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书笔记 >

朗读者的读书笔记5篇600字

时间: 明健20 分享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朗读者的读书笔记,希望你喜欢。


朗读者的读书笔记1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最近流行的词汇“低头族”便是科技发展的“副产品。”如果将社会比喻成一杯水,那么电子产品就犹如颜料一样,一旦落入水中,须臾间便会扩散到杯中的各个角落。无节制的使用科技产物,现代人就“患”上了一种通病——阅读障碍症。人们习惯短时间内攫取大量的知识,习惯于看图片信息和零星的段落,久而久之,似乎人人都成了阅读障碍症的潜在患者。

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书籍承载了人类的历史,承载了社会的变迁,承载了个体的悲欢离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千钟粟。现在央视开播的文化节目《朗读者》将文学带入到了寻常百姓家。《朗读者》似乎是物欲横流世界中的一片净土,摆脱电子产品,走进文学的世界,发现不一样的光彩,所有的阅读障碍者都能在这个节目中得到完美的“治疗。”

《朗读者》节目是由董卿主持的,在我心中,董卿一直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般的人物,看了《朗读者》后,更是加剧了我对她的崇敬之情。董卿在节目中说过,“朗读”二字重文,“者”字重人,将文字代入到人的感情里,将人的感情用文字表达出来,一文一人,相得益彰。

寒假里我又看了董卿主编的《朗读者》后,深觉节目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全都来源于董卿“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董卿擅于挑选文,更擅于挑选最适合传达文字情感的人物。在《选择》这章里,董卿说:“有人说我们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力,还是选择持久平静的善良,都是我们要拷问自己的问题。”

《选择》里的第一篇朗读的文章是《老人与海》,众所周知,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坚韧不拔,老当益壮,大海摇曳着老人的船,就犹如幼儿肆无忌惮的摆弄着自己新得的玩具。老人面对大马哈鱼,从未动摇过杀死它的信念,即使手掌被鱼线划的满是血迹,他也未曾松懈,老人与鱼的搏斗,似乎是老人在与年轻气盛的自己搏斗,面对困难,他选择勇往直前,奋勇拼搏,“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就是老人最好的座右铭!董卿选择让王千源朗读《老人与海》,王千源是位实力派演员,《钢的琴》、《解救吾先生》中精湛的演出,圈粉无数。王千源在出演《钢的琴》时,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跟随着剧组过着栉风沐雨的日子,即使资金匮乏,他也咬着牙关坚持了下去,董卿询问他为何要接这部影片,他说他觉得自己活在了角色里面。王千源的付出得到了回报,《钢的琴》中出演的下岗的钢厂工人陈桂林为他赢得了第二十三届东京国际电影界最佳男演员。

朗读者的读书笔记2

以每天两章的速度慢读朗读者,差不多二十来天也看完了,个人觉得还是蛮有收获的。文字不算太难,但是有时候一些细节处还是需要多想想再理解的。翻译也还行,有的地方翻的比较“隐晦”,有的地方翻成中文依旧不知从何理解,不过极少数极少数。

第一人称回忆叙述,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直接阅读德文版明显更有代入感,字里行间中略带忧愁的少年心绪是可以通过用词、断句和句子结构感受到的。在汉语文本中,如果没加上一些特有表示时态的词语(如,曾经),现在时和过去时呈现出的句子差别并不明显;但是在德语中,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没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过去发生的。这种时时刻刻提醒你的时差,疏离又悲伤。

文章表达出的内容很是丰富,相差二十来岁的不伦恋情,对待罪和过去的反思和态度,道德与义务,自由与尊严的讨论......汉娜和米歇尔的交往中显现的弗洛伊德“俄底浦斯情节”,年轻男孩在成年女性身上获得的力量,强大却冷酷。它让羸弱的男孩脱胎换骨、变得成熟,也让米歇尔不自觉地“汉娜化”,高傲、麻木、无感。但对于他的第一个情人汉娜,他的小心翼翼、内疚、悔恨、炽热又绝望的爱恋随着时间流逝埋在内心的隐秘处,似乎可以沉灰积土,永不见天日,但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回忆永远参与着此刻生活,这段感情贯穿了他的一生,虽然似乎在很久以前就终止了。

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文盲身份,汉娜默认了对女囚见死不救的罪行。不让“羞耻”为人所知成了她的真理,她的正义,值得做出抉择、倾尽生命去维护。“羞耻”本身来自缺憾和无力,她本应去正视、去克服,反而被其操纵、被主宰。她的人生并不是为了展示她所“能”,而是为了隐藏她所“不能”,最终是既疲于奔命又破绽百出。到最后,她羞耻的仅是这“文盲”本身吗,抑或是她自己?在监狱中,汉娜学会了写字与读书,这似乎标志着她走出了自我的困境,摆脱了羞耻。可她为什么还要自杀呢?为什么在入狱后的几年,彻底放弃了自我控制,暴饮暴食,不勤梳洗(汉娜是洁癖),让监狱从修道院变成了隐庐? 她感到没有人能理解自己,也不存在向任何人解释的必要,除了那些遇难者。“羞耻”的存在的前提是,这种“无力”和“缺陷”使人受折磨,使人有痛感。如果是对生命的知觉也消失了,还会有“羞耻感”的存在吗?“文盲”本身不会让她再感到羞耻了,在监狱中偿还弥补了唯一有愧的遇难者,给爱过的男孩写了一封封信,她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便已完成。

朗读者的读书笔记3

家,简单一个字,能引起无数人的情感共鸣。因为家是每一个人最初的记忆,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说小了,它是两个人的结合;说大了,它是乡土中国的基座。

乔治·穆尔说,“走遍天涯觅不到你自己所想,回到家你发现它就在那里。”而中国古人则推崇“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是个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纽带。在“家”这个主题里,让我最有感触的是作家梁晓声的那句话:“每一个人都有现实的家园,而书本可以构建一个精神家园。”家,真的是一个充满内涵,又充满象征意义的词。

家天然带有一种温度,它不仅是我们身体修行的地方,更是我们心灵停靠的港湾。倦鸟归林、落叶归根,这都是对家的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寻着的一种归宿。它隐藏着一个人的缺点,包容着一个人的失败,同时更生发着无尽的爱,孕育着崭新的希望。关于家,我们有太多复杂的情感,也有太多值得分享的故事。

为什么我们需要陪伴?因为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当然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么简单而美好。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比如学生时代,同学之间几年的陪伴;比如夫妻之间,相濡以沫几十年的陪伴;比如父母与孩子,生命与血脉注定一生的陪伴。

朗读者的读书笔记4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2017年推出的一个节目,对于不太看电视节目的我,没有看过宣传,但无意中扫到的时候,被深深的吸引了。还记得最初看的时候是濮存昕读的老舍的一段文字《宗月大师》,濮存昕的低沉有磁性的声音加上老舍优美的文字深深的吸引着我。每周五晚上,只要有时间,就会守在电视机旁边去看朗读者。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未能全部看完,直到看到了朗读者的书,于是急迫的想将其拿回家看。《朗读者》节目的同名图书,共分为三辑,每一辑有四个主题,在节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学含量,以此提高阅读品质。

《朗读者》的播出,引起了诵读文学经典的热潮,已经渗入到广大人群中,成为生活的场景。《朗读者》已经成为一道醒目的文化风景,一种引人深思的文化现象。它向我们证明:诚挚、深层、优美、健康的内容,在今天依然能够获得普遍的关注,好的文学永远拥有直指人心的伟大力量。曾几何时,我的阅读只停留在了网络小说和鸡汤文的基础上,直到中国诗词大赛和朗读者节目的播出,我开始反思自己,有多久没有做深度的阅读了。慢慢的我重新爱上了阅读,开始读一些经典,从朗读者推荐的一些读本开始,读一些名家佳作,通过阅读,使一些波动的心绪慢慢平静下来。在朗读者印象最深的是对许渊冲访谈,许老先生是大翻译家,他翻译过很多中外的经典,翻译并非简单的译文,加入了译者对作品的理解,并且也取决于译者本人的文化素养。

朗读者的读书笔记5

最近迷上了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这一栏目一次次使我落泪。今天给大家分享其中一位朗读者的故事。在香格里拉最深处有一个村庄叫巴拉格宗,这是一个非常闭塞的地方,可以说是与世隔绝,甚至在地图上都没有的一个地方。朗读者斯纳定珠就生活在这个地方。他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打铁匠的工作,一次意外烧的通红的小铁块蹦到眼睛里,用他自己的话说疼的像是针扎。无奈父亲只能带着他去县城求医。我没想到的是他们父子二人走了五天才到达县城的医院。就在小斯纳定珠因为第一次看到汽车见到另外一个世界而兴奋的时候,噩耗也来临了。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他的右眼不可能复明。年仅十岁的孩子还没有见过我国的大好河山右眼已经受了重伤,但是他没有绝望,而是立下誓言要修路,要把汽车开到自己的家乡。

他十三岁离开家乡去外闯荡到四十岁的时候已是三、四千亿的身家,他有了自己的火锅城,有了自己的五金市场等等。他终于可以开始实现小时候的梦想了,是的,他要修路,要在他的家乡修路。

本以为一切可以顺顺利利的,没想到的是家乡的父老并不支持他,甚至有人在他脸上吐口水。于是他就挨家挨户去解释取得了乡亲们的认可。接着又是一个难题,专业技术人员认为在悬崖峭壁上修路是不可能的,他骂走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员。最终有人愿意帮他修这条天路。然而在修路过程中,出现了一次次的资金短缺,他就变卖家产,低价卖了火锅城,卖了五金市场。

可以想象他这一路走过来经历了多少心酸和困苦,最终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在悬崖峭壁上修出来一条天路。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时候他做到了,是的,他做到了。是他在地图上补上了自己的家乡巴拉格宗。我想是当初的志愿,是信念支撑他走到最后的。这也是我们大家和他最大的不同之处吧!最后愿斯纳定珠以后的生活一切顺利!



朗读者的读书笔记5篇600字相关文章:

《朗读者》观后感600字6篇

关于读书笔记600字5篇

名著导读读书笔记5篇600字

读书笔记600字五篇范文

读书笔记600字精选五篇

读书笔记600字精选五篇作文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600字5篇

关于《小王子》读书笔记600字5篇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范文5篇600字

活着读书笔记600字范文5篇

739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