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诞辰126周年心得体会总结2019最新精选
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今年是毛主席诞辰的126周年。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没有毛主席的领导就没有现在的新中国。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毛泽东主席诞辰126周年的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2019毛泽东主席诞辰126周年心得
毛泽东一贯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的一生,就可以立此存照:
他从小志存高远,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抱负。青年时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即以之慨发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湘江评论》上宣称:并在“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真是“舍我其谁”于是,鲲鹏击浪从兹始”,“造反也!“举起有理”的大旗,霹雳一声暴动”,“继而发出天问:何“时缚住苍龙”?锐猛难挡,气贯长虹。
毛泽东的人生,龙精虎猛,气势夺人。如:他的性格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的斗志是“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他的举止是“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他的追求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他的轻蔑是“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他的风度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他的气概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他的勇毅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他的豪迈是“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他的理想是“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他的浪漫是“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的幽默是“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等等。
毛泽东以诗词言志向,用事件明精神。请听他是如何评价自己所领导的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何等的敢为天下先!长征精神的核心,就是革命理想大于天。精神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它能视“万水千山只等闲”,它能将跨越乌蒙山脉当作“走泥丸”。所以,长征的精神魅力,经久不衰地吸引着人们。早在1936年,为一睹长征英雄们的风采,美国记者斯诺,迎难避险,来到延安,写出了一本畅销世界的名著《西行漫记》。时隔50年,又一位名叫索尔兹伯里的美国记者,以七十高龄,沿着长征路线采访,写下了《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产生了令人神往的魅力!
人类从海洋爬向大陆,从森林走向平地,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野蛮走向文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英雄主义精神。长征所体现的,正是这种英雄主义的本色。改革开放的新长征途中,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也需要英雄,并无时无刻不在呼唤英雄辈出!
毛泽东留下的精神瑰宝,正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不灭的灵魂。
2019毛泽东主席诞辰126周年有感
古往今来,甚至古今中外的领袖人物,潇洒莫如毛泽东。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也是独领风骚的诗人。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横槊赋诗的曹操,文治乏术;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和高唱“大江东去”的苏轼,武功几无。他们虽然曾为无数后人所倾倒,但是,能将文治、武功、词赋统领于一身者,惟毛泽东一人而已。毛泽东的诗词,包举宇宙,震荡山河,纵贯历史,冠绝古今。有的学者评价毛泽东诗词的恢宏是“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其篇章字字经纬,“天章有如云锦,织出革命豪情”,“携卷登山唱,倘若流韵壮东风”。更有学者把他的诗词连贯起来,演绎为一部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
是的,毛泽东从斥责“粪土当年万户侯”到“黑手高悬霸主鞭”,“十万工农下吉安”“横扫千军从到如卷席”,“战地黄花分外香”“万丈长缨要把鲲从到鹏缚”,“红军不怕远征难”“百万雄师过大江”,从到从“诗人兴会更无前”“换了人间”,“截断巫山云到从雨”到“敢教日月换新天”,从“金猴奋起千钧棒”到“要扫除一切害人虫”,“五帝三皇神圣事”“环球从到同此凉热”……是何等的荡气回肠!
今天,当我们细细赏读,那醇厚而悠长的精神涵润,沁人心扉,激荡胸怀。毛泽东的诗词,表达人生意向,体现领袖气质,赞颂奋斗精神,抒发革命豪情,披露坦荡胸怀,开阔阅世眼界,展示高尚情操等,无所不在而又无一不动人情怀。他作为诗人,诗词的使命是写景、咏物、抒情;而作为革命家,作品的主旨在“言志”。他妙手回春,使情景交融、志物相通。写景、咏物、抒情,均在无意中“言志”。例如:“乱云飞渡”中的“劲松”,“战地硝烟”里的“黄花”,“冰雪悬崖”“俏梅”,搏击长空”“老鹰”,奋起千钧间的“里的“棒”“金猴”,背负青天”“鲲鹏”,时的“中的莫不借景托情,卒章显志。
毛泽东诗词与其许多光辉著作一样,议论纵横,灵活多变,无处不闪现智慧的光华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贺新郎·读史》为例,仅以其咏叹人类社会,从诞生到归宿,以百余字囊括,大笔如椽,势能扛鼎。在中国诗史上难以找出一首跨度如此之长、视野如此之阔、笔力如此之厚的作品与之媲美。“人猿相揖别”“歌未竟,起句,东方白”完篇,百余字,字字珠玑,简约、精准、独到,大气磅礴地巡礼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程,一词成史,举世无双。
诗歌创作中,有人着意追求“力”,有人着意追求“美”,二者往往难以兼得;有人强调“味”,有人强调“劲”,二者往往不能并蒂。毛泽东的诗词,达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劲”,“味”,既有又有既豪迈奔放,又含蓄凝炼,是人类诗歌史上的一个奇迹。柳亚子先生曾激动地说: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是苏(东坡)辛(弃疾)犹未能抗手。”并把毛泽东尊崇为“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的词坛第一人。
毛泽东的诗词,是中国文化的创造性成果、高品位的艺术结晶。毛泽东的书法艺术亦独出机杼。笔含万物,气象万千,经天纬地,山高水长。书法界称:毛泽东的草书成就,已经登上了书法艺术的巅峰,摘取了中国书法王国里的皇冠,足堪称为一代大师、一代旗手。还有毛泽东的军事艺术、语言艺术、思维艺术、史学知识等,不胜其举,这些,都是中国文化辉煌的硕果。“君有奇才我不贫”。中国人民为拥有毛泽东留下的这样一座博大精深的知识宝库而自豪。
中国将与日月永恒。
毛泽东思想将与太阳同辉。
2019毛泽东主席诞辰126周年体会
今年的12月26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纪念日。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如今,建国69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耳边犹回响着1949年10月1日那个响彻世界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轰击下,中国危机四起、人民苦难深重,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都相继失败。
那时的中国,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丧权辱国,水深火热。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挺身而出,带领人民浴血奋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启了一段历史新纪元。
还记
得否
有一种信心叫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大革命失败后,红军在不断围剿中,屡屡失利。秋收起义部队会攻长沙失败,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失败,广州起义部队坚守羊城失败……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革命的火种仿佛狂风中的烛光,随时都可能被扑灭,使得党内和红军内部始终笼罩着一种悲观的情绪。
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后,利用难得的短暂战斗间隙,在古田赖坊一家店铺的阁楼上,秉烛夜书,写下了那封六七千字的长信,以磅礴的激情和火热的话语重新点燃了革命的信心。
光芒万丈,穿越时空,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还记
得否
有一种豪迈叫做“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历史硝烟虽已远去,但每当我们回望长征时,总能被无数的故事敲击心灵,荡涤灵魂。而书写这段传奇的人,正是毛泽东。
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壮丽史诗。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施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这又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动人细节。1935年9月29日,陕甘支队从榜罗出发,于当天到达通渭县城,这是红军爬雪山穿草地三个月以来占领的第一座县城。
毛泽东向杨得志、肖华询问部队的情况后,又不顾鞍马劳顿,赶到不远的文庙街小学。在那里,他首次充满激情地公开朗诵了他自越岷山后酝酿于心的诗篇,要知道当时长征还没有结束,但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这是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彰显的是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忠诚信仰和必胜信念。
还记
得否
有一种清醒叫做“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有一种思念,历经历史云烟,愈加醇厚;有一种记忆,穿越时代风雨,历久弥新。这是毛泽东同志执笔为新华社撰写的五大评论之一,评论的是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白皮书《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着重1944-1949年时期》。而这一句话也一直是我们和平崛起路上的一针清醒剂。
即使时隔几十年,我们再来回顾毛泽东同志的这些话语,今天依然适用,这就是伟人的智慧与远见。
还记
得否
有一种态度叫做“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团三营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荣誉称号。当天,毛泽东正好在上海会见印度尼西亚军事友好代表团成员,给他们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的经验。他说:主要一条经验是,要同群众结合起来。当年8月1日,他便写下了《八连颂》这一首杂言诗。
其实早在1928年,结合旧军阀出现的各种扰民现象,他就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之后全面概括成了我们熟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此,中国军队的风气焕然一新。这也是毛泽东不断思考和始终关注的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在他看来,中国革命之胜利,根本还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原则的胜利。
这就是一种“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公仆情怀。
还记
得否
有一种奋进叫做“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962年的冬天,中国刚刚走出三年困难时期,中苏关系又开始紧张。同年底,郭沫若填《满江红》一词,借以表达中国人民面对反华势力,团结一致、坚持斗争的必胜信念,毛泽东读后当即作此和词。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因为时间不等人。就这样,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在不长的时间里,使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他曾经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那铿锵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只争朝夕的奋进,透射着时代伟人的担当尽责!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他一生的追求。
今天,我们再次缅怀毛泽东。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行!
2019毛泽东主席诞辰126周年感想
毛泽东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志存高远,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策。在湖南一师就读期间,毛泽东的人生格言是“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
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毛泽东是一个上下求索的热血青年。1920年11月,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创建湖南长沙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地方组织。这标志着毛泽东已经由一个爱国青年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共产党人。
1921年初,毛泽东把与蔡和森等人创办的进步团体新民学会的宗旨“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这不仅成为新民学会的宗旨,也是毛泽东毕生的追求。
当年毛泽东所面对的中国,内忧外患。“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地主重重压迫”“遍地哀鸿满城血”“重庆有官皆墨吏”“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1925年秋,毛泽东从长沙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之前,重游橘子洲头,写下豪情满怀的《沁园春·长沙》。这是青年毛泽东的代表作,反映了写诗时的复杂心情,但追溯的却是求学期间的探索与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所评价的那样:“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
1927年初,毛泽东回到韶山考察农民运动。临别时,毛泽东铿锵有力地立下誓言:“二三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了!”
为探寻“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初心不改,上下求索。用毛泽东的三个诗句,就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逻辑进程。
第一句是《沁园春·长沙》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曾有自注:“在北伐以前,军阀统治,中国的命运究竟由哪一个阶级做主?”中国革命的道路究竟该如何选择,中国共产党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拯救中国,他还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仍然在苦苦地探索。
第二句诗出自1927年春写的《菩萨蛮·黄鹤楼》:“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毛泽东后来在解释“心潮”时写道:“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日,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抗,从此找到了出路。”毛泽东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引兵井冈,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的局面从此焕然一新。
第三句诗是1949年《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以独特方式对中国革命进行了既浪漫又贴切的诗化总结。中国革命沿着井冈山道路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经历了从“问天”“比天”到“翻天”“换天”的具体过程。毛泽东诗词当中,带有“天”字的诗句很多。诸如“万类霜天竞自由”“人生易老天难老”“离天三尺三”“天高云淡”“极目楚天舒”“天堑变通途”等。这些诗句当中“天”,要么指与“地”相对的无边苍穹,要么指自然界,其涵义与人们对“天”的通常解释没有太大差异。
然而,在毛泽东的思想观念中,“天”反映着毛泽东的革命诉求。正如“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天”的含义显然不是指自然意义上的天空。
——问天。“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尽管没有出现“天”字,但“寥廓”二字分明指的就是“天”。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屈原的长诗《天问》。这是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的发问,表现出毛泽东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大胆质疑以及他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比天。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时,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路径已经变得具体明确,义无反顾。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天”具有神格化、人格化的意味,似乎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在很多人看来,“天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统治阶级和社会制度,而毛泽东偏偏不信邪,要与“天公”比试高低。
——翻天。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最终目的,显然不是与“天公”平起平坐,而是要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到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中国革命的胜局已定,毛泽东由衷感叹:“天翻地覆慨而慷”。
——换天。1959年毛泽东回到家乡时,心中充满无限感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誓言已经变成现实。新中国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自由。“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这是扭转乾坤、改天换地的沧桑巨变。
2019毛泽东主席诞辰126周年收获
“腹有诗书气自华”。毛泽东诗词深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思想境界,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化精品。它已经汇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毛泽东诗词境界高尚、蕴涵丰富、思想深刻、博大精深,这里仅粗略归纳几个方面,以此来揭示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品格,即坚定不移的初心:
第一、深厚的爱国情怀。
毛泽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深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支撑他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属蓄积于胸中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毛泽东吟咏祖国河山的诗作中,这种爱国情怀表现得既直接又生动。“踏遍青山人未老”“我自欲为江海客”,他既乐山又乐水。毛泽东笔下的山,仪态万千、瑰伟雄奇。会昌山“颠连直接东溟”,昆仑山“横空出世”,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井冈山“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毛泽东笔下的水,神奇曼妙、变幻无穷。他沉醉于“漫江碧透,百加争流”的清纯与活力,震撼于“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静穆与凝重。他欣赏“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的自然雅趣,赞美“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的烟波浩渺,向往“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气壮山河的诗句,使人对伟大祖国油然而生敬意,为自已是中国人而深感自豪。
第二、深沉的忧患意识。
毛泽东始终忧虑着国家的命运、革命的前途和人民的福祉,忧患意识是毛泽东砥砺前行、不懈奋斗的不竭动力。
居危思危的忧患意识。1935年2月写的《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的第一首作品。遵义会议扭转了毛泽东的人生境遇,攻打娄山关获胜,但这两件事还不足以迅速扭转红军的危局,仍然处于危在旦夕的险境。这首作品显得极其沉郁凝重,因为毛泽东深知“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1949年4月,毛泽东写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在为南京解放这一重大喜讯欢欣鼓舞的同时,毛泽东深知中国革命任重道远,发出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号召。正因为有了这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横空出世和长治久安。
第三,勇敢的责任担当。
勇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了《十六字令三首》,其三写道:“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山,犹如一把锋利无比的长剑刺破青天,然而自身却完好无损。一旦天塌下来,山会一柱擎天。山,俨然就是共产党人的人格化身,它之所以所向披靡,正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天地之间山为峰,山高人为峰。当国家出现危亡,人民出现危难的时候,共产党人总是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栋梁,是人民的靠山。
第四、执着的理想信念。
毛泽东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坚贞不屈的共产党人。中国革命面临的总体形势是敌强我弱,毛泽东性格刚毅,百折不挠,充满必胜的信心。
在毛泽东诗词中,“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诗句中,都有一个字“直”。这些诗句所描绘的具体军事行动不同,但这个“直”字,却具有共同的意味。那就是为了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初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矢志不移”。
第五、顽强的奋斗精神。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这样写道:“无论人们对毛有怎样的看法,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他少年时代豪气冲天,青年时期踌躇满志,壮年时期执着豪迈,晚年时期壮心不已。他不畏艰险,愈挫愈勇,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顽强的精神。“雪里行军情更迫”“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更喜岷山千里雪”“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累”,这些诗句,是毛泽东奋斗人生的真实写照。
第六、博大的天下情怀。
毛泽东不仅关注中国的前途,也关注世界的未来;他不仅关心中国人民的疾苦,也关心世界人民的悲欢。
毛泽东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在《念奴娇·昆仑》一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毛泽东自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毛泽东把大同思想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表达了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实现大同太平世界的坚定决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1963年8月1日,毛泽东为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写诗《杂言诗·八连颂》。这是毛泽东唯一一次为一个连队专门赋诗: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毛泽东对人民军队如何在和平时期永远保持革命本色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毛泽东也为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永不变色指明了具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