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遗产单元满分作文(优秀10篇)
中国文化遗产单元满分作文大全(优秀10篇)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孕育了伟大的中华儿女,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根基。为此关于这次的单元作文要如何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中国文化遗产单元满分作文大全(优秀10篇),欢迎参阅。
中国文化遗产单元满分作文(精选篇1)
在中韩端午节相争韩国最终申遗成功后,举国感到忿忿不平,国人们纷纷指责韩国卑鄙,下贱,无耻,抄袭中国申遗项目的人各有人在。但是,又有多少国人能够反思自身呢?与其说是韩国抢走中国的端午节,不如说是国人自己扔掉它罢了。
其实,韩国申报成功并非是坏事,恰恰相反,还是件好事。何解?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么冲击,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件坏事。”是的,正是因为这次事件,让那些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国人们打响了警钟;给以那在背后骂骂咧咧,指责韩国过错的无知国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件事件进行深刻反思。
时常在一些电视节目中看见被岁月给尘封,被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所掩盖的传统建筑,传统文艺,甚至传统习俗。面对灯红酒绿,层楼叠榭的摩天大楼,谁会甘愿住在那破旧,老土的四合院,窑洞,吊脚楼,过着原始土着民般的生活呢?谁还会对那传统的造物技术——简单粗糙的物件和纯手工高强度劳力而放弃学习更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从而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在眼球经济,泡沫经济盛行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保留住中国的国粹——京剧……少之又少罢了。
今天,大多数80后,90后,00后不过传统节日而喜欢过洋节。在一次小学生问卷调查中,有记者专门“按重视程度,给传统节日”排序的题目,结果几乎所有学生都填写了“春节、中秋、清明、端午”的顺序,端午竟成为孩子们眼里最不受重视的传统节日。和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相比,学生们更愿意过圣诞节等洋节。“我最喜欢过圣诞节了,能收礼物和贺卡,大家还能一起玩,很开心。端午节就很平淡了,盼头就是放假,就连吃粽子也是平时就能吃到。”某小学生回答说。班上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过圣诞节,觉得中国的传统节日过于单调和严肃,都不如圣诞节般轻松有趣、充满幻想。
而当问到屈原是哪国人,是干什么的,学生回答的也是五花八门,离奇搞怪。而在几十年前,即使目不识丁的老人们都能谨记屈原的生平事例和对国家君王的忠贞,还有每年的划龙舟是为了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包粽子扔进河里这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使江鱼不要吃了屈原的身体,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后演变为吃粽子了。
何其悲哀,端午节竟成为学生眼里最不重视的传统节日,而吃粽子竟是大多数学生们的项目,端午节难道就将成为粽子节了吗?最后只能用吃粽子来苟且地维持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吗?
为何我们就不能够直视韩国申遗成功背后的默默付出呢?其实韩国端午节跟我国的端午节大相径庭,甚至起源和各种项目都无一相同。我们输就输在没有象韩国一样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形式主义的东西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重形式轻内容,重口号轻行动,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何其相似,与当今被我们骂骂咧咧的政府官员那样只注重面子工程,表面说的冠冕堂皇,而实际做的却不尽如人意,其实我们又好到哪儿去呢?
不要让眼泪成为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同样,不要让传统文化过了许多年后只能成为我们脑海里仅存的模糊的记忆啊。韩国申遗端午节成功这不是一件小事,不能在我们骂骂咧咧之后逐渐淡忘,消失。我们应该进行深刻反思,毕竟这件事不仅折射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忽视,还反映深藏在我们骨子里对自身文化的傲慢和不屑及崇洋媚外的劣根品性。
中国文化遗产单元满分作文(精选篇2)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别标明是斜街,如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胡同是接生婆胡同。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吧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吧。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点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
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这些胡同两边大都是“宅门”,到现在房屋都还挺整齐。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库、王(土序)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____,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再见吧,胡同。
中国文化遗产单元满分作文(精选篇3)
“文化”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如是解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从中可见文化是综合体。有好的,有坏的。而且文化可能被改变,也可能被消灭。
现在,中国正在飞速的发展,在提高了经济实力的同时,我们惊讶的发现,文化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正在走向融合,而文化却是那么的重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乱。然而,现在中国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知识的累计与交替,丰富与碰撞。传统文化正在接受着考验。而现在文化热传遍各国,在各国的文化中,各有各的优异,而中国的文化却有着不一样的发展。
一说到中国文化,每个人想到的可能却不一样。有人想到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有人想到文房四宝。四大发明,这一方面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说明每个人的接触面不一样。
不管从古到今,还是从现在到将来,我相信中华文化一直是永不停息的,在是世界文化中,中华文化屹立在文化之林,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彩。现在许多学者都在解释着中华文化,但他们却一直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在我看来,中华文化是精神上的。
比如老子。孟子。孔子。道子等等一批伟大的学者所传授的思想,给人一中启蒙,使中华文化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壮丽。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那里面的东西,建筑,花草树木等等。无不体现着伟大的中华文化,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而且还有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这也可以看作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里程碑。
所以,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当然也是无处不在的,小到一针一线,大到高楼大厦,可谓是无处不在的。
总之,不管是什么,那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和多中华文化的探索,热爱,已经深深的根植于我们的心中。让我们有着不同的认识,然我们去探索中华文化独特的文化气质与文化魅力。而现在,各国的文化在高科技的促使下,不断冲击着中华文化。我们更该冷静的看到,任何文化的差异性,找出药方。让中华文化屹立在世界之林,矗立不倒。
面对着中华文化,血液不停的涌动,引导着我们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旺,越来越强。
中国文化遗产单元满分作文(精选篇4)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其中,武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中国武术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几千年来代代相传,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我从小就开始练武术,虽然学武术很苦很累,但我一直在坚持,并且乐在其中。寒冷的冬天也要早早起来,我却在练功房里练得满头大汗,夏天就更不用说了。但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养成了勇于拼搏、不怕吃苦的武德精神。
记得有一次,我食物过敏扁桃体肿大,还发了烧,妈妈在头天晚上问我,第二天去不去练武术,我毫不犹豫地说要去。那天在课上我仍然练得很认真,喊得很起劲,徐老师说我很棒,我真高兴!
还有一次,我早上起来,看到外面雨下得很大,风也很大,我怕路上时间长迟到了,着急地叫妈妈快走快走。我们一到外面风夹着雨扑面而来,我两只手紧紧地握着伞,可还是被吹得东倒西歪,等我到教室时全身又冷又湿,都打哆嗦了。可我换好练功服后,很快就练得满头大汗,一点也不觉得冷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不过,练武术可不是用来打架的哦!你看!这个“武”字就是结合了“止”与“戈”的会意字,它的意思是以止戈为目的,才是真正的武。
以后,我不光要自己好好练武术,强身健体,还要将中国的武术发扬光大,让它走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国很强大!
中国文化遗产单元满分作文(精选篇5)
如今,现在的中国人在过节日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习俗,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这些文化习俗的传承都离不开中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历史。然而现在的我们对中国文化又了解多少呢?
别的暂且不说,就说我国的唐诗宋诗,你对它了解又有多深呢?无论是唐诗的艺术魅力,还是宋词的小令,中调,长调,给我们的都是一些许许多多优美动人的画面,让我们回味无穷。
你看,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共同经历了李唐王朝从极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二人都是至交好友。李白才思敏捷,诗风豪迈飘逸;杜甫博大精深,诗风沉郁顿挫。他们是唐诗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一个浪漫奇迹,一个情深意永。而北宋词人李清照却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愁”字。其中,她《醉花阴》中的“莫道不销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间接的给我们展示了她的无限“愁丝”。给我们的都是不同的文化感情 色调。
其次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 药,印刷术。这四件东西,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们一直到现在都是功不可没的。你看我们现在用的作业本都是通过造纸术等一系列程序完成的。而火 药在现今社会军事方面的功劳更是数不胜数;是它让我们国家在世界上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也是它让其他国家对我们所背负的“东亚病夫”有了新的看法。然而指南针在航空、轮船、交通方面的功绩也是闪耀夺目的,接着过来的“路位移”让我们这些对路途的不熟,也渐渐的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使我们到陌生的地区可以找到方向,这些发明,不正是传承着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吗?
然而文房四宝也不占下风,你看哪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使人身临奇景,遨游世界,那飞扬的神笔挥洒出豪迈情怀,使人有一种想去了解“它”的想法。同时,也绘画出一张悠闲自若的画面,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从而让人们更加的想去“研究它”。
我想对于文化,既要传统文化,也要有创新精神。中华民族虽然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却是四大发明古国中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要学会观察文化现象,学会文化透 视,发扬中华文化,传承其精华。
中国文化遗产单元满分作文(精选篇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诗歌更是我们民族情感和智慧的凝结,值得我们每个人去传承和发扬!
诗歌是一种情感表达!现代人路过朋友的居所时,通常只会短暂停留。但是古人在访客这件事上,却颇有讲究。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里道:“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主人相邀客人来聚,把酒言欢,离别之时,甚至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这样的真情厚意,需要我们细细体味和感悟。
诗歌也体现了社会风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喜悦就这样被渲染出来了,在那个以农耕为主的年代,时令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便有了许多与节气相关的文化留在了诗歌当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的落寞悲戚,满溢于诗句中。直至今日,中华民族清明祭祖的传统还在代代延续,这与无数优秀诗文的传播密不可分。
诗言志,在中国文化中,诗歌常常表达的是一种精神!有抒大志大勇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一种壮士的豪情,一种勇者的无畏。有抒家国情怀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种为国效忠的誓言,一种心怀家国的英雄主义气概。当然,也有抒个人精神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一种品性,一种人生追求。
古往今来,无数诗歌抒发人文情愫,表达文化传承,体现出优秀的民族精神。作为当代人,我们应该把这份优秀的文化瑰宝,代代传承下去。
美国有全民读诗日,他们认为,诗歌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是全民的灵魂。中国将诗词编于中小学课本之中,一点点地用诗歌熏陶着孩子们的心灵。从最简单的“春眠不觉晓”到大开大合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一首都是我们心灵深处的记忆。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的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这样的瑰宝 来浸润。于是,像“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应运而生了,既汲取了诗歌的精髓,又创新性地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给传统文化新包装,使它顺应时代,融入时代。
几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诗词瑰宝。在当今传媒手段千变万化的时代,我们应用新方法、新视角、多样式传承诗歌和发扬诗词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中国文化遗产单元满分作文(精选篇7)
唐诗宋词、敦煌丝路、戏曲汉服、文房四宝、四大发明、太极长城、古乐舞狮、松竹居民,这些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不同人、不同事中源远流传,并体现得淋漓尽致。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底韵,在这样一个拥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国家,我们对他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
21世纪,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正走向一全新的领域,在极大地提升经济力量的同时,我们吃惊地发现,我们的文化正走向混乱,从半坡文明到21世纪,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在快速的瓦解。中国的文字语言,在文化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语言文字,以最原始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其间发生了很多的改变,也记录了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在语言文字中,经过时间的洗礼,把近似事物本身的文字演变成为现在的微软雅黑楷书,这些变化源于历史,源于文化。
中国的传统习俗,最原始的划龙船,吃粽子,过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而现在,很少有人在过端午节时能想到屈原,现在的大多数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欢庆之中,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节日的来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样的事例不止屈原一个。
其实,每个节日都有他的由来,只有我们在时代的发展中,遗漏了这些微小的细节。其实,不管时间怎样流逝,我们也应该记住这些历史人物,他们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份。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许多的文化已经被人们遗忘。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打开电视,一档档的娱乐节目充斥着公众的视觉,我们在这样的缤纷世界中生活,传统文化早已被抛到脑后。
历久的长河,洗刷了我们无数的传统文化,现在,文化的体现尽在网络科技。曾经博大精深的文化,现在已经变得不堪一击。五千年上下文明,拥有无数的文化底韵!
中国文化遗产单元满分作文(精选篇8)
国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国乐,它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是中华悠悠5000年的魅力所在。
国乐有十大乐器:琵琶、二胡、编钟、箫、笛、琴、埙、古筝。旋律激烈的琵琶,明亮的二胡,悠扬的萧,缥缈的笛音,婉转的古琴,音色悠长的埙,鼎沸的笙,雷鸣般的大鼓,通透清亮的古筝,编钟声一响就已抓住你的心……
素有十大乐器之首的古琴便是广为人知的,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最古老,艺术特征的土生土长的拨弦乐器,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让人觉得仿佛在云端,以此来揭开序幕。手上看似轻柔的指法,一手抚,一手捻,犹如空谷的声音,让人的节奏不由自主的跟着琴声一起走,去沉浸于音乐的王国,仔细聆听,却听见琴声与抚弦所发出的声音,交错地弹奏,随后便两只手一起弹奏,一时快一时缓,似是冲破洪堤又似是水在冰下无法流动……
在如今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时代,青年们的潮流文化是嘻哈电音那样的音乐。国乐?恐怕他们对此一无所知,原因是为何?难道国乐就是一个老土的代名词吗?我们不断地在向世界证明中国有嘻哈,中国有街舞,但国乐呢?我们需要文化引进,但同时也需要文化输出!
其实国乐并不老土,大家对传统的东西好像都认为是跟不上潮流,已经过时了的东西,殊不知这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就像是现在的流行歌曲中的乐器编曲大多是用摇滚乐器,主旋律的东西都是弦乐,背景铺垫是管乐器或者是电子音色。但这毕竟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不知不觉中,中国的乐器与西方乐器逐渐融合,产生了新的火花。如果们所熟悉的周杰伦的菊花台这首歌里的乐器有吉他、琵琶、定音鼓、长笛和管弦乐器等。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是伴随着我们成长,跟随我们一同发展的,它永远也不会过时。
有一挡节目叫做《国乐大典》,他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国乐。其中的国乐大师方锦龙一把琵琶模仿美印日各国弹拨乐器,“琵琶是万能的”这句话是方锦龙大师所说的,他甚至可用一把琵琶将印度的两种乐器——西塔琴,塔不拉鼓,一齐表现出来。国乐大师方锦龙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实力。只是可惜这档节目并未火,没有呈现象级,其中的缘由也可能是因为这个节目所需的鉴赏力太高了。其实古月不单单是中国的文化,它还是一种艺术,它是所有艺术中最绚丽的,它往往能够促进人的内心深处,在国乐大典中,它把它的韵味体现的淋漓尽致,却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不仅让人惋惜。
静心品味国乐,聆听其中的精华,它可以使周围嘈杂的一切安静下来,它能使人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即使是不懂国乐的人也能沉浸在其中。它让我们回归了内心的沉静,体会到经典浸润心灵的高雅享受。《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乐体现的就是天地和谐,乐是最早产生是人类对自然律动的觉察,对生命节奏的感知。乐的意义在于和谐之美,人能通过对宇宙和谐之音的感悟来达到提升修养,陶冶情操的目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国历久弥新,在如今这个时代有多少人是追寻前方的脚步,意以致于忘了身的“根”,国乐是悠悠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结晶,是我们应代代相传的瑰宝。
中国文化遗产单元满分作文(精选篇9)
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一座巨大的宝库,宝库里有着许多的“宝藏”。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等;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闹花灯等……但是,我对民族艺术国画情有独钟。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水墨画,也是一幅名扬中外的国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画的。这幅画很长,有528厘米呢!它宽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清明上河图》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安然无恙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呢!
张择端画这幅画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撑着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摆小摊的摊贩,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画上了。
那里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各样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里面热闹极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赶着小毛驴,有的小孩在欢快地放风筝,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那时的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街头溜达……画面上的人有的还不到一寸,但我们能看清楚人们都在干什么。
我国的民族艺术真是有趣!咱们中国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哦,我忘记了,我们可不要只观看不发扬呀,我们要把祖国流传下来的东西发扬光大哦!
中国文化遗产单元满分作文(精选篇10)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
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