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灵气的作文写作指导
写出有灵气的作文,一定的文字功底。新颖的构思,剑走偏锋的勇气。这些就可以达到你需要的结果。这些都是日常积累的,多看看好一点的文学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灵气的作文写作指导,欢迎大家参阅。
写作指导:如何写出创造性的作文
一、引进生活之活水,提供创造之源泉
高中生写作文首先遇到的就是“写什么”的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已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因而忽略了生活这部无字书。生活才是文章的源头活水,要把学生从“无米之炊”的困境中引出,就要引进生活这一取之不尽的活水,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有所思、有所感,不断积累生活素材。为此我开展了两样活动:“谈天说地”和“即兴演讲”。
每周二早读课上,利用二十分钟让同学们“谈天说地”。前十分钟是组内交流,后十分钟按顺序上台讲读自己的文章,进行全班交流。文章在课前准备好,内容包罗万象,从茫茫苍穹到鸡毛蒜皮,从国内外热点新闻到自己内心的点滴感受,只要有真情实感,有创见都可以进入“谈天说地”。如孙强同学的《WTO与中国农业生产》、《女权运动之我见》,孙超同学的《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2050年星际战争》都是“谈天说地”的精品。从题目就可知他们不再一味地沉溺于封闭的“读书─应试”环节之中,而是处于写作主体的地位,思考社会,感悟人生。
每周一、三、五语文课前3到5分钟是“即兴演讲”,栏目有“时事追踪”,要求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时事并对热点事件进行点评。“今日说‘法’”介绍新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写作方法,给大家一些启迪。“都市风景线”以清新的笔调描绘身边自然景物或进行人物速写……
这样活动一搞,学生就感觉到生活是如此缤纷绚丽,值得写的东西太多了。从而促进他们课外多观察,积累素材,为作文输入新鲜血液。
二、引进创造性阅读,启发创造性思维
仅仅有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是不够的,具备创造性思维才能写出风格独特的文章来。灵感的火花怎样才能激发出来呢?爱默生说“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这给了我很大启发:用创造性阅读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作灵感!
由于读者和作者同样是生活的参与者和感悟者,高中生和作家相比,对生活的解读毕竟肤浅,甚至幼稚,但只要出于真情,应该说两者是相通的。
创造性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和作者的某一见解,某一种情感发生共鸣,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捕捉,加以生发,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或者是借题发挥,就作品的内容或形式的某一点加以发挥。教完《荷塘月色》后,我把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周作人的《乌篷船》四篇散文打印给实验班学生自读后自己命题写作,老师只是对作者作了适当介绍,结果学生写出了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如许阳阳同学在《生命的辙痕》里写道:“这样,平生我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夜,黑夜在不透明的视野中撕絮般无声裂开。……这场角斗充满了恐惧与怨愁”;有的从作者的人品方面借题发挥,对朱自清和周作人的人品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比较。美文打动了学生的心,开启了灵感的闸门。创造性阅读激发了创造性思维。
三、引进人文精神,进行美的创造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精神在膨胀,人文精神在渐渐失落。由于应试作文的误导,种种作文技法、作文辅导资料铺天盖地,作文教学走向了“技术主义”,形成了从文出发而不是从人出发的作文教学格局。因而学生作文充斥着“文字化妆”(林清玄语),很少顾及“精神的化妆”,更谈不上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文章浮躁、空洞,缺少灵性。
所以,中学生作文应返朴归真,回到“做人”的根本上来,即为做人而作文,以作文促做人。在作文活动中始终启发、调动和维护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把作文作为他们自觉目的,把作文过程升华为审美过程。通过让学生把摹仿美和创造美结合,符号美和经验美结合,从而把主体精神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在更高的层次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为了让学生的文章写得有深度,有广度,有人文气息,有美感,我为他们借阅了大量的杂志,如《读书》、《读者》、《美文》等,让他们在学者、作家的精神世界中汲取浓浓的人文精神,养成反思和人文关怀的思维习惯。在那些至美的艺术世界中领略美的风光、感悟美的真谛、酝酿创造美的冲动。
写作指导:怎样让文章语言“活”起来
一、语言要简洁,求准确性。
1986年,国外某报为一场足球赛组织了一次“最短的报道比赛”。各报记者蜂拥而至,都跃跃欲试地想夺头奖。评选结果,头奖被一篇只有三个字的报道夺走。这篇报道是:“──0:0。”它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简洁美。因为这两个队技术平平,最后又踢成平局,实在没有什么可报道的。只有终场裁判员的笛声,向人们宣告了比赛结果。作者正是捕捉了这个镜头,用了三个形象的字写下了这篇报道,这真不愧是语言简洁的佳作。要使语言简洁就要在遣词造句方面灵活多变,简洁有力,恰到好处。又如,千古传诵的王安石的七律《泊船瓜洲》,据说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王安石在写作时改了四次,先是写成“到”,后改成“满”,又改成“入”,最后定为“绿”。“到”、“满”、“入”三字就诗句内容来说,已是不错了,但与“绿”字比较起来,毕竟还是抽象的,不能引起人们的联想;而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动活泼、色彩鲜明地表现出来了,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一个简洁的“绿”字使文章意境更美,味道更足。
二、语言要得体,求规范性。
有个同学写自己与母亲去果园摘采荔枝,看到到处是挂着红彤彤的荔枝果,母亲禁不住发出了感慨:“多亏了党的富民政策,多亏了科技兴农!‘三个代表’思想让咱果农走上了小康路。”试想,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在劳动时,会说出这样的“心里话”吗?显然,这个学生的作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是不得体的。语言要得体,首先必须注意文体色彩。又如,有同学写自己腿有残疾的同桌:“他上肢拄着拐杖,艰难地移动着下肢,终于爬上了山顶。”“上肢”、“下肢”是科技术语,用在说明文中就得体,现在把它用到记叙文中,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语言要得体,其次要注意时代色彩。一个时代的语言往往有着与其他时代不同的特色。比如,鲁迅作品中的“伊”,在当时是得体的,如果有同学现在还用“伊”代替“她”,那绝对是不得体。但让古人开口说:“WTO”“拜拜”“帅呆了”就是不得体的,而让现在的青少年人嘴里冒出“哇塞”“酷毙了”“美眉”等新潮“另类语言”,我们感觉不是失体。语言要得体,还注意环境色彩。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其语言和情态都是不同的。比如有个学生写父亲出差,自己与母亲到机场送行:“父亲分别跟母亲和我亲切握手话别。父亲的双眼充满了坚毅的目光,他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说:‘我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归来。’”这哪像是亲人话别,倒像宣誓。在主席台上讲话慷慨严肃,非正式场合讲话随便轻松,和人谈判字斟句酌,与亲人在一起温柔调皮,如果我们写作时不考虑这些环境因素,语言就会失体。
三、语言要连贯,求一致性。
文从字顺,表意连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言能力。“连贯”是指表达的观点、角度、风格一致,读起来自然顺畅。比如,有同学文中写到:“小明抓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这一句从叙述角度讲,叙述对象应是小明,可是“终于把他找到”这又把叙述对象变成妈妈了,因而前后句意就不连贯了。如果把“终于把他找到”改为“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前后人称就一致了。除了要注意叙述角度要一致外,还要注意内容照应的一致、情境的一致、句式的一致和顺序的合理。又如,
四、语言要生动,求形象性。
重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格的运用,常常能使文章语言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比如,“目送着小明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突然觉得他越来越高大起来。”一句巧用双关,“高大”隐含着形象、品质高大,耐人寻味,增添了文章的美感。有时在文章中适当运用一些口语和俗语,也能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又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别看我平时一本正经,闷声不响,其实当没有旁人时,我就‘原形毕露’,玩性大发。”句中妙用俗语“原形毕露”,增强了说服力。有时在文章中适当使用修饰语(即选用拟声词、摹状词、色彩词、数量词、形容词),让画面充满立体感,也可使文章烨然生辉。前苏联作家陀思耶夫曾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这个句子显得呆板,不形象,应写成“有个小银元,从桌子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你瞧,改后的句子灵活运用了动词“滚”“跳”、拟声词“丁丁当当”,多么具有动感,使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得到了调动,印象更加深刻了。此外,在文中,如果能灵活运用排比等句式,可使文句如行云流水,文势跌宕起伏。比如,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一学生这样写道:亲情是一封家书,“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亲情是一句问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亲情是一个眼神,“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该例中,小作者围绕“亲情”,一连引用了三句诗,文章因为诗的引用,意蕴丰厚,很好地阐发了“亲情”。
写作指导:中学生写好杂文要注意几点怎样写作杂文?
①大处着眼,小处落墨。杂文是说理的。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它具有普遍性。理的普遍性越强,杂文内容就愈有深度。这就是大处着眼。因此要大处着眼,就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党的方针政策的高度,居高临下地抓住那些现实生活中突出的、人们关心的、有震动性的问题。选题的方向和范围确定之后,就需要选择突破口。杂文敏锐、短小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突破口宜小,宜具体,这就是“小处落墨”。小处落墨,就是选择一些极细微平常的小事,引伸开去,联想生发,阐发出大的道理。
②精炼形象,规划虚实。杂文的形象是说理的形象,为了说好杂文的理,就要精炼形象。要精炼形象一是要精选形象因素,二是要巧妙地组合形象,三是要鲜明生动地勾画形象。规划虚实,是就杂文的说理而言的,寓于形象之中的理,谓之虚;用抽象语言陈述的理,叫实。杂文写作,何时虚出,何时“实”出应巧妙安排。
③融铸感情,泼辣犀利。杂文总要表现出强烈的喜恶爱憎、褒贬扬抑,这就要融铸感情,融铸感情要抓住三个环节:融情于形象,融情于事理,直接抒情。泼辣犀利。是杂文的风格,这是它的战斗性所在。要做到泼辣犀利,需抓好两上环节:语言简短有力,恰当运用讽剌。
中学生如何写好杂文
杂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短小,形式灵活。杂感、随笔、短评、札记、书信、日记、编后、序跋、演讲等,都可以成为一篇好的杂文。
杂文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杂文通常在三、五百字到一千字左右,几千字的很少。它笔墨不多,言简意赅。?杂文篇幅虽然短小,取材却广泛多样。点滴的感受,片断的思想,鳞爪的观察,大至宇宙,小到微尘,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新闻时事,奇谈趣闻,皆可入文。作者评人、议事、说理、录言、记闻均可。
二、敏锐迅速,泼辣犀利
杂文对生活的反映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正如鲁迅所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且介亭杂文·序言》),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自下而上的血路来的东西。”(《小品文的危机》)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报刊上发表了大量针对社会现实和公众思想而写作的杂文,更使杂文成为广大读者喜爱的文体。
三、冷嘲热讽,幽默风趣
杂文常常运用讽刺和幽默的写法。即通过轻松风趣的语言,采用影射、讽喻、双关、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或无情嘲讽中,揭露生活中的假、恶、丑。?应注意的是:一,以歌颂为主的正面说理的杂文,不一定要用讽刺。二,不能滥用讽刺,也不能不看对象乱用讽刺。
四、说理形象,议论生动
杂文评人议事应该形象、生动。它要求通过具体事物的描绘,把“理”寓于形象之中,使读者通过艺术形象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杂文的形象性与小说、戏剧的形象性不同。小说、戏剧的形象性要求通过一系列完整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和多方面的人物描写,来塑造完整的形象,而杂文只是对形象作“一鼻一嘴一毛”的勾画,显出生动的“活态”来即可。如鲁迅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以“落水狗”比喻失败的敌人,以“叭儿狗”比喻专事谄媚的奴才。所以说,杂文是形象与说理、诗与政治的有机结合。
相关文章:
1.作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