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专题复习3篇
中考作文专题复习3篇
中考作文专题复习1:半命题作文
【题型揭秘】
其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纵观近年来全国中考,半命题作文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四种常见的作文类型中,半命题作文是最不容忽视的,也应是我们备考练习的重点内容。下面是归纳的几种常见命题形式:
一是前空型。如2014年的“_____是我致胜的魔杖”(广东省)、“____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广西北海)、“____的岁月”(贵州安顺)、“____刷新着我的生活”(湖北鄂州)等。
二是后空型。如2014年的“因为有____”(甘肃兰州)、“错过____”(广西柳州)、“追寻那渐远的____”(贵州贵阳)等。
三是中空型。这类题型要联系前后内容,确定写作的方向。如2014年“有____ 陪伴的日子”(广西梧州)、“留一份____给你”(江西抚州)、“藏在____里的精彩”(湖北孝感)等。
四是“两空”型。这种命题要运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把空缺之处补充完整。如2014年的“因为____我更_ ___”(湖南永州)、“为____画上____”(重庆)等。
【中考兵法】
半命题作文写作,关键在于高明 补题、精心构思。如果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则容易出现“干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如何把半命题变为有利于自己发挥特长的命题,可以说是一种技巧和艺术。因此,要掌握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第一步:仔细斟酌 补好题目
1、准确理解,辨清题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2010年江西南昌的作文题目“我读____”,从句子成分来分析,明显地缺了吗?不行。还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把握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和干扰因素。上面例题中的“读”就是关键词语,重点扣住“读”的程度或过程,把最能反映特殊爱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个事物名称填上就行了。如《我读四大名著》《我读松花江的浪花》《我读妈妈那颗期盼的心》等等。
中考作文专题复习2: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较为新颖的考场作文命题式,其特点是:①命题角度的开放性(题材不限);②立意的开放性(主题不限);③文体的开放性(体裁不限)。这既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又因为外延对大而令我们难以下笔。为此,我们有必要采取缩小外延、化大为小的策略,缩小思考的范围,根据“三不限”特征以及自己写作上的特长,从体裁的角度入手更好操作,也更具实效。
1、题目:打开《现代汉语词典》,查关于“水”的解释:“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点00C,沸点1000C,40C时密度最大,比重为1。”其实,关于“水”的认识关不止于词典中的解释。孔夫子面对一流逝水,发出了“水哉!水哉!”的叹喟,《诗经》、《楚辞》中有水,唐诗宋词中有水,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还成了中国文化中一个具有涵括一切的意象符号……
*要求:①请以“水”为话题。
②自拟题目,不限文体。
③ 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请以“尊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3、请以“良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4、请以“尝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5请以“交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6请以“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7请以“老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8、请以“自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9、请以“标准答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0请以“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中考作文专题复习3: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既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又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审题时要密切注意读懂材料的内容大意,领悟材料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材料作文又分两大类:
① 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如:
缩写——按照一定要求缩短文章篇幅,不能改变原作的体裁、中心、人称等。
扩写——按照一定要求扩展文章篇幅,原材料或是一篇短文,或是一个片断。
改写——根据一定的要求对原作加工改造,写出与原作既相关又不同的新作品。
② 在原材料基础上引申发挥。如:
续写——展开合理想象,给已完成的文章写续篇,或把还没完成的文章写完。
看图作文——根据图画的内容和命题的要求写文章,有单幅画面也有组合画面。
读后感——读完一篇文章后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个偏远的山区,有一所村办小学和一个姓王的老师。每逢山溪涨水,王老师就守候在溪边,把上学的孩子一个个背过河。溪水刺骨,乱石如刀,王老师在溪水里趟过了十几个春秋,被人们誉为大山里的“人桥”。在这个山区的另一个村子里,老师是一个姓李的娇小姑娘,在惊悸的浊浪里,她背不了孩子们。面对自己的学生上学难,她却想出了另一种办法——造桥。她给领导写信,找有关部门据理力争,还掏出自己的工资带头发动群众集资,不久,河上就架起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桥,为此,孩子们就可以安全顺畅地上学了。
写作一:王老师的“人桥”精神是可贵的,令人赞美;李老师造桥之举是可嘉的,值得学习。然而,这两个老师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却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这更值得我们思考。请你根据自己对上述两个例子的认识和理解,结合当前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形势,谈谈哪例对你的教育启发更大。
*要求:有明确的观点,有一定的依据,有一点分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二:桥是什么?桥是连接此岸到彼岸的纽带。从这一意义上讲,理解也是桥,是沟通和连接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一种特殊的桥。有了这座桥,人与人之间的许多隔阂、误解、矛盾,甚至仇恨可以得到化解,人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和谐,世界也会变得更加美好。请以《我们架起了理解的桥》或《理解是座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诗歌除外,其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