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素材名人事迹
初中生作文素材名人事迹
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云: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生活是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的源泉。 名人素材可常用于我们的作文中,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名人事迹的初中生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生作文素材名人事迹一
牛顿不谦虚
艾萨克·牛顿和罗伯特·胡克都是英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两人曾在光学研究上发生了严重分歧,经常为竭力维护自己的理论而争得面红耳赤,却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
胡克虽然是个大科学家,但不仅长得矮小,而且还严重驼背,牛顿在说服不了胡可的情况下,决定另辟蹊径。于是,他在1676年2月5日致信胡克,其中用这样一句话来“恭维”对方:“如果我看得更远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多少年过去了,不知内情的人都把牛顿奚落胡克的这句话,当作了谦虚,人们把牛顿热爱科学的故事用作教育的材料,却忽视了这句“名言”真正的来龙去脉,只能说是一个被人为误传的美丽。
初中生作文素材名人事迹二
萧伯纳:情书也浪漫
继莎士比亚后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萧伯纳,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也留下了一摞摞情书,是个典型的好逑者。他疾恶如仇的品格和渊博的学识,使他敢于坦言、善于流露人与人之间的赤诚和真情,虽然有时不免引起一些人的误会,但更多的是融合。
从1892年起,他和英国历史上有着容貌之美、性格之美、心灵之美的最伟大的女演员爱兰·黛丽保持了三十多年的书信联系。三十余年的人生变幻,世事变迁,他们一直意气相投,通过书信维持着纯洁的友谊。
爱兰和萧伯纳之间的友情有着纯洁恋爱的性质,她对待友情的态度要么真挚热烈,要么毫不流露。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朋友就是她的情人。她敬重有智慧的男子,同时有着慈母的天性和敏锐的恻隐之心。爱兰和萧伯纳之间的通信缘于想帮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音乐家的忙,当时做音乐评论记者的萧伯纳顺水推舟,伸出了援助之手。与此同时,两个擅长笔谈的人自然而然萌生了倾慕之情。
萧伯纳和爱兰之间的书信往来,就像在喜剧舞台上一样。彼此都想让对方觉得快活有趣,绝对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动机。爱兰以为,她之所以能安然渡过一切艰难困苦,完全是因为自己有一种从未做过错事的感觉。萧伯纳给一位好友去信时说:“我和爱兰彼此的寓所虽然距离很近,只要付出一先令的马车费便可以往来,但我们从来不曾私下秘密会面过。”
在考特剧院排练室,他们有过一次会晤闲谈,但被贸然走进来的年轻的美籍演员詹姆斯·卡鲁打断。就在那一刻,求偶甚苛的爱兰一眼就认定了卡鲁做她的丈夫,幸运的卡鲁被她毫不犹豫、不可思议地装进了自己优雅的、温情脉脉的口袋。
即使如此,在萧伯纳心中,爱兰永远是年轻而美好的。萧伯纳后来整理出了给爱兰的书信集,他在序言中说:“也许有人会埋怨这一切都是纸上的,但要记住:人类只有在纸上,才会创造光荣、美丽、真理、知识、美德和永恒的爱。”
初中生作文素材名人事迹三
毕加索的三幅肖像
我看到了毕加索的三张肖像。毕加索出生于1881年,卒于1973年。作为一个画家,他画风多变,数量充沛,在20世纪旁出无人。
1904年,他才二十出头,只身来到艺术之都巴黎。年轻的他发脚不齐,头发油亮可鉴。他很严肃,但微微翘起的嘴角更多的是笑意。他的眼神里蓄满生命的汁水,他还是一株青绿的嫩芽,未经风雨,整装待发,对人世有好奇,对人生有自信。
到了1917年,毕加索已过而立之年,他已经开始探索立体主义,并小有成就,举办过一两次画展。他端正地坐在蒙有窗帘的室内,衣冠楚楚,发线泾渭分明,梳理得妥妥帖帖。他的标志性的大鼻子闪闪发亮,盘踞在脸中央,象征着他试图融入社会人生却不很顺利。每一个人都需要调整适应,才能与社会人生相安无事,天才绝世如毕加索也不例外。他的嘴唇因爱情更加柔软多情,嘴巴略张,似乎有表达的冲动,也好像还有动摇——因为他对未来有了期许,而未来并不确定。十多年前,他不会动摇,因为任何可能都是未来,反而无所谓。他的眼神是一潭绿阴覆盖之下的水面,轻微地慌张摇动,思索,探寻,也等待安慰与鼓励。
最后一张肖像摄于他的晚年,应该是20世纪50年代的。他老了,秃了头,额头和面颊上有深深的皱纹,但他从未如此迷人过。他的眼睛陷得更深,但强烈聚光,直视人心。他已看得太多。他的嘴角较壮年有些许干瘪,但坚定地抿住。他已表达太多。如今的他不轻易发言,因为他太熟悉社会,一说,就是至理名言。即使是他的大鼻子,也因个性鲜明的目光和嘴角,突兀的轮廓神奇地改善了。他的脸是和谐的。
他想做的已经做了,他的心是平和的。他甚至恢复了儿时的顽皮,他说:“你们期望我告诉你们什么是艺术。如果我知道,我将据为己有。”
——这多像每一位凡夫俗子的人生演义啊。年轻时自信快乐,中年妥协而获得成就,晚年则可从心所欲,东方的孔子几千年前就曾总结过的人生规律。即使为毕加索,也不过是这样的人生轨迹,想来让人心灰意懒,又不免在阳光里伸个懒腰,不管怎样生活,都很好,都很好。
看过“初中生作文素材名人事迹”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