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一日活动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一日活动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一日活动总结1
1、按时到校、离校,不迟到,不早退。
2、到校后,将车等放在指定位置并排放好。
3、各办公室值日教师每天提前清扫好办公室等室内外卫生区,个人负责整理好自己的办公桌。
4、每节上课前2分钟,教师到达教室(实验、实训场所)门口(入口)等侯。
5、上课必须持有教科书,教案(实训手册、工单等文件)和其它必备的教学用具。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注意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6、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中止上课和学生的上课学习,更不得将学生撵出教学场所。
7、下课铃响后,教师应立即停止课堂活动,按时下课,以保证和督促学生课间休息;下课时应指导学生按“6S标准”清理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8、认真批改学生作业,耐心进行课外、课内辅导,努力作好课后反思。
9、不随便占用别的教师的课或把自己的课随便让给别的教师。
10、维护校园环境卫生,不乱扔纸屑、烟蒂、瓜果皮、核,不随便吐痰,不从窗口扔东西。
11、离开办公室时走在最后的教师要负责将门窗关好,将灯具和其它电器的电源关掉。
教师一日活动总结2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永恒的话题,幼儿园是众多幼儿集体生活的场所。无论教师怎样注意,也难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幼儿的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从小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简单的安全自救能力,通过我的教学尝试,结合新教材以及我园安全立项课题的实施,来谈一点粗浅的想法。
一、把握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1.晨检工作中的细节。
晨检的工作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首项,更是做好幼儿安全工作的保障。幼儿来园时教师首先要认真做好晨检工作,我认真对待每天的晨检环节。每次的晨检检查中,我经常是在孩子们的口袋里摸到纽扣、卡子等小饰物,认真检查幼儿是否携带危险物品,与家长真诚沟通,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提醒家长和孩子经常剪指甲,不将玩具、打火机等带进幼儿园,及时发现有备无患。
2.就餐的安全教育。
我园幼儿是去餐厅进餐,我班又在二楼,每次下楼梯我们都非常注意,两名教师分别在队伍的头和尾部,教孩子们扶住扶手靠右边走,让每位幼儿从小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通过半年多的常规培养和观察,现在每位幼儿走楼梯时,都非常有秩序,规则意识在他们的脑中已逐渐形成。在就餐过程中,因餐厅地滑我请孩子们轻轻地走,以免滑倒;吃饭时要把饭菜吃完,喝汤时更要注意不要喝太快,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和节约意识。
3.盥洗过程中的安全。
在盥洗过程中,我要求幼儿如厕洗手都要有秩序。在卫生间要慢慢走,避免奔跑或打闹,坚决杜绝推人等不良习惯。喝水环节更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知道接水时先接凉水然后再接热水,以免烫伤;上厕所时,小手一定要扶住栏杆,防止滑倒摔跤。现在孩子们已经初步形成良好的盥洗习惯,如有哪位小朋友没有遵守,也会有其他的孩子监督。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已经逐步形成,个个争当文明宝宝。
4.养成午睡的良好习惯。
午睡时我会让孩子们脱外套和外裤,虽过程较长但已初见成效。在睡觉的过程中,教育幼儿不蒙头睡、不趴着睡;检查是否携带危险物品,做好就寝的每一项工作,不能马虎和懈怠。幼儿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幼儿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二、集体活动中安全意识的培养
1.集体教学的安全环节。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幼儿具有好奇、好动、随心所欲的特点,而且不知深浅,做一些危险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上课时做到眼到、心到,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在区域活动中,我要求幼儿不推不挤,不争抢玩具,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相信他们都能做得很好。另外配合幼儿园的各种安全讲座和消防演习等,更让幼儿亲身体验与参与,懂得简单的自救逃生学会自我保护,让幼儿懂得生命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珍贵,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学会关爱家人,更要学会感恩。
2.户外游戏的安全工作。
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我首先做到检查好活动场地,及时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要求孩子们仔细听老师讲规则,不追逐打闹、不推不抢有秩序。教师及时检测幼儿的活动量,注意使用小手帕擦汗,随时增减衣服。
3.离园的安全检查。
每天的离园也是最后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要求每位幼儿,自己整理衣服,检查口袋里有无危险物品,给幼儿播放有关安全的小故事或诗歌,让幼儿在穿好衣服的同时轻松地掌握安全知识。
三、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自我保护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请家长密切配合幼儿园,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深化自我保护教育。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活动请家长在家中教会他们简单的自护常识,如家里来陌生人怎么办,家里着火怎么办,外出游玩时的安全等,在家不玩火,不玩危险物品。
教师一日活动总结3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传统的数学活动方式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幼儿看;教师问,幼儿答……这样,幼儿听凭教师灌输和摆布,便会感到枯燥无味,学习的兴趣调动不起来,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尤为重要,实践证明:教师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幼儿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让幼儿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使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幼儿只有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才能使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活跃的状态,于是,在组织幼儿认识“1和许多”时,我们创设“把红旗插到山顶上”的情境,先让幼儿观察老师手上有许多小红旗,然后分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红旗,这时,请幼儿再看看老师手上还有红旗吗?幼儿马上理解了“许多”可以分成许多个“1”。接着,让幼儿把自己手上的小红旗插到山顶上,引导幼儿观察山顶上的红旗,幼儿不难理解许多个“1”可以合并成“许多”,反复进行几遍,这样, “1和许多”的关系就深深地印在幼儿的脑海中。另外,我们尝试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幼儿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如:认识圆形时,我们运用多媒体演示,先让幼儿看到画面中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车轮都是圆的,接着将它们的轮子换成正方形等形状,幼儿观察后议论纷纷,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就行,其它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唤起了幼儿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幼儿参与学习的动机。
二、利用材料,鼓励幼儿操作
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师的职责是提供材料,观察、了解、帮助幼儿自己去探索。”教师应有意地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的操作活动提供条件,并把操作活动与一日活动中蕴含的数学内容结合起来,使操作活动走向生活,反映生活。如:认识数字5,我们投放了小兔、萝卜、白菜、青草等材料,以“喂小兔”的形式,让幼儿“按数取物”,先让幼儿动脑:5只小兔,都要吃到东西,分别要取出多少萝卜、白菜和青草?接着让幼儿动手:取出萝卜、白菜和青草进行摆放,这时幼儿兴致勃勃地动起手来,摆放的方法多种多样。然后让幼儿动口:说说自己是怎样给小兔喂食的。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了数字5。在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又如:在学习“排序”时,我们提供各种水果、干果和蔬菜等材料,以“拼盘”的形式展开活动。开始大部分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将各种材料随意拼搭,于是,在第一次作品展示中,老师有意识地将“有规律的拼盘”与“无规律的拼盘”放在一起对比,让幼儿发现并感受运用“排序”的美;幼儿受到启发后就尝试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拼盘,由于提供的材料十分丰富,扩散了幼儿的思维空间,排序的规律各不相同。在第二次作品展示时,孩子们争着介绍自己的拼盘,交流的气氛非常活跃,幼儿不仅感受到了规律美和色彩美,而且提高了各种能力。
只有当幼儿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因此,可让幼儿自己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操作材料。在寻找时,幼儿要对众多的材料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对数的理解自然而然就加深了。另外,幼儿会对同伴的材料产生好奇,总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应该顺应孩子的需要,引导其在操作同伴的材料中学习数学知识。这样,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材料蕴藏的数学关系中,拓宽了幼儿的视野。
三、巧借游戏,启发幼儿学习
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欢迎。在数学活动中,我们尽量采用游戏形式,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让简单重复的练习变得生动。如:学习“多、少、一样多”,我们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教师提供5张小椅子,请出6个小朋友,让他们听信号抢座位,每次总有一名幼儿抢不到椅子坐,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总会有一个小朋友抢不到椅子?”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幼儿就会明白,原来椅子比小朋友少1,或者说小朋友比椅子多1。然后又提问:“如果椅子和小朋友一样多能玩吗?为什么?”小朋友很快得出“不能玩,因为不好玩”这个结论。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他们将学得更轻松、更愉快。
四、整合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日常生活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我们应充分利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我们将晨检袋、杯架、毛巾架、学习用品、小抽屉等编上幼儿的学号,让幼儿在使用这些物品时自然地感知数学符号;孩子进餐时,我们则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如:汤匙与碗、小朋友与点心等;上下楼梯时,启发他们练习顺数与倒数;散步时,说说花草的数目、颜色等等。又如:在结构游戏中,投入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积塑,让幼儿自选拼插,在收拾材料时,幼儿自然地引发出按颜色、形状归类的数学经验,帮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积塑找到各自的“家”。这样,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了有关数、形、量的粗浅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
教师一日活动总结4
在这金桂飘香的日子里,我们怀着对退休教师崇敬、感恩的心情,20xx年10月XX日组织他们开展了一次庆祝重阳节的XX一日游活动。本次活动我园共有6名退休教师参加。
上午8:30分我们从XX中学出发,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XX博物馆,在博物馆内我们的退休教师们,边走边聊,一起兴致勃勃地回味了XX的精彩片段,对馆内珍藏的展品、模型都赞不绝口。
中午用过午餐后,退休教师们又一起坐车来到了XX郊野公园,湛蓝的天空映衬着公园里的绿树红花,显得格外的漂亮,退休教师们也个个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的在公园内到处合影留念,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青春岁月。考虑到部分退休教师腿脚不便,我们就专门购买了公园内游览车的车票,让他们坐车游览公园的全貌,退休教师们再次感受到了我们的贴心。游览完上海浦江郊野公园后,我们坐车返回XX,我们为退休教师们送上了重阳糕,表示我们对他们节日的问候,退休教师们也连声说着“谢谢”,心满意足地结束了一天美好的活动。
幼儿园每年开展退休教师慰问活动,关心他们的身体和退休生活,也感谢他们对幼儿园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祝福退休教师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教师一日活动总结5
幼儿一日活动是幼儿园工作重心,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那么如何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快乐幼儿一日生活呢?
一、根据年龄特点,优化组织活动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有层次地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
1.优化教育活动的内容
学期一开始我们年级组教师研究好这一学期所要进行的主题活动,制订每个主题开展的时间和内容,将主题活动的内容分为语言、科学、音乐、美术、数学、社会五大领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因此,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之前,和同班老师集中讨论,重新审视我们预先安排好的活动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幼儿年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内容。
2.优化教育活动的方式
在组织活动中,注意避免单一的活动形式使幼儿产生厌倦感,因此,需要我们在每次活动前提出活动要求,增加难度,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我们会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如,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相结合,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活动内容的层次性和学习梯度,并及时反馈、调适教学行为,使之适宜有效,努力使每个幼儿都有获得满足和成功的机会。
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反复引导幼儿学唱,避免幼儿感到枯燥,我们可以以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的方式,独唱、两个两个合作演唱,分角色演唱,集体演唱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和复习。
3.优化一日生活安排
每个幼儿园都制订了相应的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教师需要根据时间安排,带领幼儿组织相应的活动,让幼儿逐步了解,接下来会是什么活动,应该注意和准备些什么,强化了他们的活动规则。
对于在一日活动,我们既注意教学活动形式上的丰富多彩,又注意活动性质上的动静搭配,让不同类别的活动交替进行。如,身体激烈运动的活动与安静活动交替,前后两个活动动静交替,这样,既保持了幼儿生理机能的平衡,又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二、抓住游戏作用,优化过渡环节
幼儿每天的活动都会细致地安排好,活动与活动之间有过渡环节,教师应该有效地组织或利用,而不是让幼儿在无聊地等待。我们在过渡环节要利用游戏,优化过渡环节。
情境一:
集体活动结束后,教师在厕所里关注幼儿安全,乘老师不注意,孩子们围着桌子悄悄地玩了起来,忽然教室里传来一阵喧闹声,教师马上回到教室提醒幼儿安静,一转身,马上传来个别幼儿哭的声音,场面十分混乱。
分析:没有一定的课间游戏活动内容,让他们自由玩耍,容易出事,不安全。
情境二:
集体活动结束后,教师分组请幼儿去厕所入厕、喝水,其余幼儿在教室里面休息、集体朗诵儿歌。幼儿在教师的组织下,无奈地念着儿歌,声音越念越轻。
分析:虽然在过渡环节,有效地保证了幼儿安全问题,但是孩子们还是在教师的约束下,复习儿歌,和上课毫无差别,时间长了,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去幼儿园。
情境三:
集体活动结束后,有的孩子去厕所入厕、喝水,有的孩子拿了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课间活动玩具:毽子,自由地在走廊、教室里空的地方和好朋友玩了起来,老师看着他们,边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自由活动,还边观察入厕、喝水的孩子,孩子们井然有序,玩得十分高兴。
分析:完全自由的过渡环节既受孩子喜爱,又能注意安全,让他们玩课间小游戏:踢毽子(下次可以换其他游戏:如,打陀螺、抬花轿、石头剪刀布、翻花绳等。)有了兴趣的游戏使他们有序地活动,同时也达到了既能使他们放松,又发展了他们动作技能的目的。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发挥好游戏的作用,让幼儿安全、有序地生活。如,请点心吃得快的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讲悄悄话,或者是做值日生,提醒吃得慢的小朋友,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玩手指游戏;在等待吃饭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小老师,让小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可以请幼儿上台表演儿歌、歌曲,激发幼儿的兴趣。
三、建立良好常规,优化课间行为
教师需要和配班统一要求,建立一定的规则,让幼儿遵守。活动结束后及时给孩子提要求,下一个活动应该怎样去做,为什么。如,晨间户外活动后,要吃饼干喝牛奶。老师就该先讲要求,安静有序地入厕、洗手,洗手时要挽起袖子,水龙头要开小点,小手要放低些,衣服湿了会引起感冒。又如,第二节是操作课时,幼儿应做好上课准备,把学具放在指定的地方,然后才能自选玩折手帕、挑绷绷、看图书、折纸等活动,以免幼儿无所事事,优化课间行为。
四、端正教育思想,优化教师态度
每天孩子接触最多的是老师,教师的某句话、某个动作会影响幼儿的情绪,甚至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教师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快乐的微笑来迎接每一名幼儿,迎接每一天,让自己快乐的情绪引导孩子,做到保教结合。
总之,只有优化组织活动、优化过渡环节、优化课间行为、优化教师态度,才能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快乐幼儿生活。教师要改革创新,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中,快乐地成长。
教师一日活动总结6
一、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专业知识
教师在年龄、专业基础、工作经验等方面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他们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同的专业需求。基于此,青山湖区尝试为教师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及园所的沟通,通过多种模式满足教师不同发展需要,努力引导教师向高层次迈进。
(一)分层培训——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以青山湖区为例,新手型教师居多,他们年轻、热情,具备相关教育知识,但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对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存在许多困惑。为此,可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基本流程及各环节保教要领等主要内容,设计“班级常规的培养、家园沟通、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主题环境的创设、领域教学的组织”等不同模块培训内容,以入岗培训、专题讲座、结对指导等形式开展接地气的理论培训,然后进行实操性的体验,让新教师在实践工作中运用理论知识,逐步帮助新教师成长为职称型教师。
对于骨干教师,不仅要求他们自身专业需快速成长,还要求他们发挥“传帮带”作用。为此,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努力为他们的专业提升创造条件。围绕当前热点、难点话题“如何优化一日活动”“《指南》在一日生活中的实施”“区域活动中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分析”“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开展研修一体化的培训方式,在聆听专家讲座、教学展示、跟进研讨的进程中提升专业能力。此外,该区通过“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指导、引领等作用,要求这些骨干教师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参与教学、教研计划的制订以及课题研究,通过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出点子等形式促进他们与新手型教师共同成长。
(二)同伴合作——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案例一:熟手引路
省市级示范园业务园长、部分能手型教师是区学前教育的领军人物,青山湖区将这些核心骨干组建成“学科中心组”,每月定期、定点开展“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主题教研,切实帮助各园所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例如,针对幼儿园普遍存在一日作息时间模式化且缺乏科学性的现象,通过问题剖析、共同反思等方式进行思维碰撞,从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等角度共同反思当前园内一日活动作息时间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寻求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策略。通过实践—调整—优化—再实践—再调整的行动研究范式,验证优化策略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寻找到最适宜的优化一日活动策略,并在全区层面进行推广,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结合本园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借鉴调整。
案例二:结对帮扶
要让结对帮扶工作取得真正的实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青山湖区开展多形式的结对工作,注重异质搭配,强弱搭配,新老搭配,示范园与非示范园搭配,整个全区的结对帮扶工作异彩纷呈,成效显著。例如,针对新入职教师一日活动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骨干教师与其结对进行一对一指导,手把手传授经验,采用蹲点跟班形式教会新老师有序地组织开展一日活动。即新老师蹲点骨干教师班级学习骨干教师组织一日活动过程的策略,而骨干教师蹲点新教师班级了解其实践能力水平,不断帮助其调整教育行为,骨干教师在指导帮助新教师过程也得到成长,实现双赢。
二、观察教学行为,提升专业能力
(一)跟踪听课——帮助教师学会组织一日活动
走进教学现场,了解教师教学行为,是推动优化一日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步。中心组成员通过跟踪听课、观摩半日活动形式了解到部分教师在组织一日活动时教学观念陈旧、教育行为与策略出现偏差的问题,大家认为优化跟踪听课制度是关键。于是在常态听评课的基础上,采取定人跟踪听课的方式,即区教研员、园长、业务园长对某一教师某一阶段的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与教师一起解决在优化一日活动过程中的难题,全面提升教师一日活动的组织能力。
案例:ND幼儿园在“如何优化户外活动”的主题教研活动中,教研员及园领导定期进班跟踪观察徐老师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情况,针对她在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的合理性、材料准备的充分性与适宜性、内容的趣味性与发展性、过程的有效性等内容开展研讨。当徐老师提出“体育活动中如何转变幼儿机械模仿练习的模式”及“如何让体育活动游戏化”有困惑时,大家通过生动鲜活案例帮助徐老师认识到:体育活动内容可以寓于既有情节又有角色的集体游戏之中,也寓于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小组游戏和自选的自主游戏之中,让充满趣味的游戏成为活动主要形式,教研员同时进行示范展示,徐老师豁然开朗,心中的疑结终于解开了。
(二)微格剖析——帮助教师学会观察及反思
通过录像回放再现教师现场教学中的某一个细节或某一重要环节,进行“微”定格分析,引发教师关注现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剖析幼儿发展需求,帮助教师解决共性问题,这是帮助教师学会观察分析幼儿的很好举措,事半功倍。
案例:GD幼儿园龚老师执教的《百变面包》是以切片面包这一食材作为艺术活动材料,幼儿在吃吃、玩玩、做做的过程中进行快乐想象和创造的艺术活动。研讨中,通过回放“欣赏创意面包造型图片”环节,引发教师思考“如何为幼儿呈现适宜的素材供其欣赏并创意造型”,通过微格分析法,老师们反复揣摩,反复讨论,达成共识:一是欣赏的创意图片不宜太多、时间不宜太长;二是应提供材料丰富性的创意面包造型图和具有想象力的創意面包造型图供幼儿欣赏;三是要引导幼儿从造型结构、颜色搭配等方面进行欣赏,为幼儿的想象创造提供支架。借助微格剖析不仅直观有效地帮助龚老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也让龚老师直面自身不足,帮助她提高自我观察、分析及反思的能力。
(三)一课多研——帮助教师学会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课多研的教研方式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以一个课例的设计与实施为载体,定期组织各园开展一课多研活动。一课多研主要包括确定主备课人——设计活动——教研组讨论、修改、完善活动设计——主备课人施教——教研人员观察、记录——集体研讨、评价——完善活动设计——再实施——再讨论、完善活动设计等环节,通过这种螺旋上升式的行动研究范式,找到优化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帮助教师提升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通过这种方式的研讨,TY园“团结龙”、TS园“萝卜谣”、TW园“妙趣横生鞋匠歌”和“蚂蚁爬爬爬”等教学设计与评析在青山湖区优秀课例评选中获奖,并刊登在教育论著《在课例研究中进步》一书中。
(四)过程评价——帮助教师学会科学保教
经过实践、反思,教师对“幼儿园一日活动”会有新的理解与共识,为展示、交流分享各园“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研究效果,可组织省、市级示范园半日活动展评,展评内容涵盖入园、晨检、教学、户外、游戏等一日生活各个环节,观摩教师通过进园实地跟班观察半日活动的安排、组织与实施,进行严格的定性与定量评比;了解各园在一日活动组织过程中的有效举措,同时注重成果推广和借鉴,整体推进全区各园的一日活动的保教质量,实现共同进步。
实施“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主题教研,将开辟区域性园本教研的新模式,这种共同经历、共同研究的氛围,可以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一日活动总结7
一、教师必须在早读前20分钟、下午上课前20分钟到校并进入教室,及时了解学生到校、学习情况,检查学生健康状况,防止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有情况及时登记、报告。教师遇到有事、有病等特殊情况须向值周领导请假(生病者须在当面请假后方可休息)。
二、坚持候课制度。上课前2分钟到教室门前,须持教案及教学资料进教室;严禁课中离开课堂或拨打、接听电话;严禁让学生离开课堂去干别的事情;非特殊情况不准拖堂。
三、教师要坚持与学生一起出操,监督学生出操情况,因事因病不能出操必须请假;课外活动时无特殊情况要参与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快乐校园活动,防范意外或责任事故的发生。
四、课外时间尽量多辅导学生,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放学后一般不留学生,确需留时留校时间不宜过长且须由教师亲自组织,活动结束后尽快让学生回家,教师才能离开,否则引发的后果由教师自负。
五、严格按课表授课。要保证每堂课有教师,有特殊情况的必须和教导主任通气并与班主任或其他科任教师联系,进行调节,但不允许出现有课不上、坐着上课或在课堂干其它事的现象,否则一经发现以旷职一节论处,引发的一切后果自负。
六、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按时参加放学集会、例会、政治学习、业务活动或临时召集的各种会议,无故迟到的以迟到一次、不参加以旷职一节论处。集体活动时最好关闭手机或设置为振动,杜绝中途响铃现象。
七、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尽量做到早睡早起,确需推迟休息时,要保证不影响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做到闲不串门;有重要事情或有病不能坚持上班时应及时请假,等事情办好或身体康复再上班。
八、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做节约型教师。要节约用水,接完水后拧紧水龙头。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离开房间时做到人走关灯;不使用大功率电器取暖、烧水、做饭;路灯、厕所电灯用后及时关闭;停电情况下关闭教室、办公室、微机室、电褥子电源;早上起床后应立即关闭电褥子电源;杜绝办公室各种照明灯齐开的现象。打印材料时节约纸张,多进行校正,仔细设置,尽量避免重复打印、复印。
九、热情接待。来人来客应有笑脸一副,热茶一杯,做到热情同到。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工作时,要积极主动,做到来有迎接,走有送声。坚决杜绝对领导的“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见”现象,积极主动地回答领导提问,做到表达清楚,数据准确。
十、抓好业余学习,做研究型教师。在保证完成当天业务工作的前提下,扎实开展岗位练兵特别是基本功训练,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争做全能型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教研,认真研究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认真反思,及时总结,多出成果。
十一、经常与家长主动联系。热情接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不训斥、指责家长。保证每天一个学生的谈心或家访。
十二、团结协作,共创和谐校园。尊重领导,有事及时请示、汇报。同志间应互相尊重友爱,相互关心照顾,和睦相处。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干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允许出现利用学生、他人攻击或败坏其他教师声誉的行为;坚决杜绝拉帮结派、煽风点火、阳奉阴违的不良做法。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和爱护学生,对“问题学生”要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否则引发后果,自负其责。
十三、认真做好安全工作。冬季取暖严防煤气中毒;注意用电安全,房间内无人时,及时关闭所有电器电源,严防触电或起火;离开学校前要关、锁好门窗;引导学生开展文明、有序、健康的活动,制止带有危险性的活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