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
关于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精选12篇)
关于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关于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关于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精选12篇)】,供你选择借鉴。
关于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1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
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
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关于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2
大年初六是个好日子,六六大顺啊!这天也是堂哥结婚的大喜的日子。婚礼是在我们邳州老家举行的。那里的结婚风俗和南京大不一样。在举行婚礼的前两天,就开始闹喜了,闹新郎新娘自是不必说,就连新郎新娘的叔叔、姑姑也是大家闹喜的对象,我爸爸是堂哥的叔叔,而且还在南京工作,在农村人的眼里是“有钱人”,所以更是大家闹喜的对象,几个给爸爸叫叔叔的胖小伙突然过来“擒获”了爸爸,爸爸的两只胳膊被两个人抱住,后面还有人推着走,旁边还有几个跟着走,大家的目的就一个:去超市买烟买酒。到了超市,不想买或买便宜货都是不允许的,否则大家不会给你走,爸爸没办法,买了两条苏烟,旁边的小孩还喊着要买糖,爸爸也答应了,我的乖乖,平时无比节俭的爸爸一下子花了一千多!闹喜闹喜,不闹的话还不喜呢!大家都这么说。
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在堂哥家门口搭了一个戏台,有小丑表演杂技,有人表演魔术,还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姐姐们唱着好听动感的歌曲,台下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在台下蹦蹦跳跳,整个晚上玩得开心极了。
初六这天,随着新娘被十部轿车接来,热闹进入了高潮,从新娘子下车到婚礼舞台的几十米像走了几公里,闹喜的人可不能放过这个机会,新郎要是不掏红包不拿喜糖,很多关卡是没法过的。当主持人让新郎新娘接物时,害羞的新郎对主持人说:这个就免了吧!,谁知他刚说完,几个小伙子不干了,他们冲上台大喊,不进行这一步可进不了洞房啊!话说到这个地步,哥哥和新娘子只得顺从,在大家的鼓励和叫喊中,表演了儿童不宜的节目。舞台周围挤得里三层外三层,笑容快乐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到了中午开饭时间,是正席,鱼、虾、鸡肉……,样样不少!连我最爱吃的猪蹄也有,真是丰盛啊!邳州老家的婚礼真热闹啊!
关于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3
“草长莺飞二月天,湖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月初三,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我和哥哥来到了草地上放风筝。哇!各种各样的风筝布满天空,有燕子的,有恐龙的,有兔子的,还有大象的,奇形怪状的风筝数也数不清。
我拿起风筝向天上一扔,飞快的向前跑,可风筝怎么也飞不起来。哥哥也试了一试,还是飞不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我疑惑的问。
这时哥哥对我说:“你不要灰心,虽然前两次都失败了,但他总会飞起来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嘛!”
听了哥哥说的话,要放弃的我又充满了信心。一鼓作气的拿起风筝,这一次我和哥哥一起来完成。我在前面拿着风筝,哥哥在后面放线。三,二,一,跑,我拼命地向前跑,哥哥也努力的在放线,慢慢的风筝像飞机一样飞了起来,我看着它快乐的身影在天上越飞越高。
我和哥哥在地上随着风筝的飞行轨迹追逐奔跑,周围是喝彩声和欢笑声。风筝在天上飞,我们在地上追,风筝就是快乐的使者。天上有一群快乐的风筝,地上有一群快乐的孩子。
通过我和哥哥的努力,风筝终于飞了起来,我们也通过自己找到了快乐。经过这次放风筝的经历让我知道:“做一件事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快乐就在我们的手中。
关于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4
我的家乡是九江,在过年的时候,可有很多异常的习俗呢!
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挂满了腊肉、腊鱼和腊肠,像是在为人们提前宣告了新年的来临,又像是在争斗谁更有喜气。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订年货,有的还在打扫卫生,还有的正在分配红包,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我们脸上的喜悦却是对新的一年的完美向往。
除夕来临,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络绎不绝,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团聚在一齐,手烘着温暖的火,正惬意地吃着由“顶级厨师”婆婆亲自现做的可口饭菜。可为什么大家并没有“大饱口福”呢?嘿!这你都不明白?当然是为了大吃几碗“压轴菜”——八宝饭啦!八宝饭俗称我国的年夜饭,是由甜糯米和几种干果拌成的饭,据说吃了这一年就万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饭后,便到了最令人激动的环节了,那就是——发红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献殷勤,逗得爸爸妈妈直乐,大人们才给了我们“小费”,可“小费”也不是白拿的,还要帮大人们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这对联也是我国过年时的著名传统习俗之一,红运来临的象征。
初一初二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一样。街道上人来人往,明白这是为什么吗?有句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咱们九江人也同样好拜年这口。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要去别人家拜个年,说上几句祝福,以示祝别人在新的一年里家道兴旺。
怎样样?你想不想也来体验体验九江过年时的习俗?
关于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5
我的家乡坐落在连州的一个小山村,一出门就会看见一座座郁郁葱葱的小山丘再配上那一把把风力发电的大风扇,有时候风扇还会发出嗡嗡的叫声,就犹如勤劳的小蜜蜂。我们家乡的人非常热情而且直爽,老妈常自嘲说那是“开门见山”的缘故。
在我的家乡有个非常非常热闹的习俗,那就是中秋节的舞“火龙”,要说这火龙它却不是真龙。它的龙珠是由柚子与龙香组成的,龙头与龙身是由稻草和龙香组成的。而所谓的龙香用料则是平时人们祭拜的那种香的原料,它只是做得比别的香更大些长些,因为这样舞龙的时候才会更耐烧,不用时常的换龙香。
中秋舞龙时间为三天,八月十五吃了中午饭,村里有经验的.中年人就开始着手准备了。搬来割稻谷时准备好的稻草在村里门楼的大树底下就开始编龙了,先把龙头弄好。接着编龙身,这龙身的编法其实就跟女孩子编辫子是一样的,可别着简单要编出二三十厘米宽,十几米长的“大辫子”还是挺费手劲的,如果舞龙的时候不小心拉断了可是要倒霉的。
吃过晚饭大概七点钟的时候,咚咚咚咚锵,罗鼓声喧天而起。这时只见十几个早以准备好的赤膊青壮年,大声喊道:“舞龙咯”,他们把准备好的龙珠、龙头、龙身等,先在一头插上一根直径五厘米左右的小木棍,以便舞龙时操作。龙身一般是九至十三人,取其吉祥之意,舞龙的青壮年们迅速的把香点着再快速的把香均匀的布满在龙珠、龙头、龙身上。
一切准备这时指导员一声令下,十几个赤膊青壮年齐刷刷的把龙举起,那龙珠上下翻动,那龙头摇来晃去,那龙身则是S形的,那龙香发出的光芒是火红火红的,表示生活定会红红火火。仪式开始要先祭拜村里的祠堂、水井,这时的鞭炮声是小量的。
祭拜完了也就即将进入高潮了,只见那龙珠像个圆圆的大火上下翻飞,逼真的龙头也跟着摆动,龙的身躯也跟着一摇三摆的出现了。“嘿哈”舞龙者双臂用力龙舞动着,活灵活现生动极了,更像一条真正的火龙在半空腾跃。
咚咚咚咚、锵锵锵,锣鼓喧天,人们的情绪顿时高涨,只见天上有紫色、红色……各色的烟花,光彩夺目。还有的观众把鞭炮往舞龙者的身上扔,别看他们打着赤膊,可他们并不害怕把鞭炮烧伤,据说挨的鞭炮越多来年的生活也将越红火。
这就是我们家乡带有传奇色彩的中秋节,据说舞火龙能避邪、祈福、来年风调雨顺。
关于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6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家乡有好多好多的风俗,比如:社火、小曲、小吃……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家乡的主要风俗——字画和小曲。
听爸爸妈妈说,通渭在一九九二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家乡的人们家家都悬挂字画,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都要举办书画艺术节,其中的字画展览活动主要在我们的悦心书画村,书画村有四楼,一楼是大厅,二、三楼是画家和书法家画画或写字的地方,我也去过好几次呢,看见悦心书画村展览了许多字画,并且有许多书法家和画家在那里写的写、画的画。哦,他们字、画非常好看,但是非常贵,有的一副字画要一、两万或几十万呢。对了,还有买字画的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非常多。
通渭还有一个著名的风俗,那就是通渭小曲。通渭小曲特别多,可以百听不厌,有火焰驹、十里亭、佰牙付琴、华亭相会、张连卖布等等,最火焰驹好听,我也喜欢。假如你也喜欢的话,你可以买一个通渭小曲碟片,保证百听不厌。我爷爷奶奶闲时总是不忘听通渭小曲,真是两个戏迷,我想,我长大后一定给他们买一套通渭小曲碟片,再买个放碟片的好电视,他们就可以天天看了。还有,随着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现在,家乡的大街小巷都有表演通渭小曲的人,尤其在我们的文化广场,每天都在表演小曲,看的人非常多。
哦,家乡还有许多好吃的,乔圈圈、油饼、浆水面、煮洋芋、长面等等都非常美味可口。
如果你来到了通渭,别忘了赏通渭书画、听通渭小曲、吃通渭美食哦,热情好客的通渭人民欢迎你!
关于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7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乡俗。在我家过年时,舞龙、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过年前的十几天,家家户户开始大量置办年货,大人们还要买过冬的衣服呢。还要在过年的那天之前进行大扫除。到了真正过年的那天,大家都开始挂灯笼、贴春联,春联是为我们迎接新的一年,而灯笼是让我们这年过得红红火火。不仅如此,还要在窗户上贴福,而且要倒着贴,意味着福倒了,福到了。春节吃饭前要先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吃饭时,小孩的嘴可甜了,他们走过去跟爸爸妈妈说新年快乐,就能得到红包。吃完饭后,外面开始热闹起来,一条条长龙接二连三地从巷子里跑出来,彩色的龙头欢劲地扭着,在大马路上显得格外引人入胜,路旁的烟花给舞龙的人们打气,他们舞的更欢了。
每当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点真是极为热闹,一大筒烟花排山倒海得飞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烟花飞快地冲向天空,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七彩的烟花炫染了整片天空,显得格外美丽,一条长长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响着,在过年时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一只叫“年”的怪兽,喜欢在过年时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过年时放鞭炮。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佮,一个不一样的习俗。
关于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8
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过新年,按照四川的风俗习惯,过新年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了,家家户户都要挂长长的香肠,而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你们知道人日是什么吗?听爸爸说这个节日大有来历呢!人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传说女娲出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生日。当然了,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我更在意的是过节这一天吃什么,至于习俗什么的一提到吃,我就把它们抛之脑后了。人日这一天要吃面条,寓意是长寿;戴人胜,所谓的人胜就是头饰;登高,这个习俗可不是只有在清明节的时候才有的;吃七宝羹,所说的七宝就是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有新年大丰收的寓意!
在初七这一天更是热闹,我们家院子里传来一阵阵笑声,这个笑声自然不是那些古板的大人们弄出来的',而是由“开心果”本人弄出来的。初七早上,我看见桌子上摆着一碗又一碗的“白条子”,我走近一看原来是面条,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今天为什么吃面条啊?”妈妈说:“因为今天是人日!”我说吃面条是不是有长寿之意?”妈妈说:“对!我急忙跑去找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你们今天要多吃面条!”爷爷奶奶一脸惊奇的问:“为什么?”我说:“因为吃面条有长寿之意呀!”不出半秒,一屋子的人哄堂大笑,虽然不知道在笑什么,反正跟着笑就是了。
每当回想起这一切时,就好像自己还留在那时候一样,热闹的大街,特别的风俗,欢乐的笑声,那里的一切让我无法忘怀!
关于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9
我们家乡也没什么风俗,大概唯一不变的风俗就是春节打麻将了吧。
每逢新春佳节,普天同庆,家家户户都闹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火红的鞭炮在空中翩跹起舞,火星落地生花。喜悦的气氛传遍了大街小巷,整个富阳都一派喜庆的氛围,好不热闹。
我的老家,临江,在春节有个奇特的习俗。当别村的人都在和家人团团圆圆的时候,村里的人们总是会零零散散三五成群地聚到一起打麻将。很多同学有疑惑,春节不是应该家人聚在一起共同欢乐度过的吗,怎么会出门打麻将呢?这恰好是我们村的特别之处了。打麻将在我们村寓意着团结合作,在来年富富贵贵,邻里之间和谐相处。每当春节的夜晚,我的邻居们都会聚集在麻将桌旁,共度春节。
每到那个时候,夜色朦胧,有时天空会飘起一点小雨,渲染着神秘的气氛。热腾腾的开水配上上等的安顶茶叶,飘散出浓醇的香气,沁人心脾。一声“胡了!”表达着村民多大的喜悦呀。
打麻将的传统虽然在我们这代年轻人这儿渐渐淡了下去,但是在老一辈那里却炉火纯青。这是我们村长久以来的习俗,却随着世事变迁而慢慢消逝在历史长河中,那是一种多么令人惋惜的结果啊。想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是啊,我们身边不断地有传统在无声无息地消失着,而我们却不懂得怎么去保护它们,那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啊。
传统值得我们珍惜,更需要我们传承。
关于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10
说起我的家乡,我爸爸的祖籍是四川达州市,我妈妈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达州我从来没有去过,也不知道什么样?我是重庆出生,重庆长大,重庆就是我的家乡。
据外公告诉我,重庆及其周边川渝地区,历来就有中秋节“打糍粑”的习俗。过去物资不那么丰富,中秋节有月饼吃,那是很奢侈的事情。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乡村,都是靠自己动手,打糍粑过中秋节。
每个农家小院,基本上都有一两个,青石做的“兑窝”。四四方方,上面大,下面约小,中间有一个圆圆的深窝,再配上一个“兑窝棒”,平时可以用来舂米,中秋时节就用来打糍粑。中秋节这一天,子女们都回到老人身边,把自己种的糯米蒸熟,趁热放进兑窝里,开始打糍粑。这可是个力气活,一般都由几个青壮年,轮流来完成。一个用劲地舂,一个不停地翻动。糯米舂烂以后,黏劲十足,舂下去容易,提起来却十分吃力。一直要舂到看不见米粒,非常柔软才行。几个回合下来,没有不脱外套,不头上冒汗的。小孩子们在旁边看热闹,偶尔也嬉笑着上来捣鼓几下,不一会就会败下阵来。
糍粑打好以后,合上事先炒熟磨好的黄豆粉,加上白砂糖,真是又香,又糯,又甜。也可以做成圆饼状,象征团团圆圆。一家人坐在桂花树下,赏月,吃糍粑,也是其乐融融。
三年级的上学期,我们班到“乐耕农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幸体验了一把打糍粑的乐趣和辛苦。同学们排着队,轮流着上,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也打不了几下。那是工作人员,事先基本上打好了的,我们就是去体验一下罢了。
中秋节吃糍粑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只不过,现在不用自己动手去打了。超市里随时都有卖的。
老师的话:哈哈哈,那个时候麒恩好小,好可爱哦!被打糍粑的你萌到了,可爱可爱!
关于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1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中,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还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不仅有利于传递亲情、尊崇孝道、弘扬正能量,而且有利于传承文化习俗。所以,在清明节的'时候,人们都要祭奠英烈和先辈。
还记得,小时候,跟着家人一起去扫墓时,经常看到人们在烧香、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大量焚烧纸钱造成灰烬遍地,浓烟纷纷,甚至引发了不少山林火灾。这样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还能好吗?
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在国家的号召下,在新闻媒体的宣传下,在学校的教育下,家乡的祭扫习俗悄然发生着变化。
镜头一:网上祭祀
清明节快到了,我们五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安海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烈士活动。在烈士墓前,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花,齐唱歌曲《烈士墓前》,缅怀烈士们抛头颅、撒热血、挺身而出的革命精神。
在老师的号召下,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在网上绿色祭祀,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将“鲜花”献给烈士,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我们对英烈的缅怀。
镜头二:绿色祭扫
清明节这天,爸爸妈妈一大早就带着我们去祭扫祖宗。在祭扫时,我却发现,周围的人都没有什么人在烧纸钱、烧冥物、燃放鞭炮了。
我好奇地问爸爸:“今年怎么跟以前不一样啦?”爸爸笑着说:“过去,人们上坟烧纸、燃放鞭炮,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现在,不是都在提倡绿色祭扫吗?大家都很自觉配合啊。”说着,爸爸在爷爷的坟前敬了一杯酒,妈妈把一束鲜花摆放在坟前。接着,爸爸给我们讲起了爷爷生前的故事,我们听得入了迷,心里对爷爷充满了敬重与怀念。最后,全家人一起动手,在爷爷的坟前种了一棵树,爸爸说:“明年我们再来的时候,这棵树就长大了。”离开时,我恋恋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爷爷,小树,明年再见……”
网上祭祀、绿色祭扫,真好!家乡的绿色习俗,我为你点赞!
关于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12
“春节到,春节到,穿新衣,放鞭炮,走访亲友真热闹;压岁钱,装口袋,包饺子,贴春联,小孩盼望春节到。”这一首顺口溜说的是小孩盼望春节的来临。在寒假中,我也是最盼望着春节的来临了!
春节到,每家每户都喜气洋洋,大年三十早上,早起的小朋友们就把爆竹放得“呯啪”直响,也把我从好梦中叫醒了。我心想,过年了,也要为家中出点力,便飞快地起床,帮着大人贴春联、准备年夜饭、放烟花。
我拿着爷爷递过来的春联,我先在一张上黏上胶水,来到大门外,门外的小孩还在“啪啪”地放鞭炮,我一边用手捂着耳朵,一边用手拿着春联,足尖踮起,小心翼翼地把一张春联贴在门的右侧,然后照样贴上另一张。最后,我把横批也粘上了胶水,搬来板凳,站在板凳上用手摆正,横批贴好了。“梅香瑞雪春,山舞银蛇景”横批“蛇年大吉”这几句话不正是诉说了春天来临银蛇狂舞的景象吗?
紧接着,我来到厨房,准备帮奶奶做年夜饭。厨房里,烟雾弥漫,只见奶奶在烟雾中忙碌的身影,我大喊了一声,奶奶。奶奶边忙活着手中的活,边回答了我。我问奶奶要帮忙吗?奶奶回过身来,指着桌上的素菜,和几个盘子,对我说:“把这些素菜搭配起来吧,什么和什么在一起,不用我教你吧!”我高兴极了,平时看大人们拼菜的时候,觉得非常有趣,这次终于可以自己尝试一下了,边大声地嗯了一声,便撩起袖子,洗干净了手,学着大人们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弄了起来。一开始,我以为会很简单,可是做起来就难了。我勉为其难地拼好了一盘“双耳拌银杏”,又重新拿了一个盘子,按着自己的记忆拼了起来。
吃完年夜饭,我便和家中的孩子玩了起来。我们三五成群地去买烟花,我手拿礼花棒,大胆的女生过来点燃了信子,一朵一朵的烟花腾空而起,随风落下,化作了云烟。我最喜欢看“仙女散花”,点燃引信后的烟花呼啸着直射天空,化成千朵万朵五彩缤纷灿烂夺目的火花,把天空装点得艳丽迷人。呼啸声惊天动地,欢呼声此起彼伏。
在人们声声欢呼声中,春节就这样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