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应急技巧
高考作文应急技巧
高考作文教学这些年陷入了一个怪圈。第一是高考作文的重要性谁都心知肚明;第二是高考作文靠天收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对考生而言,十年寒窗,一“文”不慎,就会折戟沉沙,饮恨考场。这是所有考生不能承受之重。那么,面对考场作文中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究竟该如何应对?相信这不仅是学生考场作文的万一之需,更是提高他们应对高考的信心之所在。本文提供了五种绝招。
第一招——斗转星移
——当考生作文写到一半,才发现已写的内容离题了,那么应如何把话题及时扭转回来?或者说让已写的文字化腐朽为神奇?
比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品味时尚》,很多考生写到一半发现,自己品的其实不是“时尚”,而是“经典”。
时间如此宝贵,错误如此严重,照理说,这是病入膏肓,无力回天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悲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只要有那一双妙手,立马之间就可以让你斗转星移,万事大吉。
2009年,江苏作文评审组对“时尚”的界定为:审美;有创意;时兴;有人认同和追求。必须同时具备这四大特征,才是时尚。
任何经典注定都不是时兴的,把品味时尚,换成品味经典,文章明显偏题了。
但是,请注意,所有的偏题作文,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两者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紧紧抓住这点联系,剖析两者的差别,恰好就变成了对文章概念的厘清和深入阐释,简直妙不可言。
比如,针对上面的这个过失。你完全可以这样弥补:
以上,我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品味经典,但遗憾的是,经典并非是时尚。尽管经典也是审美的,有人认同和追求,但时尚是时兴的,创意的,在这一点上,两者可谓大相径庭。因为经典是永恒的。它经历了时间漫长的淘洗,可谓,尘满面,鬓如霜。
有趣的是,经典不是时尚,但时尚却很有可能转化为经典。
文章此后转入对时尚有可能转化为经典的论述。时尚的特点,时尚的内涵,在和经典的比较中显得更加清楚,而时尚的趋向,又使得文章更深入一层。这些,岂不都是对时尚的品味?
这样一变,斗转星移,不仅切题了,而且因为有了这一层对比,文章还有了张力,有了更深的意蕴和内涵。
江苏省高考阅卷组给出的样卷17,所犯的就是同样的错误。考生可以根据情况,在后半部分加以修改。
样卷17
品味时尚
时尚之门,善良之心。时尚总是层出不穷,千变万化着,而善良也总是不断被人们探索
着。善良作为一种时尚,永远也不会被时代淘汰。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上,我用一生的时 间去探索善良,品味时尚。
小时候,特别向往妈妈手中的那本童话书,和着妈妈娓娓的柔音,编织出一窝的斑斓闪烁。每讲完一个故事,妈妈总会暖暖的嘱一句:“长大后,要善良大家才会喜欢你,知道吗?”
小小的我蹒跚着“善良是什么?”
妈妈交给我一个盒子,自己去找吧!
应该是白雪公主身上的盈盈纱裙吧,应该是海的女儿化作的美丽泡沫吧,或者是丑小鸭
变成的白天鹅。
盒子里有了些石头。长大后,会看书了,又问自己“善是什么?”
应该是雾都孤儿竭力送回的几枚硬币吧,应该是简爱走向罗彻斯特的脚步吧!
盒子里的石头美丽了一些。
跟着妈妈深一脚浅一脚的爬上山顶,在四季的柔波中发现:原来善在大自然中。
是春絮萌动的欣喜;善是老树揽成的夏阴;善是秋果捧出的甘甜;善是冬日暖阳的温馨。
盒子里的石头色彩斑斓。
我一步一步的成长,一点一点的触摸世界,在众多缤纷的文字里,我开始小心的采撷,却又禁不住问自己“善是什么?”
我想了想,善是贝多芬在莱茵河畔走向盲女小屋的脚步,善是李清照浓睡初醒时对绿肥红瘦的爱怜,善是杜子美在被矛屋所破一隅吟出的“安得广厦千万闻,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盒子里的石头开始有了重量。
而今我却不再执著予那些玲珑单薄的石头,因为我开始懂得,善并不像童年时想的那样轻松,善经过上下五千年的沧桑,有了振撼人心的力量。
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宽容;善是“我自接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大无畏;善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善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分明。
善良如同盒子里的石头拥有同样的美丽。打开时尚的大门。让善良的心走进去。
在人生的旅途中,请用心去感爱善良,用心去品味对尚!
[评语】本文起笔便牵强附会,“时尚之门,善良之心”,硬将“时尚”与“善良”扯到一块,认为“善良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时尚”,然后就另起炉灶,开始品味起善良了。逻辑思终混乱,语言幼稚,完全是在写另一篇有关“善良”的文章。而且有些举倒甚至与“善良”也毫无关系,如“我自横刀向夭笑”、“路曼曼其修远兮”;可谓二度走题,可见作者几乎完全不会扣题行文。故属五类卷,综合评分25分。
第二招——借力打力
——当考生作文写着写着,突然发现自己的例子举反了,正好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高考作文中,这种情况并不鲜见。那么,一旦发现自己观点和材料相反,究竟该如何变废为宝,化险为夷?
有一年高考作文是写《近墨者未必黑》。
有一个考生举了“孟母三迁”这个材料。但孟母之所以三迁,就是因为“近墨者黑”的缘故。写完后,考生才猛然清醒,自己的这个例子举反了。这个时候的紧张自不待言。那么,该怎么补救?
其实,不就一个例证嘛,想明白了,就什么也不要怕。反例正说,说不定由于强大的思辨能力,反而成为作文的一大亮色。我们常常说,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但例子能够证明论点吗?本质上,无论什么例子也证明不了论点,例子只能表明论点、说明论点。因为当我们选择典型例子的时候,就意味着把不典型的例子,反例子给筛选掉了。这样片面的例子怎么能够证明论点吗?想想看,如果把被我们筛选掉的反例子拿出来,岂不就证明了我们反面的观点了吗?
所以说,例子只能够证伪,不能够证明。
证伪学说的开创者卡尔·波普尔在《猜想与反驳》指出:
“经验如果用来证实理论,那么它将是无法穷尽一般理论的。比如,再多的白羊也不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而只要一只黑羊出现,就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这个理论是错误的。所以,经验的真正意义在于可以证伪科学理论。”
之所以这样说,并非是让我们不重视例子的作用,而是告诉我们,任何例子都有两面性。既然这样,就算不小心举了一个反面例子,我们照样可以左右逢源。
比如在叙述完《孟母三迁》故事后,考生马上就可以这样写:
孟母三迁的故事,表明的自然是“近墨者黑”的道理,但却在无意中泄露了“近墨者黑未必黑”的真理。
孟母三迁了,孟子出息了。但谁能告诉我们,这个出息一定就是孟母三迁的结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谁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由于历史经验的不可重复性,有人获得了实践的检验权,别的实践就没有了检验的机会,但谁能保证它不是真理?譬如孟母没有三迁,孟子照样会取得成就?甚至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一个很显然的例证就是,古代伟大的成功者多了去了,他们“皑如天上雪,皎若云间月”,但“三迁的母亲”为什么只有一个孟母?
由此看来,一个人会不会变黑,并不在于他的周围如何,而在于他的内心如何。矛盾总是通过内因来起决定作用,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余则成们,如何在漆黑中保持自己的铁血丹心。
第三招——聚沙成塔
——对于一则多义性的材料,考生在写作过程中,不知不觉把自己对材料的多种理解都进行了论述,此时应如何赶紧突出中心?
比如,2008年福建高考作文,三个人进商店,分别买饮料,一个买甜的,一个买苦中带甜的,一个买淡的。根据此情景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对于这样的材料,很多考生会把三种不同含义的细节都进行论述,漫无目的,面面俱到。这就成了“两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往。
那么,如何把纷繁的论述聚集起来,聚沙成塔,更上层楼,中心鲜明突出?
结构主义指出,世界不是由物组成的,而是由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组成的。这时候有必要找出这三者之间本质上的联系,分析他们的关系,或者是对比关系,或者是映衬关系。再分析这些关系之间的转化,或者是在这三者之上,再拔高一个层次,让它能够统摄前三者,使得文章高屋建瓴,识见不凡。
比如上面详细写了三种饮料选择之后,马上就要聚沙成塔,收束全篇。
有人说,三种人三种选择,岂不太繁琐了?我的观点恰恰相反,“三”乃虚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种人三种选择,乃无数人就有无数种选择之谓也。
让喜甜者选择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苦甜者选择咖啡,让所有的人各取所需,各尽其宜,各得所妙,有什么不好呢?参差百态,乃是幸福本源;和而不同,方是和谐之道。
更进一步说,不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同一个人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有不同的选择。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生是瞬息万变的,我们又岂能一以贯之、抱残守缺?
第四招——一步登天
——当考试时间只剩下几分钟,可是文章还没有写完,应该怎么办?
首先肯定要抓紧完篇,完篇没完篇是两个概念。就江苏省而言,高考评分标准为:
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赋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参考赋分如下:不满100字,O~5分;200字左右,6~lO分;300字左右ll~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l~40分;600字左右4l~46分)。
可能很多学生也知道要抓紧完篇,但究竟怎样才能快速完篇呢?
第一种是直接式。一句话独立成段,可以换一个角度,成就另一篇天空。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他们》
第二种是总结式。用一组排比句总结分论点,再一句话收束,画龙点睛。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追求》
第三种是哲理式。运用相关哲理名言,既概括全篇,又有余音绕梁之感,言已尽意无穷。
我伸出手遮挡夕阳刺入眼睛的光线,仿若明暗相间的幻象,想起这一路跌跌撞撞,忍不住眼泪灼热地流淌下来。仰头喝下最后一口咖啡,生活的余香留于齿间。
伍尔芙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我于咖啡中看见》
第三种是精短小诗。只需点题,无需押韵,凝练,朴实,意味隽永即可。
想起了彼得拉克的一首经典的小诗:
我充满思虑,信步闲游,对我自己深厚的同情袭击了我。如此浓厚
我禁不住放声大哭——《同情》
第四种是幽默。诙谐洒脱,智慧聪明,谈笑间,主旨突出,让人会心一笑,喜上眉梢。
买牌时尚,唱之时尚,头之时尚,博之时尚,咱们己品出了那么一点味出来了,剩下的,就是咱们自己去消化了。记住,品味时尚,所谓的时尚,以咀嚼,可以回味,但万万不只下咽,就像嚼口香糖!
第五招——亡羊补牢
——考生忘记了对核心话题的分析,只把话题当作一个概念,囫囵吞枣,乱贴标签,这样的作文,得分一定惨不忍睹。如果在中途忽然醒悟,这时候如何调整,才能转危为安?
中途醒悟也不要着急,抓紧亡羊补牢,条分缕析,犹有未晚。这个时候,可以这样挽回。
刚才所说的是品味时尚,那么,何为时尚,我们又该如何品味、咂摸时尚呢?
“时尚”是时兴的,是审美的,是一部分人的独特创意和个性化追求,在模仿和流行中形成。
时尚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但希望有人模仿,又惧怕所有人模仿。时尚源于独有的创意,但希望一时流行,又惧怕长期流行。时尚永远在路上。时尚总是在灿烂中高潮中死去,时尚的极致就是时尚的消亡……
江苏省高考阅卷组给出的样卷20,所犯的就是类似的错误。考生可以根据情况,在后半部分加以修改。
样卷20:
品味时尚
人的一出生就注定要追随社会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只有品味时尚,我们才会在生活中更加充满爱与快乐,只有品味时尚,我们才会在困难挫折面前,更加自信、坚定。
船长说:“品味时尚,就是在大海中把握航向,驶向生命无悔的地方。”时尚是什么?这个答案是因人而异的。
史蒂夫 鲍尔默说:“品味时尚,就是在金钱泛滥、人情冷漠的今天更加重视友谊与合作。”因为比尔·盖茨,人们选择性地忽略了鲍默尔,然而正是因为他,才使微软走到今天。
他和比尔 盖茨是不同类的天才,一个极具煽动力、热情,对数学热爱,另一个安静、沉默、迷恋程序设计,炯异的性格铸就了他们深厚的友谊。如果没有比尔·盖茨,就没有Windows操作系统,但同样如果没有鲍默尔,就不会让Windows操作系统走向世界。正是由于他们的友谊与合作,才创造出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最宏伟的帝国——微软帝国。品味时尚,让友谊之花永远绽放。
张亚勤说:“品味时尚,就是躲开父母的呵护,养成独立的习惯。”人不在于聪明与聪明,而在于怎样使用聪明。从小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养成独立的习惯,他7岁时,就敢一个人乘火车到i000公里外的奶奶家;他曾在生病时,毅然决定参加科技大学的考试;他凭借自己的努力,33岁就成为中国微软开发的总裁、首席科研师,如果你想在人生道路上领跑,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勇气独自到奶奶家。张亚勤做到,而我们也可以做到。品味时尚,让我们在独立中学会飞翔,挑战未来,实现梦想。
“许三多”说:“品味时尚,就是在困难挫折面前,不抛弃不放弃。”“许三多”就是这样一个人,常常让人以为他傻头傻脑,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他不害怕别人的嘲笑,他会在失败面前微笑:他还会在危险关头当“炮灰”。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人才让我们更加敬佩与赞叹,他的精神也更加深入人心。因为这样,他取得成功,也获得一次又一次丰收的喜悦。品味时尚,坚定信念,勇往置前,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品味时尚,延续友谊、学会独立、勇敢在面对挫折,让自己成为一个潇洒的人,让人生无悔,真正做到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评语】本文貌似在写“品味时尚”,但实际上根本不懂时尚为何物,只是将“品味时尚”当作一个标签,胡乱地贴在与时尚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如:船长说:“品味时尚,就是在大海中把握航向”;史蒂夫说:“品味时尚,就是在金钱泛滥、人情冷漠的今天更加重视友谊与合作”;张亚勤说:“品味时尚,就是躲开父母的呵护,养成独立的习惯”;逻辑之混乱,令人瞠目。其内容不但与命题毫无关联,且自己文章中段与段之间也没有联系,实在不能成文,属五类卷中的下品,综合评分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