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的高中作文范文1500字
创新是荆棘丛中一束鲜花,要想采撷它的芬芳,必须不谓尖刺的危险。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有关创新的高中作文,仅供阅读!
梦想为盘,创新作桨
鲁迅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全都踏倒他。”在物质丰裕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活着,还要生活,并且要有品质地生活。因此一切焦点,都在“发展”二字;一切梦想,都于发展处延伸开来。
倘若人生是一场摆渡,庸人者,浑浑噩噩,就像被时光贩卖的过客;异人者,任性恣肆,如同漂泊于海上的神秘岛屿;而吾侪,俗人而已,必要以梦想为盘,创新作桨,方可如佛语般“波罗密多”(到达彼岸)。
梦想,即发展方向。梦想不会发光,然而它澄澈而明晰。它如同月亮,浸透了阳光,又播洒了光芒。而阳光,正是我们对梦想执着追求的信念,是我们燃烧着的青春与创新力。
梦想引领航向。我们若要掌握好梦想的罗盘,必须注意两件事。其一,梦想不可太虚。有梦想固然是好,然而这梦想应该如维特斯根坦所说“贴着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把梦想拉下幻想的神坛,也许天空便顿时清朗起来。其二,梦想不可太多。马云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太多的热望反而成了心里的迷执,晨风一吹,就只剩下虚无。《道德经》有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心要执着于一点跳动,船只能有一个航向,不如像汪国真一样“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如果梦想代表远方,那么创新就是脚下。但很多时候,脚下的这条路并不平坦,且受到了很多质疑。“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生前的疑问,也是钱老的临终遗言。钱学森之问,直指中国的教育现状与创新机制。有很多人也在问“为什么中国人的创新力低下?”
在我看来,首先,中国人创新能力低下只是一种错觉。其实在普通的中国老百姓之中并不乏创新的火花。错觉之所以产生很大部分是因为这种创新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和执行(当然,还有更加深刻的原因)。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已经走在了路上。无论是科教兴国的号角还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的呼喊,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创新之风正在渗入九州大地。第三,“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这是康南海说过的一句话。然而,在如今的太平世,创新的涵义已经远远超出了科技发明的范畴。我们在管理模式,企业创新等领域取得的成果同样是创新力的体现。因此,中国人并不缺乏创新的能力,也不要说什么教育制度扼杀创造力的空话。倘若“中国梦”是一艘巨轮,我们每个人应以创新作桨,驱动它不断前进。
梦想引航,创新筑梦。人总是处在无限的循环与继承之中,唯有创新,我们才不会停滞于原点徘徊寻找;唯有创新,我们才能真正逐梦未来。所以,一方面,我们自身要将这支桨运用得熟练自如,也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做到“知行合一”。居里夫人,袁隆平的故事早已被我们嚼的烂熟,但我们也只是将残渣啐出,却并不吸收养分。我们不乏能力,只是缺少一种精神。其实,任何一簇创新的火花都有可能点亮一个春天,只要你足够勇敢,足够自信。另一方面,舟行泽上,必要有一汪沧海承载我们长风破浪,也就是政府或社会的创新机制建设与平台搭建。上世纪80年代浙江人创造的“德清模式”,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芒。它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有效助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不愧为创新机制建设的先驱。上海市将“创新、锐气、多元、时尚”作为上海青年文化的发展目标,并且推出创意论坛,创意周等活动,提升青少年的文化创造力。建设和完善创新体制,为创新力的发掘与施展提供平台,这是政府的责任与目标。也许在创新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北岛的《太阳城札记》中写青春是“红波浪,浸透孤独的桨”。我们便是踏着这青春的波涛,以梦想为盘,创新作桨,孤独而无畏地航行。有一天,我们终将携着创新与梦想的双翼,走向凛冽的天宇,走向发展的恒途。
“山寨”创新
踩着网络大潮,“山寨”如春风化雨一般成为社会上的流行语。由最初的“山寨版手机”,后来的“山寨版的刘翔”“山寨版的周杰伦”,到现在的“山寨版的春晚”“山寨版的百家讲坛”,甚至“山寨版的水立方、鸟巢”等,于是也就有了“山寨文化”一说。
到底何为“山寨文化”?“山寨”是不是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也有待探究。从目前来看,“山寨”产品至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具体的商品,比如手机等;另一种是文化和精神产品,比如水立方,百家讲坛等。但这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当然,还有另一种分法:以盈利为目的和非盈利为目的。比如,比如蒋方舟搞的“山寨版百家讲坛”“山寨版功夫熊猫”。并且在网络上传播,制作者纯粹就是为了好玩儿或者满足一下自己的表现欲,表演欲。
那么“山寨”产品为何畅销?就拿手机来说吧,很多人受经济条件所限,买不起名牌手机,但是自己又有某种对于名牌的心理需求,那么,“NCKIA”、“SAMSING”就很适合他们。看上去和名牌手机差不多,性能可能差别也不是很大,但是价钱便宜很多,“性价比”很高。也正是因为看到这样的社会需求存在,一些人才打起仿冒品牌的主意。
其实,“山寨”商品明显是有违法律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只是因为很多人的商标意识、版权意识不是很强,目前相关的法规不够完善,同时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也不够,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山寨”版商品在社会中下层风行。
但是,“山寨文化”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既有自娱自乐型的,也有商业型的。比如“山寨版春晚”、“山寨版百家讲坛”等,如果不违法法律,不违背社会公德,而且也不以赢利为目的,我们只能允许它们存在,说实话,也很难禁止。
“山寨文化”如此流行,还说明一个问题:主流文化和高雅文化还没有比较大的程度覆盖到广大群众,或者说,主渠道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像“山寨版百家讲坛”据说就是因为制作者希望上央视“百家讲坛”没有成功,因而自己制作了一个。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央视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但也应该容许不同的发出不同的声音,进行自己的表演。例如,在不违犯法律、不违背社会公德的前提下,让民众自费制作、播放影视节目,出版自己的作品,发表自己的创意,进行自我表现,自娱自乐。
但是,“山寨文化”不可倡导。“山寨”的实质是仿冒,只不过换另一个说法,换了一种表现形式,以前的“全庸著”、“古龙新著”,不也可以说是“山寨版”吗?既然是仿冒,那也就是打擦边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版权、著作权、知识产权的冒犯,只是目前相关的法规还不完善。比如,有些明星被“山寨”了,一些商家请个长得很像某明星的人拍广告,还模仿其动作。但是在一些国家,一些名人的动作、签名都是受法律保护的,对注册商标、广告的保护也非常完整。
“山寨”之风不能长,否则谁来搞创新?有人说应当鼓励“山寨文化”,甚至还认为“山寨”本身也是创新,其缪大焉!创新一方面来自于人的天性,一方面来自社会环境。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创新意识,但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有些东西压抑创新文化的生长,否则为什么要搞改革开放?
创新意味着巨大的成本,物质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等等。而且有风险,失败的风险。“山寨”则是投机取巧,成本低,风险小。人都有惰性,都愿意走捷径。如果社会成了“山寨文化”生长的土壤,那么创新文化就很难生长。
总之,对“山寨文化”的存在应该理解,一定程度上可以允许,但绝不能提倡。社会的主流文化还是需要以创新为原动力获得发展,而非以简单的复制或改造来获得既得利益的。文化创新并非简单的“山寨”。
创新的脚步,成长的回声
他,健康、壮实、老实,小平头,嘴角微微向右翘起,总穿着一件蓝色的工作服。小时候学习不好,当了个工人,工作是淘下水道里的赃物。
起早,工作。今天活儿不少——赶上“十一”,饭馆生意火,剩菜多,下水道堵的更厉害了。蹬上水鞋,撬开井盖,打开帽子上的灯,摸索着下去。“人那,环保?就会嘴上说几句……呀!”他嘟囔着,突然大叫一声,好像踩空了。眨眼,世界另一番模样。
草原,房子很整齐,一排一排。没有一幢高楼,甚至是二层小楼。没有宽阔的公路,供人行走的只是草地上留下的整齐的足迹。这里没有“天”,头顶上天花板般,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孔,却又不觉得压抑;没有太阳。眼前有光却又找不到源头。就像是来到一个模拟世界的大房子里。他先是害怕,认为是在做梦,可一切又那么真实。找到一个人,才问得这里是“地底”。那人看出他是地球“上”的人,便把他邀到家中。
地底人的家虽是平房,却让人感觉舒适。到了屋里,他想先洗把脸,清醒清醒。便找到水龙头,习惯的开到很小,他一向很节水的。那人看到,说:“唉,不要怕浪费,这儿和你们那儿不一样,永远不会缺水的。”他很奇怪:“哦,你们这儿是地底,水多吧?”那人答道:“唉,你们上面水污染太严重了,污水也渗透下来。幸亏我们研究出了‘净水器’,现在水再脏也不用怕了,用过的水回收后再净化还能用,而且比以前的自来水干净很多。”说着,那人接了一杯水喝下,“最近你们那儿也弄出了个‘净水器’可那也只能净化自来水,对于应付工业废水,你们的可差得远呢。”他听了,又问:“那你们这儿的光亮是怎么回事?也用‘电’吗?”那人听了,说:“你们上面扔的垃圾啊!你们都觉得他没用,埋在地下,浪费了土地。可我们发现,垃圾中也是有能量的。你们的垃圾源源不断,我们所用的能量也自然源源不断了!至于灯,就在你头顶的上的小孔里。这种灯永远不会被损坏,那是我们研究多年的成果。”他又问:“你们是怎么想到的?”“怎么想到的?只要敢想,什么想不到?只要想到,什么做不成?你们的脑子总是有些拘泥,没有创新,自然想不到。”他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到了“晚上”,这儿的光亮自动变得微弱。他睡了。早上,没有城市街道的喧闹声,更没有烦人的闹钟的响声。他是被逐渐变亮的光“叫”醒的。一切都那么舒适,穿衣,洗漱。
早饭,他通常是不吃的。但到这儿,因为不用干活,他可以“享受”一回了。这儿的食物不用加热,而是“开袋即食”,因为袋中添加的特殊气体,这些食物见氧便自动变热,非常方便,营养价值更是高。吃完早饭,正好那人也休息,便带他四处转起来。穿过那绿草环绕的“街道”来到商店,那人介绍这里的衣服全是用高科技材料制成。可以调节温度,又耐磨,便给他买了一件当作礼物。在这里购物不用“交钱”。在出门时,门口的仪器会自动扫描你的信息和你购买的商品,再扣去相应的钱数,所以在地底根本没有真正流通的货币。刚走出商店,他们又碰到了一年一度的创新展览。那人说这个展览是自愿参与的,没有什么奖项,但每年都有很多人来参加。这里的人都把创新看得很重。
又逛了会儿,他突然想到不能老在这里呆着,便跟那人讲。他们一起去了公安局,警察嘱咐以后不要再来了,将他送回了地球上。做了一个梦一般,他提着那件高科技的衣服回到了地面。沉思几日,他决定要学习“地底”人,研究创新科技产品,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
就从这件衣服开始,他开始了科学研究的旅程,就算没有文化。他明白:踏在创新的道路上,人类必能听到成长的回声!
猜你喜欢:
3.勇于创新作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