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什么初中半命题作文850字
走近什么初中半命题作文850字
学生在写作文之时,可写走近时的心理感受,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作文更容易成功。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有关走近的初中半命题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优秀半命题作文:走近西塘
我们在江南的雨季走来,那恬美幽静的古镇西塘,已带着灵秀的水气在等待。
初到西塘是在个雨后的下午,小镇还带着雨水的痕迹,却越发地惹人怜爱。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沿着贯穿小镇的河流步行,仔细端详着她的风韵。那层层叠叠,参差错落的房屋,拥挤地建在河流两边的道路上,只留下一条小径供行人通过。走在那湿漉漉的青石板地上,我的目光游离在那亭台楼阁,轩榭雕栏之间,久久无法转开。这些都是城里没有的风景,虽然破旧古老,却给人一种欣喜。那种仿佛捧着一件传世的珍宝,并亲手替它抹去灰尘,亲手抚摸的欣喜。
风吹旗展,酒家的布招子也在风中飘扬。走进那幽深的古巷,双手触着两边的斑驳砖墙。西塘的胡同极窄,仅容一人通过,有的甚至要半侧着身子进去。大多胡同都是死的,走到尽头便是一堵石墙。现在想来,或许只是两栋房屋之间的空隙罢了。胡同里,脚下的路是泥的,可以看见脚印的痕迹。两边的墙面凹凸不平,给手一种粗糙的触感。我走进了许多胡同,感觉那一个个胡同都是在吸引着路人探入。
夜晚给西塘添了一份灯火的光亮,才使我真正看清了她俊美的面庞。行舟河上,赏着夜晚的西塘,只见岸上是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大红灯笼高挂在每个店家前,烛光在河水中倒映着,随着水波荡漾闪烁着,与湖中的几点星火交相辉映,恍若连成了一条灿烂的星河。凝神细细谛听,那木浆推送河水的声音、船上岸上人们用方言交谈的声音、吆喝声、碗碟碰撞声,统统进入耳畔。远远地又传来一阵酒香,当地小吃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在鼻息缠绕,把人们的心又牵了去了。
清晨的西塘,万籁俱寂。从客栈里出来,天还未大亮,眼前的西塘完全朦胧在轻雾的笼罩中,花草树木都带着露水。小镇还没有醒来,四周静得仿佛连房中人的呼噜声都能听见,那河水中的鱼打挺激起的水声,露水滴落在青石板地上的清脆声似乎都清晰可闻。徜徉在无人的街道,我们静静感受着小镇苏醒的过程。直到河边出现了洗衣服的妇女,卖早点的铺子起锅开始煮豆浆,西塘才揉开了惺忪的睡眼,梳妆打扮,又变回了最初的恬美模样。
走近西塘,看清那恬美的、娇艳的、清纯的她,我真不禁要对她赞不绝口了。
初中优秀作文:走近鲁迅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鲁迅和高尔基的名字,爸爸妈妈也经常以他们来激励我前进。
在我幼稚的想象中,我也曾认为他们就像是亲兄弟一般,甚至连相貌都不无神似之处。必须承认:他们那双峰并秀的形象就像是我精神的支柱,是我内心的殿堂毅然耸立。
初次翻开高尔基的小说,无论怎样克制自己,都觉得那一页页密密麻麻的文字是如此的枯燥乏味,因而再也看不下去。相对而言,鲁迅的《朝花夕拾》虽然意义深刻,但里面记述的那一件又一件童年趣事似乎更加诱人。三味书屋,百草园-鲁迅童年的乐园,如此缤纷多彩;赤练蛇,美女蛇-鲁迅童年的听闻,虽然可怕,却使孩子们更加向往那快乐的生活。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这应该才是我们真正向往的生活吧?找蜈蚣,捉斑蝥,拔何首乌……这是一些离我们很远的事,但也难免会使一位循规蹈矩的学童想入非非。通过那一系列朴素而诱人的文字,我进入了别人的童年;而别人的童年又给我带来了无穷的趣味。
我崇拜鲁迅,也爱听在他身上发生的种种琐事。记得还听老师说过鲁迅曾在看到中国人软弱无能,背信弃义是说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短短的八个字,既清楚地表达了他浓浓的爱国之情,也体现出了他对国家衰弱,国人叛逆的伤心与气愤,使人感慨万千,同时也使我对他的敬仰之情更进几分。
在国家面临危机时,鲁迅也曾用一篇篇装满人们的愤怒与伤心的文章,激起一位又一位人民与志士的觉醒,不断的与敌人作战,誓死保卫祖国。这多少会令人十分感动:身为茫茫人海中的一员,虽然不能仅靠自己一人的力量就保卫好祖国,但他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用自己的文笔将大家召唤到一起并肩作战。这样,即使不是自己拿着刀枪用肉身与敌奋战,但也已是战场上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他不仅保卫了祖国,也激起了大家浓浓的爱国之情,让我也深陷其中。正因为有里这股强大的力量一直激励着我,我渐渐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扞卫,学会了面对困难勇不退缩。
在这种强大力量的滋润下,我不断地成长着,进步着……
中学生半命题作文:走近林语堂
很早就知道我的家乡漳州出了一位世界文化名人、文学大师,他的名字叫林语堂。但是,我只是读过几篇关于林语堂的介绍、评论文章,对林语堂的了解仅仅局限在“文学家”、“翻译家”、“哲学家”这些头衔上,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取得过什么杰出的成就,他为什么会拥有这么多耀眼的头衔?我都不甚了解。对于林语堂这位前辈加老乡,我一直怀有一颗好奇心。
这天正值周末,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我把郊游的目标锁定在林语堂纪念馆。来到纪念馆所在地天宝镇五里沙村,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蕉海”,“蕉海”深处,一座精致的半圆型两层建筑便是林语堂纪念馆。馆前竖立着林语堂坐像,身着长衫,手持烟斗,神态飘逸。
走进展厅,首先看到的是林语堂的生平介绍,字里行间展示了林语堂从故乡小镇走向世界的历程。林语堂1895年生于漳州,曾留学美国、德国,并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任教。他创办了《论语》、《人间世》等杂志。他还担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他提倡幽默文学,他的短评、演讲语言精辟,常常赢得满堂喝彩。他创作了《京华烟云》、《生活的艺术》、《吾国吾民》等大量经典名着,并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展厅里展示了各种版本的林语堂作品数百册。林语堂擅长用英文写作,同时又极力向世界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如他的一位朋友所说:“林语堂最大的长处是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一位西方人士这样评论他:“东方和西方的智慧聚于他一身……”翻阅林语堂作品,拜读林语堂语录,我似懂非懂,但是,我已经能够从中感受到这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文化大师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影响,也知道了他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多的头衔。
参观完林语堂纪念馆。站在纪念馆前,眺望四周,蕉林环抱,绿浪起伏,阵阵蕉香随风飘来。这优美的景色宛如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是这故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这位一代文化大师。我为我的故乡拥有这样一位文化大师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