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作文 > 话题作文 >

过年作文2500字

时间: 新华0 分享

过年作文2500字篇1

过年习俗,全国各地各不同。我们老家,过年回家都要拜“茶树”。

这次,我回老家看到了久违的茶树,那青山绿叶中绽放的小白花,就像久别重逢的亲友,激起了我思乡的涟漪。

我的家乡赣西上高县有著名的千年古刹南港大庙圣济寺,也有世界闻名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江西蒙山太子壁银矿遗址(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三大),还有上枚村的上枚书院(全国最早的乡村私塾),更值得我赞美的却是萦绕在我心空飘香的茶树。我的家乡茶树历史悠久,传说是岳飞带过来栽种的。当时,他要下江南到上高县南港镇寨下山上剿灭异党李仙姑,聪敏的仙姑敬仰岳飞,在假意迎敌后,撤兵逃往海拔1088米的蒙山躲避。就这样,让岳飞也多了几份困惑和纠结。为了“困住”仙姑打持久战,岳飞就地种植了茶树,三年后,满山的茶树挂果了。仙姑知道自己的命数已定,就在蒙山顶峰化作一团白云,从此,蒙山顶峰就叫“白云峰”。小时候,我不但喜欢听母亲讲这个传说,而且还缠住母亲要去白云峰看个究竟。事实上,五月的蒙山顶峰,我看到的只是一片红彤彤的杜鹃花,高高大大的花树,与半山腰和山脚下,郁郁葱葱的茶树,相映成趣。

我记得清楚,在入小学之前,一个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约莫五六岁光景的我和同村两三个小伙伴约好去茶树林采蘑菇。由于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母亲一直阻拦却温和地说:“去了就要带好斗笠,打雷下大雨,你就要赶紧回来,好吗?”母亲同意后,我头戴父亲编织的斗笠,手挎父亲制作的青色竹篮,向着蒙山茶树林进军。当时,真有点感觉自己也是一个岳家军!一路蹦蹦跳跳、嘻嘻哈哈,有意在路边上溅水花玩。我们到了“大庙”(如今,这里无法再见到寺庙,只有隐隐约约的一些残砖余墙和萋萋芳草),进入茶树林,我就挑一棵大的树,蹲下来,开始采蘑菇。翻开杂草,红土地上果真有不少白里透红的茶树菇。我抓住一个又一个,丢进竹篮里,真的像在收获战利品一样快乐。可气的是,就在我满心以为自己就要大功告成时,一个叫毛崽的小伙伴却说,要来玩躲猫猫。我们按照“石头剪刀布”定下了第一个藏起来的人,大家分头去找。在茂密的茶树林里,我第一个找到了“藏起的人”。按规定,他要给我一个蘑菇作为“奖品”。可是,他死活不肯,结果,我们就这样又开始了采蘑菇行动。虽然蘑菇奖品没有得到,却得到了认可。大家都说我很厉害,能够包容别人的错误。事实上,我这次学会了原谅别人和尊重自己。

雨天,我们到茶树林采蘑菇、玩游戏;晴天,去茶树园里放牛、翻跟斗又是一件快乐事情。春天,茶园是我们的乐园,在树林里追追打打,与花草凝眸,共树木欢笑;夏天,茶园是我们的迷宫,在茶园东躲西藏,让快乐飞翔;秋天,茶园里留下我们采茶果的儿童岁月;冬天,茶园成了堆雪人打雪仗的故事园。

家里有一头膘肥体壮的水牛,是我第一个“动物朋友”。父母要去劳动,我就成了牛的真正小主人。每天早晚,我都要牵着肥耳大眼长尾巴灰色水牛悠悠地走出村庄。有时候,我也会尝试着骑在牛背上,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牛童。当然,我第一个想到的去处就是茶树林,那里有着天然的牧场,很多杂草,适合喂足牛肚子。父亲告诉我:“牛的肚子,鼓鼓的,就说明吃饱了,可以牵回家。”每当看到牛肚子圆圆鼓鼓的时候,我就喜欢伸手去摸一摸,一种软软酥酥的感觉,很惬意。此时,我也会来几个翻筋斗,自娱自乐一番。当然,倘若天热,我还要给牛“洗洗澡”。就是牵着它到附近水塘里洗净身上的泥垢和污浊。有时候,泅牛也很有趣。就是让牛浸泡在水里,看牛“游泳”。仔仔细细检查发现牛很干净后,我认认真真看着牛儿出浴。那种感觉,是真的只有体验过的人,才会感受到的美好。现在娃娃店里毛茸茸的玩具,难怪小朋友们都喜欢,这可是天性啊!那时候,我们只能“玩牛毛”!于是,我也就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有时间,只要牛儿需要吃草,我自然第一个担当赶牛任务。把牛儿服侍得清清爽爽、熨熨帖帖。一头牛,好像在我成长过程中,陪伴了近五年。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看不到我的“牛友”,我曾经大哭过一回。母亲抚摸着我的小脑袋,边带着哭腔边述说:“牛儿是去老家了,见它的爸爸妈妈去了!”我似懂非懂,眨巴眨巴眼睛,摇了摇小脑袋:“那我也要去牛的老家!”对牛的友好,让我多了一份善良和期待。

几十年后,我成了一代人的“前辈”,自然就有了许多对待生命的新感悟新智慧。

我们老家的茶树采摘时间一般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叫寒露茶籽。据说,这种茶籽的油脂营养更全面,适合所有体质的人吃。之后,榨茶油的时候,我们喜欢围着油榨转。老家的油榨设在河岸的小坝边,主要是借助水力推动油榨。榨油有五道程序:剥茶籽、茶籽加热、压碎茶籽、上榨、打油。每道程序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或者温度、或者力度、或者高度等,第一榨由师傅亲自上阵,之后每一榨,也要有榨油师傅在旁指导才行。我看到榨油情景,师傅们汗流浃背时,油槽里开始流出香喷喷黄澄澄的茶油来。这时,我们这些小看官又在一边呼啦呼啦啧啧赞美起来。得到了榨油“观感”体验后,的确有种开阔了眼界的感觉。心想:吃点油,真不容易啊!难怪说茶油贵,单单是几套程序,就足矣让人感到劳动最光荣!

进入初冬后,家乡的茶籽树会开花,满树的白花,好像是给冬季穿了一件纯白新衣,在满山的青黄色渲染下,茶花显得十分美观大方。也有远道而来的城里人,携老带小,特意进茶树林赏花观景,摄影留念。此时,既有美景可看,又有美食可吃。我们把这个季节当成是吃茶饼的天,我们围绕茶林转,目的是寻找有茶饼的茶树。茶饼其实就是长得白里透红的茶树叶,有一层厚厚的肉,我们最喜欢一摘到茶饼就往口里扔,先饱口福,不等细嚼慢咽,三两口就下肚了。那时,真的是饿怕了!有茶饼吃也算是大自然的一大馈赠吧。后来,读了书,才知道,茶饼是茶树叶得了一种寄生病,才导致“膨大”成饼。但是,小时候的我们的确享受到了这种“生态食品”,至今,望着茶林还常常想入非非,盼望得到一两个茶饼呢!

每当过年,茶树林中,就有人们陆续祭拜树神。改革开放后,这种风俗渐渐远变成“看林护林”。又是一年春节前,眼前似乎出现了家乡人民穿红戴绿穿梭在茶树林中,喜迎春节的情景。春节前夕,我再次登山,在家乡的油茶树下,心里默默祝福,家乡人民安康美好。

家乡葱葱茏茏的茶树,是红土地上定格的最美的乡愁吧?

过年作文2500字篇2

过年(又称春节)是我国最传统的民俗节日。古往今来,在过年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给了许多文人墨客发挥了想象的空间,也留下了许多美文佳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如今读起仍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购年货、准备年节器具等等,这些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辞旧迎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待第一声鸡啼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新年就来到了。翌日,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都穿上平时舍不得穿戴的节日盛装,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恭喜发财。在各家各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满街游人,热闹非凡,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罢休。

过年,在我国不同的区域,习俗也各不相同。老舍曾在回忆中说过:北京那地方的小孩子喜欢三件事,一是买杂拌儿,二是买爆竹,三是买诸如风筝之类的小玩艺儿。而第一种买杂拌儿,其他地方的孩子们恐怕只能望之而兴叹了。而到了河南,阎连科曾在文中说:走亲戚的礼肉,一条条挂在半空,这真是一种奇观。浙江要吃酱肉棕子、鱼干,还有喷香的煮芋艿(张抗抗《故乡在远方》),福建则要做白糖年糕、红糖年糕,还有“炸枣”和“五香肠”(斯妤《除夕》)。虽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终究年味儿没有变,这都能让人产生悠长深远的回味之情。

唐代的高适有一首《除夜作》中写道:“旅馆寒冷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一个“愁”字把诗人不能欲归、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这不能与王安石的《元日》所能比拟的。苏轼被宋哲宗贬谪到惠州,他在那里度过第一个春节时悲感交集,赋诗一首,记下了他感伤的情怀,写道:“前年侍王辇,端门万枝灯。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今昔对比,一盛一衰,一荣一枯,人生感慨,全寄寓在漂泊江海独处禅房的心境之中。

据说春联起源于桃符,贴春联也是表达一种喜庆之意。而相传后蜀主孟昶曾写过“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也可算我国最早的春联之一。说到春联,还流传着许多趣闻轶事。当年暂居于浙江绍兴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夫人的劝说下,写了一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的对联,张贴于门外,不到半盏茶工夫不到就被人揭走。他只好再写“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还是不能留住。这下急坏了夫人,王羲之急中生智,又写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样一副不吉利的对联没有人再揭。到了第二天,大年初一他又在上下联各加三字,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真令人拍案叫绝不止。而如今的春节,虽然年味越来越淡,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来说,天南地北的亲人,大家汇聚到一起过一个团圆年,这无疑成了一件很幸福快乐的事情。每到年节,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这种美好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古时祭灶神仪式也是十分隆重的,中堂摆起一大桌“福礼”,每家人都要向灶神行拜礼,以示灶神上天向天宫汇报这一年来的好事,灶神的任务是“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职责。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民间叫做“迎春日”,也称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新”。在春节前扫尘,是人们素有的传统习惯。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总有贴门神的习俗,这种习俗大约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据说,而唐太宗李世民得了种怪病,梦中常闻鬼哭神嚎,弄得他夜不成寐,焦虑万分。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闻知此事,全身披挂,分站在门的两旁为之守护,这种方法果然灵验,不久,李世民就大病痊愈。为感激这两位将军,他令人画影图形,张贴宫中大门的两侧。从此,民间“贴门神”开始大行其道。这只不过是一种传说,也能很好地表达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其实,年节对我来说,既是浅浅的划痕,又是重重的一笔。年节怎样过纯是一种心境,来不得半点强求。钱钟书过年,谢绝来客,潜心读书。冯骥才过年,“闭关”与笔墨对话,这不都是一种情致吗?你也可以与家人独处,尽享天伦之乐;也可以云游四海,浪迹天涯;更可以围炉煮茗,捧书夜读。只要你觉得一个人心中有年过,不管表示他是否还年轻,感觉生活还很有滋味。

年轻时读封神演义,喜欢神仙道士的生活,那时也很爱读那些描写神仙生活的诗词。“烟霞深处运元功,睡醒茅庐日巳红”;“脱尘缘,万事轻”。这些诗词的意境,这几年时时泛上心头来,让我给自己减压的同时,也产生了逃世的倾向。虽然生活的地方如同当下的空气,也难免雾霭天,我却有意识地栖居起来。过了不惑之年,岁月变得急促而没有节奏,稍不留神,那流水般的日子很快从你的指间溜走。

日落不是岁月的过,风起不是树林的错。年少的时候,我们总希望拥有好多更好的东西。可是,长大后才渐渐地明白:“这世间纵有万般好,却并非都要全部拥有”。自己选择人生,和人生选择你,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运结果。岁末年初,新春伊始。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我们心中难免总有一种难以平静的心绪,似乎总想好好的细数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仓促中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而那芥川龙之介又曾说过,“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既然这样,得意也好,道路坎坷也罢,那终究只不过是岁月给予我们的礼物。

对于远在他乡的我而言,新年是过去一年的终点,但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而正因为这样,我觉得一瞬间成长了许多。而对于飞速发展的今天,前面固然有机遇、有荣光,更多的是应该去面对前面的路。岁月留痕,流年在花开花落间转身,陌路旁你随手播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什么样的花朵。世上没有不绝的风景,人要有前行的心情。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一个人的成长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所以,我们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学会欣赏自己,充实自己。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和刻刻“镶”着惊喜。当然,这也并不是意味着成长的人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应该让他们懂得精神和物质的结合罢了。

过年作文2500字篇3

【过年 拜“茶树”】

过年习俗,全国各地各不同。我们老家,过年回家都要拜“茶树”。

这次,我回老家看到了久违的茶树,那青山绿叶中绽放的小白花,就像久别重逢的亲友,激起了我思乡的涟漪。

我的家乡赣西上高县有著名的千年古刹南港大庙圣济寺,也有世界闻名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江西蒙山太子壁银矿遗址(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三大),还有上枚村的上枚书院(全国最早的乡村私塾),更值得我赞美的却是萦绕在我心空飘香的茶树。我的家乡茶树历史悠久,传说是岳飞带过来栽种的。当时,他要下江南到上高县南港镇寨下山上剿灭异党李仙姑,聪敏的仙姑敬仰岳飞,在假意迎敌后,撤兵逃往海拔1088米的蒙山躲避。就这样,让岳飞也多了几份困惑和纠结。为了“困住”仙姑打持久战,岳飞就地种植了茶树,三年后,满山的茶树挂果了。仙姑知道自己的命数已定,就在蒙山顶峰化作一团白云,从此,蒙山顶峰就叫“白云峰”。小时候,我不但喜欢听母亲讲这个传说,而且还缠住母亲要去白云峰看个究竟。事实上,五月的蒙山顶峰,我看到的只是一片红彤彤的杜鹃花,高高大大的花树,与半山腰和山脚下,郁郁葱葱的茶树,相映成趣。

我记得清楚,在入小学之前,一个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约莫五六岁光景的我和同村两三个小伙伴约好去茶树林采蘑菇。由于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母亲一直阻拦却温和地说:“去了就要带好斗笠,打雷下大雨,你就要赶紧回来,好吗?”母亲同意后,我头戴父亲编织的斗笠,手挎父亲制作的青色竹篮,向着蒙山茶树林进军。当时,真有点感觉自己也是一个岳家军!一路蹦蹦跳跳、嘻嘻哈哈,有意在路边上溅水花玩。我们到了“大庙”(如今,这里无法再见到寺庙,只有隐隐约约的一些残砖余墙和萋萋芳草),进入茶树林,我就挑一棵大的树,蹲下来,开始采蘑菇。翻开杂草,红土地上果真有不少白里透红的茶树菇。我抓住一个又一个,丢进竹篮里,真的像在收获战利品一样快乐。可气的是,就在我满心以为自己就要大功告成时,一个叫毛崽的小伙伴却说,要来玩躲猫猫。我们按照“石头剪刀布”定下了第一个藏起来的人,大家分头去找。在茂密的茶树林里,我第一个找到了“藏起的人”。按规定,他要给我一个蘑菇作为“奖品”。可是,他死活不肯,结果,我们就这样又开始了采蘑菇行动。虽然蘑菇奖品没有得到,却得到了认可。大家都说我很厉害,能够包容别人的错误。事实上,我这次学会了原谅别人和尊重自己。

雨天,我们到茶树林采蘑菇、玩游戏;晴天,去茶树园里放牛、翻跟斗又是一件快乐事情。春天,茶园是我们的乐园,在树林里追追打打,与花草凝眸,共树木欢笑;夏天,茶园是我们的迷宫,在茶园东躲西藏,让快乐飞翔;秋天,茶园里留下我们采茶果的儿童岁月;冬天,茶园成了堆雪人打雪仗的故事园。

家里有一头膘肥体壮的水牛,是我第一个“动物朋友”。父母要去劳动,我就成了牛的真正小主人。每天早晚,我都要牵着肥耳大眼长尾巴灰色水牛悠悠地走出村庄。有时候,我也会尝试着骑在牛背上,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牛童。当然,我第一个想到的去处就是茶树林,那里有着天然的牧场,很多杂草,适合喂足牛肚子。父亲告诉我:“牛的肚子,鼓鼓的,就说明吃饱了,可以牵回家。”每当看到牛肚子圆圆鼓鼓的时候,我就喜欢伸手去摸一摸,一种软软酥酥的感觉,很惬意。此时,我也会来几个翻筋斗,自娱自乐一番。当然,倘若天热,我还要给牛“洗洗澡”。就是牵着它到附近水塘里洗净身上的泥垢和污浊。有时候,泅牛也很有趣。就是让牛浸泡在水里,看牛“游泳”。仔仔细细检查发现牛很干净后,我认认真真看着牛儿出浴。那种感觉,是真的只有体验过的人,才会感受到的美好。现在娃娃店里毛茸茸的玩具,难怪小朋友们都喜欢,这可是天性啊!那时候,我们只能“玩牛毛”!于是,我也就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有时间,只要牛儿需要吃草,我自然第一个担当赶牛任务。把牛儿服侍得清清爽爽、熨熨帖帖。一头牛,好像在我成长过程中,陪伴了近五年。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看不到我的“牛友”,我曾经大哭过一回。母亲抚摸着我的小脑袋,边带着哭腔边述说:“牛儿是去老家了,见它的爸爸妈妈去了!”我似懂非懂,眨巴眨巴眼睛,摇了摇小脑袋:“那我也要去牛的老家!”对牛的友好,让我多了一份善良和期待。

几十年后,我成了一代人的“前辈”,自然就有了许多对待生命的新感悟新智慧。

我们老家的茶树采摘时间一般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叫寒露茶籽。据说,这种茶籽的油脂营养更全面,适合所有体质的人吃。之后,榨茶油的时候,我们喜欢围着油榨转。老家的油榨设在河岸的小坝边,主要是借助水力推动油榨。榨油有五道程序:剥茶籽、茶籽加热、压碎茶籽、上榨、打油。每道程序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或者温度、或者力度、或者高度等,第一榨由师傅亲自上阵,之后每一榨,也要有榨油师傅在旁指导才行。我看到榨油情景,师傅们汗流浃背时,油槽里开始流出香喷喷黄澄澄的茶油来。这时,我们这些小看官又在一边呼啦呼啦啧啧赞美起来。得到了榨油“观感”体验后,的确有种开阔了眼界的感觉。心想:吃点油,真不容易啊!难怪说茶油贵,单单是几套程序,就足矣让人感到劳动最光荣!

进入初冬后,家乡的茶籽树会开花,满树的白花,好像是给冬季穿了一件纯白新衣,在满山的青黄色渲染下,茶花显得十分美观大方。也有远道而来的城里人,携老带小,特意进茶树林赏花观景,摄影留念。此时,既有美景可看,又有美食可吃。我们把这个季节当成是吃茶饼的天,我们围绕茶林转,目的是寻找有茶饼的茶树。茶饼其实就是长得白里透红的茶树叶,有一层厚厚的肉,我们最喜欢一摘到茶饼就往口里扔,先饱口福,不等细嚼慢咽,三两口就下肚了。那时,真的是饿怕了!有茶饼吃也算是大自然的一大馈赠吧。后来,读了书,才知道,茶饼是茶树叶得了一种寄生病,才导致“膨大”成饼。但是,小时候的我们的确享受到了这种“生态食品”,至今,望着茶林还常常想入非非,盼望得到一两个茶饼呢!

每当过年,茶树林中,就有人们陆续祭拜树神。改革开放后,这种风俗渐渐远变成“看林护林”。又是一年春节前,眼前似乎出现了家乡人民穿红戴绿穿梭在茶树林中,喜迎春节的情景。春节前夕,我再次登山,在家乡的油茶树下,心里默默祝福,家乡人民安康美好。

家乡葱葱茏茏的茶树,是红土地上定格的最美的乡愁吧?

过年作文2500字篇4

过年(又称春节)是我国最传统的民俗节日。古往今来,在过年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给了许多文人墨客发挥了想象的空间,也留下了许多美文佳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如今读起仍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购年货、准备年节器具等等,这些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辞旧迎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待第一声鸡啼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新年就来到了。翌日,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都穿上平时舍不得穿戴的节日盛装,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恭喜发财。在各家各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满街游人,热闹非凡,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罢休。

过年,在我国不同的区域,习俗也各不相同。老舍曾在回忆中说过:北京那地方的小孩子喜欢三件事,一是买杂拌儿,二是买爆竹,三是买诸如风筝之类的小玩艺儿。而第一种买杂拌儿,其他地方的孩子们恐怕只能望之而兴叹了。而到了河南,阎连科曾在文中说:走亲戚的礼肉,一条条挂在半空,这真是一种奇观。浙江要吃酱肉棕子、鱼干,还有喷香的煮芋艿(张抗抗《故乡在远方》),福建则要做白糖年糕、红糖年糕,还有“炸枣”和“五香肠”(斯妤《除夕》)。虽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终究年味儿没有变,这都能让人产生悠长深远的回味之情。

唐代的高适有一首《除夜作》中写道:“旅馆寒冷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一个“愁”字把诗人不能欲归、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这不能与王安石的《元日》所能比拟的。苏轼被宋哲宗贬谪到惠州,他在那里度过第一个春节时悲感交集,赋诗一首,记下了他感伤的情怀,写道:“前年侍王辇,端门万枝灯。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今昔对比,一盛一衰,一荣一枯,人生感慨,全寄寓在漂泊江海独处禅房的心境之中。

据说春联起源于桃符,贴春联也是表达一种喜庆之意。而相传后蜀主孟昶曾写过“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也可算我国最早的春联之一。说到春联,还流传着许多趣闻轶事。当年暂居于浙江绍兴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夫人的劝说下,写了一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的对联,张贴于门外,不到半盏茶工夫不到就被人揭走。他只好再写“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还是不能留住。这下急坏了夫人,王羲之急中生智,又写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样一副不吉利的对联没有人再揭。到了第二天,大年初一他又在上下联各加三字,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真令人拍案叫绝不止。而如今的春节,虽然年味越来越淡,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来说,天南地北的亲人,大家汇聚到一起过一个团圆年,这无疑成了一件很幸福快乐的事情。每到年节,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这种美好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古时祭灶神仪式也是十分隆重的,中堂摆起一大桌“福礼”,每家人都要向灶神行拜礼,以示灶神上天向天宫汇报这一年来的好事,灶神的任务是“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职责。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民间叫做“迎春日”,也称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新”。在春节前扫尘,是人们素有的传统习惯。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总有贴门神的习俗,这种习俗大约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据说,而唐太宗李世民得了种怪病,梦中常闻鬼哭神嚎,弄得他夜不成寐,焦虑万分。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闻知此事,全身披挂,分站在门的两旁为之守护,这种方法果然灵验,不久,李世民就大病痊愈。为感激这两位将军,他令人画影图形,张贴宫中大门的两侧。从此,民间“贴门神”开始大行其道。这只不过是一种传说,也能很好地表达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其实,年节对我来说,既是浅浅的划痕,又是重重的一笔。年节怎样过纯是一种心境,来不得半点强求。钱钟书过年,谢绝来客,潜心读书。冯骥才过年,“闭关”与笔墨对话,这不都是一种情致吗?你也可以与家人独处,尽享天伦之乐;也可以云游四海,浪迹天涯;更可以围炉煮茗,捧书夜读。只要你觉得一个人心中有年过,不管表示他是否还年轻,感觉生活还很有滋味。

年轻时读封神演义,喜欢神仙道士的生活,那时也很爱读那些描写神仙生活的诗词。“烟霞深处运元功,睡醒茅庐日巳红”;“脱尘缘,万事轻”。这些诗词的意境,这几年时时泛上心头来,让我给自己减压的同时,也产生了逃世的倾向。虽然生活的地方如同当下的空气,也难免雾霭天,我却有意识地栖居起来。过了不惑之年,岁月变得急促而没有节奏,稍不留神,那流水般的日子很快从你的指间溜走。

日落不是岁月的过,风起不是树林的错。年少的时候,我们总希望拥有好多更好的东西。可是,长大后才渐渐地明白:“这世间纵有万般好,却并非都要全部拥有”。自己选择人生,和人生选择你,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运结果。岁末年初,新春伊始。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我们心中难免总有一种难以平静的心绪,似乎总想好好的细数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仓促中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而那芥川龙之介又曾说过,“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既然这样,得意也好,道路坎坷也罢,那终究只不过是岁月给予我们的礼物。

对于远在他乡的我而言,新年是过去一年的终点,但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而正因为这样,我觉得一瞬间成长了许多。而对于飞速发展的今天,前面固然有机遇、有荣光,更多的是应该去面对前面的路。岁月留痕,流年在花开花落间转身,陌路旁你随手播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什么样的花朵。世上没有不绝的风景,人要有前行的心情。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一个人的成长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所以,我们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学会欣赏自己,充实自己。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和刻刻“镶”着惊喜。当然,这也并不是意味着成长的人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应该让他们懂得精神和物质的结合罢了。

过年作文2500字篇5

过年(又称春节)是我国最传统的民俗节日。古往今来,在过年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给了许多文人墨客发挥了想象的空间,也留下了许多美文佳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如今读起仍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购年货、准备年节器具等等,这些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辞旧迎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待第一声鸡啼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新年就来到了。翌日,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都穿上平时舍不得穿戴的节日盛装,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恭喜发财。在各家各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满街游人,热闹非凡,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罢休。

过年,在我国不同的区域,习俗也各不相同。老舍曾在回忆中说过:北京那地方的小孩子喜欢三件事,一是买杂拌儿,二是买爆竹,三是买诸如风筝之类的小玩艺儿。而第一种买杂拌儿,其他地方的孩子们恐怕只能望之而兴叹了。而到了河南,阎连科曾在文中说:走亲戚的礼肉,一条条挂在半空,这真是一种奇观。浙江要吃酱肉棕子、鱼干,还有喷香的煮芋艿(张抗抗《故乡在远方》),福建则要做白糖年糕、红糖年糕,还有“炸枣”和“五香肠”(斯妤《除夕》)。虽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终究年味儿没有变,这都能让人产生悠长深远的回味之情。

唐代的高适有一首《除夜作》中写道:“旅馆寒冷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一个“愁”字把诗人不能欲归、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这不能与王安石的《元日》所能比拟的。苏轼被宋哲宗贬谪到惠州,他在那里度过第一个春节时悲感交集,赋诗一首,记下了他感伤的情怀,写道:“前年侍王辇,端门万枝灯。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今昔对比,一盛一衰,一荣一枯,人生感慨,全寄寓在漂泊江海独处禅房的心境之中。

据说春联起源于桃符,贴春联也是表达一种喜庆之意。而相传后蜀主孟昶曾写过“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也可算我国最早的春联之一。说到春联,还流传着许多趣闻轶事。当年暂居于浙江绍兴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夫人的劝说下,写了一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的对联,张贴于门外,不到半盏茶工夫不到就被人揭走。他只好再写“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还是不能留住。这下急坏了夫人,王羲之急中生智,又写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样一副不吉利的对联没有人再揭。到了第二天,大年初一他又在上下联各加三字,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真令人拍案叫绝不止。而如今的春节,虽然年味越来越淡,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来说,天南地北的亲人,大家汇聚到一起过一个团圆年,这无疑成了一件很幸福快乐的事情。每到年节,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这种美好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古时祭灶神仪式也是十分隆重的,中堂摆起一大桌“福礼”,每家人都要向灶神行拜礼,以示灶神上天向天宫汇报这一年来的好事,灶神的任务是“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职责。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民间叫做“迎春日”,也称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新”。在春节前扫尘,是人们素有的传统习惯。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总有贴门神的习俗,这种习俗大约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据说,而唐太宗李世民得了种怪病,梦中常闻鬼哭神嚎,弄得他夜不成寐,焦虑万分。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闻知此事,全身披挂,分站在门的两旁为之守护,这种方法果然灵验,不久,李世民就大病痊愈。为感激这两位将军,他令人画影图形,张贴宫中大门的两侧。从此,民间“贴门神”开始大行其道。这只不过是一种传说,也能很好地表达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其实,年节对我来说,既是浅浅的划痕,又是重重的一笔。年节怎样过纯是一种心境,来不得半点强求。钱钟书过年,谢绝来客,潜心读书。冯骥才过年,“闭关”与笔墨对话,这不都是一种情致吗?你也可以与家人独处,尽享天伦之乐;也可以云游四海,浪迹天涯;更可以围炉煮茗,捧书夜读。只要你觉得一个人心中有年过,不管表示他是否还年轻,感觉生活还很有滋味。

年轻时读封神演义,喜欢神仙道士的生活,那时也很爱读那些描写神仙生活的诗词。“烟霞深处运元功,睡醒茅庐日巳红”;“脱尘缘,万事轻”。这些诗词的意境,这几年时时泛上心头来,让我给自己减压的同时,也产生了逃世的倾向。虽然生活的地方如同当下的空气,也难免雾霭天,我却有意识地栖居起来。过了不惑之年,岁月变得急促而没有节奏,稍不留神,那流水般的日子很快从你的指间溜走。

日落不是岁月的过,风起不是树林的错。年少的时候,我们总希望拥有好多更好的东西。可是,长大后才渐渐地明白:“这世间纵有万般好,却并非都要全部拥有”。自己选择人生,和人生选择你,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运结果。岁末年初,新春伊始。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我们心中难免总有一种难以平静的心绪,似乎总想好好的细数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仓促中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而那芥川龙之介又曾说过,“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既然这样,得意也好,道路坎坷也罢,那终究只不过是岁月给予我们的礼物。

对于远在他乡的我而言,新年是过去一年的终点,但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而正因为这样,我觉得一瞬间成长了许多。而对于飞速发展的今天,前面固然有机遇、有荣光,更多的是应该去面对前面的路。岁月留痕,流年在花开花落间转身,陌路旁你随手播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什么样的花朵。世上没有不绝的风景,人要有前行的心情。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一个人的成长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所以,我们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学会欣赏自己,充实自己。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和刻刻“镶”着惊喜。当然,这也并不是意味着成长的人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应该让他们懂得精神和物质的结合罢了。

过年作文2500字篇6

过年习俗,全国各地各不同。我们老家,过年回家都要拜“茶树”。

这次,我回老家看到了久违的茶树,那青山绿叶中绽放的小白花,就像久别重逢的亲友,激起了我思乡的涟漪。

我的家乡赣西上高县有著名的千年古刹南港大庙圣济寺,也有世界闻名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江西蒙山太子壁银矿遗址(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三大),还有上枚村的上枚书院(全国最早的乡村私塾),更值得我赞美的却是萦绕在我心空飘香的茶树。我的家乡茶树历史悠久,传说是岳飞带过来栽种的。当时,他要下江南到上高县南港镇寨下山上剿灭异党李仙姑,聪敏的仙姑敬仰岳飞,在假意迎敌后,撤兵逃往海拔1088米的蒙山躲避。就这样,让岳飞也多了几份困惑和纠结。为了“困住”仙姑打持久战,岳飞就地种植了茶树,三年后,满山的茶树挂果了。仙姑知道自己的命数已定,就在蒙山顶峰化作一团白云,从此,蒙山顶峰就叫“白云峰”。小时候,我不但喜欢听母亲讲这个传说,而且还缠住母亲要去白云峰看个究竟。事实上,五月的蒙山顶峰,我看到的只是一片红彤彤的杜鹃花,高高大大的花树,与半山腰和山脚下,郁郁葱葱的茶树,相映成趣。

我记得清楚,在入小学之前,一个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约莫五六岁光景的我和同村两三个小伙伴约好去茶树林采蘑菇。由于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母亲一直阻拦却温和地说:“去了就要带好斗笠,打雷下大雨,你就要赶紧回来,好吗?”母亲同意后,我头戴父亲编织的斗笠,手挎父亲制作的青色竹篮,向着蒙山茶树林进军。当时,真有点感觉自己也是一个岳家军!一路蹦蹦跳跳、嘻嘻哈哈,有意在路边上溅水花玩。我们到了“大庙”(如今,这里无法再见到寺庙,只有隐隐约约的一些残砖余墙和萋萋芳草),进入茶树林,我就挑一棵大的树,蹲下来,开始采蘑菇。翻开杂草,红土地上果真有不少白里透红的茶树菇。我抓住一个又一个,丢进竹篮里,真的像在收获战利品一样快乐。可气的是,就在我满心以为自己就要大功告成时,一个叫毛崽的小伙伴却说,要来玩躲猫猫。我们按照“石头剪刀布”定下了第一个藏起来的人,大家分头去找。在茂密的茶树林里,我第一个找到了“藏起的人”。按规定,他要给我一个蘑菇作为“奖品”。可是,他死活不肯,结果,我们就这样又开始了采蘑菇行动。虽然蘑菇奖品没有得到,却得到了认可。大家都说我很厉害,能够包容别人的错误。事实上,我这次学会了原谅别人和尊重自己。

雨天,我们到茶树林采蘑菇、玩游戏;晴天,去茶树园里放牛、翻跟斗又是一件快乐事情。春天,茶园是我们的乐园,在树林里追追打打,与花草凝眸,共树木欢笑;夏天,茶园是我们的迷宫,在茶园东躲西藏,让快乐飞翔;秋天,茶园里留下我们采茶果的儿童岁月;冬天,茶园成了堆雪人打雪仗的故事园。

家里有一头膘肥体壮的水牛,是我第一个“动物朋友”。父母要去劳动,我就成了牛的真正小主人。每天早晚,我都要牵着肥耳大眼长尾巴灰色水牛悠悠地走出村庄。有时候,我也会尝试着骑在牛背上,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牛童。当然,我第一个想到的去处就是茶树林,那里有着天然的牧场,很多杂草,适合喂足牛肚子。父亲告诉我:“牛的肚子,鼓鼓的,就说明吃饱了,可以牵回家。”每当看到牛肚子圆圆鼓鼓的时候,我就喜欢伸手去摸一摸,一种软软酥酥的感觉,很惬意。此时,我也会来几个翻筋斗,自娱自乐一番。当然,倘若天热,我还要给牛“洗洗澡”。就是牵着它到附近水塘里洗净身上的泥垢和污浊。有时候,泅牛也很有趣。就是让牛浸泡在水里,看牛“游泳”。仔仔细细检查发现牛很干净后,我认认真真看着牛儿出浴。那种感觉,是真的只有体验过的人,才会感受到的美好。现在娃娃店里毛茸茸的玩具,难怪小朋友们都喜欢,这可是天性啊!那时候,我们只能“玩牛毛”!于是,我也就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有时间,只要牛儿需要吃草,我自然第一个担当赶牛任务。把牛儿服侍得清清爽爽、熨熨帖帖。一头牛,好像在我成长过程中,陪伴了近五年。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看不到我的“牛友”,我曾经大哭过一回。母亲抚摸着我的小脑袋,边带着哭腔边述说:“牛儿是去老家了,见它的爸爸妈妈去了!”我似懂非懂,眨巴眨巴眼睛,摇了摇小脑袋:“那我也要去牛的老家!”对牛的友好,让我多了一份善良和期待。

几十年后,我成了一代人的“前辈”,自然就有了许多对待生命的新感悟新智慧。

我们老家的茶树采摘时间一般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叫寒露茶籽。据说,这种茶籽的油脂营养更全面,适合所有体质的人吃。之后,榨茶油的时候,我们喜欢围着油榨转。老家的油榨设在河岸的小坝边,主要是借助水力推动油榨。榨油有五道程序:剥茶籽、茶籽加热、压碎茶籽、上榨、打油。每道程序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或者温度、或者力度、或者高度等,第一榨由师傅亲自上阵,之后每一榨,也要有榨油师傅在旁指导才行。我看到榨油情景,师傅们汗流浃背时,油槽里开始流出香喷喷黄澄澄的茶油来。这时,我们这些小看官又在一边呼啦呼啦啧啧赞美起来。得到了榨油“观感”体验后,的确有种开阔了眼界的感觉。心想:吃点油,真不容易啊!难怪说茶油贵,单单是几套程序,就足矣让人感到劳动最光荣!

进入初冬后,家乡的茶籽树会开花,满树的白花,好像是给冬季穿了一件纯白新衣,在满山的青黄色渲染下,茶花显得十分美观大方。也有远道而来的城里人,携老带小,特意进茶树林赏花观景,摄影留念。此时,既有美景可看,又有美食可吃。我们把这个季节当成是吃茶饼的天,我们围绕茶林转,目的是寻找有茶饼的茶树。茶饼其实就是长得白里透红的茶树叶,有一层厚厚的肉,我们最喜欢一摘到茶饼就往口里扔,先饱口福,不等细嚼慢咽,三两口就下肚了。那时,真的是饿怕了!有茶饼吃也算是大自然的一大馈赠吧。后来,读了书,才知道,茶饼是茶树叶得了一种寄生病,才导致“膨大”成饼。但是,小时候的我们的确享受到了这种“生态食品”,至今,望着茶林还常常想入非非,盼望得到一两个茶饼呢!

每当过年,茶树林中,就有人们陆续祭拜树神。改革开放后,这种风俗渐渐远变成“看林护林”。又是一年春节前,眼前似乎出现了家乡人民穿红戴绿穿梭在茶树林中,喜迎春节的情景。春节前夕,我再次登山,在家乡的油茶树下,心里默默祝福,家乡人民安康美好。

家乡葱葱茏茏的茶树,是红土地上定格的最美的乡愁吧?

214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