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热门专题>四个全面>四个全面心得>

环境学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时间: 若木626 分享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强调,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全力推动环境保护事业改革与发展,要把环保工作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深刻把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新常态。

  把环保工作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深刻把握,是在准确研判我国环境形势基础上提出的重大要求,是在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定,是在深刻理解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基础上明确的重要部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内的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引环境保护工作,才能立足中国实际和现实需求,正确研判经济新常态下环境保护的新常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中国实际,直面中国难题,指引中国未来,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前瞻性,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思维。经济下行,增速放缓,可能有利于减少排放,但更可能在某些地方出现反弹,降低准入门槛,甚至走回头路。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艰巨而紧迫的历史任务。虽然经过连续两个五年实施总量控制制度,特别是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污染治理进程明显加快了,但污染物排放量仍处于高位,接近甚至超过环境容量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目前污染物的排放强度,超过了当年德国和日本的两到三倍。全国环境质量要明显改善,污染物排放量至少需减少30%到50%,而要根本改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则需要从目前的2000万吨以上,下降到百万吨级。可以说,污染治理的困难程度前所未有,世所少见。要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积极应对污染治理的复杂形势,必须有明确的行动纲领,有巨大的智慧和勇气。这个纲领,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的智慧和勇气,也来自于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刻把握。

  正如陈吉宁部长所指出,环境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瓶颈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积聚动力破解环境瓶颈提供了新维度。“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小康社会之“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无论是从数据上看,还是从感官上看,当前生态环境都是个短板、是个弱项。有了全面小康这一目标要求,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当前环保工作的薄弱点,更准确地找到了主攻点、着力点和突破点。有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更清楚地明确了破解环境瓶颈制约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严格执法和信息公开。

  三大战役进入攻坚期,各种阻力依然存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破除阻力提供了新视角。“大气十条”已经实施了一年多,“水十条”、“土十条”也将相继发布,环境污染治理三大战役都迎来了攻坚期。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需要切实树立改革思维和法治观念,站在从严治党的高度,转变工作作风。然而,某些体制的束缚、利益的羁绊、区划的分割,都影响着生态环境领域改革的进程。立法滞后、司法缺失、执法不严等问题,都考验着生态环境领域法治的进程。这些重大问题,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审视,认识就会提升,思路就会打开,视野就会拓宽。

  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引环境保护工作,才能紧扣中国梦和公众期待,主动适应“两个一百年”目标视角下环境保护的新要求

  中国梦,是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四个全面”每一项战略部署都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公众对于发展的诉求,已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层面。尤其是在生态文明领域,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渐成为公众核心发展诉求。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引环保工作,就是要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足生态环境短板;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理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通过全面依法治国,提升违法成本,让守法成为新常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转变工作作风。这是对公众环境诉求的正面回应,能够让公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问题进入了集中暴发期,点多面广,来势汹汹。尤其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雾霾频发,水和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公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健康受到影响。舆论有怨言、有吐槽、有质疑、有期待,希望尽快有改观。用“四个全面”指引环保工作,就是要扭住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尽最大努力、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公众的抱怨情绪,引导得好,能够转化为推进环境保护的正能量。反之,则可能加剧焦虑。近年来,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环境焦虑开始演变为社会不稳定因素。这背后,是公众环境权益意识的觉醒和提升,是对环保等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我们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保障公众参与,以更理性的心态直面公众质疑,以更阳光的心态听取不同意见。有了改革思维和法治观念,政府决策不再那么随意了,企业排污不再那么任性了,公众的环境焦虑有望得到缓解。

  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引环境保护工作,才能直面中国难题和突出矛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不久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主攻方向。

  深化改革,是大势;环保改革,要谋势。发展中的问题要靠不断发展来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则要靠深化改革来解决。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体制机制、区划影响、职能整合、地方保护、利益羁绊等,都是硬骨头。越到这个时候,越需要我们多一股狠劲和韧劲,以生态环保职能优化整合和事权合理划分为突破口,着力统筹监管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增强生态环保管理体制的统一性、权威性、高效性、执行力,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激励、社会动员的生态环保治理体系。

  依法治国,是大势;依法治污,要强势。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环境执法不仅督企,而且强化了督政,不仅罚款,而且查封扣押、行政拘留、停产限产,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开始有了较大改观。今年是新《环保法》的实施年,这部被各界寄予厚望的法律,能否长出钢牙利齿,关键在于能不能严格执行。理想的状态是,通过严格执法,让企业意识到,环境守法是底线,不可逾越的底线,引导和倒逼企业不越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让各级政府认识到,改善生态环境是责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引导和倒逼地方政府不越位、不错位、不失位;让社会公众意识到,参与治污是权利,法律赋予的权利,引导社会公众支持执法、监督执法、模范守法。

  从严治党,是大势;转变作风,要顺势。社会各界关注环境,也很关注环保部门和环保队伍,希望看到一支铁腕治污、勇于担当、公正透明、作风过硬的环保队伍,希望看到环保部门治理污染的决心、信心和举措。这对提升环保部门、环保队伍的形象是一次契机。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就任以来,反复强调加强信息公开,向新闻界问计,向公众问计,传递出阳光的心态、开放的作风。全国环保系统要像陈吉宁部长要求的那样,将环境违法行为暴露在阳光下,将环境执法过程暴露在阳光下,将政府履责情况暴露在阳光下,充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判。

  观大势,“四个全面”布局已定;察全局,协调推进方兴未艾;谋未来,美丽中国酝酿突围。一个崛起和转型中的大国,正从容书写“四个全面”的新篇章。全国环保系统要牢牢把握“四个全面”的时与势,牢牢把握全面小康的机与梦、深化改革的弦与音、依法治国的律与调、信息公开的脉与搏,兴小康之业,谋改革之策,顺法治之势,筑中国之梦。



四个全面相文章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心得体会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习心得

3.环境学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4.学习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5.学习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6.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7.学习“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和战略布局体会

8.推进四个全面论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文

68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