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新教育老师随笔

新教育老师随笔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新教育老师随笔

  老师如何看看新教育的?我们快点看看老师写关于新教育的随笔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新教育老师随笔,希望你喜欢。

  新教育老师随笔篇一

  近日,我一直游弋于黎志新老师用文字所营造的精神领地里。

  其实,与这位广西田阳高中的年轻教师从未谋面,但“教育在线”拉近了我们“以文会友”的距离。她的12万字的《教师随笔》,就因了网络的便利,使我拥有了感受其文化品格的幸福。

  教学高三毕业班之累之苦之难可想而知,但黎志新老师的《教师随笔》以及《读书笔记》《教育论文》,就是在2004年这一年之间诞生的。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的轻灵之手便使电脑的键盘奏起欢快的乐章,于是,近乎原生态的一个又一个令人感怀激动的故事,以及她的思想她的感动她的兴奋她的忧怨,就快速地跳跃在电脑的屏幕上。而后,我与众多网友,也就随之走进她的生存空间,融入她的喜怒哀乐之中。

  (一)

  我很惊诧于黎志新老师对教育教学的执著,如果说从广西师大毕业后走到经济欠发达的田阳县城需要勇气的话,她在教育教学上的十年探索,需要的就不仅是勇气,还有深情与智慧,尤其是对学生的人文关照。

  黎志新在《一张让我潸然泪下的请假条》中,将特定环境里化解不开的人间真情,原滋原味地呈示在读者面前:一位学生提出回家请求,黎志新老师起初没有准假,但由此带给这位学生的是满眼泪水:“她嘴角抽动着,泪早已浸湿衣襟!她将手中的一张小纸片递给我,上面两行字:‘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父亲在里头,我在外头。明天,是父亲的祭日……’我愕然。”黎志新老师断然准假,而后是自责的泪长流不止……

  如果没有同情心,没有人情味,黎志新老师绝不会准其请假的。因为她所在的学校是所全寄宿制的高完中,规定每天请假的学生不能超过3人。黎志新老师由于学生请假“超额”而刚刚受到领导批评。前车之鉴,挨受批评势在必然。但她不能因之让自己的学生忍受思亲之痛,割舍报孝之心。学校制度与人文关怀发生矛盾之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人性的光照,就在这些许小事之中,闪放出了灼然的光华。

  《他回来了》也是写一位学生归家的事情。不同的是,这位学生不辞而别,整整三天,影踪全无。他的家乡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既无电话,附近也没有他的亲戚。直到第三天晚饭后,寝食不安的黎志新老师才在教室里发现他平安无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问及原因,方知那天月考结束,感到异常压抑,极想回家去见爸爸妈妈,就没再多想,走了。

  黎志新老师对这位同学并没有什么责怪,因为她认为,对于一个从小山村到县城求学的自卑心极重的孩子,在最没信心的时候,家是其自信升值的源泉所在。这个时候谁也帮不上他的忙,只有家。所以,她问的是他家里有事吗?家人还好吗?在得知一切平安后,她便如释重负,留给这位学生一脸的灿烂。

  三天的惶恐不安顷刻化作一片云烟,因为纯清善良的黎志新老师挚爱的是学生,学生的安危,是其安乐忧患的魂系所系。“以人为本”这一现代教育话语,就在黎志新老师释然一笑中定格在她的心里。

  如果说前面所写都是针对学生个体关爱的话,《用书信开启学生的心扉》则是黎志新老师对全班学生的人性关照。她让学生每人为她写一封真情告白的书信,并答应一一回复。学生贮于心中的话语,就借助书信这一载体一泻而出。她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来阅读这些来自学生的心灵倾诉,在震惊激动中感受一个真正“精神富有者”的快乐。尔后则是一连16个夜晚,在电脑上与学生进行心语回应。然后又把所有回信打印出来,将每一封回信贴在原信的第一页,一一地交到学生的手上。当惊奇激动的神情在一个个学生脸上闪现时,黎志新新老师的快乐也便在心里与脸上荡漾起来。

  这种回信需要的不仅是时间,更是爱心与耐心。学生从中获取的情感慰藉与信任支持,既可以幻化为自信向上的精神激励,也可以生发出努力学习的动力支撑。黎志新老师就在学生这种特殊的收获中,享受自我付出的美丽馈赠。

  《考前寄语:制作温馨提示小卡片》也是写黎志新新老师对群体学生的温情关照,但匠心独运的形式不由得令我们击节称叹。高考在即,121个莘莘学子的心理压力也在增加。熨贴其浮躁不安之心,用“预祝高考成功”“预祝高考金榜题名”等等的习惯话语已经不起作用。给学生一份温馨提示,让他们守候一份宁静,确立一种信心,保持一个细心,也许能有出奇制胜之妙。于是,黎志新老师就以“信心”“静心”“细心”为主题,选定了许多不同的温情语句。其后设置各种字体,特别突出“心细才能绣成花,心静才能理出麻”两句,给文字加上富有特色的边框,设置成三个手指宽的方块样子,打印出来之后,再由五位科任老师在后面签名。然后复印,剪开,过塑。于是,外表漂亮内存爱意的“温馨提示小卡片”就一一送到121位同学的手上,进而又一一温暖到他们的心里。

  这一高考战前之术,有特色有效用,当属黎志新老师的“专利”。不过,对于心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念的老师们来说,侵犯一点黎志新老师的“知识产权”亦无大过。但战术小于心术,黎志新老师对学生的深爱之情,有着更大更美的价值。

  黎志新老师的爱生之作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心灵构建,在她的随笔中可谓俯拾即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补记星期一的班会课》以经典故事,启动学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信心;《把脸迎向阳光,就不会有阴影》写与所谓差生的心与心的交流,有关爱,也有自责,有呵护,也有指点迷津;《和学生一起考试》这一特殊的贴近学生之举,既提高她的做题能力、做题速度,又可以在讲评试题时有的放矢;《在风雨中留下美丽的倩影》和《美丽的睡莲美丽的心》写得轻松自然,师生之间的心里和谐跃然纸上;《失态》写老师因伤心而失态,而真正感人至深的却是学生对黎志新老师的爱之弥深的另一种“失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黎志新老师的智慧,以及她的人格,已经如春风细雨般驶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劳苦已成过去,伤心化作历史,只有美丽的回忆,莫大的欣慰,在黎志新老师的心里流动不止。

  (二)

  黎志新老师自称是“一个柔弱小女子”,但其内在的正义刚直,却又令血气方刚的男儿“须仰视才见”。这一双重性格,共同彰显了其挚爱学生与热爱人生的人格张力。

  在《谁来关爱我们的英雄》中,黎志新老师对曾是缉毒英雄的阶下囚周鲲投入了常人难有的同情与崇敬。她的逆人而行的思考,弥漫着血腥风雨的悲怆况味,在其解剖刀直入这一悲剧的深层社会原因之时,滴血之心也对崇拜权力之徒进行了愤怒至极的控诉。

  《老师,勿以恶小而为之》写教师人生准则的悖论:一方面是学校正向全体学生发出“要远离陋习,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的倡议,一方面却是老师随地吐痰、满口脏话、乱扔烟头等。为人师表者的令行不止、言行不一,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黎志新痛心思考的背后,留给现代教育多少辛辣的嘲讽。

  比赛课可以作秀,而且有风靡之势。黎志新老师在《听课反思》中表达了对一节参赛课的不满与批评,因为老师设计的问题预先告诉了学生,甚至连哪个学生举手回答哪个问题都得安排得“井井有条”。“彩排”多次之后,这节比赛课也就有了“精彩”的效果。可黎志新老师认为,这种作秀行为,不但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和教学的本色,也令教师的自尊毁于一旦。而由此在学生心里所投射的道德阴影,更是一个难以参透的系数。

  在《再说升旗仪式》中,黎志新老师对目前升国旗的徒有形式心怀忧虑。师生脸上没有庄重的神情,即使在国歌响起、国旗升起的时候,也是说话者有之、吃东西者有之。特别是升旗过后千篇一律的领导讲话和值周老师宣誓,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嘘”声、教师的议论声等,都使这一神圣的仪式,变为走过场的苍白表演。本系思想品德教育的庄严之地,变成了儿戏嘲弄当今教育的讽刺性场地。人们对此也许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可黎志新老师却从中感到悲哀。如果不是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她的心里推波助澜,她也会如他人一样“笑看秋月春风”般融入毫无价值的议论之中。

  在《我们的德育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有多远》中,黎志新老师则从更大的层面对时下思想道德教育的无的放矢、有形无实、苍白无力表达了质疑、不解与探索。

  可能有人会说高三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升学率,黎志新老师如此忧国忧民忧教,未免有些杞人忧天,多管闲事,不务正业。可是,教师如果只在“授业,解惑”的层面行走流动,将“传道”的职责束之高阁,将历史责任视作儿戏,中国的教育就要真的会出大问题。从这个层面上思考,我倒觉得黎志新老师的这份思考与激情显得更加可贵可爱。

  (三)

  黎志新老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在她那以教育为主体的情感空间里,也盛开着几株摇曳多姿的亲情之花。父母对她的挚爱,她对父母的深情,以及天伦之乐的心理愉悦,都由她那行如流水的文字中难以遏抑地流溢出来。

  《休假归来》是黎志新老师叙写归家之后的亲情享受。虽没因旅游而收获青山绿水的葱茏,但却收拢了溢满心灵的亲情。疲劳的心灵,终于寻到了一个憩息安适的温馨港湾。“饭后,围几而坐。一盘水果,泡上几杯茶,和爸爸说说工作的事,聊聊今后的打算,时间在闲聊中飞逝,抬眼望钟,已是深夜。忙工作的时候,时间过得飞快;闲聊的时候,时间也过得飞快。”这种偎依亲人的释然与快乐,虽然随着时间飞快的流转而消逝,可文字却为她作了一个永恒的怀念。

  《我的妈妈》写作者对妈妈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关爱到关爱,写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妈妈虽然为这个家庭作出了许多牺牲,但却在自责自怨自卑中耗去了最美的年华。这,成为黎志新永远难解的一个心结。“多想让妈妈的心空永远晴朗,多想让妈妈心里永远有诗意流淌,永远有快乐的音符在跳动!”于是,怜爱与痛惜,敬意与祝福,便终生在黎志新的心间流动不止。

  《回来吧,我们需要你》写年老父母对孩子的心里呼唤,写得令你心肠回荡,泪湿沾襟。年轻时的父亲四海为家,曾豪情万丈地对儿女说:“你们走吧,离家越远越好!”听话的儿女,真的一个一个地离家远走高飞:老大留百色,老二留田阳,老三山东大学毕业后留山东,老四大学毕业后参军到了海南。现在独处南宁都市中的父母,发白,齿落,腰弯,再没了当日的豪情壮志。“归去来兮”竟成了老人心里呼唤儿女的长久咏叹。但思亲心切的黎志新不能满足父母的要求,只能在夜深人静时遥祝父母安康……

  在拜读黎志新老师这部分内容时,我常常为她的感情所左右。她从心灵深处解读孔子“入则孝,出是弟”的内涵,在行动上却为难尽孝心和不能与父母常居而无奈地喟叹。但一走进学校,一接触学生,她对学生的满腔痴爱就会很快进驻到她的情感空间。于是,一个生气勃发、爱心荡漾的年轻教师便在校园里活跃起来。思之念之,感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四)

  黎志新老师的《教育随笔》还有两部分比较重要的内容。

  一是她走进“教育在线”的故事与感受。是网络唤醒了她创作的欲望,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飞快地化作美丽的文字,再让其走进网友的视野之中。很快,网名“沁心荷”的文章便成为网友关注的亮点。在《电波传情——亲聆水易》《我的第1000帖》《佩服自己——纪念我的2000帖》等文章中,我们就真切地触摸到一个因“网”而生动起来的年轻教师的脉搏跃动。

  二是叙写江浙之行的长文《我的暑假生活》。虽信手写来,不假雕饰,甚至是生活原生态的回放,但作者对游览景点及与网友聚会的描写,都活灵活现,如屦眼前。在快节奏的游走中,累也快乐,闲也快乐的黎志新老师,着着实实地享受到了20天省外之旅的幸福。

  需要说明的是,这本《教育随笔》只是黎志新老师2004年的“随笔”,2005年她又有了不少的文字,延续这一“随笔”,将会给她带来更多的快乐。

  由于作者的文章多系一挥而就,未作修改,所以,在其呈示自然从容之美时,有的地方也显见了原始生态的粗砺,有的是不及剪裁而有些繁冗,有的是不及美化而有点平泛。但整个书中亮色频闪,常常令你为之兴奋、感动、悲伤之时,感受到了审美的特殊愉悦。瑕不掩瑜,《教师随笔》的受众一定也会与我一样爱之不舍的。

  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你是我今生最美的守候的那个人,茫茫人海就这样不经意的走入了你我的生命里,来不及矜持,来不及掩饰。蓦然认定,花儿就是为这个人开的,你就是我今生的牵挂,在千百次的轮回中,你依然是我最美的守侯。

  于是我的寂寞变成了蓝色,我用如水的月光,编织成思念的诗行,步入仙境。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在寂寥的云下,幻想着有你的眼睛看着我的清静和孤寂。任凭岁月变迁,容颜改变,可是渴望浪漫的心确依然没有改变。

  当一份幸福降临的时候有多少答案在等待着你去求解,既使现实中无法超越也愿意在梦中得到答案。当你的梦想有人愿助你一臂之力帮你去实现的时候你会觉得世界都在为你而改变。假如可以用多年的委屈与泪水换取心底里最明亮的光,我愿意。

  有些人曾经是你一世的朋友,可是当他发达的时候确藐视着老朋友的存在,有些人你和他没有任何交情,他确无怨无悔地愿意为你分担忧郁。他的目地很简单,就是愿意看着你快乐!

  当今的一些年轻人,总喜欢好高骛远,自己没有掌握命运的本领确总把眼光向上抛。有些追星女孩会放弃所有的尊严乞求爱的降临,其实她们错了,要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不要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只有自己做强,才不会被优秀比下去,只要你静静的地等候,总有一天那个今生你最美的相遇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花儿一定要为有情者开啊!

  虽然我们谁都无法预测生命的长度与厚重,但是只要努力了就有一份收获让我们彼此珍视对方的感受吧。多一份牵挂,就多一份祝福!让我悄悄蒙上你的眼睛,你就是我今生最美的守候!

125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