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西考察调研学习心得体会5篇
关于陕西考察调研学习心得体会5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陕西考察调研学习心得体会5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陕西考察调研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
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考察时强调,“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我更关心的,就是今年以后是不是能够稳定下来,是不是有一个长效的机制,就看这些基本的措施是不是稳定的、持续的。共产党人办事是求真务实的,真正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朴实的话语中尽显大国领袖的为民情怀。
扶贫并不是一时的指标,今年收入达到了标准就万事大吉,要建立长效机制,来保证脱贫不再返贫,彻底消除困扰人类数千年的贫困问题,真正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首先要有“居”,要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为老百姓优化居住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居住的要求随之增高,脱贫攻坚不能只满足于解决群众的房屋不是危房这个初级阶段,还应该关注到用水、用电、用网等生活必需以及村内道路、人居环境等基础建设,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把这些最基本的需求落地见效,需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眼光放长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打折扣地扎实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及各项政策的落实,并建立发展长效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着力农村厕改、污水处理等重点难点,切实解决脱贫后乡村居住环境优化问题。
安居乐业还需要有“业”,要以“骏马扬蹄嫌路短,雄鹰展翅恨天低”的劲头为老百姓创造就业机会。“要住得下去就要靠稳定就业,务工是主要出路。”解决了老百姓居住问题,要“住得下”还要保证其有事做、稳就业。要积极培育创业土壤,因地制宜,积极开发本地资源,发展扶贫产业,在“家门口”搭建创业平台,实现贫困户在家就业。做好宣传,鼓励当地企业为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员开通绿色通道,解决就业之忧。要想方设法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产业,真正让贫困群众也端起“铁饭碗”。
安居乐业落脚点在“乐”,要以“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的胸怀为老百姓转变工作作风。“乐”即心情舒畅、愉快,乐于所业、生活欢愉是每一个人的终极追求。脱贫攻坚就是要让老百姓“乐”,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需要真落实,来不得半点的马虎,要不得半点的形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作风建设,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脱贫攻坚不仅仅是让老百姓在物质上脱贫,还要在精神领域得到满足,首先就是要尊重,要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彻底转变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在群众面前趾高气扬,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让老百姓体会到“公仆情怀”。
关于陕西考察调研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
“房子好了没收入,也是住不下去的。”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乐业才能安居。
易地搬迁后贫困群众的就业工作,一头连着脱贫攻坚,一头连着全面小康,要兑现党向历史、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需要我们瞄准就业“关键点”,做好乐业“大文章”,让易地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实现既住上新房子、又过上好日子。
做好思想文章,激发“想干事”的热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要实现从政策“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从被动帮扶到换发活力,拔掉思想上的“穷根”是基础也是关键,“思想关”不攻克,余关莫论。要坚持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加强思想教育和引领,不断提高易地搬迁群众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激发“想干事”的热情,把大家的思想带上脱贫致富之路,从根本上培育内生动力。要当好“贴心人”,走村入户要接地气、有情义,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把加油鼓劲、振奋精神“润物细无声”地融在拉家常、话里短、交心声之中;要强化“文化扶贫”,把新思想、新理念、文化、科技、卫生、法律等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要加强对“等靠要懒”“码牌”“不养老”等负面对象进行教育转化,引导他们坚定信心、崇尚实干,扎实配合、埋头苦干。
做好能力文章,培养“会干事”的本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业的本领越高强,就业的道路就越宽广。要着力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易地搬迁群众“会干事”的本领,提高“造血”能力,为增收致富增添更多硬核“筹码”,让大家具有就业的选择空间,既帮助实现持续就业,更能增加对幸福生活的信心。在培训对象上,要根据劳动力的身体健康、学习教育、就业意向、家庭情况等,精细划分群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用“小专班”的精准滴灌切实破除大水漫灌的弊端。在培训内容上,要精准分析研判市场需求,把技能培训与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结合起来,开展农业种植、产业管理、电商物流、汽车驾驶、机电维修等培训课程,实现“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在培训方式上,可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集中理论培训和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法,打造全面、立体的技能培训平台。
做好岗位文章,搭建“有事干”的舞台。岗位稳,就业才稳。易地搬迁的地方都是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区域,周边产业基础较薄弱,工厂、企业等较少,就业岗位必然会有所不足。因此,要广开就业渠道,让“想干事”“会干事”的易地搬迁群众“有事干”。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结合本地生态优势、地域优势、文化优势等精心选育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发展设施农业,铺起一道又宽又长的产业扶贫大道。要做实做细就业扶贫,努力补上外出务工、就近务工、打零工等方面存在的断点,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精准对接;开发道路养护员、小区清洁员、生态护林员、河流水管员等公益岗位,优先供给贫困户就业。要广泛开拓就业岗位,统筹推进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生态扶贫、文化扶贫等,全力以赴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岗位。
关于陕西考察调研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陕西进行考察,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一抓到底正风纪》的新闻专题片,“非知之难,行之惟难”,“秦岭违建”的六次批示无不展现着习近平总书记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有拿起“铁锤子”的担当和一锤锤凿下去的韧劲,从小事做起,从难事干起,哪怕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临绝顶,这是“信仰”;哪怕山路难行日易斜,也要上下而求索,这是“担当”;哪怕潦倒新停浊酒杯,也要猛志固常在,这是“责任”。
紧抓环保问题“不含糊”,生活必须带点“绿”。“先人留下浓荫树,后辈儿孙好乘凉。”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价值理念。近几年,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绿色中国”的行动已在华夏大地上悄然蔓延,克拉玛依肆虐千年的“狂沙猛兽”正在被驯服;渭水河畔,多年未见的白鹤现如今已稀松常见;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这一幕幕场景为经济发展保留了“生态家底”,更为地球带去了独特而宝贵的“一抹绿”。作为党员干部,要有“破”的勇气和“立”的底气,“破”就是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固化思维和破除生态环境的顽瘴痼疾,“立”就是要建立制度、定立公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改善环境守底线,实现绿水青山遍大地、金山银山滚滚来。
摆正工作作风“不松懈”,干事创业要务“实”。“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近些年,一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字样逐渐浮现在大众的视野里,较大程度地对国家财产和社会资源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扭曲的政绩观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错误思想,养成了一些党员干部铺张浪费、弄虚作假的工作作风,严重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身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摆正工作作风,把“立马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杜绝“装样子”“打太极”“走过场”的工作作风,着眼长效、立足当下,切合实际找准城市经济发展的切入点,量力而行推动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把资源和财力真正用到发展和民生急需领域,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助力加油。
饱含为民情怀“不忘本”,万水千山都是“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动体现了古人以民为本、利泽民生的思想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考察时曾说,“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以百姓的“哭”与“笑”为工作标准来要求党员干部“以百姓忧为忧,以百姓乐为乐”,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为民情怀。身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在一件件具体的小事上始终保持公仆本色,无间断联系群众、无条件相信群众、无底线尊重群众、无休止依靠群众,以便民、惠民、利民为基本出发点,耐心地为群众答疑解惑,公正地为群众化解矛盾,永续传承“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无我”情怀。“无我”情怀是一种心怀若谷的境界,我们只有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才能把“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体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陕西考察调研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四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点赞柞水木耳“小木耳,大产业”。此举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强带货”。
有消息称:直播带货是消费扶贫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中西部扶贫部门已经认定了3.6万个扶贫产品,价值量达到2480亿元。
此前还有新闻说:多家平台组织了多次支持湖北的直播带货专场,网上掀起“我为湖北胖三斤”“医术我不行,下单第一名”“买光湖北货”的消费旋风。
由此不难判断,疫情“黑天鹅”给经济发展造成了客观上的阻碍和压力,也使本来就有困难的脱贫攻坚任务雪上加霜。然而,“直播带货”有如一缕春风,吹化了负积在“产—销”链上的“疫”冰“贫”雪。从“下单买买买”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是这场战役中的冲锋者;换言之,支持直播带货、支持线上消费,就能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在“战疫”“战贫”实践中做出必答题、交出合格卷,努力谱写同舟共济、携行致远的奋进组歌。
危中有机,置之亡地而后存。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大江奔流,越是遇到山崖阻挡越能激发出势不可挡、雷霆万钧的气概和风采。人类社会也如江河般曲折前进,有希望也有挑战,有危机更有生机。兵法上讲“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韩信在一次军事斗争中,采用“背水列阵”取得了胜利,就是对这条兵法从理论到实践的生动注解。大敌当前,无路可退,回旗反鼓,哀兵必胜。危中之机,往往都是逼出来的一线生机;不到难处急处,绝不会破釜沉舟。一旦釜破舟沉,或可柳暗花明。商务部信息:“今年1至3月,全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宅经济’成为市场热点。”电商年年做,带货常常有,唯有今年,在“防控疫情”“脱贫攻坚”大背景下,成了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更像一缕东风,有可能成为撬动产销变革的劲风、热风。
危中聚力,精神一变天地宽。诞生于民族存亡危机中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战百年,与军阀奋斗、与外敌奋斗,与洪水、地震、瘟疫等自然灾害奋斗,也与贫穷、落后、单一的社会生产奋斗,百年大党早已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有了理想信念的武装,人民群众的精神脊梁就不会轻意坍塌。在“战疫”“战贫”的斗争中,我们看到了舍身逆行的身影,这些身影中,有专家学者、有党员干部、更有普通群众,难能可贵的,还有“90后”“95后”紧跟而上,我们仿佛看到了气吞山河、波澜壮阔的“万里长征图”,他们用牺牲奉献织就了“赴汤蹈火”“逐梦前行”的奋斗经纬。精神一变天地宽。疫情在海外持续扩散蔓延,贫困人口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往往成了发展的“包袱”,而这恰好反衬出我们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的信心和决心。越是危难关头,越能激发并凝聚出众志成城、敢于胜利的团结力,有此伟力,即便是遇到“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也能战而胜之。
危中取胜,风雨无阻向前进。疫情“宅”住了我们的双脚,却“宅”不住创新的思想火花,更“宅”不住激情追梦的奋斗脚步。电商是新业态,是“宅经济”,能摆脱传统产销模式在时空等方面信息不对称的限制和约束,一些贫困地区产销难题或可迎刃而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直播带货”,给电商插上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方便翅膀,既能“战疫”,又能“战贫”,是名符其实的“危中之机”、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我们也常讲“塞翁失马,安知非福”“阳光总在风雨后”。经此一疫,生机勃发,脱贫攻坚,逆风飞翔。我们都做“直播带货”的点赞者、分享者、消费者,新业态就会快速成长为新常态,成为“战疫”“战贫”的中坚力量,成为拉动消费扶贫、引领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关于陕西考察调研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中,“发展”作为高频词之一被反复提及。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中再次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稳”是基础,“保”是底线,从两年前“六稳”政策落实落地,到如今提出“六保”兜底新策,中央审时度势释放出“六稳”+“六保”政策“组合拳”,充分彰显了民生初心、发展决心和必胜信心,在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快速转危为机、稳住长期增长基本面上,为中国发展把脉定向、指明了根本遵循。
“六稳”+“六保”彰显民生初心,重在保住人民群众的“吃饭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十九大报告又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关系民生福祉,是“六稳”和“六保”的交叉点,保住了就业,就保住了人民群众的收入来源、保住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中央历来就十分重视民众基本生活的稳定保障,受疫情影响,目前中国许多企业订单量有所减少,需求还不是太强劲,此时亮出“六保”政策筑牢防线、守好“基本盘”,极大地帮助了民众尤其是困难和弱势人群渡过疫情难关,是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充分体现,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六稳”+“六保”彰显发展决心,旨在把握发展大局的“主动权”。两年来,中国立足写好“稳”字大文章,推动“六稳”工作落实落地,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保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今年疫情席卷全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增速走低,但“六稳”依然在发力,甚至逆势图强。中央在此基础上亮出的“六保”政策,相比“六稳”更加细化,更加重视保障产业链的稳定与循环。在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的形势下,“稳”与“保”统一互补、精准发力,于危中寻机、变压力为动力,尽力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限度,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克服发展困难、战胜风险挑战的决心,牢牢把握住了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动权。
“六稳”+“六保”彰显必胜信心,奋力夺取两条战线的“双胜利”。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有较大影响,但总体上是可控的,没有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发展大势。目前,各行各业呈现快速“复苏”、强力“回暖”之势,也正显示了中国经济在疫情冲击下的巨大韧性。中央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释放出“六保”信号,打出“六稳”+“六保”组合拳,既体现了坚定的底线思维,也显示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充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急难险重中不畏难、不惧战,在攻坚克难的道路上奋进再出发,奋力夺取抗疫情、稳经济两条战线的全面胜利的必胜信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