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书笔记 >

《活着》读书笔记9月锦集

时间: 铭权20 分享

人死像熟透的梨,离树而落。梨者,离也。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活着》读书笔记9月锦集,方便大家学习

《活着》读书笔记9月锦集1

我读过很多书,但让我读到睡不着觉的只有两本,一本是大学时候读到的周鸿祎的<颠覆者>,另一本就是现在放在我床头柜上的<活着>,每晚我泡脚的时候都会拿起来翻一翻。

在这本书里,活着的人们纷纷在故事中一一死去,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余华不动声色的让我们跟随着他冰冷的笔调来目睹福贵少爷的荒诞人生,继而又假惺惺的给我们一点点美好希望,让福贵在战乱中存活,让凤霞和二喜有了温暖的家庭,让书中的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在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丝毫没有犹豫,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在书中毫无征兆的以各种方式迅速死去,近乎残忍,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所以每一次福贵困难面前的表现都让我不由得想:如果我是福贵,我肯定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可是,我不是刚从一个自以为熬不过去的困难中熬过来的吗?

我曾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去思考和议论福贵的人生,也时常在想,为什么作者要在那样一种极端的环境中还要讲述生活而不是幸存?生活和幸存之间的轻微分界到底在哪里?后来我才慢慢理解,对于活在中国社会底层的人们来说,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他们之间轻微的分界就在于方向的不同,对这本书而言,幸存更多的是旁观者对别人的看法,而生活往往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福贵虽然经历了苦难,但是他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作者在文中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所以福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在读者眼中就会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它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所以对于福贵,我宁愿相信他更多的感受到了幸福,因为生活是属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读完这本书我花了一天的时间,作者在书中也只给福贵一天的时间来讲述这个属于三代人的故事,在这里,时间隐藏了它的身份,可是又掌握着许多人的命运,我们的阅读无法抚摸它也无法注视它,可是我们又时刻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就像寒冷的到来一样,我们无法看见,只能浑身发抖的去感受它的存在。同样在作者朴实的言语中,我无法感受到当时大环境的恶劣,也无法感受到当时人们的贫穷与苦难,但却能深切的感受到福贵在一次次绝望后的希望,我相信这本书讲述的不仅仅是福贵的苦难,更多的还是眼泪的宽广与丰富,也是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当然也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很多时候文学就是这样,它讲述了一些作者意识到的,同时也讲述着很多作者没有意识到的,而读者就是这个时候应该站出来发言的。

人总是只有在经历痛苦的时候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福贵就是在自己破产后被挑着的两箩筐还债的铜钱磨破了肩膀的过程中认清了自己,认清了自己天生就是悯农的命,脱下了丝绸衣服后竟穿不惯了!还有家珍死去时,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离死别中最宁静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后乔峰抱着她的尸体的痛器失声,想起陈家洛听闻心上人香消玉殒后流下的懦弱眼泪,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绝,我想人活一生,总要承受这样的打击,而多年之后,当身边的人一个个全都被岁月带走了,那时的我们也许真的会选择一种平静,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沧桑的经历,浇铸而成的。数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对着一塘残荷将过去的伤痛记忆娓娓道来,我对自已的过去是否清楚地知道并且能否勇敢的面对,我不敢说。

读的是别人的故事,想的却是自己的人生,或许是我读的太入迷,我总觉得我跟福贵是相似的,或者说我们大多数人都跟福贵是相似的,又或者说福贵的一生是社会大众的人生写照,每个人都在看似苦难的生活中经历着幸福(每个人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拥有不一样的幸福,同时也会经历着不一样的挫折和困难),不一样的是每个人对待命运的方式,这才造就了社会中千千万万的自我个体!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到了那一天,但愿我能带着平静的微笑向世界道个别,也对身边的人说声再见。

我喜欢与年迈的老者交谈,因为与他们交谈总能使我对人生多一份思考。已到暮年的他们,不是痛苦地与这个世界说再见,惶恐着死亡的到来,亦不是在生活的磨练中留下哀愁的容颜,抱怨着不公的昨天。相反我看到的是,岁月的磨练让心灵在尘埃中洗尽铅华,洁白纯净。游览过万千世界,经历过生命的倾盆暴雨,凝聚而成的却是生命的一泓清水,给似水流年增添了柔和,让生命在落叶中安享静美。恬静的.年华里,他们不再问花开几许,只问是否浅笑安然。人生无常,聚散离合。在每个离别的路口,我们只能目送着一个又一个的背影,重重叠叠的留恋不舍载满了无尽的牵挂祝福。在生命与灵魂融汇的瞬间,凝聚着的是美好、幸福,这瞬间所迸发出的光华值得我们永世珍藏。

生活的路还很长很长,生命还得一路高歌,一路向前。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活着》读书笔记9月锦集2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是《活着》这本书的自序中的一句话。最初还未读这本书时看这句话并没有太大的感触,只是觉得很有道理,而如今看完这本书后回过头来再读,便觉得福贵真的用他的经历诠释着这句话。这句话久久的在我的心头回味,时间会使它更加浓郁。

这本书是以一个老者的对自己以前的回忆开展开的。他叙述着他一生的故事。小说里都是用的第一人称,从中更能体会到他自己讲述时的回味。而我也感受到他对自己年轻时犯下错误的懊悔与痛苦。家境富裕时的福贵,挥霍家产,没有责任心,让我为他的父母打抱不平,心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当时我是很气愤的,更不用说他父母的心情了。但随着家里破产,福贵的生活一夜间从天上落到地上,家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土地被抵押了。父亲被气病,死了。妻子也被娘家接了去。所有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福贵和她母亲身上。当时,我感到了福贵的无助与绝望,想可怜他但又想到他之前的恶行。而他的妻子,有珍,是让我敬佩的。福贵之前对她又打又骂,而她却始终不离不去,同甘共苦。福贵的经历是曲折起伏,生死徘徊的。有几次都是从死亡边缘挣脱了出来,因为想着自己的妻子儿女。他的家人,一个一个的离他而去。最终,只余他一人和一只老黄牛。而福贵,也在磨练中变得有责任心,勤俭节约,学会照顾他人。

其实,最痛苦的不是已逝去的人,而是那些看着他们离去的人。福贵,也是很痛苦的吧。

生命本是没有色彩的,正是这些曲折的经历使生命丰富多彩。有人说,活着是为了追求金钱,追求更好的生活的。而作者用这本书,用福贵的一生告诉我们:活着,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别的。虽然活着可能会经历去多的痛苦与磨砺,但却也是幸福的,不是吗?我们看到的可能是福贵痛苦的一生,可是对于福贵自己,是感到幸福的吧。

活着,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别的!

《活着》读书笔记9月锦集3

读这本书前,就知道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其实,我也只是需要一个悲伤的理由。但是,读到有庆死的时候,我真的很伤心。难以置信那个纯真的善良的少年,每天不辞幸劳的赤脚在学校和家之间飞奔,只为给两只羊喂草,自己吃不饱却从不忘记给羊儿喂草,他居然因为救人献血,活活被抽血过度而死!无知又善良的孩子,怎么不让人心疼?再也看不到那在乡间飞奔的身影,怎么不让人揪心?中年丧子怎么能不痛?!可是还是要活着呀!主人公富贵就这样一个个送走了所有他爱的人,夕阳下,白发苍苍的老人富贵和同样苍老的一头叫做富贵的牛,相依为命,渐行渐远。

就这样,薄薄的一本书写完了名叫富贵的一生,就这样,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啊~原来人生本就有诸多不容易的事,比起那个时代,生在现在的我们已经是该感恩了。一个人的一生之中,本就有许多起起落落,而每个人的人生中,本就有命数的差别。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其实用不着去羡慕别人,那些在你眼里成功的人,背后付出的血泪是难以想象的。

刚刚踏入社会的我,对于社会,人性,人生,真的是所知甚少。找工作中各种揪心,伤痛,迷惘。我害怕自己的一生会一事无成,害怕这个社会连一次机会都不肯给我,我也怀疑过,本科生真的就那么一无是处吗?我甚至都想要放弃,因为当初的`踌躇满志已经消磨殆尽了,我看不到希望了,因为我还是觉得自己不该是一无是处的。

可是,我的人生其实才刚刚开始啊!只要努力还是有可能改变的吧!富贵年轻的时候挥霍,虽然以后也艰辛,但是至少充实,那样接二连三的打击,他还是活着。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啊~时候到了自然会发生。为什么要去考虑那些呢?为什么一点点挫折就想放弃了呢?现在是迷惘,是忧虑,最难过的是空虚,是没能替父母分担让父母失望,是当初的自信只换来如今的失落,是怨恨太过学生气的自己处事太不圆滑……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很快改变这近况,我只是想活着就要不停努力,努力就会有希望的吧,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呀!

《活着》读书笔记9月锦集4

余华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除活着以外的一切事物而活着。

《活着》作为一部影响几代人的文学作品,的确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特殊阶段,时代特征突出,时代气息浓厚,活着是一分痛苦也是一分快乐。书中主人公福贵的人生便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他的身上折射了整个底层民众的兴衰祸福。

人为何而活着。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认为,人是为了思考而活着;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认为,人因自爱而活着;中国武侠小说家古龙则坚持,人为承担责任而活着……而福贵却说:“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福贵早年玩物丧志,家道中落,妻子背离,父亲惨死。年少的福贵因贪图享乐而活着,一步一步走向生活的陷阱,不得自拔,最终落得苟活之地。而立时的福贵,家境清贫却自得,生活艰苦而自乐,在一切渐入佳境之时,迫入壮丁,背井离乡,烽火连月,苟且偷安。这时的福贵为了重回故乡而活着,在拂尘间摸爬滚打,在硝烟里破茧重生。中年时的福贵,白发人送黑发人,丧子的悲哀贯彻了整个家庭。这时的福贵必须为了支撑家庭而活着,作为唯一的男人,是家的希望。老年的福贵,终于有一点安稳的幸福,却造化弄人,丧女,丧婿,丧妻,再丧孙,活着便是与一头黄牛相依相随。活着了无牵挂,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无论山河如何变迁,时代以何种速度继续更替,生存对于人的价值却始终如一。我们生来就为活着,为了活着而打拼,为了活着而承受生活各方面的有形与无形的压力。在夜深人静,愁思万千的时候,我们何尝没有盘问自己,活着的意义在哪里,生存的价值在哪里。

形形色色的人生小则为了家庭,为了金钱,为了事业,大则为了社会,为了国家,为了和平。每个人活着都有一个目标,都有一股推动自己进步的力量。但在某种程度上看来,与其说是目标支持着生存,不如说是为了活着而不断地找寻目标。生活是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串联起来的有机整体,这些目标的一个又一个地现实,则是人生的终极大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是为了活着。

我们太常见因为人生中的一个小目标一两次失败而灰心丧气的人,他们失意,他们堕落,他们失去自信,有的甚至失去活着的勇气。但凡是这样轻生或者只是有轻生念头的人,他们都还没有完全看透目标与活着的本质联系。而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他们嘴上追求活着的意义,追求生存的价值,愿以死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的行为的确令人肃然起敬。而这样的人生,却没能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以死的方式来实现价值并不是一个好的途径。请记住,以生命的形式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为了活着而活着才是生命的本质。我们是为了活着而努力生存,死亡只是生命道路上不得已而为之的小插曲。

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简单明了,泰然自若。只有我们把生活的思想简单化,把生存的意识强烈化,才能真正地体会到活着的意义——以笑的方式代替哭,在死亡的伴随下努力活着。

《活着》读书笔记9月锦集5

“人死像熟透的梨,离树而落。梨者,离也。”

这本名叫《活着》的书,却反复讲述着死亡与离别。

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并听他慢悠悠地讲起了他的一生:地主少爷福贵出身富贵却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几经周折,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然而,真正的悲剧才开始真正。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离别、苦难与死亡就这样接踵而至,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命运与真实一次次地撕扯得粉碎,只剩日渐老去的福贵伴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福贵的一生有许多转折点,而对他来说,最重要的转折点是在他年轻时嗜赌成瘾,输光了全部家产变得一贫如洗的时候。年轻时候的他,是地主家的独子,家境富裕。此时的他对活着的理解很简单,就是游戏人生,挥霍无度。可当他输掉了自己的全部家产时,他开始体验到了另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对于他原来的生活来讲,有着天壤之别。但他很快地适应了这种落差,对自己的现状有了正确的认识,他认识到了过去的错误,开始勤劳的学习种田,正如他说的那样:“俗话说是笨鸟先飞,我是笨鸟多飞。”他战胜了人生的第一个大挫折,角色的转变让他很快的学会了“活着”。在以往的故事里,家道中落的富家子一般都是郁郁而终,但是福贵不一样,这也为他此后的生命哲学奠定了坚忍的基调,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和挫折,都要好好地活着。

文中结尾写道,“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然而当“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时,我们却听到了“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无论是苦难、命运或是不可挽回的老去,生活总是真实得让人难以忍受,但在活着的本能面前,我们又不得不选择一次又一次地忍受,并在每一次“微微晃动”的时候重新唱起飘扬的风一般的歌。

重复发生的死亡事件镶嵌在福贵日常琐碎的生活里,渺小而软弱的人物面对巨大的“苦难”与“死亡”形成了巨大的力量悬殊,小说产生一种强烈的命运感。但余华也是温情的,当我们一次次觉得福贵要挺不住的时候,又往往给了我们峰回路转的惊喜,一个小人物就在不断的苦难里继续着日子。借助无常的命运里和反复发生的死亡,余华正向我们传达一个极为朴素的生命哲学: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生的终止不过一场死亡,死的意义不过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是离别,同时也是新的相遇与重逢。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时间是世间最霸道的东西,它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但当我们真正走出了时间,我们却发现了生命本质的意义。我们活着,不是为了给生命一个时间,而是给时间以生命。活着是去感受活着的幸福或痛苦,无聊或平庸;幸存,不过是旁人的评价罢了。

这是一个浓缩时代的悲剧,也许福贵这样的故事曾发生在千千万万的人身上。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渐渐成为记录在纸张上的历史,但他们的影子却浓缩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我们感叹于福贵悲情的一生,更感叹于福贵背后每一个在窘迫与卑贱中煎熬着、坚忍着前行的小人物。

对于大多数中国底层人物而言,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就像福贵,从地主少爷到贫苦百姓,他在生命面前真正地从幼稚转变为成熟,他肩负起了对家庭、对自我的责任。

读《活着》就像是在喝中药,越喝越苦,停一下感觉有点回甘,没想到下一口更苦。小说不断地充斥着死亡与苦难,但是余华却别有意味地以“活着”为题。在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上,他做出了选择。茕茕孑立,举目无亲的福贵老人在讲述自己波折而苦难的一生时,仿佛旁观者一般。苦难教会了他平静,也教会了他活着的真谛。

生命是一条永不止息的河流,既然早已知道死亡是生命的必然,那么家族的兴衰沉浮也不过只是在一念之间过眼的云烟。而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某种虚无的意义,而正只是为了活着本身。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地活着,但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我想,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就像周国平在《落难的王子》里写道的,“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在苦难面前,我们都得学会忍受,学会“活着”,并像福贵一样,学着在“微微摇晃”的每一个傍晚,唱起像风一样飘扬的歌。


《活着》读书笔记9月锦集相关文章:

《活着》的读书笔记锦集

《活着》读书笔记优秀大全

《活着》的读书笔记集锦

活着读书笔记合集5篇

《活着》的读书笔记合辑

《活着》读书笔记精彩易读汇总

活着读书笔记合集大全

《活着》读书笔记精选

活着读书笔记最新集锦

《活着》的读书笔记作文

59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