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中国女排2024年资格赛赛程表
奥运中国女排2024年资格赛赛程表_奥运中国赛程
今年的女排奥运会资格赛比赛采用单循环赛制,小组前两名直接获得巴黎奥运会入场券。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奥运中国女排2024年资格赛赛程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奥运中国女排2024年资格赛赛程表
9月16日:中国vs乌克兰
9月17日:中国vs墨西哥
9月19日:中国vs捷克
9月20日:中国vs加拿大
9月22日:中国vs荷兰
9月23日:中国vs多米尼加
9月24日:中国vs塞尔维亚
巴黎奥运会比赛场地设施
1、场地要求
排球比赛场地为18米×9米的长方形 ,四周至少有3米空地,场地上空至少高7米内不得有障碍物。国际排协世界级及正式比赛,无障碍区自边线以外至少5米,自端线以外至少8米,无障碍的比赛空间自地面以上至少12.5米没有障碍物。
场中间横划一条线把球场分为相等的两个场区。所有线宽均为5厘米。
2、球网
场地中线上空架有球网。网宽1米 ,长9.50米,挂在场外两根圆柱上。女子网高2.24米,男子网高2.43米。
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和中线的交界处各有5厘米宽的标志带 ,在其外侧各连接一根长1.80米的标志杆。
3、球
球的圆周为65~67厘米,重量为260~280克,气压为0.40~0.45千克/平方厘米。
排球比赛规则介绍
1.排球运动介绍
排球运动由两队各六名选手组成,但是现在增设了自由人,该运动的目的在于使击出的球稍高于网前伸出的双手,从而使球落入对方的半场而得分。
每队的球员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三名网前选手和三名靠近底线的选手。每一方击球过网不得超过三次,原则上一名攻击手将和一名队友在网前拦截,阻止球落入本方半场并可以通过拦截直接得分。
简单来说,运动员不得持球,不得连续击球两次。他们可以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击球,但是如果球从球员身上的某一部位弹到另一部位时,将被认作是两次击球,按违例计算。如果球员在界外击球或击球时身体的某一部位触网将被判失分。
2.发球
每方的六名球员按顺时针方向轮流发球。每次本队获得发球权后由发球球员在本方半场的右后角将球发入对方半场重新开始比赛。发球球员可以用上手或下手发球,用拳,伸开的五指或是手臂来都可以。发球可以在底线后的任一处开球,但是规则又允许进行跳发球的队员在落下时进入场内。排球可以落入对方半场的任何一处,该发球队员将继续发球直至本队失去发球权。
3.得分
在新的得分规则下,一方在获得发球权时同时得分,即所谓的每球得分制。比赛由五局构成。在前四局的比赛中,获胜的一方必须达到25分,或在此基础上比对方高出两分。在第五局的比赛中获胜一方只需达到15分,或在此基础上比对方高出两分。
4.自由人
新设置的自由人将是一名防守专家,可以在后排进行任意的替换,帮助本队抵御对手的进攻。自由人不得发球,拦网或是绕到前排,所以一般由一名身材矮小但是动作灵活的,能够迅速倒地救球使得比赛得以继续的球员担纲。自由人可以自由替换,为了易于区别,自由人将穿上与其他球员不同颜色的衣服。
5.换人
在足球、篮球等运动中也有换人机制,教练员需待在一个指定的区域,在比赛期间强球队发好施令,包括替换自由人。简练每局比赛中只有6次替换队员的机会,替补队友可以换下场上任何一名队员或者被相同队员替换。
6.其它规则
1.只有前排的球员方可拦网。
2.球员可在球越过网之前进行拦截,但是不得触网或是干扰对手。
3.拦网不算作一次击球。
4.球不得触网,也不得碰到同队的队友。
5.每个队在每局的比赛中都有两次的暂停机会。
女排奥运资格赛赛制
美洲区的实力同样非常强大,美国女排一直是世界女排的领先者,巴西女排也一直有着不俗的表现。多米尼加共和国女排和古巴女排也有不少实力派球员,秘鲁女排、加拿大女排、波多黎各女排和阿根廷女排则相对较弱。
非洲区:
非洲区的实力相对来说较弱,肯尼亚女排一直是非洲女排的领军者,其他队伍实力相对较弱。
女排介绍
女排:女指女性,排指排球,是对女子排球运动的简称。
感动集体——中国女排
荣誉:获得雅典奥运会女子排球金牌
最新战绩:2016年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冠军。
中国女排,曾经沸腾了一代人的热血,也在中国人的心里留下了长达20年的期待。2004年的一天,于无声处,绝地反击。是她们,让最后的希望攀援着意志的臂膀上升,直到最后一记重扣敲开欢庆的锣鼓。金牌唤回曾经的光荣,胜利开启崭新的梦想。
女排精神的提出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第二天出版的《人民日报》用头版头条进行报道。当天刊发的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第一次提出了向女排姑娘学习,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女排精神,振兴中华。《体育报》也在同一天发表了邓颖超题为《各行各业都来学习女排精神》的文章。
1986年,女排“五连冠”,从1981年——1986年期间,《人民日报》刊登的有关女排事迹和学习女排精神的报道已超过七百篇,在全国掀起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