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作文 > 话题作文 >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简单

时间: 新华0 分享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简单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一提到它,谁不对它热切向往,不对它极其喜爱?

每年春节的开始,应该就是家家户户贴春联了。除夕一早,四处都是手上、胳膊上拿满春联的人们。这时,总有几个小孩子围在大人身旁帮忙,嘻嘻哈哈地把旧春联撕掉,换上新的,这举动好像是代表辞旧迎新,把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寄托在大门上的春联。

从早晨起,屋前房后都充满饭菜香味,而大部分家庭的饭菜中必定少不了鱼,我家也这样。老爸常说:“吃鱼就会年年有余。”所以过年前人们就会带回家几条鱼。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算重头戏。在外工作、学习的家人会回家团圆,吃团圆饭。这时大街上几乎所有商铺都关了门,宛如平常凌晨十一二点一样安静。

饭后就是一年一度地看《春节联欢晚会》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在桌前,拿出提前和好的面和拌好的肉馅,在包饺子时,往往会挑一两只饺子,在里面放枚硬币,第二天谁吃到了,就意味着谁一年的运气就会好。

第二天就是小孩子们最期盼的大年初一了。家长们总是会早早叫孩子起床,还会用“今天起不来,一年都起不来”或“起晚了就没有红包”这些话吓唬孩子。

吃完早饭,到街坊邻居家串门是最受孩子欢迎的活动了,长辈们对孩子说些祝福的话,然后孩子再跪地磕头,有些家庭甚至还会用个铁盆,最后就是孩子笑逐颜开地收下红包。

在除夕与大年初一中间的傍晚,天空上会飘有许多孔明灯,它们寄托着主人新年的美好愿望,随风飘向远方。

春节,它不仅仅是人们情感得以释放,亲人们得以团聚的好日子,更是中华民族象征团圆与兴旺的永远的精神支柱。我爱这4000多年的传统节日,更爱我们独特的家乡风俗!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简单篇2

我的家乡在银川。这里有踩高跷、跑竹马、浪头车和跑旱船?今天我就来介绍我最喜欢的风俗踩高跷。

据民间传说高跷这种形式是民间社火艺人们创造的。相传有一年元宵节,艺人们要到县城闹红火。县老爷知道后,便想诈一笔横财,并下令将吊桥吊起,入城者要交过桥费,否则不准入城。城外的艺人听后,十分生气,但也无可奈何,便准备进城的钱。谁知县太爷又将过桥费提价了,艺人的儿子回家后看见墙上挂的长腿白鹤图受到了启发,便连夜制造木棍,在木棍上装脚踏板,将木棍绑在腿上,脚绑在踏板上,趁夜沿城演习了一遍。正月十五日那天,城外的艺人都依样绑上高跷,越过护城河,进了城。这就是高跷的原形。

大年初一那天祖父母、父母和我有幸看到了踩高跷。高跷艺人们身穿红衣服,下面穿红裤子,衣服和裤子上面都缝上了金色的边。小丑头戴红色瓜皮帽,身穿红色的中国服装,并且背了一个灰色的包,但是裤子的颜色十分特殊:一条裤腿是红色的,一条裤腿是米色。所有人的脸上都画着小丑妆,并且人人身怀绝技。一开始小丑就来表演踩着高跷倒着走路,倒着走后不忘再加一个跳起来的时候旋转的动作。随后,高跷艺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有的人倒立,有的人单手支撑转一圈后下腰,还有的人向前翻了个跟头。不管怎么做,所有人都是在踩着高跷的时候做。最后一个高跷节目也是最精彩的一个压轴节目。只见有四个艺人开始下腰,小丑倒立不动,剩下的两名艺人倒立走路,以S型的方式绕过四名艺人和那位小丑。他们获得了许多的掌声。看得我们直叫好。

妈妈说,以前的高跷都很矮只到妈妈的小腿,现在的高跷可以到她的膝盖。听到这里,我就赞叹到,现在的艺人技艺可谓是越来越高超,更加获得人们的喜爱了。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简单篇3

去年的除夕,是我最难忘的一天。远在外地、多年未回家的爸爸妈妈回家过年了,我们全家最终团聚了。此时此刻,全家人围坐在一桌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爸,这几年,你辛苦了!”我爸爸举起酒杯对爷爷说:“感激你对孩子们的照应,来,我敬你老一杯。”奶奶一个劲地给我们姐妹俩夹菜,全家人吃呀,喝啊,一个个笑容满面。我和妹妹更是欢乐无比,因为在农村,我们小孩子平时根本上不了饭桌,今日却能够像大人一样围着桌吃,尽情品尝着丰盛的美味菜肴。

吃过饭,大人们收拾饭桌,我们小孩子耍耍闹闹,等着爸爸妈妈给那盼望已久的压岁钱。不一会儿,爸爸妈妈喜气洋洋地将包好的大红包交给我和妹妹,妹妹拿着后乐得手舞足蹈。我郑重地打开一看,里面有10元钱和一张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写着:“祝萱萱新年欢乐,学习提高!”我顿时乐坏了,虽然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并不多,但却表示了他们的一番心意,那张小小的卡片,饱含了爸爸妈妈对我的无尽的爱。当时,我激动得差点流出眼泪来。

“嘘……啪……”四处响起了烟花声,我跑出门一看,一朵朵烟花陆续上升,半空中犹如布满了五彩的繁星,顿时,整个世界便变得姹紫嫣红。一束束各色的火花如彗星坠向大地,使黑夜变成了白天。我的爸爸也拿出烟花,只见他点燃烟花上的导火线,一瞬间,只听见“嗵”的一声,一束烟花便升上天空。我抬头仰望,只见空中如彩星闪烁,美丽无比。在此起彼伏的烟花声中,爷爷奶奶乐呵呵地说:“此刻的时代真美啊!”许久,响声渐渐消失,整个世界逐渐恢复了宁静。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继续放烟花呀,别让除夕夜缺少热闹呀!”“嗵……嘘……啪……”一声紧之后一声又热闹起来了。直到半夜,那热闹的场面才渐渐消停了,人们慢慢地进入了梦乡,但还有许多地方洋溢着笑声。今日,一想起当时那壮观的情景,我还想停在那一刻,停在那充满欢乐祥和的世界里。

这个除夕,是我最难忘的除夕。因为它热闹,因为它充满欢乐,更因为它让我享受着爸爸妈妈在家时的温暖、幸福。这个除夕,我完全沉浸在爸爸妈妈对我的祝福和关爱中。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简单篇4

“石溪久佳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每每提起端午,谁不是先想到那香气扑鼻的粽子来呢?

当这美味的粽子入口后,不禁会想,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我国战国时期,有一位非常受人爱戴的诗人和政治家——屈原自沉于汩罗江,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后来当心凭吊的饭团被鱼虾所食,就想出用树叶包裹饭团并外缠彩丝,慢慢地发展成了现在的粽子。

包粽子的工序也不简单。首先要把采来的棕榈树叶子一条条撕开来,然后一段一段结成绳子备用,再将包粽子的粽叶提早一天洗净并泡在水中使其变软。第二天将糯米洗净过滤掉多余的水,之后按家里人口味拌上酱油盐等备用。再就准备粽子馅:有芋头的、有肉的、还有板栗的、豆沙的……这些备好后,拿出泡好的粽叶,两片粽叶打底,加上一勺糯米,放上自己喜欢的馅,面上再铺一层糯米,之后用另外一张粽叶盖上,最后用棕榈树叶做的绳子将整个粽子一圈一圈把它绑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

粽子全部做好后就把他们放进锅里加上水先用大火煮,等水开了之后,那棕叶的香味,棕榈树叶的香味,还有糯米的香味,混合起来,慢慢的从锅盖缝隙里钻了出来,闻着这些香味,我实在忍不住,总是一会儿就去闻闻,一会儿就过去提起锅盖看看,并不断的问外婆:“熟了没,熟了没?”外婆笑着对我说:“等一会儿”。可没过多久我又跑去问外婆,外婆笑眯眯的说:“再等一会。”我就一直这样子等着、盼着,总觉得时间过的很慢。

终于,外婆掀开锅盖,对我说:“快来快来,新鲜粽子出炉啦!”煮好的粽子散发出了更迷人的味道,这味道如同磁石般吸引着我,拆开一个粽子咬上一口一股清香顿时间溢满了我的口腔、沁入我的心脾……五月初五这天开始是为了纪念屈原,经过千百年后的发展今天成为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简单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老家的风俗·,被我们带回了上海。于是,我们就成了整栋楼中最特别的一家。因为每年,独独我们家要为过年炸红薯丸子。

每次炸的红薯丸子,都能让我回味无穷,作为我最爱吃的小吃,我每年也会帮忙。

先看着他们把红薯煮熟,捣碎,加入面粉,接下来,就轮到我大显身手了!

我把捣烂的红薯与面粉倒入一起,再加一点水,把它揉成一个面团,又把他捣一捣。然后撕下来一小块面团,把它揉圆,再拉开,如此反复,就做成了一个有一点嚼劲的丸子。每做完一个丸子,我都会想一下等会该蘸什么酱。于是就做成了很多“四不像”似的丸子“哈,“这些丸子是方的,绝对够惊喜!”我自嘲似地说到。把面团全做完时,我既开心又有点哭笑不得。因为这些丸子圆不圆,方不方,活像一些没皱起的锅贴。看别人做的。哇,这些丸子简直就是从一个圆模子里刻出来的!对比了一下我的丸子,我感觉到了一些羞愧。

丸子做完了,就要开始炸了。我抬着一堆丸子走到了油炸池面前。爷爷在一旁帮着我下锅,而别人们却拿出已经完成任务,不管自己事的态度已经在看昨天没来得及看的联欢晚会了。把锅内倒满油,等到用手贴近油面感觉手要融化了是,就可以下锅了。

相传丸子一般都会做成圆形,是因为有团团圆圆的寓意,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会煮一些丸子汤喝,一家人团团圆圆,这才像过年,一是为这一年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二是预祝下一年的生活也会美满。

随着生活越来越忙,现在做这种传统美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种家乡的风俗,我却永远不会遗忘。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简单篇6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绵长的历史留下了许多传统节日,有那月光皎洁的中秋节,还有那下着毛毛细雨的清明节等等。当然每个节日都少不了它的独特风俗,如中秋节吃粽子,清明节扫墓等等。

在我的家乡在湖南。在我的家乡,每个节日都有许多不同的风俗,都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在我们家乡过年也叫做过年,寓意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将到来,简单来说就是辞旧迎新。在那一天有很多风俗,如:吃糯米糍粑、吃年夜饭、舞狮子、舞龙和放鞭炮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风俗是放鞭炮。

鞭炮一开始叫爆竹。爆竹起源至今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在中国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用火烧竹子,使其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时会发出“噼里啪啦”响声,所以称之为爆竹。反映了中国劳苦人民渴望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表示辞旧迎新。

有一年春节,我回到了我的家乡。那天晚上我出去放了鞭炮,放了五十多支。鞭炮美极了。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条条瀑布;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焰花,在地上在天空中飞舞、闪耀着。听着这响亮声音,看着这绚丽样子,使每一个我们村的人无不直呼“哇塞”,声音大到连相隔百里的村都可以听见。

看着这五颜六色的焰火,我开心极了。当我正沉浸在其中时,突然“嘣”的一响,这声音惊天动地,吓得我魂都飞出来了。原来是一发“炮弹”射出了几十米高的空中,抬头看看天上,一朵金灿灿的“大金花”在夜空中欣然怒放,只见它金黄的花瓣慢慢地向四周伸展,如同伸长了的手臂向四周蔓延。渐渐地,花瓣变大了,魔幻般的变成了一支支垂落下来的柳条,好一个“万条垂下绿丝绦”的优美画面。我只觉得丝线离我越来越近,似乎伸手可及。我忍不住伸手想抓住它们,可是它们就像狡猾的精灵,一转眼,变成俏皮的“金雨点”从半空中消失不见了。

放完“大花”之后我开始放各种各样的“小花”。有的像“樱花”,有的像“蝴蝶花”,还有的像“魔法棒”。“蝴蝶花”放出时来会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还会把它的“花裙子”甩起来。“樱花”只要一点着就会不停地冒出闪闪发光的星星,好似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到处乱窜。“魔法棒”就比较麻烦,要先把它拿在手上拿打火机点燃,再把点着的“魔法棒”插在草地上或者是插在石头的洞里。“魔法棒”点着引线时,会不断地发出“咔哧咔哧”的声音,之后“嘣”的一声就爆了。

各家的烟花交错在一起,把漆黑的天空点亮了,把沉睡的黑夜叫醒了。看着这闪闪发光的天空,听着声声爆竹爆响在耳边,看着那流光溢彩的美景,一个美好的愿望从我心中升起:愿我的家乡步步高升,愿我们的祖国一直像美丽的烟花一样绚丽多彩!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简单篇7

我的家乡位于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小县城,因为这里是江格尔的故乡,而成吉思汗又在这里停留过较长的时间,所以有很多的中国蒙古族人居住在这里。为此,我们这个县取名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关于中国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中国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中国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中国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中国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

全世界中国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中国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中国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中国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膳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

在中国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中国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中国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来中国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中国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中国蒙古族了呢?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简单篇8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奇特的风俗。我也是,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舞龙”。

舞龙的时间一般会在春节后几天。通常会由村里舞龙队长提前几天送来请帖。告知我们舞龙的队伍将会何时过来表演。收到请贴后,爸爸妈妈就开始准备红包,一些水果和香烛,鞭炮欢迎舞龙的到来。

终于,大家都期盼的这一天到来了。咣当咣当,舞龙的队伍接近我们了。我既紧张又激动,时不时跑到门口去看舞龙的队伍到了没有。这时爸爸在大门口摆上了两串长长的鞭炮。妈妈则在院子里摆上了桌子,在桌子上放上了准备好的水果,并点上了香,红烛。舞龙的队伍越来越近了。胆小的孩子跑上了楼,从走廊探出头,等着看舞龙。当舞龙的队伍到我们家门口时,爸爸点燃了一串鞭炮。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一红一黄的两条龙摆动着身体走进了我们的院子。队伍后面还跟着一大群人来看舞龙表演。

他们先是盘成了一个圈,然后再迅速的散开。两条龙在他们的手中变得活灵活现,千姿百态。几分钟后他们停下休息。带队的人从龙头里面取出了几根小蜡烛送给了我们,并说了一些祝福语。这时,爸爸拿出准备好的红包送给他们。妈妈从边上的小桌子上,拿了一些水果分给他们吃,还为他们泡上了茶。休息了一会后,他们又开始左右摆动着龙头和龙身,缓缓的走出了我们家的院子。这时爸爸又点燃了另一串鞭炮。来欢送舞龙的队伍离开。我和妈妈把他们送的小蜡烛拿回了房间,直到它们燃尽为止。

这就是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舞龙”,这让我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2064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