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书笔记>

最新版弟子规读书笔记

时间: 海露0 分享

《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弟子规读书笔记,欢迎查阅。

弟子规读书笔记1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让我们写《弟子规》的读后感,在我的姐姐的引导下,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弟子”也有“规”。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结钮扣,有定位,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顺便说一个故事:以前着名诗人王安石是当时国家的重臣,可他有一个坏习惯:不爱洗澡。有一次,国家开大会,他也参加了。正当国王在大会上公开地对王安石说话时,一只虱子,从他的脖子一直爬到脸上,会上的大臣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这件事就传遍了五湖四海,成了千古的笑话。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不然也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笑话呢。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你会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学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我自己作了一首小歌:“能亲仁,当然好,好日来,坏日少”我们可要努力啊!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这就是我的读后感。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要以它作为行为准则

弟子规读书笔记2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我的兄弟姊妹较多,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执,在一旁的父母看见了,多难过呀。现在自己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为孩子的母亲,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 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领导批评。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读书笔记3

今昔的弟子规还都一样,崇拜于弟子规的人还是那么的多啊,因为它的内容极为精简,让人易懂,读起来确实有味道!

穿越时空回到古代

古人们熟读弟子规,要小孩从小养成读弟子规的好习惯,长大后方能做一个诚、谨、善的人。让孩子熟读弟子规,虽一时不知其含义,熟了便懂其义。证实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读于弟子规者,必知如何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诚实守信,善待他人……

古代一小孩不喜欢读书,他父母用尽办法逼孩子读书,可小孩却更厌倦读书。后来父母请先生来教孩子,先生什么也没做,每天只要求他背弟子规,起初他还不想读,不过是囫囵吞枣地读。但背的滚瓜烂熟了,自然而然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知道了怎么做人是最重要的,懂得人生在世间决不是碌碌无为的……

弟子规善于给儿童开启心灵,即在幼时,即当教以诵读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善于分辨好坏,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看今朝

当今社会乃知识社会,凡可以启发人的道理,决会凭空消失,却被人视为财富。知识胜于财富,装满满腹的知识胜于装满满屋的钞票!当然了,这只是个人的看法而已,也有反驳这话者,萝卜青菜个有所爱,是好是坏自己去挑。

“弟子规,圣人训,首教悌……”这声音怎么那么的熟啊,是弟子规啊!原来隔壁家婶婶的孩子也在读弟子规,怪不得我觉得很耳熟。现在小dd小mm都在读了,看来现在很提倡。说起这弟子规来,我原先还不知道是什么呢!由于我小妹的影响,我也读,不错!读起来很有味道,教了很多道理,有收获有收获!

以文斗,不以武斗

妹妹还和我比赛读,看谁读的好。我则与她比个高下咯,米想到我输了,这丫头,说实在我还很庆幸呢!有时老妈叫妹,她没有回应一句,我瞧见了,嘿嘿~~不放过她,我溜出两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妹妹瞪了我一下,二话不说,跑去问老妈什么事了。哈,这丫头。老妈哪知道我们底下还在斗,不过可是以文开斗,决不动手动脚的!淑女动口、不动手,斗得还蛮有趣!

有时妹妹惹我生气了,我真的气死了,那丫头居然搬出一句来:“言语忍,愤自泯”。(意思我也不用说了吧,搬弟子规里的道理来,抛砖引玉嘛!)谁叫她说的有道理啊,我投降了……

后记:

古代流行弟子规,今天仍然流行,它不怕人认为那是老传统的,现在什么世纪了还读。总之弟子规是好的经典。

弟子规读书笔记4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虽为古文,但作者最初的立意对象为受训的儿童,故而字意简单,读起来并不费劲,加之在网上查到杨淑芬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整篇文件的思想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全文以人的品性修养为根本,教育一个人从小到大应该刻尽的本份和不应逾越的界尺,虽然觉得有些古板,但字里行间的劝叫,如明镜般映照出我与文中教诲的德行的格格不入,随之而来的是我对人生的迷惑和无助:我究竟应该怎样活着?

在读大学的时候,对儒家思想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在并不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发自内心的感慨古人的智慧,之乎者也中深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伦理道德。但是,近代一百多年的社会动荡和西方文明的交融,使得原本清晰的文化脉络渐渐模糊,尤其是肃清全社会价值取向的若干次运动,更是雪上加霜。或许,对共产主义和建国领袖的崇拜支撑了上一代人的精神体系,到了我们这一代,原有的价值体系彻底崩溃,物资的充沛更加彰显精神的苍白,我们是文化缺失和精神贫乏的时代的产物,从何而开为何而去,我们没有信仰,却渴望信仰,我们对新的旧的道德标准都报以怀疑的态度,不屑于权威,却又迷失在追求的过程中。

或许会有人笑我矫情,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还去管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但是,这样的迷茫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偏激的、散漫的或者是愤世嫉俗的内心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自由主义。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循着约束着,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思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着,不管对个人发展是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仰,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会有所成就的。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时下太多如我一般的年轻人,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篇九:《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读书笔记5

说来惭愧,因为孩子的原因,我才接触到《弟子规》,在与女儿一起阅读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有一点点感悟和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后来清朝贾存仁进行了修改,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的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全文包括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共有360句、1080个字。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以及学习上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告诉我们在家要孝敬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做人应有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有了感恩的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将会变得更加亲近、和谐,生命也将得到滋润。而孝敬父母则是心存感恩的起码表现。

《弟子规》还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被视为人的第二张“身份证”,是为人之道,立身处事之本。《弟子规》还教导我们要有博爱的胸怀,“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对待大众要有仁慈、关爱之心。“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指做人要注重道德修养的提高,而非外表容貌;确实才学丰厚,威望自然就高,而不是靠自吹自擂。

《弟子规》不仅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还教我们如何做学问,如何学习。“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告诉我们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身体力行,知行并重。“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则告诉我们读书学习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同时,做学问要专一,不能一门学问没搞懂,又想搞其他学问;“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又告诉我们在制定读书学习计划的时候可以设一个适当宽松的期限,但在实际执行时却要加紧用功,不可懈怠,日积月累地功夫到了,困顿疑惑的地方便迎刃而解。学习过程中如有疑问,要随时记录,以便在有机会时向良师益友请教,求取正确答案。

《弟子规》还在与人交往、个人穿戴仪容乃至饮食、卫生等方面有明确的规范要求。“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弟子规》集孔子道德教育之大成,是我国璀璨文化的结晶,虽时过数百年,依然不失为当今人之行为典范。需要注意的是,“弟子规”中的“弟子”应做广义理解,他可以是子女、学生,也可以指公司的员工、社会之公民,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

学习了《弟子规》,我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所打动,其中的礼仪规范正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拥有一颗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才是一个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

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是肩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育有德之人的重任,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而传承《弟子规》的关键在于身体力行,因此,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从与身边的朋友、同事相处做起,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爱岗敬业、谦虚友爱、关爱每一名学生,共建和谐校园,共育国之栋梁!

最新版弟子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书笔记10篇

弟子规优秀读书笔记10篇

《弟子规》的优秀读书笔记10篇

弟子规的读书笔记10篇

《弟子规》的读书笔记10篇

弟子规的优秀读书笔记10篇

《弟子规》的小学优秀读书笔记10篇

弟子规的中学生读书笔记10篇

弟子规读书笔记5篇

弟子规小学生读书笔记10篇

767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