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心得感悟8篇(4)
最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心得感悟8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心得感悟范文八
【跟着“谭书记”进村入户】
一月的四川青川山区,气温已降至零度以下,山上已盖上一层薄薄的积雪,但大山深处的观音店乡青竹村却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当地老百姓正将木耳、香菇等土特产打包,运往四川成都、浙江东阳……
看着繁忙的村民们,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驻村干部谭红辉感触颇深,两年多来,他一次又一次来到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子,在这里修桥铺路、建立食用菌基地,谋划推进产业扶贫,千年红豆树景观建设项目助推青川县全域旅游……村民们脸上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这大概就是精准扶贫最美的样子吧。”我心想。
自学摩托车 成功动员高山群众搬迁
距离成都200多公里的青川县观音店乡青竹村,是谭红辉两年来的工作地点。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又见到了谭老师。由于挂职乡党委副书记,村上的人都喊他“谭书记”,我还是习惯叫他谭老师。知道我时间紧张,刚到乡上,谭老师就安排我跟他进村入户。“今天让你看看,我在村上‘混’得怎么样。”他严肃的表情中带着特有的幽默。
说着,他便推出了摩托车。在我还在纳闷“谭老师啥时候学会骑摩托车”时,他已经熟练地打燃火招呼我上车了。
骑行在悬崖峭壁间的水泥路上,谭老师打开了话匣子,向我介绍起了情况:观音店乡是典型的边远乡镇,平均海拔1200米,坡高路陡,峰高谷深。“刚到这里时,看着蜿蜒起伏的大山,我就在想,靠双脚入村入户了解情况,那得走到猴年马月去了。”谭老师说到,“经过两天观察,我发现这里的很多人出入都是靠摩托车。”于是,这位“倔强”的川东汉子便自学起了摩托车,“我是驻村干部,是来这里工作的,不能未战先败。”
说干就干,于是谭红辉立即托人买了一辆绿色的二手摩托车。初学摩托车的他还出了很多丑:坡高弯急,摔倒后被摩托车压在下面动弹不得;对面驶来一辆农用车,手忙脚乱直接骑进了排水沟;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车子熄火了也不知道是因为没油了……凭着他骨子里的那股倔强,出行问题得以解决,从此,山村间多了一道绿色的影子。
他骑着小摩托,吭哧吭哧在路上爬行,车挨着崖边,之字道路更急,就这样,他与村干部一起为了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挨家挨户讲政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动员生产生活不方便的高山群众搬迁,终于打消了群众不愿“搬”不敢“搬”的思想顾虑。如今,青竹村4社这5户在新家过上了新生活。
土地“变废为宝” 废渣场上建起食用菌基地
在说话间,摩托车停在了一处食用菌大棚前。“猜猜这里原来是什么?”见我茫然地摇着头,谭老师很是自豪地说,“这里原来是一处修建高速公路时的废渣场,在我手里变废为宝了。想不到吧!”
看着我惊讶的表情,谭老师介绍开来,“行的问题解决了,我肯定就要想做什么。”
在走村入户的过程,谭红辉无意中发现,在一条峡谷中,两旁苍莽的大山郁郁葱葱,植被生长十分茂盛,空气清新,环境优雅。但峡谷中堆弃的废渣,很是让他心痛,“这么好的一块‘风水宝地’,就这样浪费了,太可惜了。”于是,怎么让这块地方变废为宝,让谭红辉茶不思饭不想。
在了解到当地气候适宜黑木耳、香菇等多种绿色农产品生长后,谭红辉眼前一亮,“现在,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纯天然、营养价值高的香菇肯定会越来越受追捧。于是我们根据这个特点,依据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经过多方面考证后,决定在这里发展椴木香菇产业。”
想法形成后,谭红辉立即汇报给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决定依托沟谷纵横的区域特色、持续赋予闲置废弃土地更优使用属性,打造“一沟一特色”的脱贫产业。
于是,沿山布局、纵深面积达10亩的观音店乡青竹村食用菌基地破土开工。“这个成果来之不易啊,从规划到入场、从建设到完工,谭书记基本上是每天盯在现场,一点也不敢马虎”,青竹村的产业发展大户告诉我。用谭老师的话讲,就是“我有责任有义务,让集团的帮扶出成效,让困难村民的日子更好过。”
科技感十足的基地 让村民们领到了“四笔钱”
“走,进去看看。”
进入基地,摆成人字形的椴木成队排开,一眼望不到头。椴木上密密麻麻长满了水嫩的香菇,个头儿已经不小。据介绍,这些椴木取自当地山里生长的青冈木,由它生长出来的香菇木耳品质优、口感好,既生态又环保。
基地内,当地村民管护、采摘一派忙碌。密密匝匝的椴木菌棒、配套齐全的管网设施,使基地科技感十足。谭老师介绍到,以前农户都是靠天吃饭,出菌率很低,引入喷灌系统后,我们就能对湿度进行人工干预了,把山泉水引进来,通过水泵和喷头的调节,使它形成水花状,均匀地洒在菌棒上面。
基地建起来了,如何让村民致富呢?谭老师介绍:“我们通过香菇基地产业,村民能得到四笔钱。第一笔钱是把土地流转,然后按每亩300元支付租金给农户;第二笔钱菌棒钱,基地里总共是3万棒菌棒,我们支付给村民21万元成本钱;第三笔钱是采摘费,香菇长成后,我们聘用村民采摘香菇,每人每天有80元到100元的劳务成本;第四笔钱是烘干费,香菇采摘后需要烘干,这一块我们也是请当地的村民帮忙,支付给他劳务费。”
“确实是这样的,香菇基地让我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正在基地摘香菇的李天寿听见谭老师的介绍后激动地说道:“我在香菇基地打工,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基地每年租金上交村集体经济,我还能参加分红。”
“以购代捐”好办法 让香菇不再烂在地里
在香菇基地的带动下,当地菌类种植户,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今在青竹村,四处可见成行成列种着木耳、香菇的椴木棒子。
“这么多香菇、木耳,好不好卖呢?”
“谭书记,我这两天又摘了100多斤香菇,过几天运过来你可要帮我记好啊!”村民的说话声中断了我的思路。
谭老师笑眯眯说道,“自从集团与青竹村建立了农产品购销渠道,村民产了香菇或木耳,都喊我登记上,等着统一拉走。”
“以购代捐”便是这其中的奥秘。“当时我也为销路犯愁过,不能让村民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香菇烂在地里啊。”谭老师说,“川报集团就是我的后盾啊,还有那么多扶贫单位,以购代捐肯定能行。”于是,谭红辉积极向川报集团汇报,获得集团支持;与对口帮扶的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和东阳市联系,获得订单。
2019年1月21日,青川县首趟“扶贫”产品运输车经过两天两夜的跋涉,顺利抵达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在东西扶贫协作中帮扶观音店乡。为帮扶当地群众脱贫奔康,织里镇组织10个企业,首次在观音店乡开展“以购代捐”活动,认购了40多万元金耳、黑木耳、香菇等扶贫产品。
“本次以购代捐的收益除了一小部分返回给村集体经济外,其余将直接返给参与的农户。”观音店乡相关负责人介绍,算下来,参与的50多户村民平均每户可以增收8000元左右。
在“以购代捐”的方式下,共计采购青川观音店乡贫困群众的农产品160多万元,推动观音店乡食用菌规模达到50万棒,促进了村民增收,老百姓收入增加了,腰包鼓起来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摩托车行走在青竹村里,“谭书记好!”“谭书记下村啊”……问候声不断。“山里的人好,特别知道感恩,帮一点儿小忙,他会一直记着你”,谭老师介绍说。
“刚来时压力较大,自己真没想到能坚持下来。”谭老师介绍,初到青竹村,群众有质疑,甚至有人当面给他讲,“省上来的挂个名,待不了几天”,生活上,由于条件有限,三餐两面的饮食让他着实适应了一段时间。山路崎岖,买来的电瓶车没骑两天就摔倒到沟里报废了。“既然决定到这来,就要坚守初心、践承诺,再大的困难都要克服。”抱着这个决定,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真心实意的帮扶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认可、支持和赞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