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高中写作指导之立意
写作指导:高中写作指导之立意
随着中考的步步逼近,很多同学感到时间的紧迫和自己的紧张。阅读不知如何下手,作文不知如何开笔,很多棘手的问题摆在眼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作文指导之立意,供大家参阅。
高中写作指导:探异寻奇立意
考场作文立意多求稳妥,但是有能力的考生以“险”取胜,“意”在人外,闪出智慧的灵光,令人读后不禁拍案称奇。这种“奇异”指的是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超过或突破常规写法、常规文体,“非一般化”,也就是“领异标新二月花”,也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是一种创新。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有新奇独特的感受和心得。例如,同是看赛跑,鲁迅先生却赞美“那虽然落后而非跑至终点不止”的人。他把着眼点放在“不耻最后”者身上,发掘出他们身上的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这个立意与众不同,不但新奇,而且深刻。那么怎样“寻奇”呢?
1.有敢冒风险勇气。出奇是一种可贵的创新思维,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没有一点冒险精神,满足于四平八稳,如何能摧枯拉朽,推陈出新?凡有创新品质的考生,即使在大的立意观点方面一时无法全面突破,也应尽量在细小的方面“跳一跳”。
2.有拒绝平庸气度。拒绝平庸就要突破模式的束缚。模式是出奇的死敌,只有突破模式的桎梏,不顺从既定的思路,采取灵活多变的思维战术,多方位、跳跃式地从一个思维基点跳到另一个思维基点,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才能让创新的思想在蓝天上自由飞翔。而没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则容易流于平淡、落人俗套。
3.有全面辩证认识。“寻奇”要有基础,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会走火入魔,沦为猎奇或胡说八道。“寻奇”也不会是横空出世、亘古未有之奇。对多数考生来说,只能是较之一般人在某一点上或新一点,或深一点,或广一点,或巧一点。
注意:出新,要有个前提,那就是考生要有一定的基础,在平时的阅读写作中,有相当的积累,否则,一味的讲究新奇,“新”的东西可能是“空中楼阁”,因而要慎用。
高中写作指导:虚实转换立意
可分为避实就虚与避虚就实两法。所谓“实”,是指实在地写出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情、理;“虚”指抽象地写,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它能跳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虚写与实写,是相反相成、相辅相生的。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驰骋想象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实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接的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
1.避实就虚法。
所谓“避实就虚”,就是完全避开实实在在文题内容,从侧面着手,寻找与文题内容相应的感官、意识、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虚”的内容,进行含蓄表达。所谓的“虚”,具体说来也就是:假托的,主观的,抽象的,隐含的,未来的,未知的等内容。避实就虚,可是文章显得空灵,飘逸,又可收到气氛浓烈,想象飞腾的效果。当前盛行的话题作文命题形式,很多适于用这种方法。
虚写,需要运用相似联想行文,多采用比喻手法。
如由真实的“桥”可以联想到“感情的沟通”“友谊的珍贵”;由“家”可以联想到“珍贵的亲情”“人间的温暖”;由“根”可联想到“心灵的归宿”“祖国的统一”;由“水”联想到“勇往直前的品质”“水滴石穿的精神”……
如上海高考作文《面对大海》,若单纯写景,只将所见所闻,化为文字,停留在表象的描述,缺乏深层思考,自然不能让读者有所启迪。若由大海联想到“豪情壮志”,又想到精卫填海的意志和毅力,再想到李斯的“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最后归纳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启示人生哲理”,这样就能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
可见,“避实就虚”有两大好处:其一,思路畅达,行文自由;其二,便于挖掘,求深求新。若单单实写,内容往往浮于表层,没有深度;一旦避实就虚,则可更见深意,使描写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也可使读者因想象的驰骋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
当然,虚写要以实写为基础,如果只是孤立地虚写,则必然流为空虚飘渺,使文章空泛贫乏,失去表现力。
高中写作指导:以小见大立意
可分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两法,但都是以小见大。小处落笔,大处着眼,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小现象,但是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这种技法叫做以小见大法。运用此法便于选取材料,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挖掘,耳闻目睹,琐屑小事,俯拾即是,皆可作为写作的素材,运用此法便于把握材料,较之大题材容易驾驭,不至于顾此失彼,力不从心;运用此法感染力强,题材和主题之间的反差很大,足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用以小见大法立意,要努力挖掘典型材料的典型意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从一定的思想高度来审视材料,但不要脱离材料的实际情况为“大”而“大”,随意拔高主题。
1.大题小做。
大题小做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最终与“小题大做”一样,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大题小做,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整体事物的神髓。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意思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取其与此联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大”。大题小做的要领如下:
(1)宽题窄作。一般限制的方法是在标题前面加修饰语,也可在后面加中心词,还可前后都加。如“父辈”可写成艰难的父辈、父辈的辉煌、父辈的遗憾、父辈——执著的一代、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
(2)见微知著。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八百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一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如椽大笔,不一定篇篇都是庞文华章,倒是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
(3)不嫌琐细。所谓因小见大,不是夸夸其谈,无限上纲,故作惊人之笔,而是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立意,从而发掘出最本质的一点,触类旁通,引申扩展,收到立片言以居要,以一目能传神的效果。选取最尖锐、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那一点,“见人之所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来。
高中写作指导:多向思维立意
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如2003年高考作文,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逆向立意法,又可称为“反弹琵琶法”。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如一道云南高考题:“一个女孩趴在卧室的窗台上,她看见邻居正在埋葬一条小狗。这条小狗很可爱,小女孩平时常和它嬉戏。看见小狗悲惨地死去,小女孩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便把小女孩带到另一个房间,打开了另一扇窗子。从这个窗口望出去,那是一个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玫瑰园。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境顿时开朗起来。老人慈祥地对小孩说:‘孩子,你开错了窗。’”在上述材料后提出下列要求:“小女孩是不是开错了窗?请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中的“是不是”“思考”等词语,为考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不少考生都认为这个小女孩“开错了窗”,把文章的主旨定位在“应用乐观的眼睛看世界,否则满眼都是悲惨和伤感”上,结果大同大异,缺少创意。有位考生独辟蹊径,认为“两扇窗子都没有开错”,当代少年的感情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既要用乐观的心态欣赏窗外的阳光,又要以同情的目光关注窗外的不幸;既要乐其当所乐,又要悲其当所悲。失去了对弱小者、不幸者的关爱、同情乃至哀伤,这样的感情世界是不完整的,缺少人文色彩的。这位考生发人所未发,其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纵向立意法,即着重从时间发展的角度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纵向立意。人和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看法、情感、态度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对“珍惜”话题,我们往往不是天生就懂得珍惜,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由此可以纵向立意:学会珍惜;终于懂得珍惜……
横向立意法,即着重从空间联系着眼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横向立意。世界上的人和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如“珍惜”话题,珍惜地球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生命才能提升生命的价值;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你会更加幸福;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珍惜绿色就是关爱生命;珍惜时间就是延长生命;生活因珍惜而更加美好;人生因珍惜而精彩;珍惜你所拥有的你会更快乐……
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这是一种辩证思维。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如论述学习“苦与乐”,一般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换一种眼光”呢?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却也有人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吃不着苦的苦,比吃得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再如“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会因人、因事、因时空等因素不同而存各种错综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对待地震灾难,亮出“国殇是一场悲剧,然而,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团聚”的观点……这样认识、立意可会更高一筹。
高中写作指导:高视阔步立意
文章只有一个终极目的,那就是表意!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确立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没有中心立意的文章是肤浅杂沓而没有灵性的。词句如衣饰,立意乃精魄。过好立意关,当慎。
一是“意在笔先”,立意是战略决策问题,所谓“思路决定出路”。即使先想到的是许多感性的事例材料,也要上升到理性的意旨上,才能正确地决定取舍和选取角度。具体地说,写文章时要记得问自己:“你的文章有中心句吗?”文章所立之意,即中心句,应明确地在草稿纸上写出来,甚至用下加横线标出全文中心句,以避免无立意而行文;全文中要有中心句,甚至各段中有主句,这样有利于(阅卷者)阅读,有利于(写作者)写作;没有立好意而作文,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立意要有“回答话题”的意识。这是指立意要对准话题,如:“体贴”话题的立意——人生处处有体贴;细微的体贴见威力;我融化在体贴的温馨里。又如“花一定要香吗”话题的立意——花不香也可以美;化作春泥的花更美丽……
三是立意要追求“活”“深”“新”,要多方探寻,扬长避短,择优选取。
审题和立意密切关联,我们再将两者比较一下:
审题——戴起你轻松的“镣铐”,立意——跳成我潇洒的“舞蹈”!
“镣铐”下,不能步履蹒跚,“镣铐”下,须寻求舞姿的潇洒自如。
善于立意,是写高质量作文的关键。下面分述一些立意技法以供借鉴。
所谓“高视阔步”,就是指作文要“大气”,有高足阔步之态、英特超迈之姿,写出气慨不凡的文采。有高远的立意,要有才识。有了才识,就具备了发展创新的意识和气量,就从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与选择目标的能力,就能形成独立之见,就有了超越平庸、钻坚仰高的气概和胆略;有了才识,就有了创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对机遇和挑战,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才识是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同学立意不高远的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那么文章怎样才能写得立意深远而有才识呢?
1.力避平淡放眼高远。深刻高远,总是从宏阔而高远的心灵视野出发,立意总是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到作文中,不就事论事,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在超越中,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如“习惯”,多数考生就习惯写习惯,或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或性格习惯等,自甘平庸,流于一般。若能从宗教谈到哲学,从理性高度对习惯加以思考,从科学谈到政治,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习惯进行反思,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习惯发出挑战,这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习惯了。这种习惯自然超越了一般,显示了非凡的才识。
2.古今中外纵横驰骋。针对一个问题,多角度分析,多方向探寻,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发散思考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维。“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它由过去、现在、未来三部分组成。“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由“水”想到长江、黄河、黑龙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国的江河湖海,都属横向思考,它能使认识向四周延伸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