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作文一千五百字
感动作文一千五百字篇1
江梦南,失聪女孩靠着不放弃的精神,最终考上了清华博士,她的人生艰难但也非常精彩。她是20_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她听不见,也不能说话,那么她的人生之梦是怎样到达远方的呢?是什么能够让她坚持不放弃,最终考进了清华,是什么样的经历曾感动着数万人。
时间来到29年前,当时的小梦南只有半岁,因为得了肺炎误用药物,左耳听力损失了大于105分贝,相当于直升机起飞时所造成声响的听力,而她右耳的听力则完全丧失,被诊断为极重度的神经性耳聋。刚开始的时候,她的父亲经常半夜惊醒,突然坐起来大叫,并且满头大汗。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不能坐以待毙。
父母把小梦南的手放在他们的喉咙上面,然后让她去感受这个声带的震动。会抱着她坐在镜子面前,观察别人和自己说话时的口型,而进行发音模仿,并一遍遍地给予纠错。如果一个字念上一万遍,小梦南能够学会的话,她的父母就会开心的像个孩子。对于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比如说“花”和“瓜”这两个字,父母会把小梦南的手放在他们嘴巴那,从而让她感受,“花”是有气流的,但“瓜”没有气流。所以需要很多遍的反馈,它才可以慢慢地变成肌肉的一个记忆。我们正常人很难想象,在她无声的世界里,是怎样通过海量的重复与练习,学会说话和读唇语的。
梦南没有上过一天特殊的学校,她的父母不想让梦南觉得自己和正常孩子不一样,坚持要把女儿送去公立小学读书,但这些正常小学都拒绝接收她,导致到了上学的年龄,还没有找到接收她的学校,让梦楠又多上了一年的学前班。
在江梦南印象中,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场景,那就是她所上的学前班跟小学中间就只有一段台阶,小学在台阶的上面,学前班在台阶的下面。当有一天她站在台阶上,看见其他的同龄人都从这个台阶往上走去,而她却往下走,所以当时她在台阶上就哭了。父母知道便安慰她,“你现在听不见已经成为事实了,在这里怨天尤人,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它”。
此后在学校里,江梦南坐在教室前排读老师口型听课,并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和努力发奋学习,成绩名列前矛。她为了补上学前班多读的那一年,在四年级暑假期间自学了五年级所有的课程,所以在一开学时,梦南直接跳到了六年级。当时有个同学还问她是不是走错教室了,这是六年级的教室。梦南很自豪地告诉她,自己就是来读六年级的。
没有人能体会到,梦南到底付出了超出常人几倍的努力,一路上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吉林大学的本科,硕士,并在2018年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
江梦南在清华的第一个室友叫李乐,她把江梦南比做向日葵,她一直都是那么的阳光和自信。她的导师和同学都给予她很高的评价,她从来不是弱者,她比我们任何人都强。
江梦南为了测试自己还有哪些潜力,在三年前她装上了人工耳蜗。让她人生第一次真切地听到了这个世界。听到了以前从来没有听到的声音。但是路上车水马龙,人声嘈杂,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对于刚能听见声音的江梦南来说,这种声音都是陌生甚至可怕的。在马路上那些汽车的鸣笛声,可以把她吓得灵魂出窍的那种感觉。
听见声音后,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她必须学会从耳蜗里听到的声音跟文字之间的联系,所以还需要不断持续进行听力训练。在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梦南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因为清华的学业压力非常大,每天面临着大量专业的讨论。梦南又开启了一次困难模式,等待着她去克服。但是任何困难都不会把她打倒,困难只是她成功路上的垫脚石,是让她变得更为强大。
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完全丧失听力的她,在父母坚持不懈的帮助下,通过学习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考出了优异成绩,走出偏远的瑶族乡镇,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江梦南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弱者,她相信自己不会比任何人差,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感动作文一千五百字篇2
1958年,一个电话改变了黄旭华的一生。
“电话里只说去北京出差,其他什么也没说。我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去了。”黄旭华说,他从上海到了北京才知道,国家要搞核潜艇。
这是黄旭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他的一生与核潜艇结缘。
在此4年前,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首次试航。一年前,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核潜艇刚一问世,即被视为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杀手锏”。
时不我待。1958年6月27日,聂荣臻元帅向中共中央呈送《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得到毛泽东主席批准。
这份绝密报告,拉开了中国研制核潜艇的序幕。
然而,当时的中国要造核潜艇,谈何容易!
1959年秋,赫鲁晓夫访华。中国领导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但赫鲁晓夫认为,核潜艇技术复杂,中国搞不了。
对此,毛泽东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主席这句话,体现了中国人自己造核潜艇的决心。”黄旭华说,这种激励难以言表。
然而,当时连核潜艇长什么样儿也不知道。“没办法,只能‘骑驴找马’,搜罗核潜艇相关信息,拼凑出核潜艇的轮廓。”
黄旭华说,他们只得带着“三面镜子”找有用信息:用“放大镜”搜索相关资料,用“显微镜”审视相关内容,用“照妖镜”分辨真假虚实。
就这样,中国核潜艇事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在一波三折中发展。
1962年底,核潜艇研制工程因故“下马”。不过,黄旭华并未离开,继续核潜艇研究。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上天,带来核潜艇下海的希望。5个月后,核潜艇研制工作全面启动。
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在葫芦岛成立,黄旭华开始了“荒岛求索”的人生。
与黄旭华共事多年的施祖培说,没有现成的图纸和模型,就一边设计、一边施工,晚上准备两个馒头,加班加点地干。当时有个土口号,叫“头拱地、脚朝天,也要把核潜艇搞出来”。
时任核潜艇总体性能设计师陈源说,荒岛维艰,但大家劲头不减。所有人心里都装着使命,尽快研制出中国的核潜艇。
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就用磅秤来称。
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的技术问题,同时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关键问题。
核潜艇的形状是采用常规线型还是水滴线型,一度困扰着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美国发展核潜艇分三步走,先是采用适合水面航行为主的常规线型,同时建造一艘常规动力水滴线型潜艇,摸索水滴型体的流体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先进的水滴型核潜艇。
依据大量试验和科学论证,黄旭华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研制中国的水滴型核潜艇。
“一个侦察兵已把最佳路线侦察出来,再去就没必要重走他侦察时的路线了。”黄旭华说。
参与核潜艇研制工作的核动力专家张德峰说,当时,核潜艇工程“三驾马车”——堆(艇用核反应堆)、艇(核潜艇总体)、弹(潜射弹道导弹),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去攻克一个个难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
黄旭华和同事们先后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和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讯、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7项技术,也就是“七朵金花”。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
1981年4月,我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成功下水。两年四个月后,交付海军训练使用,加入海军战斗序列。
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深海,潜伏着中国核潜艇,也深藏着“核潜艇人”的功与名。
“为了工作上的保密,我整整30年没有回家。离家研制核潜艇时,我刚三十出头,等回家见到亲人时,已是六十多岁的白发老人了。”黄旭华说。
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黄旭华埋头苦干的人生,正是中国核潜艇人不懈奋斗的缩影,他们是骑鲸蹈海的“无名英雄”。
感动作文一千五百字篇3
张桂梅, 45 岁, 满族, 中共党员, 云南省丽江地区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华坪儿童之家院长.。
2000 年以来, 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被全国教育总工会、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十佳师德标兵” , 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 劳动奖章、全国“十佳” 知识女性, 获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首届“兴滇人才奖” , 被省妇联、省电视台评为“感动云南” 十大母亲,被评为丽江市“关心下一代” 先进工作者, 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称号。 今年 6 月, 在中共云南省委八届三次全会上, 她当选为云南省出席党的x大代表。
张桂梅同志深深扎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 她爱教育, 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别的教学方法, 教学成绩突出; 她爱学校, 不顾身患多种疾病, 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 经常超负荷地工作在教学岗位上;她爱学生, 拿出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 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 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 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动, 实践了一名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和追求,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张桂梅同志是教师的优秀代表, 是教师的榜样。 张桂梅同志爱教育, 爱学校, 爱学生; 张桂梅同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张桂梅同志让社会满意, 让家长放心, 让学生成才, 认真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真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张桂梅同志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勤奋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 这样做有什么目的, 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 张老师总是笑着说: “如果我有追求, 那就是我的事业: 如集我有企盼, 那就是我的学生; 如果我有动力, 那就是党和人民” 。 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 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 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 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 她, 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 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 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 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 在迅速掀起, 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通过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以后, 我们要更加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 做到教育安心和专心, 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 热爱本职, 踏实工作, 不追逐名利。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应勤奋学习, 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与能力。 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 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 讲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 绝不得过且过和放任迁就学生, 而要以又红又专的高标准要求学生, 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 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循循善诱, 管教管导, 既教书又育人, 对学生一视同仁。 做到深入学生, 为学生排忧解难, 为学生多办实事。
敬业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进步与奉献。 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一条。 有人说, 伟大的科学发现和重要的岗位,容易调动敬业精神; 而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作, 想敬业也敬不起来。 道理并非如此。 教师们发扬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可感召成千上万人投身到教育事业建设中, 推动社会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 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长期能爱岗敬业, 创造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业绩,需要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感动作文一千五百字篇4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她原本有着幸福快乐的童年。5岁那年,她患上了脊髓血管瘤,病情十分严重,以至于5年中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病魔使得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躺卧在病床之上。
尽管过去的小伙伴经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但她一个人在屋子里的时间久了,仍然觉得心烦意乱。她想不明白,为什么命运对自己如此不公平。她越想越气,就把那些放在周围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但是,当小海迪听到开门声的时候,就赶紧把那些东西捡起来放在身边,因为她不想让妈妈伤心,她更不想把这份痛苦留给妈妈。
一天,小海迪终于抑制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上学!”听了她的话,妈妈哭了。她知道小海迪渴望知识,就说:“孩子,妈妈和爸爸会让你学到知识的!”妈妈开始想请家庭老师来教她,但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妈妈便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教她。
小海迪渴望知识,特别爱学习,但手术造成的肋间神经痛经常把她折磨得死去活来。一次剧痛之后,她感到异常疲倦。妈妈说:“这些作业你明天再完成吧。”小海迪却郑重地说:“今日事今日毕!”妈妈感动地流下泪水。小海迪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绝不能拖。但病魔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难忍时,她就猛揪自己的辫子,以期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
10岁时,小海迪开始写日记。她把每天的重要事情与情感都写下来,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除了语文,小海迪对其他功课也非常用心,不肯浪费一点时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用心对待每一句话,每一道题目。小海迪用几年时间,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1970年,张海迪全家被下放到山东聊城的莘县,开始了农村生活。她的善良、热情和乐观赢得了大家的喜欢,孩子们都愿意推她出去散步。一天,张海迪幸福地坐在木轮椅上,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她平生第一次看到青山绿水、绿油油的麦田和弯曲的小路。“天地真大呀!”她由衷地感叹。
孩子们推着轮椅飞跑,各种景物在海迪的眼前一晃而过。她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一样,随风飘向远方。这时,由于推得太快,木轮椅突然翻倒,张海迪摔在地上,胳膊都流血了,可她还和孩子们一起哈哈大笑。
农村的生活非常艰苦,大家都没有什么吃的。但谁家要是偶尔能吃上一点好东西(比如萝卜馅高粱米面的包子),都忘不了给张海迪带去一些。张海迪把乡亲们给自己的爱铭刻在心。她时常想,自己能为大家做点什么呢?当她看到村里缺医少药,人们大病小病都得到几十里外的卫生院治疗时,便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不能下地干活,但为什么不学着给人看病呢!”
从此,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各种医学书籍,还托人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不久,她便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张海迪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为村民们治病达1万余次,她的针灸技术尤其出名。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肋间神经痛时常发作。但是,为了治好更多病人,张海迪始终一声不吭地坚持着。
她一边为人治病,一边自学英语。没有老师教,她就跟着收音机学,没有语言环境,她就自己跟自己对话。据说,她家里的每一本英语书都被撕得只剩下封面和封底。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张海迪知道,如果不一页页地把书撕掉,自己就容易产生依赖性,学得很慢。于是,她发明了这种强化记忆的方法。
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各种不利条件,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学习,终于自学成才。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先进事迹。人们掀起了向张海迪学习的热潮。
感动作文一千五百字篇5
近期,我国航天领域捷报频传。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正式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最鲜明的特色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紧密结合,在推动发展上拥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其中重要一条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为我们牢牢掌握历史主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迎战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高等特点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我们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_以来,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到日益丰富不同领域具有创新性、支撑性的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层次分明、系统完备,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民主集中制更加健全,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在国家治理中日益显现出巨大的制度效能。特别是在应对新冠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进一步彰显显著优越性,“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既要全力以赴答好疫情防控“加试题”,更要坚定信心答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道“必答题”。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只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压力测试,不断化危为机、阔步前行。
风物长宜放眼量。回顾过去,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展望未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14亿多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我们一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感动作文一千五百字篇6
江梦南,1992年出生于湖南省州市宜章县一个教师家庭。她的到来,为家庭增添了不少欢乐,父母还为她取名“梦南”,寓意“岁月静好,梦里江南”,非常有诗意的名字。
只不过,这一切美好在小梦南三个月大的一天夜里戛然而止。由于梦南半夜发高烧,夫妻俩彻底慌了,在物理降温无效的情况下,只能将孩子送往医院。
最后,烧虽然退了,但是,由于用了耳毒性药物直接导致梦南神经性耳聋。经过医生诊断,梦南“无听力,135分贝未引出反引波”,这属于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却完成了学业并考上大学、研究生。人生虽无常,学业无止境。对人生不服输的她,又考上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郴州宜章失聪女孩、2021年度“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候选人江梦南的逆袭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失聪后她考上大学、研究生并读博士
今年29岁的江梦南,出生于郴州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在江梦南半岁时,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着口型读唇语和别人进行交流。
最开始,江梦南靠着反复抚摸爸妈的喉咙,来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往往一个音节父母重复上1000次她才能学会。
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
在江梦南的印象里,身为老师的父母都爱读书、看报。正是学唇语这个决定,让江梦南的求学之路走得越来越长远。
在学校,江梦南一直以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但对于江梦南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无法一直看到老师的嘴型,所以更多的时候,她只能通过看板书和课后自学来跟上进度。
尽管如此,聪明、好强的江梦南凭借不服输的劲头,自学完五年级的课程之后,直接跳级升入六年级。从小到大,江梦南没有上过特殊教育学校,一直在公立学校读书。
在十几年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顺利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全部课程。
一个交流不便的湖南女孩,为何要选择远在北方的吉林大学?江梦南说,一是自己的偶像张海迪也毕业于吉林大学,她说要跟随海迪阿姨的脚步。同时,江梦南一直有一个“英雄梦”: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最终,她选择了吉林大学的药学专业。
“心有目标脚踏实地,不必患得患失。”2018年9月份,江梦南又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路上继续前行。
身体力行地向公众普及无障碍理念
涅槃重生后的江梦南,如一只心怀大爱的凤凰,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故乡。早在大学期间,江梦南回到家乡时,总会到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探望那些视力、听力、智力存在障碍的孩子,她以自己为例,鼓励这些孩子们积极进步,带动他们融入社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来清华大学之前,江梦南一直没把自己往残障人士这个方面去靠拢,“哪怕听不见,也要跟其他的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如今,她意识到,我国有几千万残障人士,“如果无障碍做得非常完备,残障人士也能跟健全人一样生活,我觉得这才是更美好的世界。”
在清华求学期间,江梦南当选清华大学学生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会长。她积极筹备协会活动、组织参加无障碍论坛、举办无障碍理念体验活动……江梦南通过各种方式,身体力行地向公众普及无障碍理念“如果我能够做一些什么,让别人不再那么辛苦那么艰难,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