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寒衣节的作文
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和清明节一样同属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人们习惯叫“十月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寒衣节
“十月城隍又出巡,旌旗蔽日少风尘。可叹多少如花女,扮作披枷戴锁人。”这首宋朝的竹枝词,写的是古代农历十月一日,俗语称作“开鬼门”,传说在阴曹地府被禁锢的鬼魂全“解放”了(来年清明节才重回墓田),在这天都要在各自的坟墓收取亲人送来的棉衣和“钱粮”,所以又称为“寒衣节”。县城的百姓要抬着“城隍爷”出巡游走,查勘民间的善恶和惩办囚禁邪魔恶道(那些村姑、少妇扮作阴间遭镇压的鬼魂)。
农历十月一是旧时“三冥节”(清明节、上元节、寒衣节)之一。此时冷风萧瑟、草木凋零。早先,章丘、历城、邹平一带的农家都用彩纸裁剪衣裤、冠履,准备丰盛的供品,由家长带领儿孙到祖先的墓田焚烧、祭祀。
儒家历来信奉“忠厚传家、诗书继世”。过去乡间民风淳朴,孝道世代相传,“寒衣节”祭拜祖先要遵照前辈的制礼定俗,以追思先祖、启迪后人,从而保家命绵长,孝道不衰。
古代祭扫坟墓分为墓祭、堂祭和家祭多种。礼仪活动都有完备的程序。上坟祭拜时要求“心必诚”,前三日便禁酒持斋;二要“行必敬”,进入坟地时言行举止要稳重、肃穆,礼仪过程如经历一次圣洁的洗礼。
墓祭。家长带领阖家老幼进入墓地须先整衣、肃容、心怀敬意,切勿喧哗嬉闹;走近坟墓要先薅草抛石、清理地面,并在墓前画一圆圈,坟墓方向留一缺口;敬献供品要先主(面食)再副(肉菜),后摆置酒水;焚烧香纸时称为“发钱粮”“送寒衣”,家长要轻声呼唤先祖,告知晚辈为他祭拜来了;点燃香纸后家人要集体跪拜行礼,同哭三声,表达哀思和怀念之情;接着阖家要在坟前围圈团坐,分食前辈之余(祭品),共享先人之荫,再叙祖宗之恩;最后,老幼一起向坟墓添土、修出坟头;末了,阖家面墓肃立三鞠躬,再退后三步,凝目仰望以示尊重之意,随后由家长领众缓缓告离坟地。
庙祭,即遭遇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不便出行时,便在祠堂里摆供设祭,同宗本族相聚共祭,由庄头或族长主持礼仪,程序结束后,由族长召集族人磋商族内大事,重申村规族法。最后一项为会餐进食,以同餐共饮来享受祖宗福分,这也是聚族连宗的一种方式。
如若家长患病生恙,行动不便,可设家祭。首先要“设位”,即在庭院中或堂屋内,在先祖画像或牌位前置酒设供。家长居中,晚辈分列两边,男左女右,又称“站位”;家长先对先祖说话,寒衣节了,晚辈已备下供品,请回家享用,此称“告祖”;下一项为“行礼”,按男女老幼分别依次施叩首礼或鞠躬礼;下一项为“食余”,长幼分享祖先用过的酒菜,此时要虔诚、庄重,然后由家长讲述先人在世耕读创业的功绩……
华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婚丧嫁娶、喜添人丁,分户乔迁,祭祀先人,各自都有相应完备的程序。绝不是““””时所批判、摒弃的所谓“四旧”“迷信”,而是先祖前辈留下的大智慧。寒衣节也是如此,让后辈子孙按照定式过节,是对当代人进行尊老孝亲的传统教育,启迪一代新人永葆慎终思远,敬贤崇宗的优良家风。
寒衣节
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和清明节一样同属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人们习惯叫“十月一”。
这是家乡的风俗,每年这个时候,都会给逝去的人送寒衣。送寒衣,其实就是用纸剪做,用棉花籽填充的纸棉衣、纸棉裤和纸单衣等。天黑时分,在各自的家门口,将做好的棉衣棉裤烧了,送给在另一个世界的先人们。火光中,嘴里念叨着给先人们要说的话,有祈福的,有说心事的……所以十月一日送寒衣,是特别认真细致的事,它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每年的今天,天黑的时候,父亲都要带我们在家门口给已故的先人们送寒衣。奶奶在世时,每年的寒衣都由奶奶亲手动剪裁制,每到中午放学回家,我总帮奶奶拓印纸钱。因为,需要裁制给先人的寒衣很多,有爷爷的爷爷,爷爷的奶奶的;也有父亲的爷爷,父亲的奶奶和我的爷爷、姑奶等人的寒衣。奶奶还要为已故的我的大姑母做寒衣,因为大姑母走得太早、太冤,奶奶一直牵挂于心。每年奶奶在给大姑母剪寒衣的时候,一边剪着,一边哭呤着,好象和那边的姑母在述说、在长谈。我不敢去打扰奶奶对姑母的悲伤和思念,静静地拓印纸钱。
说起大姑母,我尽量地在我的记忆中去寻找,就是想不起其音容笑貌来。记得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大概也就是3、4岁吧。那年夏天的一个午后,太阳老红老红的,母亲、奶奶和邻居几人在家门口拉家常。突然,来了一位手持草帽、身着粗布衬衫的不速之客,他向奶奶和母亲嘟嘟囔囔了几句,然后,母亲就急急忙忙地走了。我惊疑地看着他们,片刻之间,父亲随母亲回来和那人一同进了家门,从他们的神色中,我预感到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不一会儿,父亲离家跟随那人匆匆忙忙的走了,奶奶、母亲在大门口跌死拌活的嚎啕大哭,我不知道与我们家有关系的亲人当中究竟发生什么事情……
后来,在给大姑母做完百日祭奠的那天,我只隐隐约约的记得是和母亲、奶奶、二姑、三姑、四姑走在回家的田间小路上……
每年奶奶裁剪寒衣的时候,我常会对奶奶说:给我大姑多剪点吗?此刻,总会勾起奶奶对大姑的伤心泪。
每年奶奶裁剪寒衣的时候,村里只有一个轮流转的冥钱纸板,东家窜西家,好多天都借不到。所以,每年的寒衣节奶奶提前几天准备这些事。后来,我学篆刻了,给奶奶刻了块冥钱纸板,在也不用奶奶东家跑西家借了。
每年的今晚,在父亲领着我们送寒衣的时候,奶奶总会让父亲把寒衣端到她面前,一样一样的指认给父亲,三番五次地叮咛不要拉乱。我真佩服奶奶的记性,那么多寒衣尽然能一一说明,反正,在我的记忆中,我一次都没记住。自从奶奶去世后,每年的寒衣就由母亲来动剪了。今年也不例外,前两天回了趟老家,看见母亲正剪着各色各样的寒衣,母亲问我:“十月一送寒衣你回来不?”我说:“一定回来!”
今值寒衣节,在晚上来临即将为奶奶等送上寒衣的时候,谨以拙文祈祷奶奶和大姑母等冬安!
寒衣节
农历十月一日,民俗中称之为寒衣节,亦称冥阴节,是一年中的三大“鬼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之一。
春夏秋冬往复循环,十月为孟冬。十月一日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是人之常情。
昨天是寒衣节,我买了一些纸钱和白纸回老家为过世多年的爷爷奶奶送寒衣。据老人说,用火焚化了的白纸到了阴间,就会变成布匹,去世的亲人可以用来做寒衣。据父亲说,我们祖籍在距离现在的老家较远的山区,是大约40年前因为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差,才在亲戚的介绍下举家迁移的。早在迁来之前,爷爷就去世了;奶奶去世也有30年了!从我记事时起,每年春节、清明节和寒衣节父亲都要照例去奶奶的坟前和离家不远的十字路口为爷爷、奶奶烧化纸钱、纸衣,寄托缅怀。等我稍大一点的时候,也就每次都和父亲一起去。因为我能陪他去,父亲仿佛很欣慰。
人生苦短,在坎坷而多艰的世界上走一遭实属不易,寒衣节缅怀亡故的亲人,寄托深沉的哀思,其实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描写寒衣节的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