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1000字最新5篇
品茶,其实就是品味人生,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那么你知道以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该怎么写吗??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以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1000字最新5篇,欢迎阅读!
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向大山索取一壶味道甘甜的泉水,沏上一壶茶便可品味人生。
——题记
茶忆
我的父亲是一个烟鬼,酒鬼,亦是一个爱喝茶的人。烟,他从小就学会抽了;酒,他从小就会喝了;茶,亦是如此。有一回我与他发生了争执,他问我可不可以不再去打游戏,我反驳了一句:“你能放弃抽烟喝酒吗?您能长时间不抽烟、不喝酒、不饮茶吗?而我只打游戏只是为了娱乐......”
茶,我自然是喜欢喝的。
在父亲诸多爱好与嗜好(例如抽烟,喝酒,饮茶等等)的影响之下,我只学会了饮茶。纵然父亲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不准抽烟,不准喝酒这类话,我亦只学会了饮茶。小时候口渴了,总喜欢抱着父亲的大茶杯,大大的喝上几口茶水,然后撇撇嘴对父亲埋怨道:“好苦,好难喝。”父亲总是乐呵呵的笑着讲:“你还小不懂,茶不是这样喝的。”我挠挠头:“茶不是用嘴喝的吗?”
事到如今我帮能体会到几分父亲这话里的意思,茶竟如此特别!
茶生
开门七件事,就是中国人的待客方式,总是会最先给客人泡上、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茶。不管家庭是否富裕,不管茶叶是否廉价,家中总是备着茶叶款待客人。这是主人热情待客的一番心意。由此可见,茶文化在我国早已根深蒂固。
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那时候的中国人还过着部落形态的生活,在当时茶树是什么东西,和灌木丛应该没有区别吧?是的,茶树是一种矮小的灌木。它是那么普通、那么不起眼,或许你刚刚经过一丛矮小的灌木,说不定就是茶树。随着时间不断推移、流逝。传说中,出现一个人,他发现了这种普普通通的东西。一天,它又寻了数种未知的植物,观察它们的形状、闻它们的气味,品尝它们的味道。不一会儿,他便觉得浑身难受,饥渴难耐。他知道今天吃的某样或某些东西,不适合人类食用。目光迅速搜寻——自己正处在半山腰上,这片区域杂草丛生,野花遍布,瞧不见一棵树的影子只有一丛齐腰高的灌木独自生长在这里,而那丛灌木下有着一种淡黄色的土壤。他大步流星走向灌木丛,蹲下身子,伸出大手便抓了一小撮泥土丢入嘴中,迅速从背筐里取出一些水咽了下去。一切行云流水,进行的十分迅速,这时,他也注意到面前的灌木,倘若不仔细闻,还不知道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下意识伸出手,摘下一片树叶往嘴里送去——微苦与淡香相互纠缠,使口腔十分清凉,这清凉瞬间侵入大脑、四肢直至整个身体,所不适渐渐隐退……
自从茶树被发现、茶叶出现后,它开始不断入侵、征服人们挑剔的味蕾。如今,中国毫无争议的成为了世界茶道的宗主国。论茶,中国人发现的最早;品茶,中国人品的最深。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在西汉,将茶的产地的县命名为“茶陵”,即现在湖南的茶陵;晋朝时,出现了陆纳、恒温以茶代酒之举。为何能以茶代酒呢?长时间的喝茶依旧可以令思路清晰、心态平衡,但长时间喝酒却与之恰恰相反。巴蜀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巴蜀所处的四川盆地地带常年瘴气弥漫给人带来不适,聪明的巴蜀人发现煎茶服用不仅可以除去瘴气所带来的不适,还能解热暑......
道家与佛教之人皆对茶情有独钟。在道家看来,喝茶是帮助修炼的“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死的好方法。佛教之人却依靠茶来禅定入静。在古代丝绸之路上,茶叶、丝绸、陶瓷被运送到中亚、欧洲国家。茶被他们视为珍贵的饮品,用来接待最尊贵的客人。
茶魂
茶叶早已脱离饮食的形式,茶文化成为中国的众多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
茶是灵魂之饮,本不能单单作为饮食。中国人认为喝茶不等于茶道,喝茶的人不等于茶人。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立足于中国。茶圣陆羽,他是我国第一个将饮茶与个人品德,个人修养联系起来的。他及中国人赋予茶和谐宽容、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而真正会喝茶、懂茶的人正要追求这种高尚的品质——正是这种和谐宽容、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的“茶人精神”。
茶人选择茶叶时虽对茶叶的品质有所要求,但茶树不吝啬的将养料输送到每片茶叶上
茶树不计较生长环境,不计较土质厚薄,也不怕酷暑严寒,总是扎根这片大地,默默的奉献着自己。而生活在这片大地的中国人不也是如此吗?他们扎根在祖国大地,默默无私的奉献着自己。他们扎根于神州大地,以事业为根,以工作为根,以家庭为根......但最重要的是,他们都以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为根,用自己的坚守与努力呵护着她,让她枝繁叶茂,让她繁花似锦,最终长成一棵让世界为之惊叹的参天大树。
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2
《菜根谭》是什么滋味,《南华经》奏何种箫声,《易经》演多少玄妙,《道德经》述怎般人生我无从回答。在平凡与自然面前,无人敢自称“大彻大悟”。
天地之始,道是自然。现今之状,道是颠覆。
也许这就是“还初”一号的由来。还初道人洪应明的《菜根谭》便有引人还初之意。不知享尽荣华富贵,成天大鱼大肉者活得累不累,亦不知身怀绝技者是否得到了真正的乐趣,我只是觉得,粗茶淡饭便能令我满足。拿现今社会来说,年轻人觉得压力大,大学生自杀率低不下来,因为这个五族恶世正在无休止地创造新鲜事物,人的欲望无法减退,无法安于平凡。
有时候被迫“与时俱进”是一件令人疲惫的事:人要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却忘了休息。人不顾一切向前冲,却连有何目的都不清楚。这些看似“积极”,并能促使时代进步的表现,渐成悲剧。
太多的做作,我学不来。即使学来了,也不能持续多久。有时候刻意成就的事物往往变了它原本的面貌。譬如让好动开朗的女孩学做淑女,譬如把在海底生活的鱼放到淡水中饲养,譬如
“本乱内末。”孔子如是说。“本”就是真实与自然。“性定菜根香”,人若能做到心如止水,无论面对多大的变卦都不会焦躁,方能品得其味。真正的味道只有“清淡”。正如一本《菜根谭》,尽述天下真理,句句波澜不惊。
想必多数人都知道这样一句极富诗意的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出自《南华经》一书,也就是《庄子》。
有人把“相濡以沫”看作爱情美好的代言词。我觉得很可笑。若用在爱情上,那也只能说是无奈之下的轰轰烈烈,与美好根本挨不上边。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本意应是:用口沫互相滋润,倒不如在江湖中自在过活,互不相识。现在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然而人能为彼此做到的事十分有限。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不和谐的音符在每时每刻冷不胜防的出现,破坏心情。
人剥夺了太多自然的财产,却不懂珍惜。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身在福中,因为自然给予我们无限仁厚,无限需要,以致于我们各处天涯海角,互不相识,却依旧能够好好的活。
吹响自然的箫声,风起的一瞬,豁然开朗。
有人发出这般感叹:《易经》最难。哲学家常常搬弄大道理,却远不如“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的规律高深。人常常说要征服自然,最终自食其果。因为人生在世,若不依顺自然,将与死无异。因此在大自然面前,人应是渺小的。自然的玄妙及其无可替代的美感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谜题。所以一本《易经》属于过去,属于现在,亦属于未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么是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道不只是在哲学范畴内,更是一种修行。从《道德经》一书中,你会看到一反既往的哲学:人要柔弱不要坚强,人要愚鲁不要聪慧。列位看官莫误解,《道德经》绝非愚民的理论。柔弱的容易保全,就如牙齿和舌头。人为何要保持愚鲁?正所谓“真人不露相”,大智者若愚。且无争者能容,这也是柔弱愚鲁者性格上的一个特点心胸宽阔,与人相处添和睦。李耳为人低调,却充满大智慧。《道德经》果真是智者的低语。
淡淡酒解淡淡愁。陶醉之后,仍忘不了茶的清幽。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若把这个花花世界比作美酒,那么“道”便是茶。
此茶,乃一杯好茶。
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3
这是一杯极其普通的绿茶,既没有珍贵的茶叶,又不是用珍贵的水泡制的,它是如此的普通,却引起了我的青睐。
把一把不珍贵的茶叶放在杯子里,再冲上不珍贵的水,一杯很普通的绿茶就诞生了。那一片片绿绿的茶叶悬浮在水面上,如同一个婴儿般蜷缩着。水还是白白的,未染上一点儿茶色。蜷缩着的茶叶漂浮在水面上,东游西荡,一片,慢悠悠地沉了下去,又一片,慢悠悠地,茶叶一片片陆陆续续慢悠悠地沉了下去:一片,轻飘飘地浮了上来,又一片轻飘飘地浮了上来,茶叶一片片陆陆续续轻飘飘地浮了上来……反复着,如同舞台上一个个身穿绿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帷幕落了下去,原来着已是压台戏,茶叶全部沉在了水底,不动了,累了,该休息休息了……水无意间已在之歌舞中被渲染了绿色的气氛,不再独守着自己的白色,一层层染上了热闹又不乏寂寞的茶色……
微风吹着,丝毫不影响我“品茶”的好心情,反倒为我送来了阵阵怡人的清香。那是茶独有的香气,清爽半又不缺乏浓郁,有花香的那份逼人又有树的那份清新,给人一种美好的奇妙的感觉,使人精神振奋。浓郁的茶色,清新的茶乡香,使我神游其中,眼前仿佛是一幅春日风情画,又似是一块集万绿于一身的翡翠,虽有斑斑点点的“瑕疵”,却更为这幅画、这块美玉添上了美妙的一笔。看着看着,我真不忍心去打破这份圆满,又被这诱人的茶色和茶香所诱惑着,最后终于“昧着良心”不由自主地偷喝了一口,浓郁的茶色,清新的茶香和美妙的茶味在口中回荡,好美!好香!好妙!我捧着茶杯开始慢慢地品茶,层层绿纱环绕着我们,似乎风也是绿的,飘来的茶香也是绿的了。小口小口地尝,越喝就越感到茶的神秘,茶的不可捉摸……在绿色的茶香中,我看着,闻着,喝着,脑海也开始浮想联翩了……
人生正如一杯茶,我们是茶水,也是茶叶。刚出生时的我们就像那刚冲泡的茶叶,蜷缩着身子,茶水是白的,那时的我们也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没有任何色彩。经过环境的影响,亲人的.教育,我们逐渐舒展了四肢,学会了说话、走路、学习,茁壮成长着。还童心未泯的我们步入了社会,一个大染缸中,稚气的你被熏陶这,随时都可能被染上各种颜色,你要懂得接受,更要懂得拒绝。在人生中,我们又会像茶叶在水中沉浮不定般遭受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机会和幸运,不要以为如何都一样,你的人生如何,你的这杯茶如何,或是淡然无味,或是清香浓郁,或是甘甜,或是苦涩,全在你的一念之间。机会来临时,好好把握,不要让你回首昨天时无味可品,把机会变成自己的幸运,茶就会变得清香浓郁。甘甜的茶很少,人生也很难一帆风顺,但苦涩的茶也并非不是一杯好茶,它同样能使你回味无穷……一杯好茶多冲泡以后,味道也会渐渐流失,直到最后……当数十年后,你一次次品味人生时,味道也会渐渐流失,直到你与地长眠,不要让那时光空虚而过……
看着眼前这杯绿茶,一杯极为普通的绿茶,我从中品到了许多;这杯很普通的茶,我要使它更清香浓郁,更耐人寻味。
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4
最近爱上了泡茶。
架起白瓷的小火炉,在中间点上火,橙红的火焰上放上一把小瓷壶,白瓷。壶中注些水,不宜多,与壶顶相差三分之一即可。趁着水在烧开之前,拈起木夹,在小杯中夹起几朵菊。打开壶盖,将几片菊放入壶中。菊如浮萍般在水面漂浮,层层花瓣干瘪地挤在一块,蜷缩在一起。盖上壶盖,稍待片刻,便听得白瓷壶中“噗突”一声,便可提起把手,将茶倒入杯中。
水即出,香气氤氲,不浓,带着甜甜的淡雅在鼻尖跳跃,并不会停留太久,像清风拂面,转身已千里万里。水汽弥漫,滚滚往上涌,待雾意散去,便会看见白瓷杯中的茶。淡黄色的,近乎透明,只是很不经意,像沾了颜料的笔尖在水中轻轻一点便离开,留下丝丝淡黄色漂在水中,扩散,蔓延,融合。一切似乎无声无息却是确实进行着,在着白瓷的杯中,将阳光反射成温暖的颜色。
举起茶杯,细品一口,菊香瞬间盈满口腔,不浓,淡雅如山间浮云,却又切实存在,袅袅香气,隐约带着些甜,不,应该是甘,一种初触碰舌尖的苦,到滑至喉心的甜,直至滑入胃部却依然徘徊在齿间的香。那种甜不腻人,看似调皮却更显得深沉。与其说像春天新开的花,倒不如说是秋末丰收的果。
掀开壶盖,便可看见一派花意盎然的景象。菊经水浸泡后便化开,蜷缩的花瓣伸展开来,没入水中,却不及底,仅是悬在中央,骄傲得盛开着。淡黄色的花瓣挺得笔直,如新采下一般水灵。拿起一根筷子,往里轻轻一碰,花儿们便打起转儿来,像花仙子打开的裙摆,悠扬。
拈起几粒枸杞和几片红枣,掷入水中,白瓷的内壁便染得通红,很是喜庆。盖上壶盖,将小壶架上瓷台,让那出橙红的火舌舔着这通体雪白的小东西,待得壶中“噗突”一声,便拎下壶,倒出那茶水。
水汽下的茶水透着些许橙红,不淡,却也不浓,恰倒好处着色在瓷杯四周散开一层晕,朦胧如梦里花。细品一口,菊香已不如先前浓郁,但较先前深沉,在枸杞和红枣的甜味下,还透着丝丝的苦,不浓,却真实。
枣的甜不腻人,但较菊浓郁,甜如初春的花蜜,不浓,却清新怡人。而枸杞却有着与枣截然不同的甜,相比之下,杞子的甜如孩童的笑脸,虽不深沉,但纯真,是能够真真切切用心去感受的。
很早以前,听过这样一句话:茶如人生。那时的我年幼,不知其中意味,但现在我已明了。而我以为,准确得说,应该是“做茶如做人”。若一个人把周遭的一切看得淡了,便会在那茶中看见一幅山水画,有花,有树,有人,有喜,亦有悲;但若一个人把名利看得重了,在他面前的便仅是一滩水和几片茶叶罢。
而试问,这世间有谁可以放下名利,把一切看得云淡风轻?恐怕是没有的吧。只是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看见那壶中的山水画,看见那画中的悲喜。
一杯茶下肚,望见窗外的雨已停,泥土的清香扑鼻而来。
再看看那壶里的花儿果儿,心中便很是欣喜。
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5
不懂茶,但对茶又着实喜欢的紧。常喝的茶名曰毛峰,又细又直,墨绿的颜色隐匿着待放的清澈。滚烫的水注入茶壶,茶叶散开的那一瞬间最是迷人。本是瘦长的茶叶,肆意翻腾、涌动,有的在水中激昂地向壶顶泛起;有的兀自在最底层的角落蜷缩挣扎。就在这茶叶舒展的过程中,清香已经按耐不住,率先钻出壶盖,与周围热气蒸腾的空气搅在一起,再度发酵,弥漫于人的鼻尖。
泡茶一定要配好的茶具,什么茶用什么器具冲泡,这都是有讲究的。家里的那套茶具,普通的很,但也难掩茶的风韵——优秀的品质大抵真是很难被埋没的,它绝不因为自己身在并不理想的环境就随之平庸,相反,它会自顾骄傲,展现自己的姿态。
就像眼前这茶,绿的透彻,绿的泼辣,绿的奔放。像一幅山水画,潇洒飘逸。
茶和水是绝配,两情相悦般把各自最美好的部分展现给人们。热气搅着茶叶,榨出茶叶的魂,淡淡苦涩,回味甘香。闻之,已让人心旷,思绪也渐渐明朗而立体;品之,那是大自然最本源的精华,清冽舒心。
茶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茶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息当中占据着重要席位。儒家礼仪的庄重,老庄淡泊的意味,还有佛家清寂的禅境,都在茶中。
陆羽是中国第一品茶高手,世称“茶圣”,他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茶叶的典籍,因为陆羽,才有茶学。
《茶经》成书于唐代,至宋代时,茶已成为家家必备的饮用品,百姓们听书看戏,茶肆成为首选之地。中国人喝茶习惯不同,各地也都有各地的讲究。比如广东香港一带的早茶,还有扬州的荤茶,都别具特色。
茶是如此随性,既高雅,亦可成为市井文化的代表。
真正为普罗大众所接受的,往往是看似平淡的伟大。茶的芬芳,流传千年。
喝茶养性,茶代表着一种人生境界,一种悠然的生活态度。手捧清茗,杯中汇聚的是对人生的体悟,对寒暑沉浮的点滴感怀。
因此在中国人的生活拼图中,茶和酒一起成为人们感念生命,记忆岁月的重要部分。人们甘愿把自己的悲喜愁思寄托在那桌上的杯盏当中,为这两位“挚友”,写下许多缤纷的诗句。
如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他是中国文坛最难以磨灭的一个存在,千百年后,仍然悸动不息。他怡然的生命历程,像茶般甘醇淡然。
东坡先生对茶极是喜爱,为茶留下很多墨宝,相信茶的品质是最吸引他的地方。数次被贬,东坡依旧是东坡,泰然自若,安定如常。也许,他会邀上三两好友,黄庭坚?还是佛印?大概都在。他们一起出行,穿林打叶,寻一处亭,烹一壶茶,填词联诗,谈笑风生。
回归朴实,回归本我。文人过着茶一样简单的生活,书写着不简单的生命光辉,这真令人动容。在社会风气苍白躁动的如今,我倒真是羡慕他们的生活。
不能只是羡慕,我因此爱上喝茶,一直喝下去,但愿喝出禅的味道。
这茶,真香!
以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征文1000字最新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