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一作文话题范文
期末到了,月考分数高低何足挂齿,平时名次浮动纯属正常。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作文话题,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作文话题(一)
小人物的价值
2020年高中名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作文题:窗外一只小雀,它不会飞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楼檐,生存于市井之中,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它那么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视眼中的一个黑点,连逗号还是句号都看不清。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求偶时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是分号。
它们被人所起的名字,是麻雀。
【文题解析】
材料中的麻雀生活图,所体现的无疑是市井乡间那些平凡而普通的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也就是所谓“草根”的象征符号。根据材料各处重心,可得出如下立意:
(一)从麻雀的角度:
1.虽然平凡,也能坦然自适;
2.虽然平凡,也自有其幸福;
3.虽然平凡,也自有其价值。
(二)从人与麻雀关系的角度:
1.有些人或事物虽然渺小平凡,却是我们生活中的另一面风景;
2.有些人或事物虽然渺小平凡,但同样应该值得我们尊重。
【佳作赏析】
蝴蝶虽小,但它让百花齐放,它让世界变得万紫千红;水汽虽小,但它汇集了蓝天中自在的云朵,它让天空不再单调;麻雀虽小,但同样给我们的世界添彩,因为它平庸而不自卑,因为它心中有着对生命价值的信念。
小人物可以有不一样的精彩,就像小麻雀可以成为点缀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
小人物有感天动地的孝心,因为他有着感恩的心灵。一根布袋可以带带相传,陈斌强从妈妈手中接过布袋,像妈妈背起自己一样背起妈妈,坚持不懈,是妈妈对他的爱教会了他如何爱,是妈妈的一句“我要和儿子在一起”教会了他如何爱,是妈妈脸上洋溢出的天真的笑教会了他如何爱。他一定没有想到自己这样的做法所带给自己的是“感中国人物”,他的孝足以感动我们,感动中国。“孝更绝伦足可矜”,他是感叹号,让我们感叹,让我们敬佩。
小人物有甜甜蜜蜜的爱情,因为他有着对生活的热情。一根拐杖,一根用旧了的药箱,一件穿了很久的白大褂,一抹暖人心的笑,这就是热爱生活的周月华。当她的生命开始有艾起的身影时,她有了左腿,她的行医路上不再只有沉默,她不再寂寞。艾起承诺背她一辈子,多么简单的一句话,艾起真的就做到了,只要有人要看病,艾起就背起月华,年复一年。月华的心中不只有艾起,还有村中的病号,而艾起的心中只有月华。月华皎洁,爱正慢慢地升起,他们的爱情是省略号,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的笑容告诉中国:我们的爱情未完待续。
小人物有舍生忘死的精神,因为他有着对生命的关爱。没有多想一秒,她冲上前去,推开了死亡面前的学生,而她却失去了双腿。张丽莉的举动为我们诠释了教师的含义,她对学生的那种爱促成了她的义举,她的毫不犹豫的义举又震撼着多少心灵冷漠的人们。她的乐观让我们重新认识了80后,她在轮椅上的笑容似乎更加动人。张丽莉对生命的爱,是她生活中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分号,只进行了一部分,生命还在继续,只是更换了别样的方式而已。
我们是否经常在感叹生不逢时,生不逢地?我们是否经常感叹命运对我们不公?我们是否经常感叹自己一生平淡,毫无色彩?其实生活中有几个是顶天立地、鹤立鸡群的人物?我们多数人只能做小人物,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光彩,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价值。
如果我们成不了参天大树,就做一棵小草吧;如果我们成不了伟大的人物,就做个小人物吧,我们并不低人一等。
高一作文话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第8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落下帷幕,1997年凭借《泰坦尼克号》蜚声全球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追求奥斯卡的道路上陪跑了22年,终于拿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小金人。他在获奖感言中如此说道:“……我们不要把地球给予我们的一切都看做天经地义,就如我不会把今晚的荣誉看做理所当然。”
请根据获奖感言,结合生活阅历,围绕某一个观点或是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得抄袭或套作,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优秀作文点评】
一切成功都来之不易
成功,没有天经地义,只有来之不易。——题记
生活中的一切,没有什么是天经地义,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要想得到,就必须懂得失去,要想收获,就必须懂得付出。上天对人是公平的,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去实现。
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编纂的。里面记载着千万种药材、药方,这些都是李时珍跋山涉水、寻访各地,最后汇集而成。这耗费了他半生的心血,用了十余载而成。看到《本草纲目》这本书,只会想起李时珍这个人,可是有没有人想到他穿越丛林、披荆斩棘的辛苦?李时珍获得后人的赞誉,其中没有理所当然。我们看到的只有来之不易,一切来自于他的坚持不懈。
发明电灯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他曾寻找选择了三千多种材料来做灯丝的材料,最后找到钨丝,照亮我们的生活。也许我们只知道电灯的发明者是爱迪生,但却没有人了解他为找到合适的灯丝,而不辞辛苦、苦思冥想。成功绝对不是偶然,没有人可以随随便成功,一切的成功都来之不易。爱迪生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大家一定记得“呦呦鹿鸣”的屠呦呦,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她发明的青蒿素拯救了那些死于痢疾的病人,造福了人类。她翻阅数本古籍药书,发现青蒿素是使用方法,只寥寥数语。为能制出药品服务百姓,她以身试药,结果患了肝硬化,她每天在实验室呆12小时以上,高强度的工作在她眼中不算什么。一切成功来之不易,屠呦呦的来之不易,来自于她的自我牺牲,刻苦专研。
生活中的成功来之不易,就像莱昂纳多,用了22年光阴,才手握小金人。就像中国抗日战争,用了8年,成千上万的人死于战争,中国人投身于抗日战争,在坚持不懈、艰苦奋斗中,最终取得胜利。任何的成功都来之不易,没有哪个人的成功是理所当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许我们只会看到人们成功时,获得荣誉的光彩亮丽,可又有谁会不在意他们为此所付出的汗水?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人的成功都来之不易。
【教师点评】
首尾照应,呼应主题,是本文的显著特色。在叙述过程中,引用李时珍、爱迪生、屠呦呦三个人物,在叙述上语言简洁,做到叙议结合,这对高一的学生而言,是难能可贵的。作者在把握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及时的点题和照应,做到处处点题,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高一作文话题(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父母悄悄到孩子的学校探望孩子,却遭到孩子的冷落,本准备送去惊喜却反遭女儿抱怨。父亲责问女儿为何如此冷漠,女儿说她本已和同学相约要去外地游玩,父母却未经她的同意就来学校,这打乱了她的计划。
很多人不赞同女儿的做法,认为她不尊重父母,但也有网友认为父母的做法有待商榷。
对此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则社会热点类作文题。我们用爱维系这个世界,而亲子关系无疑是爱的基石。材料中的事件,学生并不陌生,甚至产生共鸣,父母子女事先显而易见的零沟通状态在生活中并不鲜见。材料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在沟通方式、交往观念存在一些代际障碍。写作时不妨就亲子之间如何沟通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父母的委屈也可以作为写作角度。父母的确忽视了女儿也有自己的生活安排。这篇议论文有很多思考与延展的空间。
【佳作赏析】
亲子关系是一一个恒久的话题。当探望孩子的父母遭遇冷落,当送去关怀的双亲反受埋怨,又一次将亲子交往的窘迫尴尬引人大众视野。我以为,女儿对父母的埋怨冷落实属不当。她应尽子女之责,以心之交流抚哀哀父母,填代际沟壑,莫使伤悲。
在社会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承认每个个体都有独立思想、自由行动的自主权。但诸如父母对孩子自主的“无视”“不尊重”导致亲子关系疏离的看法,初闻有理,实则欠妥。
日本女诗人和泉式部曾言,心里念着人,泽上的萤火虫也疑是自己梦游的魂。思念如此美好,正是这个对女儿思念的“魂”,引导着父母“未经女儿同意"便前去探望女儿。因此,当女儿冷言相对,父母心中如何不苦涩,怎能不伤悲?孔子云:“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女儿的冷漠恰是对父母情感的轻视,是抒发内心不满的冷暴力,与“不敬”相去无多。在以家庭为单位的成员职责划分中,故事中的女儿已然缺位。
交流在社会学中是双方的信息交换,仅单向沟通无法带来情感共鸣与同理感受,女儿的冷漠是宣布其对亲情交流的不参与,是以不积极的姿态面对两代人必然的视野、思想、观念差异。那么父母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关爱之心去抚养教育孩子每个父母都能够做到,但往往父母缺乏的是童心,他(她)们忽略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兴趣、需要,家长总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评价孩子是以成人的价值观与标准,以成人的期望去要求孩子,因而常常造成孩子感到受拘束、受压抑、不满足、不愉快,即使家长为孩子买食物、玩具、衣服,孩子也不会感兴趣。因此,家长必须要跟孩子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即要善于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体察孩子的感觉;家长不仅要有一颗爱心,还要有一颗孩子似的心。
当你举起由厌烦与冷漠铸成的长刀斩断羁绊与牵挂时,同时割弃的还有那最柔软温暖的亲情。
在亲子责权界定日趋合理之际,调整亲子关系的可行之策是在道德与法律的领域中给予父母程度的谅解,以心与心的交流构建美满、治愈疏离,勿待双亲老矣,只可将“终夜长开眼”,回报“平生未展眉”。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莫使伤悲。唯尽子女之责,以心换心,方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高一作文话题(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公序良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公序良俗原则更是近现代民法(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间、法人间及公民与法人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的基本原则。
2.中国高铁以运行公里数最长,速度最快,最平稳、最安全著称于世,成为大国复兴腾飞中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一张亮丽名片。
3.我们的高铁上曾一度出现“霸座女”“霸座大爷”“霸座博士”现象。“霸座”的理由形形色色:座号没有印在座位上;我先来,你后到;我身体有病起不来;你年轻,我年龄大,一位孙姓博士生霸占了靠窗座位,对与他交涉的乘客反驳的理由是“谁规定一定要对号入座?”
请你从“霸座女”、“霸座大爷”、“霸座博士”中选择其中一位,给他(或“她”)写一封信,表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表述得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
尊敬的孙先生:
我思之再三,决定暂且不称呼你为“博士”,当然不是说你的博士文凭有假,而是觉得你的博士文凭似乎缺了一角或者少了一页,而且是最重要的那一页。那一页的名字叫“德”。
这一页的内容,实际上从幼儿园就已经启蒙,贯穿了从小学到大学整个教育过程:吃饭排队,为老弱病残让座,对帮助者说“谢谢”,拿别人的东西要先征得对方同意,……
这些,你都忘记了吗?如果没忘,那么你问“谁规定一定要对号入座?”这个常识,你肯定在装傻!
博士学位体现的是文明文化专业的综合修养,而不仅是专业技能的出类拔萃。为了一个自己钟意的靠窗的座位,就不惜把博士文凭揣入怀里,扮文盲无赖来装傻充愣?我真的鄙视你。既然你不把自己当作博士,我有必要称你为博士吗?
当今的高铁,每个座位都一样的规格,一样的舒适,靠窗无非视野开阔一点,看风景方便一些,而已。你若礼貌提出换座位,说不定有不少乘客响应,比如我就喜欢靠过道的座位,走动方便。但你耍无赖霸座,还振振有词,把自己还原为无政府状态的野蛮人,真是让人无语。试问:如果不要求“对号入座”,那么座位、车票上面编“号”干什么呢?编号就是秩序,就是为了方便对号,这么简单的逻辑你会不懂?
法制、公德面前人人平等。你既然是博士,身上更应该体现国民应有的道德和法制精神。中国高铁是国家力量,法制道德也是国家力量。前者硬件,后者软件,不可或缺。邓小平反复强调: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只手都要硬。
从这个意义上说,孙先生,无论你的专业多么强,你都是一个残疾人,一个有才无德的残疾人。你代表不了中国力量,更配不上中国速度。
因此,你在深刻反省、作出改正之前,建议你不要随便亮出自己的博士文凭,你需要回炉到幼儿园学习,或者到派出所强制学习,这两个地方,一定会让你牢记生活规范常识和行为常识;也不要乘坐中国高铁、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你自驾出行,这样就没有座位之争了。小国寡民,才无为而治;大国发展、团队进退,必守规矩!
谨以此文
共勉
高一作文话题(五)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日,一张央视新闻报道的截图在网络流传,画面中,一位与会人员貌似倒拿着会议手册进行阅读,一时间引得讽刺挖苦声一片,称其“装模作样”。两天后,央视新闻发微博称,为方便阅读,一些国际会议的会议手册是中英文正反印刷装订的。也就是说,那位与会人员的阅读方式正是英文版的正确阅读方式。
【题目解析】
本题关注现实,提倡思辨。解读题目,不难发现事件发展过程:网络流传图片为央视新闻报道截图,真实情况是貌似倒拿的手册正是英文版的正确阅读方式,而人们的言论是“讽刺挖苦声一片”。这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再现,很多时候我们会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主观臆断,有时是受舆论影响盲目发言。从中可得出何种结论?又可以引发怎样的思考呢?从题目中我们不难发现三个关键词:舆论、真相、发言(发声)。由此延伸开去,思考这组关键词两两之间或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即为好文!
本题范围已经预置,从审题的角度,我们关注考生作文中是否写到了这两点:
1.是否紧紧围绕着“舆论”“真相”“发言”这三个关键词两两之间或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
2.作文有没有体现考生的体验和思考。
【优秀范文】
俗语有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近日这则讽刺与会人员倒拿手册“装模作样”的乌龙即提醒我们,眼见不一定为实。
“眼见为实”作为口耳相传的人民智慧结晶,本意在于强调亲眼所见,不轻信于流言,这无可非议,但若将格言性思维上升为普遍真理,则存在诸多不妥。
首先,目之可见的或许确实是事实,但也只能是部分事实。勒庞说:“可见的现象可以喻为波浪,但这只是我们一无所知的湍流的表象。”有时目之所见、镜头之所摄的只是冰山上的一角,而剩下的不可见的动机、成因等才是庞大冰山的主体。管窥蠡测,只见表象便妄加揣度,甚至下结论,讽刺挖苦,则就易如此次乌龙一般,令人哑然失笑了。
再者,之所以不可以将眼见直接断定为“实”,还因为旁观者自有其主体性。我们会将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直接代入,来推测当事人的处境。在此次事件中,正是书报大多为同向印刷所造成的惯性思维使人滑入了误解之中。解释学宗师伽达默尔就曾说过,当对事物、文本的异己性视而不见,而只靠主体性感受來下论断时,则易堕入蒙昧主义的泥淖。
况且,当观众、参与者由个体衍生为群体时,对“眼见为实”的片面相信也易造成诸如此次事件的群体性盲目狂欢。这就是《乌合之众》中解释的当群体成为事件的主体,个体的理性思考能力就会被削弱,而盲目性、狂热性就会因为对多数的相信与屈从而被激发出来,群体的共同情感与立场也会被放大,这次讽刺挖苦声一片,其实也是当个人身份被隐藏在网络之后肆意,个人极易跟随大众,将自己的不满情绪肆意宣泄。
需要注意的是,这小小乌龙之外,利用人们的“眼见为实”心理的还大有人在,新闻媒体利用镜头传递给大众它所想传递的信息,一年前欧美领导人会晤时不同国家记者拍摄出的照片大相径庭的“罗生门”即可作为一个例证。我能保证告诉你的是事实,而不是全部事实,也成为了新闻界操纵舆论的共同说辞。
这更加警示我们,在信息海洋灌入我们的世界,真假都难以分辨时,拥有一个理智的头脑,一个善于条分缕析、抽丝剥茧的思维模式有多么重要。作为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公民,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中转站。“当雪崩时,每一朵雪花都觉得自己是无辜的。”我们不能成为传播谣言、参与不分青红皂白讽刺挖苦的一片“雪花”。透过目之所见,直抵事实真相,秉持“眼见不一定为实”的观念,是我们需要从此次事件中学到的重要一课。
2020高一作文话题范文相关文章:
2020高一作文话题范文
上一篇:高一作文话题练习题目及范文
下一篇:高一期末考试作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