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教育资讯>热点>

感动中国2020人物樊锦诗先进事迹材料最新5篇

时间: 燕玲1286 分享

  走进樊锦诗的生活,了解她背后的故事,令人感动。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一)

  2019第七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颁奖典礼6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樊锦诗、郎平等杰出代表获奖。“汉语桥”获集体奖,“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获致敬奖。

  本届获奖者包括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中国面孔”、传播中华文化的杰出海外代表以及将中华文化精髓传向世界的外国人。

  他们分别是:56年用心守望文明的“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用生命的故事诠释女排精神的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用雕塑语言与世界倾情对话的雕塑家吴为山,继承父辈伟业、促进中国与印度文化互鉴的学者谭中,中国与葡萄牙友谊的杰出代表蔡文显,点亮中日舞台的优秀制作人颜安,深耕中国文化的奥地利学者格尔特·卡明斯基,徒步行走中国的文化使者麦克·贝茨夫妇,为中白友谊砥砺前行的白俄罗斯前副总理托济克·阿纳托利,京剧国际化的推动者、美国学者魏莉莎。

  集体奖颁给了创办于2002年、被誉为全球汉语“奥林匹克”的“汉语桥”。今年还新增了致敬奖,颁给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敦煌研究院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莫高人传承着“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研究、保护、传承、弘扬敦煌文化艺术等方面不懈努力。

  “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创办于2012年,旨在表彰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国内知名人士、海外华侨华人、外国友人和团体机构。往届获奖者中包括金庸、叶嘉莹、成龙、莫言等。

  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二)

  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1938年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北平,成长于上海。1963年,樊锦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大考古专业。从此,就扎根黄沙漫天的大西北,在敦煌的莫高窟,一待就是五十多年。当同龄人在谈婚论嫁的时候,樊锦诗和恋人彭金章,却不得不面对两地分离的苦楚。

  1986年,樊锦诗和爱人彭金章,终于在风沙漫天的敦煌团聚,这距离他们毕业时的约定,整整迟到了23年。那时的彭金章,已是武汉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和同事道别时,老彭幽默地说,还是敦煌胜利了,老彭投降了。支持妻子,彭金章没有半句怨言,然而大家心里都清楚,让一个年近半百的人,重头开始,要做出怎样的牺牲。

  在樊锦诗的努力下,经过20多年的治沙工程建设,使袭击千年的黄沙,远远地停在摩根山后面。 但防砂只是缓解了壁画病害的影响,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当时,摩根壁画和彩色中,已经出现了一半以上的空鼓、变色、脱落等病害,樊锦诗也日趋中心。

  为保护石窟,樊锦诗就在全国旅游景点中率先实行限流,没想到,这个先例却导致游客怨声载道。很多人说樊锦诗太傻,有钱不赚。然而,外界的争议,并没有扰乱樊锦诗的步伐。她在进一步思考,如何用更现代化的方式,向游客展示敦煌?一个偶然的机会,樊锦诗接触到了电脑,这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窗。

  与此同时,范锦诗决定通过恋人彭金章的建议拍摄全面介绍敦煌的海报。 工夫无心人,十年的探索与坚持,樊锦诗自创摩根数字展示中心,发表了010-3010和立体球幕010-3010两部电影。 从那以后,模拟电影与实地参观相结合的观光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游客的参观时间,还可以增加洞穴的装载量,一举两得。

  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三)

  樊锦诗中学时就爱逛博物馆。1958年填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时,她以为自己以后成天“挖宝贝”。不想此后大半生待在了大漠,成了莫高窟的守护人。

  在莫高窟9层楼旁的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里,有一个不大的房间。土炕,土桌子,还有一个土“沙发”,这是樊锦诗曾经的住所。

  生活是苦的。灰土怎么也扫不完,老鼠窜上床头是常事;一直与远在武汉大学工作的丈夫相隔两地,孩子出生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没有一件孩子的衣裳。

  有许多次离开的机会,樊锦诗最终留在了敦煌。

  “对莫高窟,是高山仰止。它的材料无比广阔,内容无限丰富。越研究越觉得,老祖宗留下来了世界上独有的、多么了不起的东西!”樊锦诗说。

  是吸引,更是责任。这座千年石窟曾历经磨难,成为“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常书鸿、段文杰等前辈白手起家、投身沙海,为保护敦煌倾尽一生心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前所未有地重视莫高窟的保护。“文物命运是随着国家命运的。没有国家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文物保护的各项事业,我们也不可能去施展才能。”樊锦诗说,“只要莫高窟存在,我们一代代人就要把它陪好。”

  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四)

  樊锦诗,一位扎根戈壁大漠深处敦煌莫高窟半个多世纪的文博工作者,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敦煌,奉献给了我国文化、文物保护事业,被人们亲切尊称为“敦煌女儿”。

  上世纪60年代初,樊锦诗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学习,曾在敦煌实习,面对那里艰苦的生活条件,也曾经让她动摇过,“我不想再回来了”,但是,毕业后她还是选择了敦煌莫高窟,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与敦煌难舍难离的情缘?

  当生活与工作面临抉择时,她也曾犹豫,也曾彷徨。刚结婚,她和丈夫就面临两地分居,一个在武汉,一个在大西北,北京大学的老师答应她,3年后就把她调到武汉大学,可是3年又3年,她们夫妻始终没有团圆。她的两个孩子都出生在大西北,没有人看孩子,在她去工作的时候,只能把孩子放在家里,每天她回来,听到孩子哇哇大哭,她这才放心,要是听不到孩子的哭声,她就提心吊胆。

  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让樊锦诗深深地爱上了这片沙漠,爱上了敦煌。她对丈夫说,反正我不走了,要不,你来吧!分居近二十载的家庭终在大西北团聚。她经历了新中国成立70年和改革开放40年的全过程,她的工作就是为了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管理服务的。

  2003年,敦煌研究院正在搞数字化,樊锦诗也在琢磨,莫高窟能不能数字化,让游客在洞外看?经过10年的探索与坚持,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竣工,推出《千年莫高》和立体球幕《梦幻佛宫》两部电影。

  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五)

  “莫高窟已经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樊锦诗简单朴素的一句话,却牵动了在场两百余位听众的心。12月10日,“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在数字展示中心,为敦煌研究院新一代莫高窟人作“莫高精神”故事分享会。

  “我的履历很简单,我祖籍杭州,生于北京,长于上海,求学北大。1963年,我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服从国家的分配,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至今56年。”分享会在樊锦诗淡淡的话语中正式开始。她从“守一不移”“担当使命”“探索进取”“留住根脉”四个方面,语气平和地将自己对敦煌56年的深情和对莫高窟修缮、保护工作所承担的使命与责任等进行了梳理,重点讲述了老一辈先生们无怨无悔在莫高窟执着坚守的事迹,介绍了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弘扬、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强调了敦煌石窟保护的重要意义。

  在谈及敦煌石窟保护工作时,樊锦诗说,“我们通过对比历史照片,和现存壁画、彩塑,发现莫高窟壁画正在迅速退化,如果任其发展,很快将消亡,如何实现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这个难题一直在我心里。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末,全国计算机和互联网还没普及的情况下,敦煌研究院与国内外合作形成一整套先进的敦煌壁画数字化采集方法。目前已经做成两百多个洞窟的采集工作。”

  当提及旅游开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时,樊锦诗表示,游客进入洞窟,等于直接进入文物库房,稍有不慎便会造成文物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我们必须正视矛盾才能化解矛盾、平衡矛盾。我们始终坚持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合理旅游开放,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开放得到平衡发展。

  从樊锦诗的分享中,听众们再次深入了解了她如何带领团队致力于莫高窟的科学保护,敦煌学的深化研究,在全国文物界率先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率先制定了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率先建设数字敦煌档案、共享敦煌艺术。通过敦煌壁画数字化采集方法使莫高窟文物珍贵价值与历史信息得到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多方面努力创新性解决旅游开发与永久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让莫高窟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传播到更广阔的世界的目标。

  通过一件件、一桩桩亲身经历的日常工作生活故事,将过往娓娓道来,众人跟随樊锦诗的讲述回首她坚守大漠的半生情缘。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分享会,让在场年轻一代的莫高窟人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的深刻内涵。大家纷纷表示,通过今天樊院长的分享,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了“莫高精神”作为广大文博工作者共同精神财富的巨大意义,我们要向以樊锦诗院长为代表的老一辈莫高窟人学习,将“莫高精神”作为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和持久动力。

  “真实完整地保存保护敦煌石窟本体与周围环境,延续它的价值和全部信息,并传给子孙后代,是我们敦煌研究院人必须要做到的事,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我这个敦煌石窟守护人的使命,也是赋予敦煌研究院代代莫高窟人的历史使命。”樊锦诗说,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工作的责任,在职业范围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要培养自我的良好素质,认准目标,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才华;以积极态度,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做善学之人,主动积极学习,在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不断充裕自我,并消化自我提升,将“莫高精神”内化于心深化于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探索创新,继续攀登,继续探索,追求卓越,做一个优秀的敦煌石窟接班人。

  站在历史的新时期,作为敦煌研究院新一代莫高窟人,我们要大力践行“莫高精神”,学习“莫高人”忠诚执着、朴实无华的鲜明品格,信念坚定、爱岗敬业、择一事终一生的赤子情怀,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改革创新、勇于探索的时代精神,求真务实、敢于作为的担当勇气,矢志不移、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将“莫高精神”体现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焕发“莫高精神”新时代的活力魅力,争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为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典范、国际敦煌学的高地而贡献年轻一代的力量。


相关文章

1.2020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5篇

2.2020观感动中国樊锦诗先进事迹体会感悟范文5篇

3.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樊锦诗事迹观后感5篇

4.感动中国2020人物樊锦诗事迹观后感5篇

5.2020感动中国人物王娅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精选文章

29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