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
2022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大全
高考第一天已经结束了,看了高考作文题目大家都纷纷讨论了起来。高考作文最能体现考生对语言文学的掌握和运用,体现考生的逻辑思维、体系架构。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2022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22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1
全国新高考Ⅰ卷
试题内容: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本”立思“俗”而“妙”生》
人理如棋理。落子出手之中,蕴含无穷哲思,颇为叹服。叹服之余,思及我辈青年学生,吾以为应以“本手”固基培元,“妙手”更上一层,而“俗手”亦能化为己用。
求学之途漫漫,我们大多数尚在“初学者”阶段——初学知识,初学方法。固本培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手的功夫扎实,棋力才会提高;基础的知识学好,妙趣横想才会有据。然而有这样一种人,“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急于在学习中寻求“大招”,“秒杀”,热衷于报名这样的课程,轻易抛却基础知识,不去究其原理,不去深度思考,遇到题目便想着“我要用妙手”,进而将那固有的模板套入。长此以往,思维却僵化了,却将题目化简为繁了,换个本质相似的题目便不会了,就这样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一切所谓的努力白白流失。若是这样而来的“妙”,又能妙在何处呢?
因此,我主张:打牢基础,深刻理解通法、常理,才有妙手生辉的可能。
而同时,我们却也不能拘泥于本手。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敢于去打破常规。不能因基础知识重要就一直陷在对其研究中,打牢、夯实后就得开始盖高楼。此时便是比刚刚入门的初学者更高一层了。适当地将自己的思维放开,跳脱,有新的灵感不必马上否定,尽管去天马行空,尽管去放浪形骸之外。灵感落地,或许真正的妙手就出来了,思维空间提升上也因此大有裨益。
然有了本,甚至妙,失败仍然常在。该当何如?捶胸顿足,懊恼痛苦,批评指责?要想到,那可能便是“俗手”在作怪。何谓俗手?身在其中不自知,貌似合理,从全局看才会看到受损。此时需要的便是以全局意识去反思或是找高手探讨,去找出那步“俗手”,再针对自我情况加以改进。倘若是因为全然抛弃或是未深入理解根本、急于追求妙手所致,那的确得将自己好好骂醒,脱身而出,乖乖回去打好基础。
而倘若是在踏实探索更进一步的过程中出了俗手,那未必是坏事。出了俗手或许还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及时反思,纵览全局,寻找故障所在,填补上这个缺口,也是在进一步完善,将错误化为己用,为以后的棋局多了一种可规避可提升的可能。于学习之中,遵照此理,我们应对错题有思考与积累,而非困顿于成绩下滑,排名下降的牢笼里痛哭流涕。
“本”立思“俗”而“妙”生,其中利害关系值得我们审慎。固本培元,创新思维,全局意识,及时反思......求学之路漫漫,我辈青年学生当将其串起,一同前行。不仅于学习有益,更给成人自立激发新思。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棋中妙理,理中得解。
2022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2
全国新高考Ⅱ卷
试题内容: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今天的选择,创造明天的美好》
刷抖音时,不经意间又看到一个古老的民俗游戏:抓周。
一个刚满周岁、牙牙学语的孩子被放在桌上,离他两尺左右,摆有纸、笔、算盘、糖果、玩具以及人民币,孩子一会儿抓笔,放下,一会儿抓起算盘,又放下,再一会儿,抓起那张人民币,又放下,最后抓起的是那颗糖果······围观的人们哈哈大笑······
大人们不应该笑,童蒙之初的孩子,很难按照成年人的意愿做出选择。选择应该是一种成长,是一种心智的逐渐成熟,一种自我的觉醒与认知。
人的一生充满了选择。我们不能选择出生,却能选择今天的活法,因为今天的选择,往往意味着明天的未来。人们往往用路来比喻人生,一条路有一条路的走法,也有一条路的风景,有一条路的结果。选择什么的路,往往决定着什么样的终点与归宿。
100年前的一个秋天,重庆朝天门,天气异常闷热。一个教师模样的年轻人上了岸,走进大田湾体育场附近——当时的巴县中学大门。他是当时的四川、重庆的党团负责人,川东师范学校毕业生童庸生。他要传达中央会议精神,与重庆的杨闇公等人一起召开专题会议,讨论重庆地区的青年团组织如何改组,讨论哪些同志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这是一群平均年龄和我们相仿,大多十八九岁、二十来岁的青年,在那个黑云压城、布满恐怖气息的时代,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为了信仰,为了千疮百孔的国家明天的美好,为了这个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民族崛起的未来,也为了饿殍遍地的人间早日变成幸福的花园,他们舍弃了高官厚禄、安逸与自由,甚至舍弃并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选择了“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危险事业。
所以,选择首先意味着一种信仰,一种“小我”到“大我”的升华,意味着对一条道路终点的美好向往。这群人中的杨闇公,在1927年的“331”惨案后,前往武汉中央汇报途中因叛徒出卖而被铺,被反动派“断手、断足、挖双眼、补三枪”,鲜血浸透了浮图关下——今天的网红景点“轻轨穿楼”那一大片土地。
杨闇公们义无反顾的选择,为后人铺开了一条“开往春天的列车”那繁花似锦的景观带。所以,每次坐着轻轨2号线,经过浮图关,我总要深情地往山上凝视一会儿。我想对烈士说:英雄,如你所愿,如今国泰民安。
和平年代,我们很难再次面临生与死、黑暗与光明的艰难选择。然而,该安于现状“躺平”,还是依然“奋起”追梦,依然是我们必须做出的回答。有个哲人说得好:“今天,你在哪里?干什么?和谁在一起,甚至读什么书,往往决定你五年后的命运!”是的,我们必须做出选择,选择从今天出发,才能创造明天的美好!
就在几天前的端午节假期,我收看了神舟十四号飞船发射升空的全过程直播。短短十余年间,神舟系列已经到达“十四”号,我们的科学家无愧于“厉害了,我的国”的惊叹。可很难有人知道,那些科学家们选择了多少个寂寞清冷的夜晚,面对数不清的程序、密码做出一次次失败的演算。“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就是他们做出的选择和可以预料到的现实。
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就决定放弃美国最优厚的待遇和优渥的研究条件,被无理软禁五年而报国初心不改,坚持回到了祖国,最终,让罗布泊沙漠升起的“蘑菇云”震惊世界!
就在重庆北碚的东阳街道,有个复旦大学遗址,那里也是复旦大学迁回上海后创办的私立相辉学院旧址。1949年秋天,抗战时期曾在重庆度过近10年青少年时光的袁隆平,不顾母亲的反对,志愿学农,选择逆流而上,考到相辉学院农学系,而后成就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传奇。
所以,选择有时候就意味着逆行,意味着放弃,意味着斗争。袁隆平在攻克杂交水稻难关过程中,也充满了“逆行”甚至“反叛”。他敢于怀疑权威,放弃当时流行的苏联“米丘林”学说,转而回到遗传分子学说,终于靠着“一棵野稗子”找到杂交水稻育种的密码。“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袁老的不断创新,让种子“芯片”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咱们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
同样,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选择坚守敦煌半个多世纪,在弥天黄沙中守护敦煌,守护中华传统文脉。这样的选择,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坚守,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更不容易。敦煌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但归根到底是中国的,是中华文明献给世界闻名的瑰宝,这时的选择,是一种伟大的情怀,一种理想主义者的沉默情怀。
所以,选择坚守,也就是选择了创造,选择了认同。就像那位摄影家说的
“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樊锦诗之所以坚守敦煌,就是要把敦煌变成一所中华文化大学校,让孩子们从这里认识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敦煌永恒,而中国永恒。
选择,在今天做出,在明天得到证明。童庸生、杨闇公的选择,钱学森、袁隆平、樊锦诗的选择,莫不如此: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青年选择时代,时代也在选择青年。面对未来,选择创造,今天的创造,就意味着明天的收获。这时前辈给我的启示。
当然,选择同样也是难的,因为我们往往会面临很多选择而无所适从,面临很多诱惑而心浮气躁,面临很过失败而动摇信心。况且,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也确实是一种客观存在。也许有人会说,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的机遇好,是因为这个社会充满了各种“内卷”。还是列宁说得好:“机遇属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充分的准备,是克服“内卷”的利器。今天的准备迟早会成为明天的积累,应该是长远的,超越现实功利的。所以,选择本身应该是一种智慧,一种审时度势的判断,也是一种自信的笃定,一种力排众议的勇气。“认准了一条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是__30年前在深圳视察时,面对有些人怀疑改革开放时的铿锵话语。所以,选择需要一种意志,更需要为这种选择付出的行动,而不是空想与夸夸其谈。
选择也不是盲目的跟风,人云亦云,需要一种科学的态度,而创造则是选择的内在特质。创造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之魂。创造决定着选择的品质,高质量的选择,高质量的创造,才能迎来高质量的未来。
一粒种子,不能凭空成长,需要土壤、阳光和水,才能发芽,拔节,抽穗,开花,结果。袁隆平院士说得好“人要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青年,就是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一粒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好种子。
环视当今世界,我们应该感恩生在这个和平美好的国度。拥抱时代,就把自己的选择和国家民族的复兴大业融为一体,这不是大话,更不是空话,而是发自内心的良知。因为这是我们的家园,更是我们——一粒种子必须的阳光、土壤和空气、水分。今天,我们选择奋斗,胸怀国之大者,明天就一定能够鲜花盛开。
如果此刻,带着这样的心智,让我梦回童年,回到那个亲人们围着的抓周现场,我该抓起什么呢?
无需回答,但我一定能够清晰地看到母亲的微笑,就像田野里芬芳的花朵一样。
2022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3
全国甲卷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不管用什么,合适才最好》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大观园修好后,众人给一个亭子取名。有的人直接移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里面的词句取名为“翼然”,有的人用借鉴化用的方法取名为“泻玉”,有的人来个独创,取名为“沁芳”。最后采纳了第三种,因为感觉这个名字是最合适的。
取名字也好,办其他事情也好,方法可以是很多的。哪种方法是最合适的呢,“移用”,“化用”,还是“独创”?要看最后哪种方法可以把这个事情办好。能把事情办得最好的方法就是最合适的。
中国现在铁路的宽度是两匹马的宽度,这个规则是从英国引进的。引进之后,一直用到现在,大家都觉得挺好。中国的经济建设跟铁路建设密切相关。铁路建设为中国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所以直接引用也是不错的。
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欧洲。中国人把它借用过来,加上自己的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几十年,社会主义事业迅猛发展,国家日益强盛,这说明借鉴化用也是不错的。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它与中国固有的易学、阴阳五行等学说有密切的联系,在治病救人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是他国所没有的,针灸,推拿,拔罐,刮痧是土生土长的治疗方法。我们坚持中医学理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医学,造福于中华民族,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这说明坚持传统,坚持自己的特色,进行独创性的研究和发展也是不错的。
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独创,这三种方法不能简单的判断哪一种最好,要看它取得的实际效果。
中国的男足二三十年前跟日本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现在20多年过去了,日本的男足已经达到了亚洲之巅。而中国男足则每况愈下,连东南亚一些小国都不如了。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坚持自己的足球体制吗?我看很危险。我觉得自己要是不行就应该勇敢地承认自己不行,学一学别人或者干脆照搬别人,模仿有的时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小孩子就是这样,慢慢学会走路的。如果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真不知道中国的男足将来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能够翻身。再不行学一学女足也好啊,请个女足的教练来吧,也许会面目一新呢。所以坚持自我,不一定就是对的。有的时候移用或借鉴化用别人的东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还真的可以把事情办好。
总之做一切事情都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移用也好,借鉴化用也好,独创也好,能够把事情办好就用哪一种,人千万不能一根筋,钻牛角尖。有的人如果拿西洋画的一些理论来要求中国画,拿西洋人的眼光来要求中国人,那真的是会贻笑大方,甚至遗臭万年。
2022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4
全国乙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北京:双奥之城 | ||
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 |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 |
比赛成绩 | 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 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十一;冬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
群众体育 | 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 |
科技亮点 | 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 | 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 |
交通支持 | 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奥运 | 京张智能高铁冬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
国家经济 | 国内生产总值:31.4万亿元(2008年) | 国内生产总值:114.4万亿元(2021年) |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历史其实就是在一次次跨越再跨越中创造。
2008年我还在幼儿园,懵懂中,印象中只记得那一个个闪亮的脚印(烟花效果)一步一步走向北京鸟巢,以及奥运健儿一次站上领奖台,国歌奏起时刻父母的欢呼,大人们的欢庆。那时候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那样激动;
2022年,我已经高三了,此刻正坐在考场中,回想这十四年来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不由得感慨万千。
短短十四年,对于我来说,只是从一个小屁孩变成了一个为考上心仪大学而奋笔疾书,努力学习的高三生;但是对于我的祖国来说,却是翻天覆地的十四年,无论是体育(足球除外,那就是个渣)、科技、交通、还是GDP都跨越上了一个台阶,并且还将继续跨越上另一个台阶。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身边能感受和触摸到的事实。
再想想考试前两天的神州十四号成功升空,在班级看直播的时候,我们全班同学坐在电视前,看着和空间站顺利对接,宇航员顺利进仓的时候,全班沸腾,这是我们国家强盛的体现,更是我们国家一次又一次跨越再跨越的体现!
1999年我还没出生,2005年神州六号升空的时候,我1岁,虽然我没有见证神州系列号的完整过程,但是我见证了天宫空间站的成立和运行。往后,我还会见证国家的进一步强盛,并且我也会参与其中!
因为伟人曾经说过我们就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即将成年,伟大复兴的担子也该落到我们肩上了!责任,我们义无旁贷!
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需要的是我们的努力学习,很多人说我们是“躺平”的一代。父辈们经历改革开放的苦,换来了我们如今富足安稳的日子。确实,我们没有吃过苦,或者说刻意地吃苦,我们在父辈们呵护下成长,很多人觉得我们就如同温室般环境中生长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但其实,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现在科技的发达,物质的丰饶,我们不用经历他们曾经经历过的苦,直接跨越一个新的台阶。也可以说他们是我们的垫脚石,我们成功的垫脚石。
我们不应该更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这个变幻莫测,风起云涌的时代需要我们;祖国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父辈们更需要我们,因为他们老了,该我们为他们遮风挡雨了。
“躺平”?不存在的。
2022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5
北京卷
试题内容: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校学生会成立新社团“悦读会”,要拟一则招新启事。请你围绕“阅读带来审美愉悦”这一宗旨,为启事写一段话。要求:语言简练,有吸引力。
(2)核酸检测排队时需要两米安全距离,一些社区为两米间隔线设置了安全贴心、形式多样的标志,有的是撑起的晴雨伞,有的是贴在地上的古诗词图片。请你选择一个检测点,依据其环境特点,设计两米间隔线标志,并写出设计理由。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
(3)请以“像一道闪电”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网络时代、疫情期间,很多活动转向“线上”,你一定有不少关于“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
请以“在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范文
古人云,“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重视学习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外出旅行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孔子的雕像,不少家长带着孩子竞相参拜,为的是孩子取得好成绩,考上心仪的学校。
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经历,对学习的看法也不同,比如我和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出生于1950年,打记事起,他就教导我要好好念书,要倍加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他经常与我分享他年轻时学习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他响应号召去鄂东南的大山里开荒种地,但经常没有多少活干,无聊至极,他打发时间的办法就天天看《新华字典》,看了一遍又一遍,我问他怎么不看别的更有趣的书,他说:压根就没有。
那时候,他只能与他的舍友们交换着书看。谁倘若有一本新书,尤其是小说,那绝对是抢手货,很多人愿意讨好他,跟他交朋友。书绝对是那个年代的稀缺品,读书与学习是一件无比奢侈的事。没有文化,读书少,导致爷爷只能一辈子固守农村老家,做一辈子农民,至今。
时至今日,古稀之年的爷爷很喜欢与村里的文化人打交道,喜欢与大学生交流,和他们下棋,讨论乡村振兴、人口老龄化等话题。我当然清楚,没有机会学习、没有上大学是爷爷这辈子最大的心结。
时过境迁,现在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与从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以我所在的城市广州为例,广州正在创建学习型城市,给广大市民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空间与良好的学习氛围。除了在学校上课外,我周末都去各种图书馆、博物馆和展览馆,我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了解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资讯。不仅如此,我还从iPad上订阅了一些网络学习平台,我有空就上去看看。
为了拓展我对热点话题的掌握与熟悉程度,提高我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我爸经常给我分享一些澎湃及中青评论,这对我积累素材、分析问题、提高写作水平都很有好处。
近十年来,我都利用暑假和寒假参加游学活动,我先后去了贵州、云南、四川、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等地,所到之处,我都学到了很多在大城市学不到的知识与智慧,深切感受到了我国的文化多样性,这些宝贵的经历与体验开拓了我的视野与眼界,增进了我对乡村与民族的理解与认识。
同时,我也感觉时下学习氛围里也出现一些不好的苗头,比如一些孩子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目的只有一个——考高分;一些家长只重视孩子对文化课的学习,而忽略或剥夺孩子汲取其他知识与营养。
对此,我不能苟同,我认为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全方面和全方位的,学习的内容不只是书本知识,还包括各种社会知识及实践知识;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应该是每个人的终生习惯,学习可以充实而丰盈我们的人生,增强我们认识、探索与改造世界的能力。
2022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6
天津卷
试题内容: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范文
《小街上的烟火气》
最近每晚都去家附近商场边的一条小街闲逛,着了迷一般。巷子长不过两三百米,店铺不大,每家每户紧紧挨在一起,霓虹招牌错落有致,经营内容也大不一样,有饭馆、小酒吧、超市、蛋糕店、花店、宠物店……有时逛一遍还不够,要来回多走几遍。
我对手里领着的小朋友说,香港、澳门有许多条这样的小街,这条,是属于我们的小街。这样说的时候,几家饭馆门口冒出的热气、香气涌了过来,这一瞬间仿佛五官全开。我继续对小朋友说,要照顾好这些店,保护好这些店,离开了它们,生活会少许多滋味。
大口呼吸小街上弥漫的气味,身体里的古老基因在被不停地唤醒。脑海像《瞬息全宇宙》这部电影的画面一样,不停快速切换着一些记忆与场景,我想抓住其中的几个片段,但却需要花费不小的力气,有关炊烟、食物、人群、拥抱与爱等等,变得不必再那么具体。唯有此刻,如此真实,让人眷恋,不舍得它消失。
这个时刻,让人觉得充满了安全感,一条小街就是“全世界”。
我想起童年时的乡村,天色将晚暮色四合时,怕黑胆怯的儿童纷纷拔脚奔跑,他们奔往的方向,无一例外都是冒着炊烟的地方;我想起少年时打着手电筒阅读《聊斋志异》,每每看到“人烟”字眼,胆战心惊的感觉便会被驱散……
现在我觉得,成为那些野心勃勃征战四方的英雄固然值得追求,但守住一小片土地并在此生老病死,也未尝不是无憾的活法。
一个人来到一个地方,不管用什么办法,他生了火,有了烟,于是慢慢地更多人围过来,他们形成了家庭、村落、小镇、城市……城市大了,开始分区,住在某个区域里的人,活动范围慢慢地固定,去哪家早点铺买早点,去哪家菜市场买菜,去哪家餐馆请远道而来的朋友吃饭,去哪家影院看电影……
这些日常,组成了一名普通人的烟火,烟火不散,人的眷恋就会永恒。
我去别的城市,也往它们烟火气最浓的地方走。手里拎满了各个小店里买的东西,假借买东西的机会多和人说说话,更多时候是竖起耳朵聆听分辨那些六七成听不懂的地方口音,偶尔躲在一旁用手机拍下一张张照片……我像个贪婪的收集者,企图把那些面孔、声音、气味,都装进自己的手机里、大脑中,等待需要的时刻,再把他们调集出来,以慰寂寞。
但只要在别的地方多呆几天,就会想念自己家附近的小街。那儿虽然不是故乡的街,但却提供了一种暂时的归属感。我知道,我想把这归属感变得更长久的冲动,和历史上那些一个人从很远地方走来,在一片陌生土地上第一次燃起烟火的人,是一模一样的。
2022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7
浙江卷
试题内容: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范文
生活似乎总是匪夷所思的,似乎只要我们不未雨绸缪,便会贻笑大方一样。可是,如今我们过的每一天,都是曾经我们对未来的期许。于是,我们徘徊着,寻找着,只是希望未来能不再那样绰绰影影。
当我真真正正成为一名高三生时,不得不承认,当时我是喜悦的,可我也是害怕的。我想,等我熬过,对,的确是熬过高三这一年后,也许我便能在另一个光鲜亮丽的城市里,走过大街小巷后进入我梦寐以求的学府了。那是我便可以悠闲地躺在草坪上小睡了;那是我便可以等到太阳照在脸上,在一片温暖中醒来,而不是在一串冰冷的闹铃中惊醒;那是我便可以笑着说’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梦想’。
但是,我怎么能不害怕呢!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在凌晨十分,抬头望一望窗外那一望无痕的黑暗后,低头再看一看台灯下教科书发出的幽暗光芒时,你也会累。那种累并不是身上的`疲乏,那是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惶恐,你的灵魂在大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算长,可是那是从小学到现在横贯了了我二十年的梦想啊,他积累了我一整个青春啊!
可是当黎明又一次降临,我看着那一点光亮强硬挤出一条明亮的缝隙时,我便知道,在我的人生路上,只有实现我的梦想,才能真真正正叫做未来。
的确,未来与梦想是相通的,梦想,本来是人人都渴望的,聪明的人懂得以己之长找到最正确的路,尽管路上荆棘遍布,尽管会遍体鳞伤,但是最终还是会不负众望,而愚蠢的人,便会卡死在十字路口里,畏畏缩缩,想挣扎却无法自拔,与其这样,还不如跌跌撞撞。
我记得那个为了游泳而撞得头破血流的‘无臂蛙王’何军权;我也记得那个不知挥洒了多少汗水的世界冠军———刘子歌!他们都是英雄,他们不仅是梦想的普写者,他们更是未来的主导者。我不知他们是否想放弃过,我不知他们是否身心疲惫到崩溃过,我想,或许是因为他们的梦想早已与未来融合在了一起,成了他们坚持的动力。
我的未来我的路,无论我选择了怎样的路,怎样的未来,我都会迈出我最坚实的步伐,踩在那沸腾的年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