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游颐和园作文600字
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布的小径相连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颐和园
早就听说颐和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这里到底有多好呢?只有一饱眼福的人才能体会得到。今年暑假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颐和园。
颐和园的大门口,人可多啦!有一队队的小学生,举小旗的旅游团,三五成群的游客,还有陆陆续续前行的外国人。我眼前就有一位外国老人坐着轮椅等着买票呢!进了大门,爸爸问我:“你想到什么地方呢?”我说:“想去划船。”然后我们就来到了码头,租了一条脚踏船,向昆明湖的南边划去。
昆明湖可真大呀!一眼望不到边。湖里有很多的船,有的向东划,有的向西划,还有的碰撞到了一起!岸边的柳树远远落在我们的后面,眼看着十七孔桥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决定从中间最大的那个桥洞划过去,于是我们加快了速度,船一会儿向东摆,一会儿向西摆,我不断地调整方向,使劲地蹬呀蹬呀,接近了,又近了,仔细看去,眼前的十七孔桥壮观极了:中间一个大孔,两边各有八个小孔。妈妈说,十七孔桥是颐和园中最大的一座桥,长达150米,桥栏望柱上有500多只石狮子,神态各异,无一雷同。我高兴地直拍手,真想上去摸一摸可爱的小狮子。桥上的行人密密麻麻,桥下的游船来来往往,桥上的游人和湖中的我们,大家都成了亮丽风景中的一幕。
十七孔桥的南面,湖面也很宽,不时有一两艘画舫向远处开去。湖水里长满了水草,一不小心船就会被拌住,我们很快离开了那里。绕过南湖岛,向玉带桥方向划去,妈妈一路上拍照,远处的万寿山,周围的参天大树尽收眼底。美丽极了。在颐和园里,我们还参观了佛香阁,四大部洲,欣赏了万寿山中形态不同的老树,为我回家做画积累了很好的素材。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颐和园,我喜欢颐和园!
颐和园
游览过北京的人,都爱提起颐和园,就像谈起自己最熟悉的朋友,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怀念。那曲折别致的假山,绿水围绕;那玲珑剔透的楼阁,耀人耳目;那青翠繁茂的树木,令人陶醉。把它比作一颗出土的明珠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如果你去游览一番,再细细咀嚼,就更会觉得这一比喻是恰到好处了。
法国有位传教士曾这样描述颐和园:“----以人工叠石成小山,有高二丈至五丈者,联贯而成无数小山谷,谷之低处清水注之----谷中池畔有庭院,有敞廊,有花园,有瀑布----山丘之上遍栽林木,而以花树为多,真人世间之天堂。”
全园的中心是一座大山,那高耸的假山全由黄石堆砌而成,山下流水淙淙,传来一片悦耳的声音。山上树木葱笼茂盛,清香扑鼻;沿路怪石嶙峋,花草参差。更妙的是,在山腰看围墙,只见一条砖瓦砌成的石龙盘绕而上,栩栩如生,好像真要腾云驾雾飞越而去。再往上石梯就比较陡峭了,蜿蜒曲折,有时能看见山顶上的游客,听到他们的谈笑声,但真要到顶,还要努力呢。终于到达山顶,鸟瞰全园,楼台亭阁掩映于绿水青山之间,气势雄伟,煞是好看。
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布的小径相连接。即使严寒的冬天,连绵不断的峰峦仍披着绿装,色浓似染,空气清新。漫步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颐和园放射出的光彩,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说:“颐和园,美丽的园林,是我们的!”是的,的确是的,颐和园是一颗镶嵌在广阔国土上、镶嵌在人民心头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颐和园之行
去年五月一日,我在首都北京游览了驰名中外的颐和园。 从我们住的白石桥走大约五公里就到了颐和园。这时的颐和园正值春季,像个美丽的大公园。在一座座布满琉璃瓦,金碧辉煌的宫室旁,不时嗲温暖追着奇花异草俊俏的身影。合欢树、太白花、千年古松……这些花草树木形态各异,颜色不一,衬托着富丽堂皇的宫室,很值得观赏。
我们走上了一条五彩的花石子路。粗看上去小路上碎石凌乱不堪,五花八门,可细细研究,却大有意趣。五彩的石子组成了各种图案,或花草、或人物、或宫室、或器皿,真是美丽动人。
顺着小路一直往前走,就来到了闻名于世的长廊。据说,这是慈禧太后为了观看昆明湖上的景物而建造的。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踏上了长廊。长廊很长,一眼望不到头,长廊的顶有二百七十三个五彩间隔,每个间隔里都画着五彩的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侧有红柱,红柱之间由绿色的围栏相连。绿栏很低,人可以坐在上面欣赏昆明湖的美景。
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望去,一座玲珑宝塔耸立在山上,这就是佛香阁。
登上佛香阁,向下眺望,园内的景物大半尽收眼底。正前方是赫赫有名的昆明湖。昆明湖湖面很静,像一块翡翠。小船从上面轻轻滑过,留下一道浅浅的水痕,仿佛是划在翡翠上的一条碧痕。微风吹过,水面荡起粼粼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浮光跃金,十分好看。远处,十七孔桥的影子倒映在水里,模模糊糊的,不清楚,不真切。
夕阳西下,我从佛香阁上下来,怀着万分喜悦的心情,匆匆走出园门,结束了一天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