完成先行试点的16个整体推进县和其他县(市、区)各1个乡镇登记工作,争取50%以上行政村推进试点。要加强确权登记工作指导,明确政策措施,落实补助资金,开展业务培训,强化档案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二要引导有序流转。土地流转要坚守底线,防止“非农化”、“非粮化”倾向。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承包地,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逐步提高参股经营、合作经营和自主经营的比重,建立健全盈余返还制度。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对不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进行清理,合理确定规模,加强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加强工商企业直接租地经营监管,重点监管经营能力审查、风险控制等环节。

(三)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坚持市场导向、消费导向,打好“果蔬牌”、唱好“四季歌”,调整优化农业区域结构、产品结构,培育一批具有江苏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一是以发挥比较优势为重点,调整优化农业区域结构。设施园艺上重点支持淮北设施蔬菜、城郊精细蔬菜、环湖里下河水生蔬菜等优势区发展,培育壮大果茶花产业基地县,发展应时鲜果、精品茶叶和特色花木。20xx年扶持30个蔬菜生产基地、200个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畜牧生产上重点支持苏中、苏北优势主产区打造现代畜牧产业基地,提高苏南地区主要畜产品自给率,同步推进规模养殖、设施养殖和健康养殖。二是以开发品种、品质、品牌优势为重点,加快推进设施农业提档升级。开展园艺产品“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提升行动,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等高效农业,充分挖掘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优势,培育“苏菜”品牌。推进设施园艺高效创建和园艺标准园建设,淮北地区鼓励发展苏式日光温室,苏南地区扶持适合水旱轮作与农机耕作的温室大棚及“两网一灌”。三是以农牧结合、产业配套为重点,大力推进生产经营模式创新。优化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积极探索新型农牧结合模式,根据种植业布局和农业废弃物消纳半径,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加快建立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鼓励规模养殖场联合兴办屠宰加工,促进饲料兽药、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强产业衔接,推进种机技配套、产学研协调,鼓励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农牧结合、综合发展,促进生产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加工营销主体集聚集中、抱团发展。

(四)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稳粮增效要突出抓好“一稳二扩三加强”:稳定面积。落实好粮食生产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确保水稻面积3400万亩左右,粮食面积8000万亩以上。扩大粮食规模经营,扩大旱改水。重点发展100~300亩家庭农场式的规模经营,提高规模经营效益。以规模经营为基础,建设一批集中连片、高标准的优质粮食产业基地;继续推进淮北适宜地区20万亩旱改水,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水稻生产能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加强粮食规模经营配套设施建设。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的粮食发展思路,新建高标准农田150万亩。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建立相对集中连片的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100个以上;抓好模式攻关试点县建设,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精量播种、综合植保推进力度,减少种子、化肥、农药投入,集成推广标准化的高产高效、绿色环保技术模式。全省创建万亩示范片1000个以上,超级稻推广1300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5%以上;突出水稻集中育秧、机耕机播、统防统治等环节,为粮食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20xx年全省水稻集中育秧比例达到40%左右。积极推进粮食规模经营晾晒、烘干、仓储等配套服务,提高规模经营配套服务水平。

(五)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疫病防控,切实保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现代农业必须是质量安全、生产安全的农业。要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努力确保农业产业安全和农产品消费安全。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示范创建为平台,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积极培育“三品”品牌,20xx年新发展“三品”1800个;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资市场监管,把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点在源头、重点在基层,基层体系不健全,质量监管就是一句空话。要推进乡镇监管队伍专职化,健全村级协管员队伍,规范基层监管行为,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要加快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全面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信息系统。推进基层部门配备必要的检验检测手段,强化执法经费保障,加大抽检力度,增加抽检覆盖面,严厉打击各种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开展农资企业诚信评价,对失信企业予以警示或限期改正。

要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扎实开展动物防疫“三大集中行动”,实施H7N9剔除计划、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种畜禽场净化计划“三大防控计划”,做好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防控,抓好农业血防工作;要加强重大植物疫情监测,及时处置突发植物疫情,阻截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与扩散。加强畜禽屠宰监督管理。改革没有到位的地区,要尽快完成职能调整;改革已经到位的地区,要将工作重心从建体系转到抓能力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抓紧谋划畜禽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思路。要切实履行屠宰监管职责,开展生猪屠宰行业清理整顿,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坚决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猪和注水等违法行为。要加快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全面完成20xx年确定的第一批、第二批项目县建设,启动建设第三批项目县。要继续加强乡镇或区域畜牧兽医站建设,加挂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牌子。

(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市场竞争能力。一是增强现代种业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种业体制改革,激发种业发展活力,突出种业对现代农业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提质增效的引领作用。建立商业化育种新机制,确立企业商业化育种主体地位,改革品种区试审定办法,选育推广一批市场需要、特色鲜明、优质稳产、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强化基层种子管理职能,启动“县域品种布局精准化”工程,实施“县域种子市场秩序”评价,加大全省种子“双打”专项行动力度,切实增强监管能力,确保生产用种安全。依法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畜禽新品种创新步伐,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畜禽新品种。二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转化能力。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和农业科技入户、挂县强农富民等工程,重点推广50项重大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壮大6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推广示范基地,强化创新成果与产业基地的无缝对接,逐步建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着力构建“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推进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成公益类事业单位,健全“一村一名农技指导员”制度,实施农技人员素质提升计划,鼓励校企、政校合作培养农业人才。加强农业物联网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提高12316信息服务水平,探索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站持续发展机制。力争20xx年全省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达13%。三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加强认定管理,制定优惠政策,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重点开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负责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训,开展农广校“半农半读”中等学历教育,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

(七)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农业资源环境是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物质基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保障。要坚持把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切实改变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走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统筹发展道路。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加强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示范推广,加强生态农业标准化建设与产业化发展,拓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渠道。推进1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区)建设,新建450个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工程和50个农业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二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实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按量补助,提高秸秆收储利用量。开展畜禽粪污集中收集处理与综合利用试点示范,促进畜禽粪便就地就近利用,推动县域范围内的农牧结合。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调查与监测,布设8个国控长期定位监测点。选择常熟、锡山、丹阳、江宁等永久生产基地,整体规划、连片治理,建设4个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切实做好土壤重金属普查与评价工作,启动数据库及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积极开展产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试点。

(八)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树立现代大农业的概念,充分发挥江苏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拓展农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业综合竞争能力。一是巩固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充分用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等平台,拓展园区内涵,提升建设水平,真正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产学研联动机制,引导产业集聚、布局优化,聚焦最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新型种养方式示范、新型经营方式探索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打造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建设鲜活样板,为面上工作树典型、探路子。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开展动态监测和绩效评估,定期通报评估结果,形成相互竞争、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二是打造农产品流通新载体。在抓好农产品市场提档升级、构建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预警体系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农产品直供直销、电子商务等新载体。支持新型主体到城市开设直营店、连锁店、配送直供店。大力组织农产品上网营销,加大对平台建设、网店开设、在线交易、网络客服培训的支持力度,建立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鼓励新型主体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农产品同城(区域)配送,推进专业村和园区建设电商化。三是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重点打造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圈,环湖、环丘陵休闲观光农业区,沿江风光带、沿海风情带、沿黄河故道农耕文化带的“一圈二区三带”休闲观光农业群。启动农家乐集聚村建设试点,抓好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星级企业和最美休闲乡村等建设。

(九)推动江苏农业“走出去”、“引进来”,提高农业国际化水平。目前,我国在建的自贸区20个,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等,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8个,涉及23个国家,包括中国与韩国、澳大利亚等。自贸协定签署以后,一些农产品基本零关税进入我国市场。国外农产品的进入一方面可以丰富消费者市场,缓解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但另一方面也会对一些产业造成冲击。可以说,农业生产已逐步处于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大环境中、面对国际大市场的直接冲击。对江苏这样的沿海发达地区来说,这是一个大的挑战,同时也有更大机遇,工作主动就是机遇大于挑战。

各地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化危为机,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倒逼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动。一是加快培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聚组织资源、技术力量和项目资金,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国内或国际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要加强产业集中集聚,创新条件鼓励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合作和联合,集中力量参与国际竞争。要强化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区)建设,组织开展农产品境外促销,积极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二是提高农业“引进来”质量。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各地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江苏港口多、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的优势,建设一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活跃、国际合作项目集聚、国际交流密切的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争取成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农产品进出口集散基地。务实办好一年一度的农洽会,建好外向型农业示范区、苏台农业合作园区等招商载体,加大人才、技术、装备的引进、消化。要完善农业产业损害风险评估机制,强化产业损害监测预警。三是加快推动农业“走出去”。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之一,经济基础比较好,农业生产水平高,尤其农药、复合肥料、粮食种子等行业比较发达,农业科研力量雄厚,但人均耕地资源少,生态环境压力大。必须推动江苏农业“走出去”,对一些资源消耗大、我省没有优势的产业,要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技术、资金、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投资与合作,不断拓展我省农业对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十)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创新,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着力破除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加快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根据中央和省有关发展股份合作、集体资产赋能的部署,推进吴中区国家级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指导有条件的村开展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对集体经济实力雄厚、有稳定持续集体收入的村,要确保在年底前完成改革;对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等,要把改革作为“撤村建居”的前提条件;对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村,要做到成熟一个改革一个;对外来人口较多的村,要通过改革固化农民的集体资产权益。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依法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二是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认真总结推广试点经验,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力争3年内实现产权市场县域全覆盖。鼓励依托现有的县乡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或农村集体“三资”代理处置中心等,落实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场所。建立完善交易规则、交易办法、交易程序和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建设电子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扩大交易品种,逐步引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租赁、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等进场交易。三是推动农业金融创新。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金融创新的部署要求,积极争取试点,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集体资产股份等抵押担保权能的有效实现途径。要鼓励开发适应不同产业和主体需求的金融产品,细化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对接措施,加大对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村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财政对家庭农场贷款贴息扶持。坚持成员封闭性、促进产业发展,按照对内不对外、吸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的原则,稳妥开展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推动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四、积极适应新常态下“三农”工作新要求,全面改进和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当前,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在变化,改革在深化,对农经农业系统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顺势而为,进一步强化政策研究,创新工作方式,不断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要求。

(一)创新三农工作思路。现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正在经历多年未有之变局,农经农业部门必须审时度势,努力想新办法、找新出路、上新台阶。一是发展理念要创新。江苏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较好,但也更早遇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更快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冲击、更多肩负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重大历史责任。要在深刻变化的大形势、大背景下迈上新台阶,必须着力破除思维定势,突破工作惯性,从发展全局角度看农业,从未来趋势看农业,转变发展理念,推进三农工作思路创新、政策创设与方法创造。二是推进手段要创新。要适应农业农村形势发展和变化,在推动工作中多一点市场工具、少一点行政手段;多一点绩效管理、全程监测、责任追溯,少一点考核评比、表彰奖励、会议文件;在农业管理中更加注重运用法治兴农护农,更加注重运用资金撬动金融支农,更加注重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推广服务中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更加突出薄弱地区和弱势群体。三是落实机制要创新。抓工作要抓重点、抓落实。每一项重点工作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可行的措施和具体责任人,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调动资源去推动落实、抓出成效。去年,农业部对8项重点工作开展了延伸绩效管理,今年将继续开展延伸绩效管理工作。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我委将对惠农政策落实、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生产、农民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改革、重大技术推广服务等重点工作进行绩效延伸考核,绩效考核结果将通报各地。

(二)强化惠农政策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创新项目扶持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项目的效应,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项目实施到位。从严管理项目资金是更好地发挥惠农政策效应的必然要求,要坚决摒弃少数人“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的错误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确保农业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减。要按照项目跟随规划走、资金跟随项目走、监管跟随资金走的总体思路,重点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现代农业关键环节、改革试点、公共服务等投入,推动项目资金向重要目标、重要片区、重要工作集聚。健全农业项目库制度,改革项目资金支持方式,分行业建立项目库。逐步推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综合运用贷款贴息、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带动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加强项目实施公开工作,对各项惠农政策及财务收支、土地发包等情况及时进行公开,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二要政策执行到位。近年来,我省在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不少就是对政策理解不到位、认识不到位,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不是很清楚,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边界在哪儿、红线在哪儿也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者搞农业的人知道,但对相关主体没有宣传明白,导致一些政策在执行中出现偏差。要采取措施广泛宣传新政策、新举措,让人们正确理解政策、准确掌握要求,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三是监督管理到位。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惠农政策项目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推进农业项目申报、立项、实施和验收全程公开,推行项目立项、实施、监督“三权分离”,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加强项目管理纪检监督和审计监督,探索引入第三方项目审计。强化农业项目监督检查,及时通报督查评价结果,并将结果作为项目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强化行业管理、执法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能,规范行政管理和综合执法程序,完善部门内部制约、监督问责机制,提高农业依法行政水平。一是强化农业法治意识。加大农业法治教育力度,充分认识加强农业农村法治建设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秩序的现实要求,是维护农民群众权益的有力武器,是加快农业部门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建设的护航保障作用,使法治精神根植于内心深处,法治思维贯穿于工作始终。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农业普法宣传,引导他们采取法律手段、利用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二是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创新农业行政执法体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加强农业行政执法监督,严格确定执法机构、执法岗位、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严格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防止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等问题。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严厉依法查处各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好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对履行职责不到位、不负责任、不作为的,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该通报的坚决通报,该处罚的坚决处罚,确保执法监管职责落实到位。三是强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责任制。坚持抓生产必须抓质量,管行业必须管安全,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监管、动物防疫、农业信访、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的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责任制。对涉农突发事件,要保持高度警觉性、政治敏感性,密切关注,善抓苗头,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依法处置。对不负责任、处置不力、推诿扯皮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四)加强作风行风建设。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作风行风建设,坚决杜绝“乱作为”,高压线绝对不能碰;严格防止“不作为”,坚守底线不能破;努力争取“好作为”,风景线不能少,努力实现干部安全、项目安全、资金安全。一是坚持不懈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责任,进一步加强农委机关与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反对“四风”,推动作风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把落实党的“三农”政策作为重点,坚决防止强农惠农政策缩水、跑冒滴漏;坚决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加大涉农资金项目经费监管力度。二是更加注重调查研究和分类指导。深入推进“三解三促”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推动机关干部、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走进农家,形成一批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调研成果。认真调研、积极谋划“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充分体现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充分体现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创设、重点工程项目、重要工作建议,充分体现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特色化、差别化的发展意见。

1177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