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古代穷人读书笔记
《涑水记闻》通行本有《稗海》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等。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古代穷人读书笔记,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欢迎查阅。
古代穷人读书笔记1
宋代历史轶事笔记,专记南唐轶事。北宋郑文宝撰。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父郑彦华,为南唐右千牛卫大将军。文宝以荫授予奉礼郎,迁校书郎。入宋,补广文馆生,登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累迁陕西转运副使,官终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文宝好谈方略,以功名为己任。久在西边,参预兵计,心有余而识不足,又不护细行,所延荐属吏至多,而未尝择也。其子在家乡扰民亦疏于管教。能为诗,善篆书,工鼓琴。有集二十卷,又撰《谈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南唐近事》有一卷、二卷、三卷本,内容基本相同。书成于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作者痛惜南唐覆亡,史事湮没,故为此作。其自序称:“南唐烈祖、元宗、后主三世,共四十年,起天福丁酉(937)之春,终开宝乙亥(975)之冬。君臣用舍,朝廷典章,兵火之余,史籍荡尽,惜乎前事十不存一。”本书虽多传闻,但有一定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提要》评为“虽浮词不免,而实录终存,故马令、陆游《南唐书》采用此书几十之五六,则宋人固不废其说”。则是研究南唐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
《南唐近事》有明万历本、崇祯本、《四库全书》、《续百川学海》、宛委山堂《说郛》本、《宝颜堂秘笈》、《唐宋丛书》等本存世。
今有:《南唐近事》中华书局1991年版;《南唐近事》张剑光点校,郑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20--年版。该书是以《四库全书》二卷本为底本,参校明万历本、崇祯本、《宝颜堂秘笈》本、《唐宋丛书》本等,并据陈尚君辑录成果续辑得佚文一卷。
古代穷人读书笔记2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全靠穷与富来决定。有一件东西,是用金钱买不到的,那就是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即使很有钱,但他的品质不好,也不会有人去爱戴他的;一个人很穷,但他品质高尚,人们会永远记住他。
《穷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渔夫和妻子桑娜努力工作,家里的一切都靠丈夫打鱼来维持,十分辛苦。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却收养了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渔夫知道了西蒙家的事,还主动提出收养孩子的故事。
读了《穷人》这篇文章,我知道桑娜家里已经很穷了,自己也是勉强填饱肚子,菜只有鱼,但是看见了已故西蒙的两个孩子却毫不犹豫地抱回了家,因为她知道不把他们抱回家,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如果把他们抱回家,虽然生存的机会很小,但是只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也可以生存下来。桑娜回到家,想想觉得自己给丈夫添加了负担,他想了很久,决定先试试丈夫的态度,再告诉他西蒙家的事,丈夫回来了,桑娜提心掉胆的告诉了渔夫西蒙家的事,渔夫主动提出收养孩子,他们这种宁可自己吃苦叶要帮厨别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事。有一次,缪一铭向我借笔芯,我的左边出现了一个恶魔说:“借他干什么,自己留着用多好啊!”我的右边出现了一个天使,对我说:“老师说过,帮助别人,别人,快乐,自己更快乐!”经过思想斗争,我最终决定借缪一铭笔芯。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提倡社会荣辱观,去挖掘你内心深出的爱吧。让这个世界多一点像渔夫、桑娜这样的人,少一点只为自己利益着想的人吧!让爱心温暖世界吧!
古代穷人读书笔记3
偏重于经史训诂方面考证的笔记,二册,张尔歧撰。张尔歧(1612—1678),字稷若,号蒿庵,山东济阳今店子乡张稷若村人。自幼聪颖好学,熟读经史,兼及诸子百家。以诸生入清,不求闻达。所居败屋不修,集其弟四人讲说三代古文于母前,愉愉如也。妻朱婉婉执妇道,劝尔岐勿出,以教授乡里以终。张尔歧是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编纂有《仪礼郑注句读》,又为监本(官定本)《礼记》石经《礼记》勘正脱误共300余处。晚年精研“三礼”,在济南讲授《仪礼》时,偶尔为当时著名学者顾炎武听到,顾十分敬佩其见解精辟,翌日绝早即登门拜访,谈论欢洽,遂订交为友。后来,顾炎武在谈师论道时称赞张尔歧:“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清史稿·儒林》中有传
《蒿庵闲话》是张尔岐入清“废举子业”以后二十年间的作品。书稿成于康熙九年(1670),为笔录读书所得,也有议论考据之作。卷末蒋因培的《附记》中有云: “此书自叙谓无关经学不切世务,故命为闲话,然书中教人以说闲话、看闲书、管闲事为当戒,先生邃于经学,达于世务,凡所礼记皆多精义,固非闲话之比。”其中考辨“三礼”,解释名物,多有可取。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四“丧礼主人不得升堂”条即引述《蒿庵闲话》说法。诗文部分举韩愈《送文畅序》、《送高闲序》和《送文畅北游》诗为例批评韩愈“不类儒者”:“韩文公《送文畅序》有儒名墨行、墨名儒行之语,盖以学佛者为墨,亦据其普度之说而以此名归之。今观其学,止是摄炼精神,使之不灭,方将弃伦常割恩爱,以求证悟,而谓之兼爱可乎。又其《送文畅北游》诗,大以富贵相夸诱,至云酒场舞闺姝,猎骑围边月,与世俗惑溺人何异。《送高闲序》为蓄有道一段,亦以利害必明无遗锱珠,情炎于中、利欲斗进,为胜于一死生,皆不类儒者。窃计文畅辈亦只是抽丰诗僧,不然必心轻之矣”。
古代穷人读书笔记4
清代偏重于经史训诂方面考证的笔记,六卷,阎若璩撰。阎若璩(1638—1704),字百诗,号潜丘,山西太原人,侨居江苏淮安府山阳县。阎若璩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祖父阎世科是明万历三十二年(1620--年)进士,官至辽东宁前兵备道参议,著有《敬刑录》、《计辽始末》诸书。父亲阎修龄,字再彭,号饮牛叟,明末贡生,以词章名,著有《眷西堂诗文》、《红鸥亭祠》行世。阎若璩数次乡试俱名落孙山。康熙十七年(1678),诏征博学鸿儒科,阎若璩应荐赴试,落策后仍寓居京师。内阁大学士徐乾学叹服他的学问,特意将其邀至家中,待为上宾,徐乾学奉敕修纂《清一统志》,阎若璩应邀参加。协助徐乾学完成《资治通鉴后编》184卷。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四十二年(1703)。康熙皇帝南巡江浙时,他先后两次进献颂诗,渴望得到召见,但未能如愿。后来,皇四子亲王胤禛(即以后的雍正皇帝)因久闻其名,请至府邸,尊为上宾,“呼先生而不名”,“执手赐坐,日索观所著书,每进一篇,未尝不称善”。不久,阎若璩病情加重,胤禛延请御医为他医治。六月八日(7月9日),阎若璩因医治无效卒于京师。胤禛遣官经纪其丧事,并亲撰挽诗及祭文,称他“读书等身,一字无假;积轴盈箱,日程月课;孔思周情,皆大言深”。
阎若璩是清代汉学奠基者,在清初的学术史上,阎若璩上承顾炎武、黄宗羲,下启惠栋、戴震。作为清代汉学(或考据学)的直接先驱,阎若璩在清代学术史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其最重要的成就是《尚书古文疏证》,他潜心研究《古文尚书》三十余年,撰成《尚书古文疏证》八卷,引经据典,确定《古文尚书》为东晋梅赜所伪著。黄宗羲、纪昀、钱大昕、梁启超、胡适等学者皆以为“伪古文《尚书》”的“定案”实归功于若璩。他的学术反对派汪中亦将阎氏列为“国朝六儒”(顾炎武、胡渭、梅文鼎、阎若璩、惠栋、戴震)之一。梁启超说阎若璩“不能不认为近三百年学术解放之第一功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他:“引经据古,一一陈其矛盾之故,古文之伪乃大明”,“反复厘剔之,祛千古之大疑,考证之学,则固未之或先矣”。除《尚书古文疏证》外,阎氏另著有《四书释地》、《四书释地续》、《四书释地又续》、《四书释地余论》、《潜丘札记》、《重校困学纪闻》、《朱子尚书古文疑》、《孟子生卒年月考》、《眷西堂古文百篇》等。
《潜邱札记》是作者早年读书笔记的汇编,初末成书,由后人搜辑整理成编。首二卷杂记读书时考论,多案而未断,卷三为地理余论,因为对于《禹贡》山川及《四书》中地名的考证已详见于若璩所撰《古文尚书疏证》及《四书释地》中,此拾其遗,故曰《余论》。卷四上为杂录序跋、杂文,下为《丧服翼注》、《补正日知录》。卷五为据若璩手迹陆续编成,皆若璩与人答论经史书录之作。卷六为诗赋。此书对于经学、史学、地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均有考证。其中如援据《礼》经论列丧、祭礼仪以及考证方舆等沿讹袭谬之说尤为详备。又为《补正日知录》五十余则,顾炎武《日知录》为开清代考据学风的大作,若璩首为补正,以订其讹,又开后世研究《日知录》之先声,对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四库全书总目》谓“若璩记诵之博,考核之精,国初实罕其伦匹。虽以顾炎武学有本原,《日知录》一书亦颇经其驳正,则其它可勿论也”。
《潜邱札记》传本有二,一为乾隆十年(1745)阎若璩之孙阎学林眷西堂刊本;一为乾隆五十七年吴玉捂删定的潜德堂刊本《别本潜邱札记》。通行本有《四库全书》本、《皇清经解》本。
古代穷人读书笔记5
清代历史琐闻类掌故笔记,二十六卷,王士祯撰。王士祯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带经堂集》。著有笔记多部,有《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等,其中以《池北偶谈》最为著名。
《池北偶谈》又名《石帆亭纪谈》,据王士祯自序称,他所居住的宅西有圃,圃中有地,地北有屋数椽,有书数千卷度置其中,因而取白居易《池北书库》之意,将本书取名《池北偶谈》。又因为书库旁有石帆亭,王士祯时常和宾客在亭内聚谈,或议论文章的流别,或解晰经史的疑义,以至国家典故、历代沿革、名臣硕儒的言行、神怪传说等等,由儿辈记录整理,并增益他在京二十年间的见闻,编次而成,所以又名《石帆亭纪谈》。
《池北偶谈》是清代著名笔记之一,以谈文艺、掌故为主,偶及考辨,间杂大量神怪故事,带有较浓的小说色彩,部分内容由作者儿辈记录整理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近一千三百条,分成四目:一,谈故:记叙清代典章与科甲制度、衣冠胜事等;二,谈献,主要记叙明中叶至清初名臣、畸人、烈女等事;三,谈艺,评论诗文,采撷佳句;四,谈异,记叙神怪传闻故事。在全书的四目中,以前三目内容最具参考价值。如“谈故”中“翰林卿寺属”条,记清初太仆寺增设满洲员外郎及翰林院起居注舘增设满洲主事、中书舍人员额的情况;“八旗开科”、“台湾开科”、“满洲乡试”等条,记顺治、康熙时乡会试制度的若干情况;“巡方”条可藉以了解清初任命巡按的制度;“殉葬”条记清初八旗用仆妾殉葬的旧俗,可以和《清通礼》、《清通典》等典籍参证补充。“谈献”中的记傅山父子故事和明崇祯时五十个宰相的姓名,足资参考;一些条目,虽系传闻,但亦可补史籍记载之阙,如“史阁部”条,记扬州城破时史可法骑蹇驴自诣清军军营,不屈被杀等,可广异闻。“谈艺”大约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主要是作者以神韵说评诗论画,阐述个人主张。所以《四库全书总目》称“谈艺九卷,皆论诗文,领异标新,实所独擅”。其中一些条目则保存了明末清初有关文艺一类的材料,如“粤诗”条,记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等的诗作片断。“粤风续九”记康熙时吴淇所辑粤中民歌,为南朝乐府《子夜歌》一类作品;又《石鼓诗“条,谓韩愈《石鼓歌》比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好,”坡诗“条说苏轼《送苏伯固》五言诗像《生查子》词,评论皆均中肯。但书中一些常识却发生错误,如“表语本乐天诗”条将刘禹锡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误为白居易诗;将苏轼诗“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误为李西崖诗。
《池北偶谈》通行本有《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
最新的古代穷人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 穷人读后感
最新的古代穷人读书笔记
下一篇:中学生1200字读书笔记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