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广州中考作文参考素材之岭南文化代表
1 岭南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博大精深。要而言之,它有三大主要来源,构成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地处亚热带的五岭之南,依山傍海,珠江流域,河汊纵横,生活在这里的古百越族先民,从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离不开江海水运,喜流动,不保守,便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化本色。
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如“韩潮苏海”,席卷珠江,进而构成岭南文化的主体。
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秦汉以降,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南作为始发地甚至是惟一通商大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都从这里登陆引进,近代以来其势更甚。外来文化给岭南文化注入新活力。
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后,一直被视为边缘文化的岭南文化充分显示其强大生命力。岭南人得风气之先,竞相向西方学习现代科学与民主思想,寻找救国强国的真理,从洪秀全到康有为、梁启超再到孙中山,广东成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革新发展了的岭南文化从广东辐射全国,在近现代中国现代化民主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开放改革新的历史时期,广东承担着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岭南文化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而且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这时候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提出对岭南文化的再认识、再评价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在历史上,岭南文化向来被视为非主流的边缘文化,一直遭到主流的传统文化的轻视和排斥,甚至在近代岭南文化走向全国之时,它的主流地位也得不到确认,这种状况影响至今,所谓“广东是文化沙漠”之类的论调便是证明。这往往出于偏见或者无知。为今之计,就应当对岭南文化给予正确认识和评价,做到:充分肯定,大力弘扬,认真正视。
充分肯定:说“广东没有文化”,在于所持的是传统中原文化的标准。岭南人不必妄自菲薄,要从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中发现优秀的因素,在复杂纷纭的形式中梳理出优长的特质,如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等,从而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
岭南文化之“广”
广东文化姓“广”,广州文化姓“广”,因此岭南文化也姓“广”。何谓“广”?在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热潮中,我们必须让“广”为人知,认识文化之“广”。
“海纳百川,有容为大”、“博大宽容”是岭南海洋文化底蕴之“广”。广东濒临南海,衣食住行饱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海洋是生命的诞生地,海洋就是博大,就是精深,就是宽阔,就是包容,就是融和,就是“广”。因此,海洋文化给岭南文化烙上的烙印就是“广”。
“集东西南北,融古今中外”是岭南文化内涵之“广”。岭南文化自商周以来,一直处于与不同文化相互对流和沟通的状态,多种文化在南粤碰撞、融会、整合,使岭南文化在南北、中西交流中求同存异,在原始的越族文化基础上,不断接纳了北方儒家、道教文化等中国本土文化,也不断包容了佛教文化、文化、阿拉伯文化等西方外洋文化。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就形成岭南内涵之“广”。美丽的神话“五羊衔谷”就蕴涵岭南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之源“五行阴阳学说”、北方游牧文化(羊)和中原优秀农业文化(谷)的接纳和包容。
“食在广州,食全食美”、“和味”是岭南饮食文化之“广”。广东得天时、地理之优势,食物资源丰富。中华的大一统,将中原饮食、文化的精华———羊和嘉谷带来了广东(州),扩大了饮食领域。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秦汉时期就开始与海外进行商品和文化的交流,使广州的饮食发展空间得到无限延伸,使粤菜用料“广”博奇异而先胜人一筹,这也是粤菜脱颖而出、名扬海内外的原因。广东菜用料广而精,配料多而巧。粤菜精工细作注重调味,加工技法多样善变,可谓“食全食美”,而尤以广州为著名。五味调和百味香,广州人饮食最讲“和味”,“和”就是融合,是味“全”味“广”味“美”的基础。
太阳、海洋、养生之羊———大写的“羊”是岭南文化生命活力之“广”。太阳给生命以能源、给人类以光明,海洋孕育了生命,养生之羊给了人类以温饱,阳洋羊是生命之“羊”,是大写的“羊”,岭南文化的中心“羊城”之羊就是“大写的羊”。亮丽而光芒万丈的太阳,宽容而博大精深的海洋,祥和而群体脚踏实地的吉羊,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务实、进取、宽容的广东、广州是中国大地最有生命活力的省市,活力广东特色鲜明。
岭南文化之“广”就是“中”就是“和”。广东和广州姓“广”也姓“中”———中国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三教归一在守中”。中是适中、协调、和谐、平衡,“中”也是“和”,“中”与“和”既相联又相通。中国之“中”是“和”———“共和”之“和”,广州市是共和的发源地。中国传统养生学以“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为实现“三个和谐”(个人身心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的,广州人对美食的追求和赞赏是用“和味”来概括。广东的文化底蕴是海洋文化,海纳百川就是“广”,宽容就是融“和”。“五羊衔谷”使广州有了“穗城”的美名,“谷”“穗”都是“禾”,“禾”与“和”相通。此外,繁体字“广”的根是炎黄子孙之“黄”。因此,岭南文化之“广”就是“中”就是“和”。“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中国人追求的审美理想的最高境界,也是饮食文化审美问题的本质和基础。“广”之美就是“中”之美、“和”之美、大写的“羊”之美。
今日广东文化:古代岭南文化的传承!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珠江系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珠江系文化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其中尤以广州话方言区即粤方言区的广府文化,特别是近代前后以来的广府文化为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广州作为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开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后的汉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绵延不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考古文物到文献记载,从历史遗址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种文化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人文意识,特别是变更意识、商业意识、务实意识和平民意识,反映出广州人的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传统的文化艺术,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从岭南文明史开始,几千年来,广州一直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岭南文化的代表。
广州的文化艺术,包括文学、戏剧、影视、音乐、书画、民间工艺、园林建筑艺术等等,无不具有浓郁的岭南地域文化特色。其中粤剧、广东音乐和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工艺等,是岭南文化风格和流派的典型代表。
粤剧是广州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享有“南国红豆”的盛誉。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东南亚以至欧洲、美洲、澳洲等华侨、华人居住地区也常有粤剧演出。粤剧是北方一些剧种,主要是弋阳腔、昆腔、徽班、湘班等与广东本地民间曲调如南音、粤讴、木鱼、龙舟等融合而成的。腔调以梆子、二黄、西皮为主。兼容并蓄、通俗易懂、音乐优美是粤剧的主要特点。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它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颗璀璨明珠。广东音乐源于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吸纳了中原古乐、江南小调和昆曲等的精华,与本地民歌、民谣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民间音乐,同粤剧一样也具有明显的融合特点。广东音乐由于曲调悠扬、婉转动听,不单广东人喜爱,全国人民甚至外国人也都十分喜爱,故历来就有“凡有华侨处,即有广东音乐知音”的说法。其中《步步高》、《雨打芭蕉》、《平湖秋月》等广东音乐名曲,已成为乐坛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而经常被各类音乐会演奏。
岭南画派是现代中国画派之一,始创于“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和陈树人。他们早年师从花鸟画家居廉,曾留学日本。之后他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而自创一格,注重写生,多画岭南风物,色彩鲜丽,面目一新,学之者甚众,被称之为岭南画派。岭南画派是随着中国近代民族和民主意识的勃兴而诞生的,有时代的创新精神,是中国画的改革派。岭南画派的创始人物高剑父、陈树人和高奇峰,早年都曾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岭南画派的第二代传人、当代画家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等,继承和发展了岭南画派的优良传统和风格,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培养出大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