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党员干部心得体会精选10篇(2)
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党员干部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决战脱贫攻坚党员干部心得体会精选范文四
【点亮“三盏灯”为就业脱贫保驾护航】
4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考察调研异地搬迁脱贫的情况。他来到搬迁户汪显平家里,与一家老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总书记谈到,“要住得下去就要靠稳定就业,务工是主要出路,要实实在在做好就业工作,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扎实推进贫困群众就业工作,点亮“三盏灯”,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引导教育加强培训,下沉基层强化服务,为就业脱贫保驾护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硬仗。
第一盏灯: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增强做好就业脱贫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收官之年,就业脱贫已成为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里路”,就业脱贫不仅能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更能夯实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基础。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清晰认识当前就业脱贫工作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就业脱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抓好就业作为巩固脱贫的重要抓手,不断增强做好就业脱贫工作的使命感。还要从行动上落实起来,进一步落实责任、明确任务,真抓实干,努力在精准对接、精准帮扶、精准施策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做好就业脱贫工作的责任感。一方面压实责任,年初逐级将计划任务分解下达到各级政府,形成任务明确、上下联动、左右协作、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精准数据,“精”和“准”的基础便是底数清,摸清就业脱贫底数才能为推进精准就业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盏灯:引导教育加强培训,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露,精神贫困正在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爬的坡。扶贫最怕什么,最怕贫困户有“等靠要”的思想,不愿意配合脱贫甚至抗拒脱贫。要从思想上引导贫困户自觉摒弃“等靠要”的观念,树立志向,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实现脱贫,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走出去打工就业。通过入户走访,在电视台、报纸开设专题专栏,悬挂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引导教育贫困群众,激发他们自强不息的动力,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要从技能上加强对贫困户的培训,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提高贫困户的就业创业率。根据贫困劳动力文化程度、培训意愿及用工需求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组织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的目标,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创造性。
第三盏灯:下沉基层强化服务,不断提升贫困群众就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习近平总书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尤其要加强工作第一线的组织领导”的殷殷嘱托,指引着广大基层干部奋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下沉到最基层。要从基层上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基层就业服务机构、群团组织和村级组织的作用,鼓励基层干部下沉一线,一方面通过深入乡镇、村组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切实做好贫困群众的就业服务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乡村教师、村支“两委”及公益组织等群体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解决贫困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多措并举帮助务工人员放心大胆走出去、沉下心来干工作,不断提升贫困群众就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决战脱贫攻坚党员干部心得体会精选范文五
【任尔东西南北风 咬定扶贫不放松】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当前,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剩余任务依然艰巨,广大党员干部要巧借“风力”,保持定力,以必胜的决心、信心,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借好政策的“东风”。“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三国时期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大败曹军,决定了天下三分的大势。扶贫工作到了决胜收官阶段,广大党员干部要顺着之前大好的态势,乘着扶贫政策的东风,一举攻下最后的“堡垒”。要吃透上级在产业规划、兜底保障等领域出台的各项扶贫利好政策,针对贫困户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多种渠道脱贫选择。既要实施“短平快”的发展项目,又要注重“以短养长”,让贫困户不仅如期脱贫更能稳定增收。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引导贫困户了解政策,发挥主体作用,掌握技能本领,改进自身短板不足,进一步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力戒懈怠的“西风”。“萧萧衰发倚西风,两岸青山尽识侬。”瑟瑟的西风总会给人带来萧条冷寂之感,让人打不起精神。脱贫攻坚进行到当前,虽已取得许多成绩,但党员干部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行百里者半九十”,广大党员干部要力戒消极懈怠的情绪,始终把脱贫攻坚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迅速行动起来,持续保持冲锋的姿态,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严加大产业就业扶贫力度,深化扶志扶智工作,巩固脱贫成果。既不能小进即满、盲目乐观,更不能放松精神,停顿大意,要做到慎终如初。
常怀实干的“南风”。“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诗中南风所至,便将胡地的沙尘一扫而净,所凭借的是实干苦干的精神。决胜脱贫攻坚同样如此,唯有真抓实干方能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但目前少数地区仍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的现象,如数字脱贫、填表脱贫、突击脱贫等。这些形式主义问题是脱贫攻坚路上的“绊脚石”,党员干部要常怀“南风”的实干精神,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将力气用在下乡入户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上,全方位对扶贫工作进行调研,逐条逐项建立起精准的贫困信息台账,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让脱贫成效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时间检验。
直面艰巨的“北风”。“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正如诗中所说,迈向最后胜利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总还伴随着北风呼啸艰难过程。脱贫攻坚工作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新冠疫情又增加了完成目标任务的难度。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清醒客观地认识到剩余贫困户致贫因素的复杂形势,立足实际,对剩余贫困人口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深挖“穷根”,根据不同情况拿出不同“硬核”管用的措施,避免南橘北枳而水土不服,或依葫芦画瓢而盲目复制。还要严防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的现象,大力做好外出务工农民返岗复工服务保障工作,真正带动剩余贫困人口齐步迈进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决战脱贫攻坚党员干部心得体会精选范文六
【脱贫攻坚“诚”不可抛】
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艰辛、形势严峻,经全党全国全社会多年努力,扶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地区在扶贫工作中依然暴露出诸多如“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行为。
脱贫,脱的不只是物质上的贫穷,还有精神上的贫穷。人穷志不穷,不能等到富裕了,思想上却仍贫乏、愚昧,这样的富裕必然是不会长久的,有其形而无其神,宛如藤蔓无法自立,这样组成的社会也必将是畸形的、经不起打击的。精神与物质同富裕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诚然,在脱贫初期,我们主攻物质脱贫,但底线不可抛。我们不能一味为了赶进度、图省事,直接送钱送物,更不能用直接让贫困人口吃低保等手段,助长不劳而获和“等靠要”等不良行为与习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更要扶志与智,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参观周边脱贫成果,邀请扶贫大学生、有经验的农户、技工开展技能培训,开展党建活动,开分红会、表彰大会等多种形式,让村民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村子的发展,感受到希望,才能提升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精神。
“诚信”不可抛。以系列公益广告助力精准扶贫,究其实,依然要诚信经营,实现口碑效应,而信用是其基石。农户把自家产的土鸡蛋、腊肉,种植的粮食、果蔬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低门槛、易操作,却又能实实在在为当地老百姓带来收入,足不出户实现创业就业。但却仍有人随意辜负,打着“精打细算”的“如意算盘”,以次充好、缺斤少两、虚假销售;还有人发现“商机”,打着扶贫口号高价出售商品货物、甚至不合格产品。我们网购扶贫产品,不仅是方便,更是依托于国家信用的安心与放心,还有支持国家事业的真心与爱心。抛弃诚信似乎得到了利益,但这是短期且非法的利益。这种行为损害的不仅仅是一家店的声誉,而是整个行业、整个地区、更是整个国家的形象。同时被伤害的还有期待共同富裕并采取行动为之努力的人们。
“赤诚”不可抛。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政府有职责,社会有责任,民众有义务。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两大奋斗理想,一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为人民谋幸福。我们党员更应识时局、顺时势,助力实现“中国梦”。把小事做好,把好事办实,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用赤诚之心在贫瘠的土地上播散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我们也相信,终将有一天,希望之花将会开遍中国、带走贫穷,迎来美好的生活。扶贫攻坚期间出现了一批批优秀事迹、优秀人物,他们怀着赤诚之心对实现“中国梦”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感谢你们贡献青春、奉献自我,完美践行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心怀赤诚,实干攻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忠诚”不可抛。我国也全面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集中力量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严不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突出问题。党员干部要谋实事、干实事、抓实效,用行动诠释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在扶贫中仍需正风肃纪,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对于每一笔资金流向都要公开公示、阳光透明,同时要加强资金整合,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但过上“美好的生活”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去开创,用自己的劳动去致富。扶贫,就是你贫困了我们就帮一把,牵着你走一步,但剩下的仍要靠自己踏实走下去。脱贫,是要脱去群众思想上贫困的“枷锁”,把“坐等小康”转为“我要小康”思想,提高困难群众自我发展意识,提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增强村民自我造血功能,并把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脱贫攻坚“诚”不可抛,未来诚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